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472

民法472

發布時間: 2022-01-10 00:29:43

1. 客戶欠貨款跑了怎麼辦

如果客戶欠貨款跑了,首先,債權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追債,由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宣告債權人為失蹤人,失信人,然後由代管人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支付債款

2. 初中政治(粵教版)復習提綱

七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走進中學
1.中學生活的新變化? P5-6
2.怎樣適應中學生活新變化? P6
3.閉鎖心理的含義?危害?怎樣克服?p11
4.培養熱情開朗性格的原因?怎樣培養? p11
5.朋友和友誼有什麼作用?p12
6.怎樣才能建立新友誼(真正的友誼)?p12
7.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關系?p19
8.學校對我們有什麼影響?(為什麼說學校是我們成長的園地?)P19第3段
9.一個富有凝聚力和競爭力的班集體的靈魂(----團隊意識)。
10.什麼是團隊意識?怎樣培養?P19倒數第4段「團隊意識是一種整體配合意識…結束」
11.集體凝聚力源於----集體榮譽感。
12.什麼是集體榮譽感?為什麼要增強集體榮譽感?怎樣維護集體榮譽 ?p20
13..為什麼提倡個性在集體中張揚?P20
第二單元 認識自我
1.從哪些方面認識自己?認識自己d途徑?p26
2.悅納自我d含義,怎樣悅納自己?P27
3.如何完善自我?P28
4.情緒的含義、特點,基本情緒的類型?P32
5.情緒需要調適的原因、怎樣調適?P33
6.樂觀健康的心態對我們的意義?怎麼保持?P33-34
7.男生女生存在差異? P39
8.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的好處 ?P39
9.男生女生交往的方式?P40
第三單元 學會交往
1. 我們要孝敬父母的原因,怎樣報答養育之恩?P47
2. 「愛的沖突」 產生的原因?怎樣看待?如何化解?P48
3.老師對我們的作用和影響? (老師的工作特點)P56
4.新型師生關系的內容和變化:(民主、平等、和諧)。
5.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P57-56
6.「逆反」心理的產生、表現、危害、克服的方法
7.交往對我們成長的作用P63
8.文明交往要注意的問題P63
9.禮貌是交往的「通行證」。 P64第2段
10.什麼樣品德的人才是最受歡迎、最被喜愛的人?P64倒數第2段
第四單元 學會學習
1.學習的內涵,作用與意義?P72
2.學習活動的類型P73
3.學校學習的含義,特點 P73
4.做學習的主人P73
5.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最基本的正確的學習方法P80
6.記憶力的培養方法?探索自己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P81
7.習慣定義,學習習慣的定義?P86
8.學習習慣對我們的影響?(良好和不好的學習習慣對我們的影響)P86
9.良好學習習慣的表現?不良的學習習慣的表現?P86
10.如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如何改掉不良的學習習慣?P87
七年級下 第五單元 珍愛生命
一 生命寶貴
1、為什麼要珍愛生命?P4-5
2、如何珍愛生命、善待生命?P5-6
3、為什麼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棄生命?P3-6
二 感受青春
1、青春期的涵義 P12(小鏈接)
2、為什麼要珍惜青春?(為什麼說青春是美好的)---老教材P21-22
3、如何珍惜青春?P13
三 人生多彩
1、怎樣探索人生的意義?P21-22
2、為什麼要在勞動創造中實現人生價值?---老教材P13-14
3、如何實現人生價值?----老教材P13-14
四 主題活動:珍愛生命或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動方案
第六單元 自強不息
一 直面挫折
1、挫折的產生、原因、影響(兩重性)P31
2、為什麼要直面挫折?P31-32
(1)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2)面對挫折的態度不同,挫折造成的後果也不同
3、如何積極對待挫折?(方法)P32-33
二 磨礪意志
1、堅強意志的主要表現?P38小鏈接
2、為什麼要磨礪堅強意志?P38
3、如何磨礪堅強意志?P38-39
三 自立自強
1、自立,自強,(內涵、二者關系)?P44
2、為什麼要培養自立、自強的精神?P44-45
3、如何學會自立?如何培養自強精神?P45
四 主題活動:1、列舉自己所經歷的一次挫折,分析原因、制定方案,總結方法
2、針對目前諸多家長陪讀現象,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圍繞如何從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就逐步走向自立自強寫一篇演講提綱
第七單元 法律護我
一 特殊保護
1、法律(含義、主要特徵)P53-54
2、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的原因P54
3、兩部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名稱,制定與實施的時間、意義和兩者關系?P55
4、保護未成年人的主要法律(小資料)
二 處處保護
1、家庭保護的作用、基本內容?P61
2、學校保護的作用、基本內容?P61
3、社會保護的定義、作用、基本內容?P62
4、司法保護的定義、作用、基本內容?P62
三 自我保護
1、為什麼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P68
2、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在哪些?P68-70
3、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有哪些?P70
四 主題活動:1、以「法律與未成年人保護」為題編輯一份小報(或出一期黑板報) 2、完成教材P63-64上的「未成年人成長環境調查」
3、結合教材P71-72的閱讀與感悟,設計一個逃生方案
第八單元 法不可違
一 勿以惡小
1、違法行為?(定義、分類、特徵、區別方法)P76-77
2、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P76-77
(1)什麼是一般違法?其主要特徵是什麼?
(2)什麼是犯罪?其主要特徵是什麼?
(3)二者的區別是什麼?
3、區分罪與非罪的原則界限是什麼?P77
4、為什麼說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P77
5、如何避免違法犯罪的發生?P77
二 嚴守法律
1、對犯罪分子給予刑事制裁的原因 P83
2、我國刑罰的種類?適用范圍?P83
(1)主刑的種類、特點?
(2)附加刑的種類、特點?
3、刑法與刑罰的區別
4、刑事責任的年齡規定?P84
5、學會運用法律同一切違法犯罪作斗爭(方法P44)
三 拒絕誘惑
1、不良誘惑的具體表現及其危害?P92-93
2、如何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方法)P93-94
四 主題活動:以「面對誘惑」為題寫一篇短文

