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由輕到重
『壹』 《刑事訴訟法》由輕到重刑罰分為幾種
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分別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還有罰金、沒收財產和剝奪政治權利。
『貳』 刑罰是什麼
刑事處罰是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刑罰。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處罰情況
刑事處罰主要是人身罰和財產罰,但主體是人身罰。具體情況是:
一、主刑
1.管制:管制是指對犯罪分子不實行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由社區矯正的刑罰方法。是我國刑罰種類之—,屬於主刑的一種。管制是最輕的主刑,是我國獨創的一種刑罰。按照刑法的規定:(1)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2)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由社區依法矯正。(3)對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須服從有關規定;勞動中應同工同酬。(4)管制期滿,執行機關應即宣布解除之。(5)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先期羈押的,1日折抵刑期2日。管制刑的特徵是:一是刑罰的最低檔;二是不必投入特殊的改造場所,由公安機關負責監管;三是勞動有報酬。四是羈押時間可抵刑期。
2.拘役:拘役,是剝奪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在我國刑罰體系中,拘役是介於管制與有期徒刑之間的一種主刑,它具有以下特徵: 1、拘役是一種短期自由刑。拘役的刑期最短不少於1個月,最長不超過6個月。所以,拘役是我國對罪犯予以關押、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三種自由刑中最輕的一種。2、拘役適用於罪行較輕但需要短期關押改造的罪犯。
3.有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有期徒刑是剝奪自由刑的主刑,其刑罰幅度變化較大,從較輕犯罪到較重犯罪都可以適用。所以,在我國刑罰體系中,有期徒刑居於中心地位。
4.無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終身自由,並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5.死刑:是剝奪犯罪人生命的刑罰方法,包括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執行兩種。死刑是我國刑罰中最重的一種,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執行的剝奪犯罪分子生命權和政治權的刑法,因此,死刑是嚴格控制的。
二、附加刑
1.罰金:它是指由人民法院判決的、強制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的金錢,從經濟上對犯罪分子實行制裁的刑事處罰。罰金的適用對象是經濟犯罪,財產犯罪和某些故意犯罪。人民法院對犯罪判處罰金有兩種情形:一、單位犯罪。對單位犯罪,人民法院可以對單位判處罰金;二、犯罪分子。對犯罪分子處以罰金,可採用單處罰金和並處罰金兩種方式之一。對犯罪分子單處罰金,是對犯罪情節輕微的,不需要判處自由刑的罪犯。對犯罪分子並處罰金,是對犯罪情節嚴重、必須要判處管制以上刑期的罪犯同時判處罰金。對犯罪分子判處罰的金額,刑法分則沒有具體規定,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具體金額。被判處罰金的,犯罪分子或其親屬應當在指定的期限內依判決書確定的一次或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應當強制繳納,如若不能全部繳納罰金,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罪犯有可以執行的財產,隨時追繳。被判處罰金,只有發生不可抗拒的災害,才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2.