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夏商刑法五行

夏商刑法五行

發布時間: 2022-01-01 09:35:44

⑴ 夏商西周的酷刑有哪些

1 夏台(又稱「均台」)
2 棄灰之法
3 不吉不迪 顛越不恭 暫遇姦宄 巫風
4 炮格
為商末紂王所創之酷刑,即:在銅柱上塗油,下加火燒熱,令罪犯在銅柱上走,墜炭中燒死。這是一種非常殘暴的刑罰。
5 劓殄
商代刑罰名稱。「劓殄」,即滅絕。如有犯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姦宄之罪的,就施以劓殄之刑,就是不僅將其本人處死,而且要將其後代統統處死,即後世的族誅。
6、西周「九刑」
墨、劓、刖、宮、大辟(奴隸制五刑),還有贖、流、鞭、撲/罰絲。

提議樓主簡單點看看中國法制史,裡面有介紹!

⑵ 夏商法制的五刑

朝代

項目


西周

立法指導思想

1王權神授

2天討天罰
1王權神授

2天討天罰
1明德慎罰

2以德配天(敬天 敬宗 保民)

3刑罰世輕世重

法律形式
王命 誓
誓 誥 命
誓 告 命 禮 不公開的刑書

主要律典
《禹刑》
《湯刑》
1《周禮》

2《呂刑》

3《九刑》

4遺訓和殷彝

主要罪名
1昏 墨 賊 殺

2不用命

3不孝

4失天時

5淫朋阿比
1亂政

2疑眾
1政治性犯罪(違抗王命罪)

2破壞社會秩序 侵犯人身財產(冠攘姦宄)

3瀆職(五過:惟官 惟反 惟內 惟貨 惟來)

刑罰
五刑

(墨 劓 剕 宮 大辟)
五刑
1圜土之制(徒刑)

2嘉石之制(拘役)

3贖刑

4五刑

刑罰適用原則

1老幼犯罪減免

2區分故意與過失 慣犯與偶犯

3罪疑從輕 罪疑從赦

4寬嚴適中原則

民事法律內容
土地王有
1土地王有

2一夫一妻

3兄終弟及
1一夫一妻 同姓不婚 父母之命

2六禮

3七出 三不去

3嫡長子繼承

中央司法機關
大理
1商王

2大司寇
1周王

2大司寇

地方司法機關




審判制度
天罰神判
1三級(正與史 司寇 商王)

2天罰神判
1五聽(辭 色 氣 耳 目)

2讀鞫 乞鞫

3三刺(訊群臣 訊群吏 訊萬民)

⑶ 夏商時期刑法的原則主要有哪些

夏朝初步確立了奴隸制五刑:墨、劓、剕、宮、大辟

商朝以刑罰嚴酷著稱,除五刑外還規定了醢、脯、焚、剖心、刳、剔等刑殺手段。

⑷ 夏商時期的酷刑有哪些

夏商時期的酷刑有炮烙,車裂,鴆毒等等。
關於炮烙,古史傳說和史籍上說是殷紂王所為,也就是說,是發生在紀元前十一世紀的商朝末年的事。炮烙,古代酷刑,用炭火燒熱銅柱,將人綁於銅柱上燒死,即墜炭上燒死。後來泛指用燒紅的鐵燒燙犯人的刑具。
所謂車裂,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不同的方向拉,這樣把人的身體硬撕裂為六塊,所以名為車裂。有時,執行這種刑罰時不用車,而直接用五條牛或馬來拉,所以車裂俗稱五牛分屍或五馬分屍。
鴆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較人道的方式。中國古代的毒葯中,最有名的應該是「鴆」這種毒葯,成語中的「飲鴆止渴」便是源自於此,常用於賜死情況。

⑸ 夏商西周的刑法

舊五刑:墨刑(臉上刺字)、劓刑(割鼻子)、刖刑(砍腳)、宮刑(切小雞雞)內、大辟(殺頭)。這是隋朝容之前一直沿用的舊五刑。在商周時候已經很成熟了。還有比如湯鑊(huo四聲)(把人煮了)、菹醢(zū hǎi)(把人剁成肉醬)、炮烙、車裂等等。
採納哦

