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精緻刑法無效

精緻刑法無效

發布時間: 2022-01-01 09:47:36

刑法有罪刑法定原則,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那麼,請問民法上有相似的原則

民事法律遵循這樣一條基本原則:作為公民,只要法律沒有禁止的行為即可為之,即法學界通常所說的「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不違法」。

一、平等原則

民法平等原則有以下基本含義: 任何民事主體在民法上都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無論他們在行政法或者其他部門法上是否存在隸屬關系、主從關系、一進入民事領域便都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法人或公民,彼此互不隸屬和依從。

任何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民事主體依法取得民事權益都受同等的法律保護。

二、意思自治原則(自願原則)

其基本含義是:是否進行某項民事活動,完全由個人決定;否則該行為無效、

可變更或可撤銷;與什麼人、以何種方式、進行何種活動、由個人決定(至於該活動是否等價有償,也由本人評價抉擇。正基於此,等價有償不是民法的基本原則);對自己的行為承擔風險和責任。既然是否進行某項民事活動完全由個人決定,那麼該民事活動的後果應由自己承擔。

三、誠實信用原則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它要求:民事主體參加民事活動、行使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時,應當持有善意。不規避法律;履行義務時還應考慮他方利益、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他人利益民事主體所做的意思表示要真實、不欺不詐、講究信義、恪守諾言。

四、公序良俗原則(公共秩序原則)

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及目的不得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這一原則在現行法上的根據是民法通則第七條: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民事行為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無效。須注意的是,我國現行法因受前蘇聯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論的影響,未使用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字樣。

五、公平原則

民事法律行為內容的確定,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由當事人一方或第三方確定民事法律行為內容的,其確定只在符合公平原則時,始得對他方當事人發生效力。公平原則在現行法上的根據是民法通則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

(1)精緻刑法無效擴展閱讀:

意義

1、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立法的准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蘊含著民法調控社會生活所欲實現的目標,所欲達致的理想,是我國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本質特徵的集中反映,集中體現了民法區別於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和經濟法的特徵。

它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確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制定具體民法制度和規范的基礎。

2、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

民事主體所進行的各項民事活動,不僅要遵循具體的民法規范,還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則。在現行法上對於民事主體的民事活動欠缺相應的民法規范進行調整時,民事主體應 依民法基本原則的要求進行民事活動。

3、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解釋法律、補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據。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法院對民事法律、法規進行解釋的基本依據。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時,須對所應適用的法律條文進行解釋,以闡明法律規范的含義,確定特定法律規范的構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法院在對法律條文進行解釋時,如有兩種相反的含義,應採用其中符合民法基本原則的含義。

無論採用何種解釋方法,其解釋結果均不能違反民法基本原則。如果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在現行法上未能獲得據以作出裁判的依據,這就表明在現行法上存在法律漏洞。此時,法院應依據民法的基本原則來進行法律漏洞的補充。

4、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解釋、研究民法的出發點。

學者在對民法進行解釋、研究時,應以民法的基本原則作為出發點,無論何種學說,違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就不是妥當的學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法基本原則

Ⅱ 關於刑法的幾個問題

1.李某在自選商場購物時,商場保安見其形象猥瑣卻選購了許多高檔貨物,產生懷疑。剛好停電,保安怕其乘機逃走,忙上前拉住李某,並喝令:把東西放下。李某前幾天聽說過商場盜賊較多,方法也多種多樣,見此情形,誤認為保安是盜賊,一邊喊放開,一邊提起右拳便打,同時轉身想走。保安被擊中頭部後對自己的判斷更深信不疑,不但不放手,反而抓得更緊,李某隨手那起貨架上的水果刀刺中保安的心臟,搶救無效死亡。
問:李某的行為是正當防衛?意外事件?故意殺人?過失致人死亡?
這應該是故意殺人。
首先,他是假想防衛。因為正當防衛是有幾個必要條件的,起因條件:要有侵害行為,時間條件:要有正在進行的侵害行為,對象條件:要針對不法侵害人本人,限度條件:要有必要的限度。
其次他不是過失殺人,成年人有對刀具的認識嗎,李某應該能夠明白刀具會導致人死亡的事實可能性,也就是說他是明知行為會造成損害後果而實施,構成故意的條件。
2. 以下案例分別是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和既遂?為什麼?
A.大學生吳某溜進鄰居家,拿了兩張蓋了章的空白支票,因擔心受到法律制裁又自動放回原處。其實,他若想那走也無法得逞,因為他的行為早已被窗外的鄰居何某發現。
犯罪中止,行為人自動有效的放棄實施犯罪的行為。不以其有自動悔過為前提,可能是因為害怕或是受到法律追究等原因造成中止犯罪的均可以認定為中止。
B.被公司開除的張某潛入原公司財務室,把保險箱打開,看見巨款已提走,便失望而去。
犯罪未遂。因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犯罪未得逞。
C.李某出獄後生活無著落,計劃搶劫附近的銀行,他制訂了計劃,並買回土製手槍一把。後被房東發現私藏的手槍,並報警,警察將其抓獲
犯罪預備,為了實施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
3.劉某(男)與陶某(女)談戀愛,不成,劉某遷怒其父親,想殺他。劉某糾結王、趙、錢商議,計劃某日行事。某日上午,四人商量計劃,王某思前想後,反悔,提出退出,被劉某打一耳光,與之絕交。劉、趙、錢另行計劃。當日晚上,三人同往陶家。路上,錢某邊走邊害怕,但又不敢公開說,借口上廁所一去不回。劉、趙等不到錢某,兩人先走,劉某讓趙某上樓殺陶父,自己在樓下把風。劉某把著風,越想越害怕,走了。趙某殺了陶父後下樓,不見人,獨自走了。
問:劉、王、趙、錢哪些人是共犯?分別屬於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既遂?
均為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以實行犯的犯罪形態為共同犯罪的整體形態。
共同犯罪人要想成立中止,必須符合有效中止犯罪或是有效撤銷自己先前的犯罪行為,單方面消極推出不成立犯罪中止。

