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人民法院為什麼調解
Ⅰ 為什麼法院總是堅持調解
調解的案子處於當事人自願,有助於案結事了,出現涉訴上訪的少,有利於社會和諧
Ⅱ 人民法院調解員初級和中級有何區別
人民法院調解員初級和中級肯定是有一些區別的。最起碼工齡不同年齡,不同學歷可能也不同。經驗豐富程度也不同。
Ⅲ 什麼情況下 一審 直接由中級法院受理
法院分工各地有不同,主要依據是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九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二十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3)中級人民法院為什麼調解擴展閱讀: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流程如下:
(一)一審
1、起訴
(1)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 ;
(2)立案審查
(3)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後予以立案
(4)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或裁定駁回起訴。對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駁回起訴不服的10日內可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5)案件受理後,排期開庭,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
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2、開庭審理
(1)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迴避;
(2)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3)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表意見;
(4)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5)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達成調解協議,製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在調解筆錄上簽字後生效。
3、 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行
4、向法院告申庭提出再審申請
Ⅳ 中級人民法院庭前調解,主法官可以不到嗎
中級人民法院庭前調解主法官可以不到嗎?中級人民法院庭前調解的話,主法官一定要到場的,主法官如果不到場的話,那怎麼調節呢?
Ⅳ 為什麼法院一直要調解呢
法院和仲裁相似,都強調調解.像樓上的說的樣,成功即代表個人能力。並且有很多地方是有調解指標的,.規定一年要調解多少個案子。這個直接和獎金掛鉤的。所以這個要求調解也很正常,這樣想想, 你就堅持自己的想法吧,他也不會亂判的,.這個是要負責任的,
Ⅵ 上訴到中級人民法院還可以調解嗎
你好,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應當製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送達後,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
Ⅶ 為什麼法院主觀上傾向於和解,而不願意宣判
法來院主觀上傾向於和解,源而不願意宣判的原因是調解既節省人力又節省武力,而且是雙方一致意見的統一,更有利於雙方當事人解決矛盾沖突。審判具有很強的公信力,但審判太麻煩,一般的案件的會持續很長的時間,繁瑣的就更復雜了,還有就是雙方當事人都覺得自己有道理,都覺得對方的道理不是道理,甭管判決是否正確,都會有人不服。
和解,指平息紛爭,重歸於好。今法律上指當事人約定互相讓步,不經法院以終止爭執或防止爭執發生。在法律上,指訴訟當事人之間為處理和結束訴訟而達成的解決爭議問題的妥協或協議;也指當事人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就已經發生的爭議進行協商並達成協議,自行解決爭議的一種方式。
Ⅷ 為什麼法院在電話里調解正常嗎
你好,調解是貫穿於民事案件審理過程始終的,調解方式也比較靈活,也可以委託法院以外的人參與調解,目的是化解矛盾糾紛,因此電話調解也是符合規定的,但最後應當由法院出具調解書,或者原告撤訴後出具裁定書。
Ⅸ 什麼情況下法院必須調解
法院調解作為《民事訴訟法》一項基本原則,在民事訴訟中具有廣泛的適內用性。除了以特別容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外,所有民事爭議事件,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在第一審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第二審程序和審判監督程序中,均可適用法院調解。但法院調解不是審理民事案件的必經程序。如當事人不願調解或無調解基礎的案件,法院不經調解而作出判決。在執行程序中也不適用法院調解,因人民法院的裁判已發生法律效力,非經審判監督程序,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都不能變更裁判所確定的內容。
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和輕微刑事案件進行的調解,是訴訟內調解。對於婚姻案件,訴訟內調解是必經的程序。至於其他民事案件是否進行調解,取決於當事人的自願,調解不是必經程序。法院調解書與判決書有同等效力。對於調解不成的情況,《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Ⅹ 請問懂法的高人,我官司輸了要上訴中級人民法院請問中級法院是怎麼受理和一般的審理過程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5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5日內將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15日內提交答辯狀。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5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也就是說,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當事人遞交上訴狀之日起25日內(如當事人直接向二審法院上訴,則為當事人遞交上訴狀之日起30日內)將案件移送到二審法院。
二審法院的立案審查不同於一審。當事人起訴後,一審法院要審查起訴是否符合法定條件,不符合的,法院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當事人上訴後,不存在二審法院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定條件的問題,而是對原審法院的審理活動進行審查,當然也就不存在不予受理的問題。
二審法院收到一審法院移送的卷宗後應當在幾日內立案,民事訴訟法確實沒有規定,有關的司法解釋也沒有明確。但既然二審不存在不予受理上訴的問題,參照一審的立案期限即可。
(10)中級人民法院為什麼調解擴展閱讀:
民事案件對一審決不服,上訴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一般需要審理的期限一般三個月內審結。一審是簡易程序的,二審訴訟費是一審的兩倍,一審是普通程序的,二審一般一樣。
法律依據: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提交文件及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三條: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訴案件,一般應當有上訴狀正本及副本。
上訴狀內容應當包括:第一審判決書、裁定書的文號和上訴人收到的時間;第一審法院的名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提出上訴的時間;上訴人簽名或者蓋章。如果是被告人的辯護人、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訴的,還應當寫明提出上訴的人與被告人的關系,並應當以被告人作為上訴人。
第二百三十四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和被告人因書寫上訴狀確有困難而口頭提出上訴的,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其所陳述的理由和請求製作筆錄,由上訴人閱讀或者向其宣讀後,上訴人應當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百三十六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過第一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上訴期滿後三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第二百三十七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第一審人民法院。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接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第二百三十八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上訴期限內要求撤回上訴的,應當准許。
第二百三十九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上訴期滿後要求撤回上訴的,應當由第二審人民法院進行審查。
如果認為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應當裁定準許被告人撤回上訴;如果認為原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將無罪判為有罪、輕罪重判等,應當不準許撤回上訴,並按照上訴程序進行審理。
第二百四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通過第一審人民法院提交抗訴書。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抗訴期滿後三日內將抗訴書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並且將抗訴書副本送交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