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城市法和商法

城市法和商法

發布時間: 2021-12-22 21:30:42

A. 為什麼中國沒有像西方那樣的城市法和商法 論文

因為中國在很多方面起步很晚,大多數都是跟在其他國家後面學的,很被動,別人有的中國要晚幾十年後才會有,而且還不完善。

B. 中世紀的歐洲為什麼會有城市法和商法那麼先進的法律

因為沿海海運交通發達,促使城市間交流變廣,貿易和人際的摩擦越來越多,還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法律變化,趨於貼近生活才使法律進步。這得多看看那方面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

C. 中國古代商業法制與中世紀西歐城市法的有什麼不同拜託各位了 3Q

回顧西歐的中世紀,常令不少法律史學家為之憂傷扼腕,因為人類法制文明前進的步伐曾在這里戛然而止,原始落後的日耳曼習慣法伴隨征服者的腳步是那樣不可思議地取代了古代發達完善的羅馬法。的確,西方法律文化的變遷曾在中世紀千年歷史中有過迂迴旋轉,但經年累代的研究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事實業已證明,西歐的中世紀仍是對人類法制文明有著重大貢獻的時代,也是極富創造力的時代。西歐人在經過漫長的間歇之後重又振奮,他們復興和發展了羅馬法,將原始落後的日耳曼法去粗取精加以改造,使兩者分別構成近代兩大法系的基礎,尤其是他們創立的城市法、商法與海商法成為近代資本主義民商法的搖籃,歷史作用不可估量。

D. 中世紀西歐城市法的基本內容具體是什麼它的商法是怎樣形成的

中世紀西歐城市法的形成及其表現形式(法律淵源):
①特許狀;②城市立法;③行會章程;④習慣和判例
中世紀西歐城市法的基本內容(為什麼說城市法廣泛涉及到公法和私法的各個領域?)
①市民身份;②城市機關的組織;③行會組織;④所有權和債權方面。

E. 為什麼說城市法和商法既有封建主義的性質,又有資本主義的因素

因為就法律而,城市法中的很多具體法規條例和規則,明顯地是與封建等級制的特權法相對立的。例如,它基本上廢除了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取消了封建領主的特權,使土地可以自由地出租、買賣、交換、抵押和讓與;廢棄了那些復雜而又具有濃厚形式主義色彩的訴訟程序;證人的證言取代了誓證和司法決斗;罰金取代了贖命金,等等。此外,城市法中有關財政、、商業等方面的法規也比較鮮明地體現了資本主義法律關系的性質。但是否由此可以斷言,中世紀城市法應歸於資本主義早期法律的范疇呢?全面分析西歐中世紀城市法,又難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城市法本身並沒有也不可能在中世紀時代完全沖破封建的藩籬,它還包含著不少封建性質的因素,也還調整著不少封建性質的法律關系。
(一)中世紀城市法的形成與發展
城市法(CityLaw)是指西歐中世紀伴隨城市的興起與城市商業貿易的繁榮而形成發展起來的法律體系,適用於城市、自治城市、半自治城市和城市共和國。它既不是統一的國內法,也不是統一的國際法,而是由一些涉及城市組織結構和管理、城市居民的法律地位,以及商業、手、征稅等適應城市發展需要的法規組合而成。
城市的興起與城市商業手工業的發展是城市法應運而生的根本前提。引起城市法產生的直接原因則主要是:
其一,城市商業貿易中出現的爭端需要相應的法規來調整,市民階層與商人的利益需要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而領主法庭或教會法庭卻沒有相應的規范來解決這類;
其二,城市的形成大都跨越一個或幾個封建領地管轄范圍,而各封建領地卻各有自已的地方習慣法,這就使城市居民同時要受多個封建領地法律的約束,這種司法管轄權的極端混亂現象,束縛了城市手工業和商業貿易的發展;
其三,「司法程序中僵硬的和傳統的形式主義,延誤時日,裁判決斗以及免訴宣誓的流弊,全憑偶然性判決的神意裁判等等,對商人來說是無休止的折磨,他們需要一種比較簡便、比較迅速和比較公平的法律」①。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城市居民迫切希望獲得人身自由和城市的自治, 擁有能保障自己生命財產和調整城市正常經營活動的法律,以擺脫封建教俗貴族的橫征暴斂和領主司法審判權的束縛。至11世紀,西歐大多數城市通過武裝起義或金錢贖買,先後迫使各國國王和封建領主作了讓步,使城市在立法、司法和行政管理上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
主要有三種類型:
(1)城市共和國,它擁有獨立的軍隊和管轄領域,不僅在城區擁有自治權,而且控制城郊農業區域;
(2)城市公社,只在擁有的城區中享有自治權;
(3)享有不完全自治權的城市,由國王或所屬區域的封建領主派人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由於城市自治地位的確立,城市立法、司法機構的形成,使城市法的制定和發展有了和組織的保證。

F. 中世紀城市法、商法的出現對於近代西方法治的形成有哪些重大意義

體現了新來的經濟關系和階自級關系的要求,是現代資本主義民商法的重要淵源,具體的可參見http://www.dss.gov.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64905

G. 我想問一下行政法和商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1 商法的調整對象 商法是調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及其商事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 商事關系 指一定社會中通過市場經營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商事組織關系和商事交易關系。 (組織法和行為法的結合,就是商法)。 3 商事關系的主要標志是商人和商行為。 商人,是以自己名義實施商行為並以此為常業的人,在我國,商人主要包括 (1)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獨資企業; (2)合夥企業:與獨資公司相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通過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企業組織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法人; (4)聯營企業:聯營企業(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法人或事業單位法人,按自願、平等、互利的原則,共同投資組成的經濟組織。 (5)外商投資企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中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共同投資或者僅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商行為,就是適用商事法律規范的營利行為。從本質上講,商行為就是市場中經常化、專門化和規范化的行為。 通俗點講,行政法就是官管民,商法是商人與商人之間的法律,不涉及政府!