剝奪政治權利:根據《刑法》第三章第七節各該條之規定,該附加刑對於犯危害國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以及對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適用;若獨立適用則應當依照《刑法》分則的規定。同時,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但在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時候,應當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期限改為3年以上10年以下。除此之外,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徒刑、拘役執行完畢之日或者被假釋之日起計算,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適用於主刑執行期間。
3.沒收財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章第八節,以及分則的相關規定,沒收財產主要適用於犯罪所得巨大或者特別巨大的犯罪,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刑罰,但沒收全部財產的,應當對犯罪分子及其扶養的家屬保留必須的生活費用。與此同時,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候,不得沒收屬於犯罪分子家屬所有的或者應有的財產。另外,沒收財產前犯罪分子所負的正當債務,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的,經債權人請求,應當償還。
4.驅逐出境:驅逐出境是指強迫犯罪的外國人離開中國國(邊)境的刑罰方法,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另外,軍事法院在審理軍人犯罪時,還可以依法作出剝奪榮譽稱號或勛章的處罰
我國刑罰只能由刑法加以規定,除刑法以外,其他任何法律都無權規定刑罰體系。而且,刑種按照由輕到重的順序加以排列,人民法院必須依法按照這些刑罰方法及條件、幅度、方式來判處刑罰。
『叄』 古代十二種刑罰,最重的和最輕的,都分別是多少
古代日本懲罰女犯的大變態酷刑
1.穿胸 這種刑法一般是在戰爭時候對待敵國女性戰犯的。這種刑法不是我們想像的從胸口刺進去,而是用蒂尖的鐵棍從側面穿透胸部,然後掛在木竿上面示眾。
2.剖腹 日本古代有女性忍者,執行任務失敗被抓之後,一般不讓她自殺,而是剝光了衣服放在木板上,然段用尖刀從胸骨中間拮進去,一直劃到小腹部,之後內臟都會流出來,慘不忍睹。
3.銅烙 這是一個比較變態的刑法,一般用於通姦的女人。道具是一個銅棍,插在爐子上面,爐子燒熱,銅棍就會烤的通紅。把女犯人綁在架子上面,然後把陰道對准棍慢慢放進去。
4、捆綁 日本戰國時代,抓到敵國女人之後用一種韌性很好的鋼繩捆起來,而且捆的很緊,繩子末端穿一個鐵環,然後用一個類似於轆轤的東西拽那個鋼繩,最後犯人的骨頭都會被勒斷。.
5、板燒 這個刑法類似於燒烤。即把鋼板燒熱,然後把犯人剝光放在上面。直到烤熟。
6、開顱 把犯人鎖在鐵箱子裡面,只漏出頭部。然後用一個大錘子砸下去,後果可想而知。
7、挖胸 把女犯人的胸部用利刃割下喂狗。這個比較變態。日本人是怎麼想的?
8、萬箭穿身 把犯人綁在一塊大木板上,然後就有10幾個弓箭手站立旁邊。行刑官下令射在哪裡,馬上就會有如雨點般的弓箭射在犯人的那個部位。
9、砧板拖 中間放一塊鐵板,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突起的小鐵塊,一般比較鋒利,是鑄造時鑄的。兩匹馬拉著犯人在上面來回拖拽——當然犯人要赤身裸體。結果就是……
10、斷指 把犯人的10根手指截下,不過不是用刀砍,而是生生拽下來。很多犯人受刑之後都死於劇痛。
11、絞刑 這個刑法有點特殊,不是把人吊起來,而是用繩子纏住犯人脖子,然後有兩個人拽兩頭,直到犯人斷氣為止。這個刑法還比較人道。
12、杖腹 把犯人四肢分開,成「大」字型綁住,然後用木棍擊打腹部。結果往往是子宮破裂,內臟碎裂,大腿下面好多血。
『肆』 中國的刑法是輕還是重
中國的刑罰算重來了自
但是犯罪率只高不低我覺得有幾點原因
1。量刑幅度過大,由於法官的權利過大一個案件比如說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從10年一直到死刑都可以,具體判多少年我覺得是看法官心情,什麼情節嚴重,認罪態度好......還不是法官認為是就是。