⑹ 評述夏商奴隸制五刑

你說的夏商奴隸制度是,一個很普遍的努力,社會中常見的制度,它體現了一種壓迫的存在。

⑺ 夏商法律刑名 有哪些

夏代的法律制度
1、刑罰制度
(一)昏、墨、賊,殺
據《左傳》昭公十四年記晉國叔向引用《夏書》時所言夏的法律是「昏、墨、賊,殺。」昏,意為自己有惡行卻去盜取別人的美名;墨,意為貪婪且敗壞官紀;賊,意為殺人毫無顧忌。凡犯昏、墨、賊之罪者,《夏書》規定處以死刑。
(二)贖刑
根據後人所寫的《呂刑》「序」記,周穆王時因政事荒廢,命呂侯依照夏朝的制度,制定「贖刑」。可見贖刑在夏代已經產生。贖刑,即以幣或以財抵罪,罪犯若按規定交納贖金給官府,則可以獲得減輕或免除刑罰。《呂刑》中的贖刑是參考了夏代的制度而制定的。
(三)其他
「象刑」制度,即對本族犯罪者仍採用象徵性的刑罰加以處置。如:
穿著無領赭衣,表示此人犯有大辟之罪;
穿兩只不同顏色的鞋,表示此人犯有刖、剕之罪;
用黑色布巾包頭,表示此人犯墨、劓之罪。
據此可以推測「五刑」制度在夏已經形成,主要針對被征服者使用,而象刑則是對犯罪的本族或本氏族成員的一種優恤。
關於量刑的原則,《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夏書言:「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即在遇有疑案時,寧願放縱犯罪,也不能亂殺無辜。
注意的是,夏代法律並不只局限於「刑」。後世文獻也追記了夏行政、經濟、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令,比如禹時保護環境的禁令,《逸周書·大聚解》記,在夏代,春季禁止到森林中砍伐;夏季禁止下河湖捕撈。

商代的法律制度
法律形式與主要法令
1、主要法律形式
商代法律形式主要有刑書、習慣法、王命等。刑,指刑書,如《湯刑》。主要內容應是規定刑罰的種類。命,是商王發布的命令,這些命令大都以帝、祖的名義發布,所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外,商族的一些習慣為政權所認可,也具有了法的效力,如「彝」,其意為常法。
2、主要法令
根據後人的追述,商代刑事方面的法令有《湯刑》和《官刑》。《湯刑》或為商代刑罰總稱。其應與夏之《禹刑》一脈相承。商代的刑罰及統治者對刑罰的運用較夏代明顯地嚴酷。《官刑》是單行法規,是商湯時懲辦犯罪官吏的專門法律。
3、 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名
商代的刑罰初具體系,有些文獻記載,夏以前便有了墨、劓、剕、宮、辟「五刑」制度,但無法得到實物驗證。商有「五刑」已經不是「傳說」,因其有甲骨卜辭的印證,所以是可信的。
(1)墨刑,又稱黥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額頭上刺字,再染上墨。這種墨刑既是刻人肌膚的具體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恥辱、使之區別於常人的一種恥辱刑。墨刑是奴隸制五刑中最輕的一種刑罰。
(2)劓刑,即割去受刑人的鼻子。鼻子是人的重要器官,而且與人的尊嚴密切相關。因此劓刑較墨刑為重。
(3)非刑,也作刖刑,指砍去受刑人的手或足的重刑。砍足曰非,砍手曰刖。另外,與砍手足相類似的還有砍去膝蓋骨的臏刑。
(4)宮刑,是破壞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殘酷刑罰,對男性為去勢,對女性為幽閉。這種宮刑剝奪了受刑人「傳宗接代」的能力,在中國古代社會被視為是最大的恥辱和不幸,因而是五刑中除死刑以外最為殘酷和最重的刑罰,一般適用於較重的犯罪者。
(5)大辟,是死刑的總稱。除常見的斬、戮等死刑方法外,還出現了炮烙、醢、脯等等酷刑。有斬、殺、磔等行刑方式。斬用斧,殺用刀,磔是碎割或分裂肢體的酷刑。
(二)其他
除五刑外,文獻中還有其他刑名的記載,比如對在公共道路上丟棄垃圾者施以「斷手「之刑。《官刑》中有專門適用於貴族的「罰絲」刑。《史記》中還記載,有將罪犯拘役使其勞作的徒刑。還有適用於本族成員的流(放)刑。
(二)罪名
1.不吉不迪
盤庚遷殷之前所宣布的罪名。意即,如果行為不善,不按盤庚所說的正道行事,就將抗命者處以死刑,並滅絕其全家。
2.顛越不恭
盤庚遷殷之前所宣布的罪名。意即,如果狂妄放肆,違法亂紀,不服從國王的命令,就處以死刑,並滅絕其全家。
3.暫遇姦宄
盤庚遷殷之前所宣布的罪名。意即,詐偽、姦邪、犯法作亂者,處以死刑,滅絕其全家。
4.舍棄穡事
商湯討伐夏桀時宣布的夏桀的罪狀,意為不務正業,荒廢了農事。