希望高手能夠詳細的為我解答啊,這些題目很急啊.!!!!謝謝啦!!

Ⅲ 在違反什麼程序下五種刑法判決無效

對於程序性違法由於其在訴訟中所處的階段不同可以分為:(1)立案與偵查階段程序性違法,(2)審查起訴階段程序性違法,(3)審判階段程序性違法。而刑事審判中的程序性違法又可劃分為審判組織的選擇中合議庭組成的程序性違法,是否公開審理的選擇的程序性違法,在審判過程中違法法院應當承擔的通知義務、告知當事人所具有的權利的程序性違法以及妨礙律師行使辯護權的程序性違法等程序性違法行為。

Ⅳ 中國法律刑事犯罪過多少年不追究

具體時效依據《刑法》規定,不同的刑期追訴時效不一樣。

第八十七條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條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4)精緻刑法無效擴展閱讀

追訴時效,是指刑事法律規定的,對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予追訴,或者無罪釋放。

行政處罰法中追訴時效是指對違法行為人因違法行為,被追究責任給予行政處罰的有效期限。如果超過這個期限,則行政機關不得因該違法行為給予行為人施以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法》第29條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參考資料:中國法院網:《刑法》

法律援助-如果公司以不正當的行為,把維護放大成違法、刑法,威迫致自辭職,怎麼去證明這個自辭無效

如果因為公司的原因導致員工辭職的話,那麼員工是可以要求公司賠償補償金的。如果確實屬實的話,還會對責任人進行罰款的。

Ⅵ 為什麼說刑法第八十九條要慎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九條: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堅信,要解決中國刑事司法中存在的弊端,提高刑事司法的文明程度,必將確立這些制度。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

2、刑法第八十九條,是關於追訴時效的,不存在慎用的問題。你說的有可能是刑事訴訟法,有關拘留延長的慎用問題,防止公安以此為名濫用此條惡意拘留。

(6)精緻刑法無效擴展閱讀:

刑法的第八十七條 【追訴時效期限】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刑法的第八十八條 【追訴期限的延長】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Ⅶ 求助關於刑法司法解釋的問題