八年級下冊復習提綱
一、我是中國公民
1、我們都是公民
1)什麼是公民?中國公民?P5
2)公民和人民的關系如何?
3)公民身份的內涵是什麼?P5
4)如何樹立自己的公民意識?P6
5)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6)活動實踐:以「樹立公民意識,做合格小公民」為主題,起草一份行動方案P8
2、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1)什麼是公民的權利?什麼是公民的義務?什麼叫公民的基本權利?(p5)
2)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有哪些?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有哪些?P14
3)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是怎樣的?P14
4)怎樣理解我國公民權利與義務的統一?P15(對等性、制約性、合一性)
5)公民應該怎樣正確地維護權利?
6)怎樣自覺履行義務?
3、憲法保障公民權利
1)憲法的地位
2)為什麼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P21
3)如何理解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憲法如何保障公民權利?P21
5)作為一名公民,如何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的權威?P22
6)活動實踐:以「憲法在我心中」為題,召開一次主題班會
二、我們的人身權利
4、維護人身權利
1)什麼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利?生命健康權?地位各是什麼?P30
2)我國對保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作了具體規定的法律主要有:憲法、刑法、民法通則、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
我國保護公民生命健康權的法律有哪些?《憲法》《刑法》《民法通則》《治安管理處罰法》
3)什麼是合法的搜查?
4)怎麼自覺維護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權?P31
5、維護人格尊嚴
1)什麼是人格尊嚴權?
2)人格尊嚴權包括哪些內容?(p35)
3)為什麼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受法律特殊保護?
4)如何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嚴?
6、保護個人隱私
1)什麼叫個人隱私權?P44
2)為什麼要尊重別人的隱私?P44
3)怎樣尊重自己的隱私權?
4)怎樣尊重他人的隱私權?
5)我國法律如何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6)實踐活動:以「分數是否應該成為學生的隱私」為主題,舉行一次辯論會
寫一篇簡單的關於個人隱私權的調查報告
三、我們的文化經濟權利
7、維護受教育權
1)什麼是受教育權?受教育權包括哪兩個基本要素
2)為什麼說受教育是我們的權利,又是我們的義務?
3)什麼叫義務教育?其法律依據是什麼?
4)義務教育的特徵?
5)作為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如何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6)我們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機會呢?
8、維護財產權
1)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包括哪些
2)什麼叫財產所有權?
3)公民維護自己合法財產所有權的方式有哪些?
4)財產繼承的兩種方式?
5)法定繼承的遺產分配的原則?
6)什麼叫智力成果權?當智力成果被侵犯,該如何維護?
9、維護消費權
1)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
2)作為消費者應該怎樣在思想上去維護自己的權利,避免上當受騙?
3)當消費者的權利受到侵犯以後,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去維權?
4)實踐活動:結合P68「慎防消費陷阱」和自己的所見所聞,整理一份「消費提醒」
五、對社會負責
10、社會合作與公平
1)為什麼社會合作需要公平?
2)在社會合作如何才算公平?
3)為什麼要樹立公平的合作意識
4)我們如何做到公平合作?(青少年改如何樹立公平合作意識?)
5)實踐活動: 情景研討P72-73完成「小組交流」中的問題
11、社會規則與正義
1)為什麼要有制度和規則
2)制度的正義表現在哪裡?
3)法律、道德和紀律的區別
4)道德規范的特點
5)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12、社會身份和社會責任
1)正確認識社會身份
2)人的社會身份會發生變化嗎?為什麼?
3)家庭、學校、社會中要承擔哪些不同的責任
4)負責任需要承擔什麼代價?
13、負起我們的社會責任
1)負責任的重要性(好處/意義)?
2)不負責任的嚴重後果?
3)為什麼要做負責任的公民?
4)如何做有負責任的公民?
5)以「做負責任的好公民」為題,起草一份倡議書
八年級上冊復習提綱
一、塑造自我
1、自尊自信
1)自尊的涵義2)自尊的重要性3)自尊的養和維護4)尊心和知恥心
5)卑的涵義、危害、克服6)何克服自卑、樹立自信7)尊和自負、虛榮的區別
8)自卑、自負和虛榮的區別:
病症 病因 處方
自卑 不能全面客觀認識自已,沒有發現自已的優點和長處 發現自已的優點和長處,創造成功記錄。
自負 不能全面正確看待自已和別人,只看到自已的優點,同時貶低別人 全面認識評價自已和別人,看到別人的優點。
虛榮 不能全面正確看待自已和別人。 全面認識正確看待評價自已和別人。