H. 城市法的主要淵源有哪些

城市法的主要淵源

作者:葉秋華

1.特許狀。特許狀是國王和城市所屬轄區的封建主承認自己領地內城市的自治地位並授予其相應權利的法律文書。主要內容包括確認城市的自治權和經商特權,明確市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例如,在確定領主征稅權和市民應繳納稅款的前提下,承認城市自治權,允許城市有權制定法律和建立行政管理機關與司法機關,確認市民人身自由,並賦予市民享有經商、組織商會行會、使用城市土地等權利。特許狀均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國王與領主對城市的權力,滿足了市民階層的某些經濟政治要求,實質上是一種封建權利的轉讓證書。特許狀是城市法的主要淵源,提出了城市法的主要原則和制度,在城市法中居於根本法的地位,類似近代憲法,但它並不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也沒有全面反映和規定城市社會生活的基本方面。

2.城市立法。指自治城市的權力機關——城市議會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頒布的法令、條例等。內容廣泛,涉及城市的建設、財政、商業、手工業、糧食供應、學校教育、社會救濟、治安維護和軍隊等問題。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立法不斷增多,成為城市法的重要淵源。

3.城市習慣和判例。指西歐各城市在長期社會生活和商業交往中形成的各種習慣及城市法院的判例,是城市法的重要淵源之一。西歐許多城市法匯編實際上是習慣法和判例的記載。這些匯編在調整城市商事活動、規范市民行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羅馬法及地中海商法等的影響十分明顯。

4.行會章程。指西歐各城市中同一行業的商人和手工業者建立的行會所制定和通過的規范。行會是城市商人和手工業者為共同維護自己的權益、保障自己人身和財產安全而組成的社團。各行會均有由會員大會制定和通過的章程。行會章程對本行會的組織、活動規則以及行會會員的權利義務等做出詳細規定,不僅對行會人員具有約束力,而且由於在西歐各城市中,行會是一種普遍存在且不依附於任何權力的自治團體,它雖不是官方正式的管理機構,卻承擔著管理和支配城市基本群眾生活,組織領導各項事務的具體任務。因此,凡是屬於城市議會和城市法院許可權之外的各種政治與經濟活動,均受行會章程的制約。行會章程實際上具有法律效力,成為城市法的淵源之一。

5.城市同盟法令。中世紀後期,各城市同盟,如《漢薩同盟》、《萊茵同盟》等制定的城市間的協議和公約,以及其他要求參加同盟的各城市共同遵守的法令,具有各城市共同法的性質。

I. 春秋戰國時期為何沒有西方那樣的城市法和商法

因為是農業國家,重農仰商。

J. 中國古代商業法制與中世紀西歐城市法的有什麼不同

1、定義不同

城市法為中世紀西歐城市中形成、發展、適用的法律體系,其內容一般涉及商業、貿易、征稅、城市自治及城市居民的法律地位等。它不是統一的國內法,也不是統一的國際法。它是西歐中世紀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商業法制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發展脈絡清晰,有因有革,內容豐富,特點鮮明。歷代立法中國古代自國家出現後,統治階級就開始通過國家機關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點鮮明的法律體系。

2、作用不同

城市法對傳統封建法有一定的瓦解作用,為確立新的社會法奠基,一些內容對近代民法制度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古代商業法制享有自由和平等權的的市民階級的存在及城市組織的活動及其職能模式,影響近代國家的機構體制,形成的法律意識,對後世影響尤其深遠。


3、特點不同

城市法是中世紀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資產階級法有重要影響。它反對封建土地所有權和封建特權以及封建身份,體現了平等、自由精神和法治的理念,影響了近代資產階級的人民主權和法律是公意的思想,它的一些原則和制度也直接或間接地被近代資產階級國家所接受或運用。

中國古代商業法製法律淵源多元化, 即創製法律的機關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就整個封建法律而言,中國古代商業法制是一種主要法律淵源。

熱點內容
耕地取料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7 06:43:09 瀏覽:39
職工死亡單位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7 06:34:43 瀏覽:808
代表公司被委託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7 06:29:48 瀏覽:489
新冠條例 發布:2025-08-17 06:28:59 瀏覽:711
我國民法典出台對生活影響 發布:2025-08-17 06:28:56 瀏覽:709
謊報險情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7 06:12:31 瀏覽:23
合同法自考簡答題 發布:2025-08-17 06:12:05 瀏覽:484
刑法第240 發布:2025-08-17 06:09:14 瀏覽:235
勞動合同法68 發布:2025-08-17 06:09:12 瀏覽:203
司法部屬 發布:2025-08-17 05:55:24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