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司法機關
正當防衛《刑法》有明確規定,可以由受不法侵害者實施,也可以由他人實施。
《刑法》第二十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說明:
正當防衛,應該符合四個條件:
一. 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
二. 必須是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
三. 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人;
四. 正當防衛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貳』 正當防衛案件由哪個司法機關來結案呢
一般正當防衛類型的案件都是公安機關先處理,如果公安機關認定為正當防衛,不予立案,則案件到此結束;如果立案後,檢察院認定為正當防衛,不予起訴,則案件到此結束;如果提起公訴後,法院認定為正當防衛,則應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指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行為的人,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中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無限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仍然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正當防衛司法機關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
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第一百六十三條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並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
第一百六十八條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作出提起公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的決定。
第一百七十七條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叄』 關於人民警察執行職務中實行正當防衛的具體規定 還在執行嗎
是的。
1983年9月14日 〔1983〕公發(研)109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於人民警察執行職務中實行正當防衛的具體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關於對不法侵害採取正當防衛行為的規定,適用於全體公民。鑒於人民警察是武裝性質的國家治安行政力量,在打擊和制止犯罪、維護社會治安、保護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保衛國家政權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面,負有特定責任,現對人民警察執行職務中實行正當防衛問題,作如下具體規定。
一、遇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警察必須採取正當防衛行為,使正在進行不法侵害行為的人喪失侵害能力或者中止侵害行為:
(一)暴力劫持或控制飛機、船艦、火車、電車、汽車等交通工具,危害公共安全時;
(二)駕駛交通工具蓄意危害公共安全時;
(三)正在實施縱火、爆炸、兇殺、搶劫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行為時;
(四)人民警察保衛的特定對象、目標受到暴力侵襲或者有受到暴力侵襲的緊迫危險時;
(五)執行收容、拘留、逮捕、審訊、押解人犯和追捕逃犯,遇有以暴力抗拒、搶奪武器、行凶等非常情況時;
(六)聚眾劫獄或看守所、拘役所、拘留所、監獄和勞改、勞教場所的被監管人員暴動、行凶、搶奪武器時;
(七)人民警察遇到暴力侵襲,或佩帶的槍支、警械被搶奪時。
二、人民警察執行職務中實行正當防衛,可以按照1980年7月5日國務院批準的《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規定》,使用警械直至開槍射擊。
三、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應當停止防衛行為:
(一)不法侵害行為已經結束;
(二)不法侵害行為確已自動中止;
(三)不法侵害人已經被制服,或者已經喪失侵害能力。
四、人民警察在必須實行正當防衛行為的時候,放棄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嚴重損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後果輕微的,由主管部門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五、人民警察採取的正當防衛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六、人民警察在使用武器或其他警械實施防衛時,必須注意避免傷害其他人。
七、本規定也適用於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其他依法執行職務的人員。
『肆』 關於正當防衛的的司法解釋。
正當防衛的司法解釋:
中國現行刑法規定:「為了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只能針對侵害人本人防衛。由於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針對其本身進行防衛,才能保護合法權益。
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況下,也只能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的人進行防衛,而不能對其沒有實行侵害行為的同夥進行防衛。如針對第三人進行防衛,則有可能構成故意犯罪或者假想防衛亦或是緊急避險。
(4)正當防衛司法機關擴展閱讀:
為引導公民面對不法侵害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省高級人民法院1月4日發布5個指導性案例,專門闡釋正當防衛的界限和把握標准,涉及的倪某正當防衛案、葉某天正當防衛案、葉某故意傷害(防衛過當)案、劉某故意傷害案、李某仔故意傷害案均為正當防衛或防衛過當案件。
倪某正當防衛案屬未成年人對校園欺凌行為實施正當防衛。被告人倪某在面對校園欺凌時,割傷對方手臂。葉某天正當防衛案所涉及的是婚姻家庭矛盾激化引發的正當防衛行為,染有賭博惡習的丈夫因不願離婚,多次揚言要與妻子葉某天同歸於盡。
在丈夫打開摩托車油箱蓋,拿出打火機的緊迫情形下,葉某天用鐵管將其打傷。省高院相關人士表示,兩案裁判結果均為「正當防衛」,其要旨在於「在被人毆打、人身權利受到不法侵害的情況下,防衛行為雖然造成了重大損害的客觀後果,但防衛措施並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依法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是每個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省高院在發布的案例中提示,我國刑法設定正當防衛制度,其目的就是鼓勵和支持一切公民勇於同違法犯罪作斗爭,及時有效制止各種不法侵害,以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合法利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正當防衛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江西省高院發布指導性案例 明確正當防衛的「度」
『伍』 刑法規定的正當防衛有哪幾種
刑法規定的正當防衛是指:
1、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
2、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具體規定如下:
第二十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擴展材料
一、正當防衛應該符合五個條件:
1、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
2、必須是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
3、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人;
4、正當防衛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5、對不法侵害行為人,在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時,所造成損害的行為。
二、正當防衛的後果:
1、未過限的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2、過限防衛:應當負刑事責任(依案情情況確定具體罪名),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3、無過限的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無過限的正當防衛條件: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參考鏈接來源:檢察法律法規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訂)
『陸』 司法機關真不是人做的,正當防衛被當成斗毆,復議無效!