2、明辨是非
1)什麼是正確的是非善惡觀
2)如何鑄造良知的標尺
3)正確對待來自社會、長輩、公共傳媒和社會流行的影響
4)從眾心理的含義,認識
5)列舉中學生面臨的種種誘惑,面對這些誘惑,我們怎麼樣學會跨越障礙,做出正確選擇?
(突破內心和外部障礙)
3、自我負責
1)什麼叫有責任感
2)青少年的責任范圍
3)怎樣做有責任感的人
4)結合中途輟學,頂撞父母,濫砍濫伐等社會現象,談談我們有哪些責任?
二、善待他人
4、誠實守信
1)誠信的基本要求: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2)誠實的涵義
3)誠實的人所具備的優良品質
4)誠實與謊言
5)誠實與隱私、「善意的謊言」的關系
6)學做誠實守信的人
7)主題活動:1、社會生活復雜的,人們的道德水準參差不齊。在我們的身邊,總會看到一些不誠實的人,不守信的行為。請你列舉三例校園生活中的不誠信現象。針對這些現象,請你為「打造誠信校園」提幾點有益的建議。
2、完成P36「誠實兩難」的辯論活動
5、平等待人
1)尊重平等人格的理由
2)平等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3)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
4)怎樣做到消除歧視、平等待人
6、與人友善
1)與人友善的涵義
2)善良的內容和特點
3)幫助與付出
4)將心比心的具體表現
5)領略「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三、相處有方
7、理解與寬容
1)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的原因
2)理解的涵義和條件
3)寬容的涵義和重要性
4)怎樣培養寬容的精神
8、欣賞與贊美
1)欣賞他人的方法
2)欣賞的重要性
3在別人身上發現美
4如何正確運用贊美真誠地贊美他人
9、競爭與合作
1)競爭的重要性
2)競爭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3)如何面隊競爭的壓力,尤其是中學生如何面隊
4)正確對待競爭與合作
5)主題活動:談談你學了這一課後的啟發:
四、胸懷天下
10、關愛社會
1)改革開放的變化列舉、變化的原因
2)列舉我國目前存在的社會問題
3)正確理解憂患意識
4)培養回報社會意識的原因
5)親社會行為(定義、方式)
6)服務社會、有所作為的形式、意義
11、情系祖國
1)「祖國命運、兒女依託」的認識
2)「民族文化,我們的血脈」的認識
3)民族文化的特點,如何傳承
4)民族精神的內容,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體現、實例
12、放眼世界
1)領會「世界文明、千姿百態」
2)如何與其他民族平等包容、交流溝通
3)化解矛盾,共享和平,樹立全球意識
13、實踐活動 1)、以「自尊自信」為主題開一次主題班會
2)、以「責任」為題開一主題班會
3)、以「誠信」為題組織一次辯論賽:
4)、以「誠信」為題出一黑板報:
5)、以「愛心」為題製作活動方案設計