一、《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制定的背景
刑法的時間效力,包括刑法的生效時間、刑法的失效時間以及刑法對其生效前發生的行為有無效力,即有無溯及既往的效力。關於刑法的溯及力問題,我國現行刑法採取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但關於司法解釋的時間效力問題即司法解釋的生效的時間、失效時間以及對其施行前的行為是否適用,一直沒有明確規定。
一段時間以來,各地以各種方式徵求對該問題的意見。司法實踐中因為各有關方面的認識不一致,直接影響了有關案件的辦理也影響了對犯罪的打擊力度。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X)年6月18日第90次會議、最高人民法院於2001年9月18日第1193次會議分別通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這一司法解釋的發布實施對於統一正確執法,保證刑事法律及其有夫司法解釋的准確適用,具有重要意義。
二、制定《規定》的過程
司法解釋對其施行以前的行為是否有溯及力,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司法解釋的效力適用於法律的施行期間,司法解釋的時間效力應與法律本身的時間效力一致,司法解釋對其施行以前的行為沒有溯及力,施行以前的行為沒有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不應按照新的司法解釋辦理。有人認為司法解釋的效力及於刑法的施行日期,不但適用於司法解釋實施以後的行為,而且對司法解釋施行以前的行為也有溯及力,即對司法解釋施行以前的行為沒有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應按照新的司法解釋辦理。
關於司法解釋的溯及力問題,我們還徵求了幾位著名法學家的意見,他們認為:(1)司法解釋是對司法實踐中如何適用法律所作的解釋,自發布之日起生效,效力適用於法律的施行期間;(2)對於在司法解釋施行前已辦結的案件,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的,不再變動。
三、適用《綱定》應當注意的問題
《規定》在適用過程中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司法解釋適用於法律的施行期間。這里需要明確;其一,「兩者』司法解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2001年6月10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第二條規定,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凡屬於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解釋。這一授權是「兩高」解釋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據。其二,司法解釋可能是從發布之日起施行,也可能是2日起施行。這也是目前兩高司法解釋的通行做法,且實踐中越來越多地將以規定之日起施行的方式為主,這主要是考慮到我國幅員廣闊,司法解釋從發布到各地普遍知悉巨加以學習領會需要一段時間,有利於各地統一有效執法。其三,司法解釋是對司法實踐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以利於法律的貫徹實施,政司法解釋的時間效力與法律本身的時間效力一致,效力適用於法律的施行期間。我國最高司法機關沒有法律創制權,其司法解釋也不同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只是對司法工作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不是新的立法,而是法律施行之日起就具有了司法解釋所解釋之義,司法解釋是從屬於法律的,其效力應適用於法律的整個施行期間。如果司法解釋發布施行以前的行為在司法解釋發布施行以前沒有追究。在司法解釋發布施行以後被追究,那是由於法律規定不明確或者是由於司法機關對該行為沒有正確認識,屬於實踐中的問題,並不存在違反罪刑法定原則的問題,也不是司法解釋的效力及於法律整個施行期間本身有什麼問題。其四,法律有溯及力,司法解釋就有溯及力;法律沒有溯及力,司法解釋就沒有溯及力。
(二)關於司法解釋的溯及力問題。《規定》分以下情況作了規定:一是司法解釋本身的溯及力問題。《規定》第二條規定,對於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沒有相關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規定表明,司法解釋是有溯及力的,這也是前述司法解釋效力適用於法律施行期間這一總體原則的應有之義。二是對同一個具體應用法律問題先後有兩個司法解釋時的處理原則。《規定》第三條規定,對於新的司強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已有相關司法解釋,依照行為時的司法解釋辦理,但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適用新的司法解釋。這一規定體現了從舊兼從輕的原則。我國刑法規定了從舊兼從輕原則,司法解釋既然從屬於法律。則其在田及力問題上的原則也應與法律規定的原則一致。這一原則的確立,不但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困擾司法實踐的刑事司法解釋的效力問題,而且有利於用清實踐中存在的關於刑事司法解釋是「形勢的需要』、「一貫體現嚴打精神」的錯誤認識。
(三)行為時沒有相關司法解釋,數個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如何處理。此時應根據《規定》確立的「有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則,區分數個司法解釋哪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更有利選擇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司法解釋處理。
(四)關於司法解釋施行前已辦結案件的處理原則。根據實踐中不斷有人依據新的司法解釋去衡量以往的案件,甚至以此提出申訴的情況《規定》第四條明確規定,對於在司法解釋施行前已辦結的案件按照當時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的不再變動。這一規定內容也是我國法律穩定性原則的體現和司法實踐的一貫做法,有利於保持社會關系的穩定性最大限度地節約司法資源。根據規定對於司法解釋施行前已辦結的案件,如果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不再變動。當然,我國法律和司法工作還遵循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對於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案件,即使是已經辦結的,還可以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加以糾正。

Ⅷ 刑法不作為問題

一、刑法中的不來作為,是指行為源人做義務並且能夠實施某種行為,消極的不去履行這種義務,因而造成嚴重危害後果的行為,即應當去做而不去做。典型的案例就是遺棄罪。
二、刑法中的不作為應該具備以下要件,(1)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2)職務上或者業務上要履行的義務(3)由行為人已經實施的行為所產生的責任

Ⅸ 如何定義或界定刑法追訴時效中的最高刑

最高刑就是刑期,刑種最嚴重的那種,追溯時效是按照最高刑才能算清楚的,比如一個人犯罪後被判處的刑罰可能最高刑是10年,那麼在追溯時效上有具體的期限

熱點內容
華政行政訴訟法專業 發布:2025-08-15 13:45:41 瀏覽:824
代理人承擔的法律責任6 發布:2025-08-15 13:16:33 瀏覽:371
古代人的立法 發布:2025-08-15 13:11:31 瀏覽:163
適航管理條例23部 發布:2025-08-15 13:10:43 瀏覽:392
經濟法民主原則 發布:2025-08-15 13:00:40 瀏覽:159
泰州弘泰律師 發布:2025-08-15 12:48:36 瀏覽:751
軟體公司的法律環境 發布:2025-08-15 12:34:09 瀏覽:228
闡述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12:29:11 瀏覽:347
廣元昭化區法院 發布:2025-08-15 12:13:48 瀏覽:89
推進法治國稅建設 發布:2025-08-15 12:12:25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