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學與刑事司法
① 犯罪學與刑事司法專業能當警校老師
只要自己努力應該是能當警校老師的
② 犯罪學與刑法學的聯系與區別
聯系:
犯罪學意義上的犯罪概念中包含了刑法意義上的犯罪概念。兩者都是把 一定的反社會行為視為犯罪行為,都以刑法的規定作為依據。犯罪既是一種 社會現象,也是由法律所確認的,它是一種社會法律現象,離開了法律特別 是刑法的評價,人們的所有行為都無所謂犯罪。在這一點上,兩者的概念有 相同之處。
區別:
一、從犯罪概念的內涵上講,兩者對犯罪的本質特徵一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 理解不同。 刑法中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實際上是危害的客觀性與主觀判定的綜合體。 刑法犯罪定義中包含的社會危害性,只是行為的客觀危害性與統治意志不相 容的統一,是行為人的主觀罪過和行為的客觀危害的統一。在刑法規定的意 義上,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天然地具有不真實的成分。
然而,犯罪學中犯 罪的社會危害性只在於危害社會的客觀屬性。犯罪學的任務是促成社會理性 認識犯罪並預防犯罪。 對犯罪的本質特徵——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犯罪學和刑法是基於各自特 殊的立場去認識和把握的,是犯罪學犯罪概念與刑法犯罪概念區別的根本所在。
二、犯罪學中的犯罪不受刑事違法性要素制約 刑法學犯罪概念中必然包含有刑事違法性要素,而犯罪學犯罪概念不應包含 這一要素,這是兩種犯罪概念對犯罪本質特徵認識不同的邏輯結果。 犯罪學意義上,刑事司法中需要認定的犯罪只不過是立法者對客觀存在的具 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進行有意識的篩選和分類的結果。但犯罪本身具有不依 賴於法的規范性而獨立存在的屬性。
因為,在本來意義上,犯罪並不是違反 刑法或法律范疇之內的行為。 對犯罪學而言,重要的不是現行法律是如何規定犯罪的,而是構成社會的人 是基於什麼原因和如何實施危害社會秩序行為的。可以說,對犯罪的考察超 越刑法的規定性,並把「犯罪的法的規范性」本身也納入自己的犯罪對策體 系中進行理性評價,是犯罪學完成自己幫助社會確立科學的犯罪對策觀和促 進犯罪預防對策改善之獨特學術職能的根本保證。
三、犯罪學中的犯罪不對應於刑罰處罰 在刑法中,刑罰是作為犯罪的對應物而存在的。只要是犯罪,就必然具有應 受刑罰處罰性。對立法者而言,只有當某一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超過了通過其他法律手段處理的界限,應當動用刑罰相威脅,方能防衛社會時,才會被規定為犯罪。
對司法者而言,只有當已發生的危害社會的行為達到了觸犯刑 律的程度,並且應當受到刑罰處罰時,才會將其判定為犯罪。正是基於刑罰 與犯罪之間的這種內在聯系,「應受刑罰處罰性」成為刑法犯罪概念中不可 或缺的要素之一。 而在犯罪學中,與犯罪相對應的則是比刑罰方法要廣泛得多的防治措施。
但由於刑法犯罪定義中所包含的刑罰處罰具有預防犯罪人再犯的基本功能, 因此,犯罪學犯罪概念並不排斥「刑罰」這一極端的反犯罪方法。因為,以 刑罰為手段的犯罪預防,是在事前預防歸於失敗的情況下,必須作為最後的 預防手段加以選擇的。因而,這種預防方法也包含在犯罪學所研究的預防措 施體系中。
四、研究的角度不同。刑法中犯罪定義主要針對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關系; 而犯罪學中的犯罪定義則主要是從犯罪原因的角度來探討的。 六、任務不同。刑法學中確定犯罪定義的目的或則說是任務是根據規范研究 如何准確懲罰犯罪。而犯罪學中的犯罪概念主要是研究預防犯罪,制定防控 方案。
拓展資料:
犯罪學(Criminology)是一門以犯罪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廣義上還包括專門尋找犯罪行為出現的實際原因,以提供一個方法減輕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影響。
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③ 犯罪學與刑法學中犯罪的界定之區別與聯系是什麼
你好,犯復罪學(制Criminology),是一門以犯罪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研究.刑法學是研究刑法極其所規定的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犯罪是刑法學的開端,刑法學只提到犯罪的構成,罪名及刑罰.它們互為同源關系.