3. 求《瑞士民法典》全文 或者下載地址 或者在那本書里能找到

目前我找到瑞士民法典部分英文版http://www.admin.ch/ch/e/rs/2/210.en.pdf

和瑞士民法典(德文):http://wenku..com/view/36081a60783e0912a2162a20.html

你找到相關信專息也請發屬給我。

4. 瑞士民法典的內容

內容豐富
瑞士民法典包含的內容之豐富,遠超過了法國德國的民法典與商法典之和。
瑞士民法典以5編2000餘條的容量,除包含了德國民法典與德國商法典規定的事項外,還包含有德國一些單行法所規定的事項,例如法國的《有限責任公司法》、《股份法》、《票據法》、《區分所有權法》、《不動產登記法》等。除此之外,瑞士民法典還包含有關於勞動法的內容(集體勞動合同)、關於戶籍法的內容(身份登記)、關於合作社的規定、關於債券的規定等。如此豐富的內容,為其他國家的一個法典內所少有的。
瑞士民法典除了普通的實體法規定外,在許多地方規定了舉證責任和訴訟程序。瑞士民法典沒有集中規定時效,而將時效分散規定在有關事項之後。各種登記制度也分別規定在有關事項之後。這樣的規定方法在適用時較為方便。
瑞士民法典關於法人的規定比較寬松。以政治、宗教、學術、藝術、慈善、社交為目的的及其他非經濟性的社團,自表示成立意思的章程作成時,即取得法人資格(第60條第1款)。
瑞士債務法的內容極為豐富,例如勞動契約中,分別規定了個人勞動契約、集體勞動契約.標准勞動契約、學徒契約、推銷員勞動契約、家務勞動契約。
最具特色的是有價證券部分,其中集中了其他國家在民法、商法和一些單行法里規定的各種有價證券,真是一個比較完全的「有價證券法」,在其他國家還少有其例。特別是在這部分的開頭,給有價證券規定了定義,即「有價證券是與權利相結合的一種證券,離開證券即不能主張該權利,也不能將之移轉於他人」。這個定義在其他國家還沒有,現在已成為大陸法國家法律中有價證券的典型定義。
總之,瑞士民法典的條文數少於德國民法典,而其內容,即所規定的范圍、事項遠遠超過了其他民商分立國家的民商法典。這是值得注意的一個特點。
條文簡單
瑞士民法典條文數較少而內容含量多,因而就必然要把條文寫得比較簡單,這就是茨威格特和克茨所說的,瑞士民法典的「條文規定得有意識地不完備」,也就是「有意地不求條款的完備」。這種情況特別表現在前面4編。他們比較了瑞士民法典前4編與德國民法典在同一事項上所用的條文數,例如關於收養,瑞士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分別有18條和32條;關於夫妻財產制,有74條和145條;繼承法有192條和464條。他們得的結論是:「瑞士民法典總共(包括債務法的前兩部分,相當德國民法典的債編)約用1600條規定了德國民法典用2385條所規定的事項,而後者的條文一般地還要長些。」[5]
瑞士民法典的這一特點與德國民法典恰巧成為兩個正相反對的典型。前者「有意地不求條款的完備」,而後者有力求包羅萬象,力求完備無遺。這兩種典型的後面存在著兩種立法思想,存在著兩種國情。德國民法典是有名的「法學家的法典」,立法者刻意要把一切問題予以解決,不給法官以裁量權。瑞士民法典是「大眾化的法典」,要讓那些由人民選舉出來的、非法學家的法官讀得懂、會運用。德國民法典要用全帝國(德意志帝國)的法律去統一、去扼制地方的舊法和習慣,達到「定於一尊」的目的。瑞士民法典則要盡量保留和尊重各州的舊法和習慣,只要求「基本一致」。這里表現出一個中央集權的帝國的尊嚴(這種情形到希特勒的第三帝國發展到極點)與一個強調地方分權和尊重地方傳統的聯邦的不同氣勢。
「補充」、「充實」
法典既然簡單,就必然要賦予法官以「補充」、「充實」的權力。這是瑞士民法典的另一個特點。
這一點表現在法典的第1條。這是一個很有名的條文,包括3款:「⑴凡本法在文字上或解釋上有相應規定的任何法律問題,一律適用本法。⑵如本法沒有可以適用的規定,法官應依據習慣法,無習慣法時,應依據他作為立法者所制定的規則裁判之。⑶於此情形,法官應遵循公認的學理與慣例。」
這里最引入注意的是第2款里的「他作為立法者所制定的規則」。