⑻ 禹刑 湯刑 九刑等夏商時期的刑罰指哪些

1、《來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稱,《源禹刑》的性質相當於現代的刑法典;《禹刑》的具體內容已經無法考訂。
《禹刑》作為社會上出現「亂政」亦即矛盾、沖突的產物,它既不是成就於一時的成文法典,也並非由夏禹個人所制定,而是在夏商兩代的長期發展中,出於調整社會關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不斷擴充的。其基本內容是以制裁違法犯罪行為的刑事法律性質的習慣法為主。至於以「禹刑」為名,實際上不過是「夏刑」的代稱而已。《禹刑》是隨著社會需要的不斷發展變化,逐步修訂、擴充而成的。
2、《湯刑》是繼夏而起的商朝在開國之初制定的刑法。
《湯刑》在立法思想上是《禹刑》的繼承和發展。《湯刑》的罪例有三百條,最重的刑例是不孝。
《湯刑》內容的重要部分,實際上是官刑,即《湯刑》的實施對象主要是各級官吏。
3、《九刑》是西周時期成文刑書的總稱,全書共分9篇。九刑基本沿襲商朝的五刑制度(墨、劓、剕、宮、大辟共五刑),又增加了贖、鞭、撲、流等四種刑罰,稱以上的九種刑罰為為西周的九刑。

⑼ 夏商周三個時代的刑罰制度和刑罰名稱分別是什麼

夏商周時期沒有成文法典流傳下來,所以很多刑罰只能根據後來的史書記內載去找;而且奴隸主貴族常常容隨意解釋刑罰,所以還沒有形成嚴格的刑罰制度。
據說西周時,周穆王時命呂侯制定《呂刑》一書,但今已失傳,只在《尚書》中現存一篇,所以史學界不把它當做中國第一部成文法。
據《呂刑》記載,從夏代開始,就有所謂的五刑:墨刑(在臉上刺字)、劓刑(割鼻)、剕刑(斷足,又作刖)、宮刑(破壞生殖器)、大辟(死刑的統稱,除常見的斬和戮,商朝還增加了讓人望而生畏的炮烙、醢和、脯、焚、剖心、刳、剔等刑)
後來西周在繼承了五刑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贖刑(以財物贖罪)、鞭刑、撲刑(杖擊)、流放等四種刑罰,稱作九刑。事實上,還有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罰作補充,所以西周刑罰要遠比夏商詳細和成熟,據說呂刑記載的刑罰多達三千條。

⑽ 夏商的刑法殘酷嗎

中國最早的刑法,是夏朝制訂的《禹刑》和商朝制訂的《湯刑》,它們都是以這個朝代的第一位帝王來命名的。

這兩部刑法的全文雖然已經失傳,但它的有些條文還散見於許多古書中。從這些條文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當時統治者制訂刑法的用心和它的嚴厲程度。

商湯清楚地認識到:社會的細胞是家庭,孝敬父母是維護家庭穩固的基礎;只有家庭穩固了,社會才能安定,國家才能繁榮昌盛。再從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來看,只有孝順父母的子女,才能敬其他長輩,才能盡忠於君王,報效於國家。因此,「孝」對社會和國家來說,是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品質。把「不孝」列為最嚴重的犯罪行為,是商湯高瞻遠矚的決策。

傳說商湯的刑法中還有這樣的規定:「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在公共場所亂拋垃圾,看起來是小事,但它影響公共衛生,污染市容環境,有時還會引起鄰里糾紛,甚至打架斗毆。

商湯有鑒於此,才給「棄灰於公道者」以「斷其手」的嚴重刑罰,懲一儆百,對維護社會公德具有極大的震懾作用。這條刑法看上去似乎重了一些,但它是有長遠的考慮的。由此看來商代較夏有了完備的法律體系。

《禹刑》和《湯刑》是中國歷史進入階級社會以來最初的兩部刑法。這兩部刑法中的不少規定,對於今天的法制建設,也有很大的借鑒作用和參考價值。

熱點內容
民法李建偉視頻 發布:2025-08-15 14:04:42 瀏覽:230
陝西勞動法五險一金 發布:2025-08-15 14:02:37 瀏覽:475
華政行政訴訟法專業 發布:2025-08-15 13:45:41 瀏覽:824
代理人承擔的法律責任6 發布:2025-08-15 13:16:33 瀏覽:371
古代人的立法 發布:2025-08-15 13:11:31 瀏覽:163
適航管理條例23部 發布:2025-08-15 13:10:43 瀏覽:392
經濟法民主原則 發布:2025-08-15 13:00:40 瀏覽:159
泰州弘泰律師 發布:2025-08-15 12:48:36 瀏覽:751
軟體公司的法律環境 發布:2025-08-15 12:34:09 瀏覽:228
闡述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12:29:11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