2。就是不健全,你沒看之前由於提款機故障,被人提了錢,很不好定性,被告盜竊銀行判了死緩,還是輿論壓力改判幾年,(同一個罪相差多大)。還有好幾條個個法官的考慮角度不同,所判的也不同。
3。最重要的我們國家的普法知識做得很差,別說沒文化的犯了法不知道,就是大學生犯了法也一樣不知道。
4。我們國家的執法機關不作為嚴重,中國哪個地方沒有黃賭毒?哪個地方沒有行賄受賄,都是違法有幾個會被抓?那違法沒人抓,導致違法行為會越來越多。
『伍』 刑法中哪些刑罰的設置是由重到輕
並發出哪些刑法的事實是由重到輕,那當然是有勞動教養,還有拘留,還有判處徒刑勞動改造等。
『陸』 我國刑事處罰由輕到重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我國《刑法》規定的刑事處罰有兩大類,即主刑和附加刑。
1、主刑有以下五種:
(1)管制。管制是指對犯罪分子不實行關押,但限制其一定的人身自由,由公安機關執行的一種刑罰方法。
(2)拘役。拘役是指短期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並由公安機關就近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3)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指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期限內的人身自由,在監獄或者其他執行場所執行,凡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當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的刑罰方法。
(4)無期徒刑。無期徒刑是指剝奪犯罪分子終身自由,實行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5)死刑。死刑是指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
2、 附加刑有以下三種:
(1)罰金。罰金是指人民法院判處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金錢的刑罰方法。
(2)剝奪政治權利。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犯罪分子參加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權利的一種刑罰方法。
(3)沒收財產。沒收財產是指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一種刑罰方法。
『柒』 古代刑罰由輕到重排列
且看封建五大正刑:
第一刑為笞刑。所謂笞刑,就是用荊條或其它之物抽打犯人之身體,至於所打的部分,以及所使用的刑具,執行的數量,在不同歷史時期,也在不斷改變。而且,在某些歷史時期,還可以花錢抵消笞刑。或以別的刑罰來抵換,比如宋、清時期,就允許以杖刑來抵換笞刑,比如宋時,原本判為笞刑五十的,則可折為杖臀十下。
第二刑為杖刑。相比杖刑,前者荊條抽打身體之笞刑就顯得格外輕了。因為笞刑對犯人的身體最多造成之傷皆為皮肉之傷,假以時日都能康復。但是杖刑則要嚴重得多,杖刑之刑具一般都是竹板或較粗的大荊條。一般擊打犯人之部位,多為臀部和脊背,即杖脊、杖臀。
在宋代之前,杖臀還是隔著衣服,元明之後,杖臀去衣,不僅對肉體造成傷害,更是對罪犯的羞辱。尤其是在乎禮義廉恥之官員,被當眾撥開衣服打屁股,可是丟人之極的事,比皮肉之疼更疼。
此外,在不同朝代,杖刑之刑具的大小尺寸也是不斷變化的。
第三刑為徒刑。《疏議》有載:「徒者,奴也,蓋奴辱之。」
以上之刑,基本都是根據一罪進行一定的肉體懲罰。
但是徒刑的情況就不同了,徒刑是要根據罪行判定時間的長短,在某一段時間內被剝奪自由,且要帶著枷鎖或鐐銬進行服役勞動。故,如奴也。西周時期,徒刑的期限為1、2、3年。其它歷史時期,略有變動。
第四刑為流刑。《尚書·堯典》載曰:「流宥五刑」。流刑在很早就被作為五大正刑之一,可以說歷史悠久。
流刑可以說是徒刑的升級版。流刑,是指把犯人流放到某一地進行戍邊或勞役。但是一般而言,流放之地,多為蠻荒或比較偏遠之地。有的犯人常常沒有走到流放之地,就死在了半道。
各朝代對流放的距離也略有不同,比如流二千里、流三千里等。
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杖刑之後,再流三千里,基本上就等於是執行了死刑,活下來的幾率也很低了。
第五刑為死刑。死刑,說白了就是直接就地處死。
但是處死的方式卻各不相同,比如斬首、凌遲、絞等。其中凌遲是最殘酷的死刑處死方式,直到清末才廢除。
『捌』 刑法由重到輕判刑的步驟
如果有從輕或者減輕的行為即可!