在民事案件的審判中,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是在法律不夠用時,法官應如何判案。民事案件是千變萬化的,不像刑事案件那樣只限於刑法中明文規定的那些種類。法律要把民事案件規定得沒有遺漏是不可能的。但是對民事案件,法官又不能不辦。法國民法典第4條明文禁止「法官借口沒有法律或法律不明確不完備而拒絕裁判」,同時又把規定「法官對於其審理的案件,不得用確立一般規則的方式進行裁判」(第5條),但是法官究應怎樣辦,法國民法典未予解決。德國民法典第一草案第1條曾經規定:「法律無規定之事項,准用關於類似事項之規定。無類似事項之規定時,適用由法規精神所得之原則。」但以後德國民法典對此仍不作規定。可見這個問題在那個時代不是很好解決的。瑞士民法典直接規定法官可以「作為立法者」而制定規則並據以裁判。這確是一個異平尋常的規定。這個規定不僅在它以前和它當時是沒有的,就在它以後也沒有,真可謂是「空前絕後」的。
茨威格特和克茨一方面說,瑞士民法典的「這一規定基本上沒有包含任何新意,」但終究不得不承認,這一條仍然是「令人驚異而贊賞的」,因為它「在清晰瞭然的位置,並以鮮明出色的語言形式表述了這種思想。」[6]把瑞士民法典的這一條規定的價值僅僅歸結於其位置和語言,這種評論顯然是不公正的,也不是實事求是的。因為這確實是一個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表示對本國法官的信任。瑞士的法官是民選的,他們和議會的議員一樣直接來自人民,讓他們「作為立法者」也未尚不可。這樣也不怕「混淆立法司法」的責備了。
慎重
其實,瑞士民法典還是很慎重的。這一條里的第3款就是對法官在「作為立法者」時應如何行事的指示。法官應該「遵循公認的學理與慣例」,而不能任性胡為。
在瑞士民法典以後,很少有採用這一條的。這說明別的國家不具備瑞士所具有的條件,並不是這一條有什麼不妥,因為從瑞士近百年的情形看來,這一條規定似乎也沒有發生什麼流弊。
誠實與信用地位
瑞士民法典較之德國民法典在更高的程度上運用了一般條款。這就是它把誠實與信用原則提高到整個民法的最高原則的地位。
當然這也是它用來供法官補充和充實法律具體規定的一種手段。但意義不僅在此。誠實與信用原則在德國民法典里的適用局限於債法的范圍。瑞士民法典突破了這一局限,在第2條第1款規定:「任何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均應依誠實信用為之」。這種規定不僅不再限於債法范圍中適用,而且也不僅規范義務人的行為,並要規范權利人的行為。這樣使誠信原則真正成為全部民法的最高原則。40年後(1947年),日本把這一規定移植到日本民法的第1條中。
瑞士民法的這一規定,以後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展現出它的理論意義和在實踐中的價值。論者認為這是對19世紀個人主義民法的糾正,民法走向社會本位的標志。事實上,德國雖沒有修改它的民法中的規定,但它的判例和學說也擴大了誠信原則的適用范圍。
傳統立法與制度
瑞士民法典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地方的傳統立法與制度.
瑞士也是個聯邦,不過各州有分權的傳統,而各州的制度上的差異也不易統一,所以瑞士民法典很尊重州法的地位,將許多問題交給州法去處理,也保留了某些固有的傳統。瑞士民法典在許多條文中,特別在有關物權和監護繼承方面,把許多權力交給州、甚至交給更下級的地方。例如在繼承的特留分上,就允許各州自行規定而不要求一致(第472條),在所有權的范圍方面,先許按照「地方通常習慣」或「地方通常見解」決定何為物的組成部分或者何為從物,而不要求有一致的標准(第642、644條)。在相鄰權(相鄰關系)方面,更是多處准許州法自行作出規定(第702、703、705、709條)。
從瑞士民法典對地方法制的態度,可以看出,在一個地方傳統習慣甚至連語言都各不相同的國家裡,「統一」和「分歧」是如何得到協調的。