如果已給出判決,就證明你們確實動手了,司法機關本來就是一個懂法的部門,和普通老百姓動手,確實不明智。發生這種問題為什麼不以調解解決,而動手。現在普通人的角度考慮,你們知法還去這樣做,確實不合適。當然,你們確實很辛苦,有的人,素質低,蠻不講理,確實對你們不公,作為一個公職人員,盡量多體諒一下不懂法律的人。人民群眾感謝你,辛苦了。
『柒』 關於治安管理中的正當防衛的司法解釋
正當防衛的條件,概念,特徵等本人就不作過多的說明,但有一點只要符合條件就是正當防衛的,不管是刑法行為還是治安管理的行為。
『捌』 正當防衛的要件及范圍分類
我國《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根據規定,正當防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五個要件:
1、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這種不法侵害可能是針對國家、集體的,也可能是針對自然人的;
可能是對本人的,也可能是針對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權利,也可能是侵害財產或其他權利,只要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行為,即符合本要件。
2、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所謂「不法侵害」,指對某種權利或利益的侵害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其違法的侵害行為。
3、必須是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制止不法侵害,避免危害結果發生,因此,不法侵害必須是正在進行的,而不是尚未開始,或者已實施完畢,或者實施者確已自動停止。否則,就是防衛不適時,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4、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即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對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屬)造成損害。
5、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正當防衛是有益於社會的合法行為,應受一定限度的制約,即正當防衛應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為限。另一方面,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襲擊,防衛人往往沒有防備,驟然臨之,情況緊急,精神高度緊張。
一般在實施防衛行為的當時很難迅速判明不法侵害的確實意圖的危險程度,也沒有條件准確選擇一種恰當的防衛方式、工具和強度來進行防衛。因此,只要不是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都應當屬於正當防衛。
關於防衛過當刑事責任的規定,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因為正當防衛行為是不法侵害引起的,是為了使被不法侵害者所侵害的客體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所以「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正當防衛是「以正對不正」,不是「以暴制暴」,正當防衛是法律鼓勵和保護的正當合法行為,允許防衛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損害,甚至可以致傷、致死。
最高司法機關以司法解釋、指導案例等形式明確正當防衛的標准界限後,給理解和認定正當防衛提供了更客觀、更剛性也更具操作性的依據,壓縮了自由裁量的空間。
有助於統一正當防衛的法律共識,有助於各地各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在偵查、起訴、審判環節以理性、自信、積極的態度准確掌握正當防衛認定的方向和尺度,分清針對一般侵害行為的防衛過當和針對危險侵害的合法防衛,減少誤定、錯定、漏定問題,也有助於公民果斷出手,實施防衛行為。
一個清晰的正當防衛界定標准,能夠推動司法進步,能夠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能夠帶來更多司法公平正義。
根據《刑法》 第二十條規定,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中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無限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仍然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8)正當防衛司法機關擴展閱讀:
一、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實施正當防衛必須同時符合以下四個條件:
1、只有在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權利受到不法侵害時;
2、必須是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
3、必須是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防衛,而不能對無關的第三者實施;
4、正當防衛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二、既有正當防衛,那麼就有非正當防衛。如果非正當防衛造成了損害,則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非正當防衛主要有以下幾種:
