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民法通則中自然人包括
『壹』 為什麼我國民法通則把個體工商戶性質定為自然人
我們國家民商不分,民法借鑒商法,個體工商戶可稱商式自然人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分為哪三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八條: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2)在我國的民法通則中自然人包括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年滿8周歲不滿18周歲的自然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規定,未滿八周歲的兒童以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同時規定,無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對於精神病人,依其精神狀況,經過利害關系人申請,由人民法院通過特別程序進行宣告其為限制行為能力人或無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實施民事行為,只能由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代理,但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利益,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及報酬的行為有效。
『叄』 法律中的自然人包括哪些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指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受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即民事法律關系的當事人。根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可以作為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有公民和法人等。實踐中以戶為單位的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以及個人合夥組織體或非法人組織被視為民事主體。國家是特殊的民事主體。
『肆』 舉例說明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事主體,有哪幾種
民事主體,是指根據法律規定,能夠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當事人。 能夠充當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很容易理解,就是基於自然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個人。人生下來直到死去就屬於自然人。而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簡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主體資格的社會組織。舉例來講,例如有限責任公司、共青團、某某中學、某某醫院,這些社會組織,而不是活生生的人,就稱之為法人。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滿意請採納
『伍』 我國《民法通則》中規定哪些人身權
民法通則規定了以下人身權利:
(一)生命權
生命權是指人身不受傷害和殺害的權利或得到保護以免遭傷害和殺害的權利,取得維持生命和最低限度的健康保護的物質必須的權利。也是人權最基本的權利。
(二)身體權
身體權是指自然人對保持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完整而依法享有的權利。身體權有其獨特的保護范圍,對身體權的侵害行為,不以對身體的侵害造成生命、健康的損害為必要。
(三)健康權
健康權是指自然人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技能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權利。
(四)姓名權
姓名權是指公民決定其姓名、使用其姓名和變更其姓名並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權利,是以姓名利益為內容的權利。主要包括姓名的命名、使用、變更並排除他人的妨礙和侵害。
(五)名稱權
名稱是指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參與民事活動時,為區別於其他組織而為自己確立的一個特定標志。法人的名稱應能反映其營業性質、業務活動及隸屬關系。
(六)肖像權
肖像是指公民身體的外部表現,並通過傳統美術和現代科學將人身體的外部表現在客觀上再現,如通過雕塑、攝影、畫像等。肖像反映的事肖像者的真實形象和個性特徵,所以肖像與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離。所以肖像權是公民對自己的肖像享有利益並排斥他人侵犯的一種人身權利,是以公民的形象、特徵利益為內容的人格權。
(七)名譽權
名譽是指社會或他人對特定公民、法人的品德、才幹、信譽、商譽、資歷、功績等方面的評價和總和。名譽權就是公民、法人依法享有的,有關自己的社會評價不受他人侵犯的一種人身權利。
(八)婚姻自由權。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權,禁止買賣、包辦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
『陸』 在我國的《民法通則》中,自然人包括( ) A.公民 B.行為 C.外國人 D.無國籍人士 E.專業技術人員 請問這道
ACDE
『柒』 民法通則中的自然人和合同法中的自然人的區別
<<民法通則>>是所有民事法律通用的規則,而<<合同法>>又是我國民法的組成部分.所以這兩部法律中的自然人是沒有區別的.
『捌』 我國民法通則對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如何規定的
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公民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財產權利與人身權利)。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民法通則》第9條)。始於出生(公民的出生指胎兒與母體完全分離並能獨立呼吸);終於死亡(公民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與宣告死亡)但法律對死者的某些人身性質的權利,如著作權,於主體死亡後一定時間仍加以保護。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指公民通過自己的行為參與民事活動,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或能力。即能以自己的行為獨立行使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是指可以獨立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獨立從事法律允許的一切民事活動的成年人。包括18歲以上的智力、精神正常的成年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他們可以進行與他們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他們可以進行與他們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玖』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自然人民事為能力分為哪幾種
10 周歲以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10周歲到16周歲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和智力狀況適應的民事行為
不能完全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16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能夠以自己的收入維持當地居民一般生活水平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18周歲以上的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拾』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除自然人.法人以外,還有誰可以成為我國民事主體.
民事主體還包括 : 其他組織以及個別情形下的國家(如國家成為無主財產的所有人)。
民事主體是指參加民事法律的關系,享受民事權利並承擔民事義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