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案例中的法律關系

民法案例中的法律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1-09 23:30:38

⑴ 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關系

張某的行為首先已構成對薛某姓名權的侵害。所謂姓名權,是指公民決定其姓名、使用其姓名、變更其姓名並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人身權利。是公民對其姓名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權利。我國《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所謂干涉,是指採取某種積極行為干涉他人使用或變更其行為。所謂盜用,是指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名義實施有害於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如盜用他人的姓名從事活動)。假冒他人姓名與盜用他人姓名一樣,都是指非法利用他人姓名並侵害了權利人的姓名權,但兩者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盜用的結果常常直接損害了被盜用者的利益,而假冒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從事某種民事、經濟及其他活動,假冒者的目的常常並不是為了直接損害被假冒者的利益,而只是為了謀取個人的非法所得。當然,假冒的結果也可能損害被假冒者的利益。根據《民法通則》第99條的規定,凡是非法干涉、盜用、假冒他人姓名的,不管是否造成了他人財產損失,均構成他人姓名權的侵害。
張某冒用薛某的姓名向美國密歇根大學發出電子郵件,既構成假冒他人姓名,也構成盜用他人姓名。不管薛某以後是否能拿到這筆獎學金,都不妨礙被告的行為已構成對原告姓名權的侵害。 另外,薛某與密歇根大學聯系,該校為其提供獎學金的行為,實際上向該校發出一項有效的要約,而該校在審查其資格之後,通過國際互聯網路正式通知原告該校將為其提供1.8萬美元獎學金,顯然是向薛某作出了正式承諾。至少雙方就提供獎學金事宜已達成了協議,該協議符合我國法律規定,並應受法律保護。如果密歇根大學違反諾言,無正當理由不接受原告入學且不再提供獎學金,則薛某可以以對方已構成違約而獲得補救。此種合同在性質上並非單純的贈與,因其內容涉及是否同意接受薛某入學的問題,提供獎學金是以接受薛某入學為前提的。可見由於合同已經成立,所以薛某已經享有一種合同權利即債權。張某冒充薛某的名義表示拒絕接受獎學金,已針對薛某的債權實施了侵害行為。

⑵ (急)民事法律關系案例分析

1,騰某與輕生女子之間存在無因管理的民事法律關系。2,相機被損壞以及治療專自己的傷口的費用女子屬應當償付,因為他是為了她的利益而遭受損失。3,騰某為女子支付的醫療費等費用能請求女子償付。因為他是為了她的利益而遭受損失。4,、騰某向服務員借的100元,應當由騰某償付。因為這是另外一個法律關系,騰某的損失可以向受益人追償
5,騰某不能請求女子給付一定的報酬。因為他的行為是見義勇為的行為,不是法律規定的或者合同約定的,是一種無因管理行為,不能索取報酬。6,騰某不應賠償女子衣服損失。原因同上。

⑶ 民事侵權法律關系案例

1、該法律關系的主體即權利義務的享有者和承擔者:李某和劉某兩人均是主體,劉回某享有索賠權,李答某負有賠償義務;客體是人身權和財產權,即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具體的說是劉某的身體權、健康權以及劉某因傷就醫的財產損失;法律關系的內容就是權利義務關系,即劉某享有向李某索賠的權利和李某負有向劉某賠償的義務,此為法律關系的內容。
2、根據新頒布實施的《侵權責任法》,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飼養人承擔無過錯責任,如果受害人故意的,飼養人免責,如果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飼養人可減輕責任,若受害人存在一般過失的,飼養人不免除責任,即劉某需要對該案中的侵權行為發生事實、侵權損害造成的財產損失、侵權行為與侵權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這三點承擔舉證責任即可,無須證明飼養人是否存在過錯;如果飼養人想免責,必須就受害人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⑷ 怎樣具體分析民事案件中的民事法律關系

主要是分析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是指構成民事法律關系的必要因素或條件。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為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因為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能成立民事法律關系,其中任何一個發生變化,民事法律關系也就發生變化。
1、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簡稱為民事主體,是指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受民事權利和負擔民事義務的人。凡法律規定可成為民事主體的,不論其為自然人還是組織,都屬於民法上的「人」。因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都為民事主體。國家也可以成為民事主體,例如,國家是國家財產的所有人,是國債的債務人。
2、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享有的權利和負擔的義務,亦即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
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包括權利和義務兩個方面,權利和義務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系。權利的內容是通過相應的義務來表現的,義務的內容是由相應的權利來限定的。
3、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
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共同指向的對象。