④ 犯罪學 法學 刑法學間的異同
法學——研究法律的科學,包括法律的歷史、原理、規范(即具體內容,如民法、刑回法、經濟法、國際法等答);
刑法學——研究犯罪及其法律後果,是法學的組成部分;
犯罪學,分成兩種,社會學領域的犯罪學和刑法學中的犯罪論。
前者社會學領域的犯罪學主要研究犯罪的成因、現狀、對策及社會治理措施;
後者是指認定一個行為是否是犯罪的科學,是刑法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⑤ 簡述犯罪學中刑事司法對策的主要范疇
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一書把悲劇分為復雜情節悲劇,性格悲劇(或命運悲劇),情景悲劇和苦難悲劇等四種類型,其中復雜情節悲劇為最好。在他之後西方文論界出現的諸多悲劇理論,有的是對亞氏思想的堅持,有的是對亞氏思想的修正,發展.但是,理論關注的議題和理論活動的空間並沒有越出《詩學》的理論格局。德國古典哲學時期的黑格爾就在《美學》中提出了三種類型的悲劇,即命運悲劇(古希臘悲劇),性格悲劇(文藝復興時期悲劇,尤其是莎士比亞的悲劇)和倫理沖突悲劇(近代悲劇).稍後的叔本華也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把悲劇分為三種類型,即主人公性格缺陷導致的悲劇,盲目命運導致的悲劇和社會地位相互對立導致的悲劇。後來也有人把悲劇的類型概括為以下四種:1,命運悲劇:神秘力量左右現實人生;2,性格悲劇:性格內在矛盾沖突;3,社會悲劇:社會不平等,不合理造成人生悲劇,理想與現實的矛盾;4,歷史悲劇:歷史必然性和現實可能性的矛盾沖突。
⑥ 犯罪學在刑事法學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
中國的問題就在於犯罪學的研究力度不夠。
我的觀點是犯罪學超脫於或者超越於刑法學(你的刑事法學原則上還應包括程序法的范疇),這正體現了犯罪學的存在價值。因為應當犯罪化和非犯罪化的兩類行為都是犯罪學的研究對象,刑法學一般不關照這些不是刑法關注的范圍。那麼我認為二者還是有交集的,不過犯罪學並不是刑事法學的下位類,也不是他的子學科,因此很難說在其體系中的地位,至於作用,還是有的,犯罪學更重視從原因上角度去探究從而為刑事立法起到參觀作用,也可為刑事政策作參謀。至於刑事法學中的程序法部分與犯罪學的關系相對更遠。
⑦ 犯罪學與其他刑事學科之間有何異同
有共同的研究對象.
犯罪學是理論科學.例如刑事偵查學就是實踐的學科.
都是相互作用影響的.
⑧ 怎樣認識犯罪學與刑法學的關系
大家好,我是真相帝!
就樓主的問題我做幾點簡要回答,以發表下個人意見:
1、從歷史發端上看,刑法學的起源無疑要遠早於犯罪學。自從法學產生之後,最初得到發展的就是憲法學、民法學和刑法學。而犯罪學則是一部分法學專家在研究刑法學中犯罪是如何產生的問題是提出來的。犯罪學直到龍博羅梭《犯罪人論》的出版才算面世,而且只是犯罪學中犯罪人類學。
2、從歷史淵源上看,犯罪學的產生是在研究刑法學犯罪問題時產生的,這一點我已經說過了。因此我們可以說,犯罪學是在刑法學研究、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刑法學向社會學方向發展的分支。但是,隨著犯罪學研究的深入,各種犯罪學流派紛紛產生,如犯罪人類學、犯罪社會學、犯罪心理學、組織犯罪學等等,犯罪學不再簡單是刑法學的延伸,它逐步發展出自己的獨特的研究對象——犯罪行為。
3、研究對象上看,刑法學研究的是什麼是犯罪,如何對犯罪行為進行處罰以教育公眾,維護法律權益,實現公平正義;犯罪學則研究的是為什麼會產生某種犯罪,如何去預防該種犯罪的產生。看起來,刑法學側重如何去罰犯罪,而犯罪學則偏重於從各種流派的不同角度來解釋如何去定義「罪」和為什麼會「罪」、如何預防「罪」。但是,我們應當看到,犯罪學研究的前提是:具有犯罪行為。也就是說需要某種行為被刑法學認定是犯罪行為。可以說,刑法學是犯罪學的指路明燈,為犯罪學的研究指明了目標。
4、從研究意義上看,刑法學是為了更好、更公正的去處理罰的問題,以實現在處罰行為人,慰藉受害者的同時能去的最大的社會教育效果。犯罪學則是盡力去研究犯罪的產生土壤,去研究如何預防犯罪,如何去為犯罪定製最恰當的刑罰。犯罪學為刑法學修正刑罰手段提供了素材與指導。
望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