5.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法考研參考書目有哪些包括初試和復試。

人大是不指定參考書的,可以上它們的論壇看看前人的經驗,看看常考的是什麼書。

6. 像素要約人發出要約做出實質性內容的變更其中兩個人的身份會不會變化

摘要 一)是由具有訂約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要約的提出旨在與他人訂立合同,並且喚起相對人的承諾,所以要約人必須是訂立合同一方的當事人。由於要約人慾以訂立某種合同為目的而發出某項要約,因此他應當具有訂立合同的行為能力。我國《民法典》第143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有效條件之一是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能力人或依法不能獨立實施某種行為的限制行為能力人發出欲訂立合同的要約,不應產生行為人預期的效果。

7. 瑕疵民事行為的訴訟行為的含義及效果

一般來說,靜態的法學研究的是法律規則,而動態的法學研究的是法律主體的活動。或者說,書本上的法( in Books)和行動中的法(Law in Action)分別是靜態和動態法學的研究對象。 (註:呂世倫、公丕祥主編:《現代理論法學原理》,安徽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472頁。)就訴訟法學而言,經過立法、 以條文形式固定下來的民事訴訟法律及規則無疑處於靜態,而對靜態的規則加以解釋、適用、發展的行為自然可以說是動態的。動靜態的結合,構成了訴訟本身。因此,研究訴訟法律及規則用以指導具體的司法,促進訴訟理論的發展固然重要;而研究規則的制定者、適用者的行為,促進行為的規范化和效率化,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從法規形成的角度來看,動態的行為是靜態法規的具體化和生動化,靜態法規的發展和完善,無疑必須通過動態的行為本身來完成。僅此而言,對動態行為的研究的意義甚至比對靜態法規的研究要重大。
動態的民事訴訟中的訴訟行為,可表述為能夠引起訴訟上的法律效果發生的訴訟行為。(註:[日]伊藤真:《訴訟程序》:伊藤真、竹下守夫編集:《注釋民事訴訟法(3)》,有斐閣1993年版,第22頁。)民事訴訟中各種主體的訴訟行為,構成了民事訴訟程序富有活力的內容。各種主體的各種訴訟行為的交錯,結成了相互關聯的行為鎖鏈,(註:[日]河野正憲:《當事人行為的法律構造》,弘文堂1988年版,第1頁。)在訴訟程序中形成張力和收縮力, 從而才使得訴訟程序本身具有了永恆不變的生命力。
將訴訟程序中主體的動態的能夠引起訴訟上法律效果發生的行為定義為訴訟行為(Proze Bhandlung,簡稱PH), 主要是要藉助這一概念本身來決定訴訟行為理論的基礎,尋求訴訟行為的根本立足點。德國學者鮑姆傑爾鐵爾(Baumgartel)於1957年出版了《當事人訴訟行為的本質及概念》(《Wesen und begriff der ProzeBhandlung einerPartei im Zivilproze》)一書,沿襲德國學說的一般觀點,認為訴訟行為的效果在於程序的形成以至訴訟狀態的形成。為了把握形成效果的本質特徵,應該明確效果的擴展范圍及其對象。就範圍來說,從程序的開始到裁判,及至程序的終結,都屬於效果的射程之內。在這一范圍內的效果可及的對象有兩重,一是作為過程(vorgang )的訴訟的發展(prozessentwicklung),二是作為過程發展目標的裁判。(註:[日]上村明廣:《關於民事訴訟行為概念》,《岡山大學法經協會雜志》第29號,第67—68頁。)
由此可見,如果強調訴訟行為的話,對於訴訟行為效果可及的兩重對象的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或者可以說這也是程序保障理論的一個重要支點。因此,訴訟行為理論本身,並不單純是對行為進行規范化和效率化指導的書本上的東西,由於指導的主體對象必須在程序中使其行為在被規范化的同時,得到作為對價的權利化,由此才能判斷行為的正當性。因此通過程序來保障這種行為的正當性,顯然是程序保障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
