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提問
❶ 刑法提問
可能定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或者聚眾斗毆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犯聚眾斗毆罪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
故意殺人罪
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❷ 刑法案例 提問
1,蘇某因母親生病而退出,屬於犯罪預備(因為已經定好犯罪時間、地點),吳某也應屬於犯罪預備,而章某、汪某屬於搶劫既遂犯(雖然章某事先沒有預定要汪某殺人,但事後章某分了贓款,屬於共犯)。
2,跟上面一樣,蘇某、吳某兩人為盜竊罪共犯,只是蘇某、章某屬於預備犯,汪某、吳某屬於搶劫既遂犯,在搶劫行為中成立共同犯罪。
3,上面應該說過了。
4,本案例涉及法條有:刑法
第二十二條【犯罪預備】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第二百六十三條 【搶劫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
第二百六十四條 【盜竊罪】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
(二)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入戶搶劫」,是指為實施搶劫行為而進入他人生活的與外界相對隔離的住所,包括封閉的院落、牧民的帳篷、漁民作為家庭生活場所的漁船、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進行搶劫的行為。
對於入戶盜竊,因被發現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入戶搶劫。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如下:
(一)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五百元至二千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
(二)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為「數額巨大」。
(三)個人盜竊公私財物價值人民幣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的,為「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並考慮社會治安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分別確定本地區執行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
(搶劫罪數額也是這樣)
❸ 刑法題提問
他已經構成犯罪了,第一次他試圖強奸你沒有成功,應該是強奸未遂。第二次他雖然殺的是自己的妹妹,但是他已經涉嫌故意殺人了。他和她的母親都應該被判刑。
❹ 刑法知識問答
你好
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我認為不是私利救濟
它不止對受害人自身可以防衛
對於正在進行的危害他人的暴力犯罪
也可以採取正當防衛
它不僅僅維護自己權益
還維護其他人的權利
也就是達到了維護社會治安的目的
這是從大的方面來考慮.因此我覺得根據我國
刑法
的立法精神
它維護的是更多的是公權利.
❺ 提問一個刑法學的案例。。請高手進來回答
這個案例不能定為包庇罪。我認為應當以C的共犯論處,因為法律並未規定共同犯罪必須有事先預謀。B的行為在客觀上和主觀上都在幫助C完成其綁架的犯罪行為,綜合綁架罪的構成要件,B均符合。所以應當以共同犯罪論。但比照C應當從輕處罰。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4條 提問
第二十四條 【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有實際問題就帶上相關材料來律師事務所解決。
如果是學生,就去問自己老師。
❼ 有關刑法的提問,請高手回答~
(1)可以。我國在刑偵階段的原則是口供主義,並且公安將口供記錄好後是要由犯罪嫌疑人簽字按手印的。那麼這就證明犯罪嫌疑人自己承認了自己的犯罪事實。當檢察院起訴後,當然對法院定案有很大影響。
(2)可以。找到犯罪工具就是物證
(3)錯誤一:「7月8日上午8時依法將楊某從居住地B縣拘傳到C區,晚上10時,楊某飢餓難受,雙手被反銬腫痛,開始交代犯罪過程。」,拘傳不得超過12小時。
錯誤二:「楊某閉口不談,偵查人員用手銬將楊某反銬在窗戶鐵枝上」,犯罪嫌疑人有沉默權,這是變相的刑訊逼供。
錯誤三:「偵查人員立即抓捕同案犯梁某歸案」,公安進行抓捕需要經過必要程序持有逮捕證。
錯誤四:「公安機關對淫穢物品未作處理。」公安機關應依法扣留。
錯誤五:「偵查人員在看守所進行辨認,犯罪嫌疑人楊某經過辨認,將同案犯梁某從5名辨認對象中指認出來。」據公安部《規定》辨認嫌犯時,被辨認人的人數不得少於7人。
本人能力有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❽ 提問提問刑法案例
這是作業題?慢慢分析,
如您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打電話咨詢 王律師電話13219631806(24年法律工作經驗,曾在紀委,監察局工作)
由於網上問答無法全面了解具體情況,回答僅供參考,如有必要建議您及時當面咨詢本律師
❾ 刑法學的問答題
1.刑事復責任是說行為人對制違反刑事法律義務的行為所引起的刑事法律後果的一種應有的、體現國家對行為人否定的道德政治評價的承擔的標准。刑罰是刑法規定的由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人適用的限制或剝奪某種權益的強制性制裁方法。至於它們的關系。。。我覺得,刑事責任扮演的是決定於犯罪而又決定刑罰的角色,是介於犯罪和刑罰之間,對犯罪和刑罰關系起到調節作用的調節器。
2.具有暴力性、破壞性,對客體造成損害且在時間上具有急迫感的不法侵害行為適用正當防衛。你說的特別防衛權我沒見過,只聽說過緊急避險。
3.敲詐勒索罪的特徵是說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被害人實施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強行索取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它的構成要件,客體為公私財物的所有權;客觀表現為使用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迫使被害人當場或者限期交付財物的行為;主觀為直接故意,以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為目的。
❿ 關於法律條文的提問
那你可以不讓小孩子去啊,為什麼要處罰人家呢!就是看了也是你們大人的錯誤,你可是他的監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