⑸ 民事法律關系的例子

案例一:甲有兩處私房,一處自用,將另一處委託乙出租。乙將該房出租給丙,內約定租期五年。二年後,容丙之妻從單位分得一套住房。半年後,丙在外地的一親戚丁來北京治病,丙將承租的私房借給丁居住,約定在丁治療結束後離京前將房屋返還於丙。不久,甲自住的私房因失火焚毀,甲請求終止租房合同,收回住房。請問此案有幾種民事法律關系?各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內容是什麼?
案例二:2009年1月19日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李志蓮訴被告楊中華離婚糾紛一案。原告訴稱其於2003年6月在柳州市打工時認識被告,次年1月13日同到婚姻登記機關登記結婚,婚後被告到原告家生活,且生育有一子,2005年11月被告外出下落不明至今,為此要求離婚。法院經調查發現被告結婚登記使用的身份證是虛假的,其身份證上所列的戶籍所在地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有6個叫楊中華的人,沒有一個人的信息與被告相同。公安機關對此也予確認。

⑹ 如何分析案件中民事法律關系

張三給李四一拳,李四受傷,張三依侵權責任法某條款賠償給李四500元錢。
這里「張三給李四一拳,李四受傷」是法律事實,侵權責任法的具體條款是法律規則,張三賠錢給李四是法律結果。
這里張三和李四構成侵權關系,張三和李四是法律關系主體,李四的人身權是法律關系的客體,張三打了李四是一種事實行為。也就是說法律關系的主體張三通過打人的事實行為侵害了法律關系主體李四的人身權,雙方形成侵權關系。

⑺ 案例中涉及哪些法律關系

回答:1,本案中涉及的法律關系有:第一,王小五與母親,繼父之間的撫養關系;第二,王小五被車輛撞傷的交通事故法律關系;第三,司機李風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以及執行工作時因侵權導致第三方損害的法律關系;第四,李風駕駛的汽車投保後,投保人/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的保險法律關系;第五,王小五對爺爺遺產的繼承權的法律關系;第六,王小五小姨對王小五贈與玩具的贈與法律關系;第七,王小五贈與與撤銷贈與和小美之間的贈與糾紛法律關系;第八,王小五傷害小美的侵權責任。
2,本案涉及的發條包括:民法通則,道路交通安全法,保險法,繼承法,婚姻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勞動法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
3,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原告方應當是王小五,因為王小五是受害人,而其母親作為其法定監護人,有權代王小五行使訴訟的權利;被告應當為李風供職的大道公司,同時應當追加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作為共同被告。理由:依據勞動法規定,勞動者在履行工作職責時,非故意造成第三人損害的,應當由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責任,而依據保險法,機動車投保保險,保險公司應當依據保險合同承擔賠償責任。交通事故案件中,交警部門認定雙方為對等責任,因此,在交強險范圍內,保險公司依據交強險規則,只要機動車有責任,就進行全額賠付;超出交強險范圍的,保險公司在商業保險范圍內,承擔50%賠償責任,剩餘部分由王小五的母親承擔。
而在王小五和爺爺遺產繼承問題里:依據繼承法規定,子女先於父母去世的,孫子女可以以代位繼承的方式成為第一順位繼承人。而依據婚姻法規定,公民有婚姻自由的權利。因此,母親攜子改嫁,不影響子女對於父母遺產繼承的權利,王小五作為代位繼承,有權繼承爺爺的遺產,其奶奶和叔叔的說法沒有法理依據。
4,王小五和小美之間存在兩個法律關系:一個是王小五對小美贈與和撤銷贈與的法律行為;另一個是王小五對小美傷害的侵權行為。
關於贈與和撤銷:依據民法通則,物權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來說,王小五隻有五歲,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而玩具價值5000元,也明顯超過了王小五贈與的范疇。因此,王小五贈與小美玩具的行為屬於效力待定行為,其母親有權撤銷贈與,將玩具追回,也可以追認贈與有效。但同樣,王小五是可以向小美追回玩具的。因為民法里雖然限定了未成年人的民事行為,但並不限制其受益行為(如繼承遺產)。
關於傷害和侵權:依據刑法第十七條,未滿14周歲未成年人不負刑事責任,王小五五歲,顯然不符合刑事責任的條件;而王小五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法定監護人依法有義務就王小五對他人的侵權行為進行民事賠償。依據侵權責任法來說,王小五在和小美爭執中,故意用鉛筆傷害小美,構成了侵權行為,其法定監護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小美在傷害案件里沒有責任,因此10萬元費用應當由王小五的母親承擔。

熱點內容
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 發布:2025-08-01 01:31:05 瀏覽:255
反駁道德綁架 發布:2025-08-01 01:29:45 瀏覽:375
企業內部科室公章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01 01:29:39 瀏覽:395
勞動法針對公司的工作指派 發布:2025-08-01 01:27:26 瀏覽:474
安徽大學民商法難考么 發布:2025-08-01 01:19:24 瀏覽:771
行政法查封扣押要有見證人嗎 發布:2025-08-01 01:09:59 瀏覽:96
在深圳當法官 發布:2025-08-01 01:02:26 瀏覽:619
全國法院工作會議 發布:2025-08-01 00:54:43 瀏覽:965
行政法規可以決定 發布:2025-08-01 00:50:21 瀏覽:959
勞動法中在一個企業工作8年 發布:2025-08-01 00:48:03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