1、防衛過當:它是指行為人的實施正當防衛時,超過了正當防衛所需要的必要限度,並造成了不應有的危害行為。
2、防衛挑撥:它是指行為人故意挑逗對方,使對方對自己進行不法侵害,接著借口加害於對方。
3、防衛侵害了第三人,也叫局外防衛:它是指防衛者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以外的人實施的侵害行為。
4、假想防衛:它是指不法侵害行為根本不存在,由於行為人猜想、估計、推斷不法侵害行為存在,而對其實施侵襲的一種不法侵害行為。
5、事前防衛:也叫提前防衛。它是指行為人在不法侵害尚未發生或者說還未到來的時候,而對准備進行不法侵害的人採取了所謂的防衛行為。
6、事後防衛:它是指在不法侵害終止後,而對不法侵害者進行的所謂防衛行為。
『玖』 中國有正當防衛的判決嗎
有,例如8·27崑山持刀砍人案。
2018年8月27日晚上時35分,江蘇崑山市開發區震川路、順帆路路口發生一起刑事案件。崑山一轎車與電動車發生輕微交通事故。雙方爭執時車內一名男子拿出刀,砍向騎車人,之後長刀不慎落地,騎車人撿起長刀反過來持刀追趕該男子,男子被砍傷倒在草叢中。截至2018年8月28日,該案件導致寶馬車內的劉某某死亡,騎車人於某某受傷。
警方根據偵查查明的事實,並聽取檢察機關意見和建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之規定,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公安機關依法撤銷於海明案件。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劉海龍的行為屬於刑法意義上的「行凶」。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判斷「行凶」的核心在於是否嚴重危及人身安全。司法實踐中,考量是否屬於「行凶」,不能苛求防衛人在應急反應情況下作出理性判斷,更不能以防衛人遭受實際傷害為前提,而要根據現場具體情景及社會一般人的認知水平進行判斷。本案中,劉海龍先是徒手攻擊,繼而持刀連續擊打,其行為已經嚴重危及於海明人身安全,其不法侵害應認定為「行凶」。
二是劉海龍的不法侵害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縱觀本案,在同車人員與於海明爭執基本平息的情況下,劉海龍醉酒滋事,先是下車對於海明拳打腳踢,後又返回車內取出砍刀,對於海明連續數次擊打,不法侵害不斷升級。劉海龍砍刀甩落在地後,又上前搶刀。劉海龍被致傷後,仍沒有放棄侵害的跡象。於海明的人身安全一直處在劉海龍的暴力威脅之中。
三是於海明的行為出於防衛目的。本案中,於海明奪刀後,7秒內捅刺、砍中劉海龍的5刀,與追趕時甩擊、砍擊的兩刀(未擊中),盡管時間上有間隔、空間上有距離,但這是一個連續行為。另外,於海明停止追擊,返回寶馬轎車搜尋劉海龍手機的目的是防止對方糾集人員報復、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符合正當防衛的意圖。
9月1日當天,崑山市人民檢察院對外通報稱:本案中,死者劉海龍持刀行凶,於海明為使本人人身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暴力侵害,對侵害人劉海龍採取制止暴力侵害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其防衛行為造成劉海龍死亡,不負刑事責任。公安機關對此案作撤案處理符合法律規定。
(9)正當防衛司法機關擴展閱讀:
根據《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中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無限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仍然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參考資料:人民網-「崑山砍人案」,為何屬於正當防衛
『拾』 刑法第二十條關於正當防衛是否有相關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釋義》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10)正當防衛司法機關擴展閱讀:
人民警察執行職務中實行正當防衛,可以按照1980年7月5日國務院批準的《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規定》,使用警械直至開槍射擊(人民警察應謹慎使用開槍射擊這一防衛方式。
即使對於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人民警察也不能隨意開槍射擊;此時採取其他防衛方式足以制止不法侵害行為的,應當採取其他防衛方式——編者說明)。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應當停止防衛行為:
(―)不法侵害行為已經結束;
(二)不法侵害行為確已自動中止;
(三)不法侵害人已經被制服,或者已經喪失侵害能力。
人民警察在必須實行正當防衛行為的時候,放棄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嚴重損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後果輕微的,由主管部門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人民警察採取的正當防衛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人民警察在使用武器或者其他警械實施防衛時,必須注意避免傷害其他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正當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