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我國刑法第49條

我國刑法第49條

發布時間: 2021-12-24 00:24:45

A. 對《刑法》第49條的理解

您好,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行與死刑緩期執行,因此是包括死緩的。
相關法規版:
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權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B. 試述我國刑法對死刑適用的限制。

《刑法》第48條規定:「死刑只適用於罪刑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刑法》第49條規定:「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犯罪時」指明是犯罪行為實施之時,而不問犯罪被發現或審判時的年齡,如果犯罪行為實施在18周歲,「18周歲」是絕對規定,從18歲生日的第二天開始才認為這是滿了18周歲,這之前的犯罪都不得適用死刑。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時」包括庭審前的羈押期間,只要有懷孕,無論是人工流產還是自然流產了,都是不適用死刑。這一規定本著對婦女兒童的特殊保護,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至於犯罪時是否懷孕,在所不問。另不適用死刑包括不判決,不宣告,不執行死刑和死緩。
。《刑法》第48條規定:「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決死刑的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這就是我國的死刑緩期執行制度,最早在1951年由毛澤東同志提出。這一制度給應當判處死刑但同時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留下了一條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是「少殺慎殺」政策的直接表現,體現了我國刑法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只要在死刑緩期內,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就可以獲得減刑而活下來。

C. 關於《產品質量法》第49條和《刑法》第146的銜接問題

不能啊。產復品質量法憑什麼制擴大解釋刑法呢?
兩個法律只是在不同的角度對這些行為作了規定而已。
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要處罰。
但是,比如說,僅僅不符合行業標準的產品不一定就有需要刑法控制的社會危害性啊。一定要這個「不符合」達到了傷害人體健康,那才是刑法要管的。

D. 我國刑法對死刑作的特殊規定有哪些

根據刑法第49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犯罪,無論罪行多嚴重,都不能適用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還有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也不適用死刑。

E. 刑法第49條的理解

不適用死刑就是不允許判處死刑或死緩,如果沒有判處死刑或死緩,如何執行死刑呢?符合該條規定的,判處的最高刑是無期徒刑。

F. 犯了我國憲法第49條,有何法律責任

我國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但是憲法司法化在我國現在也只是理論階段,還沒有付諸實施。有何法律責任好要看具體的法律法規。比如《婚姻法》第四十三條: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第四十四條 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勸阻、調解。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支付扶養費、撫養費、贍養費的判決。

望採納。

G. 我國刑法第四十九條的憲法原理

第四十九條 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

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H. 根據我國《刑法》第49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不適用什麼

《刑法》第49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I. 我國現行刑法從哪些方面來限制死刑

死刑,也稱為極刑、處決,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行刑者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結束一個犯人的生命。而遭受這種剝奪生命的刑罰方法的有關犯人通常都在當地犯了嚴重罪行。我國刑法從以下幾方面方面限制了死刑:

(1)從適用條件上限制

《刑法》第48條第1款前半段規定:「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從而將適用死刑的條件界定為「罪行極其嚴重」,也即犯罪性質、犯罪情節、犯罪分子人身危險性極其嚴重的統一,有效地對死刑的適用范圍進行了限制。從刑法分則看,對於可以判處死刑的犯罪及其情節條件作了明確的規定。如《刑法》第234 條第2款規定,故意傷害罪只限於「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可適用死刑,除此以外,無論情節怎麼嚴重都不能適用死刑。刑法分則中,除極個別的以外,死刑都是作為選擇刑來規定的,與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等刑罰方法共同構成一個量刑幅度。加強了慎用死刑的可操作性。

(2)從適用對象上限制

《刑法》第49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法律明確規定將「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 「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這兩類人排斥於死刑適用對象之外,進一步限制了死刑的適用范圍。前者主要考慮其尚處於世界觀形成時期,心理可塑性強,應著重教育改造。後者則體現了刑罰的人道主義原則。

(3)確立死刑緩期執行制度

死緩制度是我國刑法的獨創。《刑法》第48條第1款後半段規定:「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即對應判處死刑而不是必須立即執行死刑的犯罪分子,可以給一個緩沖的機會。若在兩年中: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 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死緩制度大大縮小了死刑立即執行的適用范圍。

(4)從適用程序上限制

首先從案件的管轄上講,據《刑事訴訟法》第20條規定,死刑案件只能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進行,一審基層人民法院無權審理死刑案件,當然也就無權適用死刑。從辯護上講,《刑事訴訟法》第34條第3款規定:「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充分體現了對死刑適用的審慎態度。在核准程序上,《刑法》第48條第2款前半段規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規定了嚴格的核准程序,客觀上限制了死刑數量,保證了辦案質量。另外,《刑事訴訟法》第200條第3款規定:「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這些規定,從審理、復核、核准程序上作了嚴格的限制,保證死刑最大限度得到正確適用。

熱點內容
企業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8 02:10:29 瀏覽:26
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圖畫 發布:2025-05-28 02:04:12 瀏覽:32
大眾輿論關注司法審判 發布:2025-05-28 01:39:12 瀏覽:174
行政法的案件 發布:2025-05-28 01:34:23 瀏覽:941
司法仲裁區別 發布:2025-05-28 01:26:03 瀏覽:902
首屆法學系 發布:2025-05-28 01:19:28 瀏覽:403
一般離婚律師費用多少 發布:2025-05-28 01:18:43 瀏覽:146
繼承司法判決 發布:2025-05-28 01:06:04 瀏覽:374
致人輕薇傷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8 00:59:22 瀏覽:905
自己刑法 發布:2025-05-28 00:53:19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