法律行為和訴訟行為的概念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中世紀時代。當時的德國自然法學者內鐵爾布拉特(Daniel Nettelbladt, 1717—1791)在其著作中頻頻使用了這兩個概念。只不過是,他在使用概念時,並未打算用它們來構築以概念為基礎的理論,而是意在說明他的自然法學說。然而,正是由於這兩個概念的使用,使得德國的概念法學、私法尤其是民法學理論在法律行為方面有了新的發展。
對訴訟行為概念的研究,在19世紀末得到了學者們的重視。德國民事訴訟法學界的泰斗赫爾維希(Konrad Hellwig, 1856—1913 ), 在1910年發表了題為《訴訟行為和法律行為》的論文,對訴訟行為的概念、種類、條件、意思瑕疵等問題進行了考察。盡管赫爾維希的考察對象主要是民法的有關法律行為規定適用於民事訴訟法的可能性,但是,通過考察他證實了這種適用存在的局限性,並指出了訴訟行為有別於民法上的法律行為的特徵。所以,他將訴訟行為定義為能夠產生訴訟法規定的效果的所有行為。屬於私法以及其他公法上規定的行為,應該被排除在該概念的范圍之外。赫爾維希還將訴訟行為分為兩類,一類是服務於遂行具體訴訟的行為,另一類是雖然具有訴訟法上的效果但是又與遂行訴訟具有不同目的的行為。而第一類行為主要包含開始、進行和終結訴訟的行為,因此,這些行為必須符合遂行訴訟這一目的。正是由於這一目的的存在,在此目的指導下的訴訟行為本身,反映了訴訟法與實體法的根本區別。也就是說,就行為的效果來說,訴訟行為和民法上的法律行為兩者所產生的效果帶有根本的差異。即法律行為沒有得到實施與已實施的法律行為缺乏有效要件之間,在效果上並不存在差異。與此不同的是,訴訟行為如果欠缺法律要件,法院必須就此加以審理並做出判斷。因此可以說,有關訴訟行為的內容、形式等方面的要件與民法上法律行為的要件是迥然不同的。
可見,訴訟行為論在民事訴訟法的理論研究中,應該定位為:第一,訴訟行為論是構築獨立的民事訴訟法體系的理論出發點;第二,訴訟行為理論的研究,既以法院的訴訟行為為對象,也以當事人的訴訟行為為對象。而且,由於行為本身是為取得訴訟法上的效果而實施,因此,從程序上保證正當訴訟行為的實施,顯得極為重要。可以說,訴訟行為理論也是程序保障理論的重要基礎理論。

8. 湖北警官學院今年的招生信息

安徽文科錄取貴校分數線

9. 關於法律的選擇題

1D 2C 3A 4D 5A 6D 7D 8AD 9B 10C
11ABCD 12C是間接性 13A 14D 15A 16D 17ABCD
18C 19B 20D

熱點內容
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 發布:2025-08-01 01:31:05 瀏覽:255
反駁道德綁架 發布:2025-08-01 01:29:45 瀏覽:375
企業內部科室公章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01 01:29:39 瀏覽:395
勞動法針對公司的工作指派 發布:2025-08-01 01:27:26 瀏覽:474
安徽大學民商法難考么 發布:2025-08-01 01:19:24 瀏覽:771
行政法查封扣押要有見證人嗎 發布:2025-08-01 01:09:59 瀏覽:96
在深圳當法官 發布:2025-08-01 01:02:26 瀏覽:619
全國法院工作會議 發布:2025-08-01 00:54:43 瀏覽:965
行政法規可以決定 發布:2025-08-01 00:50:21 瀏覽:959
勞動法中在一個企業工作8年 發布:2025-08-01 00:48:03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