『玖』 商湯時期刑罰由重到輕 西周時期由輕到重 為什麼呢
統治者的個人原因
『拾』 唐朝刑等由輕到重的排列為什麼更科學合理
唐代刑罰制度主要是五刑,即笞、杖、徒、流、死五種法定刑罰,其二十等.笞刑,五刑中最輕的一種,分為五等:笞十、笞二十、笞三十、笞四十、笞五十; 杖刑,是終於笞刑的次輕刑種,分為五等:杖六十、杖七十、杖八十、杖九十、杖一百; 徒刑,是比笞刑、杖刑更重的刑種,分為五等: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流刑,僅次於死刑的重刑,分為三等:流二十里、流二千五百里、流三千里(加役流不是流刑,而是死刑的減刑); 死刑,是剝奪生命的極刑,分絞、斬兩種,斬終於絞.唐律規定的「五刑」基本是承襲隋制,唐一改其弊,無論是刑種的排列,還是刑等的排列,都是由輕到重,更為合理和科學.
依禮制律,約法慎刑
唐初統治者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從長治久安出發.實行依禮制律,即以儒家的禮教綱常作為制定法律的指導原則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據.這一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所有條文都以封建的倫理綱常為基點,將犯罪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直接威脅、損害皇帝人身、權力、尊嚴的謀反、謀大逆、謀叛和大不敬,以確認和維護封建皇權以及相應的貴族官僚特權;第二類是嚴重危害封建社會秩序的犯罪,如不道;第三類是破壞封建倫理關系的惡逆、不孝、不睦、不義和內亂,以確認和維護以父權和夫權為核心的封建家庭制度.(2)引用儒家經典為唐律條文作解釋.唐律繼承了西漢以來禮律融合的傳統,在唐律的「注」和「疏議」部分,這類引用和闡述隨處可見,重而使封建的禮教綱常進一步法典化、制度化.可以說,儒家主張的禮至此時已基本化為相應的法律條文.
約法慎刑,也是儒家思想的一種體現.比較前後朝代,「用刑持平」、「務在寬簡」,使唐律有「得古今之平」的美譽.綜觀中國古代的刑罰制度,唯有唐律規定最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唐代刑罰制度主要是五刑,即笞、杖、流、徒、死五種法定刑罰.其中死刑分為絞、斬,其與歷代殘酷的生命刑比較,唐代的死刑執行方式比較固定,也比較和緩,是刑罰方式趨於文明的表現.(2)刑罰加減方面以從輕為原則.例如加刑一般不加至死,如加至死,也只是到絞為止,而不加至斬.(3)唐律有疑罪從輕的明文規定,較前後各代用刑更為慎重.
慎刑,即在處罰罪犯時採取慎重的態度.唐太宗李世民曾對他的大臣說過「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務在寬簡曾一度將京城死刑改五復奏,死刑判決須奏請皇帝批准,並且執行前要反復復核,如果「不待復奏報下而決者,流三千里」,體現了慎刑的態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冤假錯案的存在.
結構嚴整,規范詳備
結構嚴整主要表現在《名例》篇與各篇的關系,以及律條彼此之間的照應,克服了以前篇目、律條混雜無序的狀態,特別是篇目排列的次序,反映了立法者的主旨,統治者運用法律調整各種生活關系中的輕重緩急,使人看了一目瞭然.規范詳備是說唐律的調整對象的全面完備,法律體系詳備以及在立法技術上的完善.在中國法制史上,唐律集封建法律之大成,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無論是在立法思想、法律原則、法典體例,還是法律內容,都承襲了以往各代立法的成果,同時又有所發展和創新,使唐律融封建法典之共性與自身發展完善之特徵於一體,成為完備的封建法律形態.唐律涉及民事、經濟、行政、軍事、訴訟等方面的法律規范,唐朝統治者根據不同的法律規范而有不同的法律形式,各有側重,形成了相當穩定的由律、令、格、式、典、敕組成的法律體系,統一調整社會關系,唐律之所以有這樣完備的體制,並不是偶然的,因為唐初社會穩定,政治、經濟、文化等蓬勃發展,封建社會進入鼎盛時期.唐初幾代統治者「動靜必思隋氏,以為殷鑒」,十分注重製度與法律的創制,並對立法的指導思想進行反復探討,明確法律應從「公」處罰,由此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