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禁止指導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通知》不再適用了。
【1】在[2015]2號最高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其中第11個被廢除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通知》,被《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實施量刑規范化工作的通知》所代替。
②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還在適用嗎
有效倒是有效,但這個《意見》只是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參考的回。
每個省都有本省的量刑答指導意見。即使是在同一個省,各市也都有自己的量刑指導意見。
記住:要以當地法院的量刑指導意見為准。換句話說,犯罪嫌疑人被起訴到哪個法院,就以哪個法院的量刑指導意見為准。
③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已經廢止了嗎
該意見在二0一四重新修訂了,沒有廢止,現行有效。
④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與高級人民法院指導意見哪個效力高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高級法院的指導意見不具有法律效力,只能在審判時參考,因此,二者沒有可比性。
⑤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全文在哪裡可以找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全文,包括版(二權)、(三)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09/14/c_12551250_5.htm
⑥ 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意見法律效力如何
這個問題在實踐中經常令很多法官和律師困惑,一較真誰也說不好答案。
關於回司法指導文答件、司法解釋的定義的問題。在1997年7月1日以前,最高院對司法解釋的形式沒有統一的規定,在這之前凡屬於對應用法律、法令解釋的,不論形式,不管是通知、紀要、決定、答復等等,全部歸於司法解釋。比如最高院關於民法通則的意見就是司法解釋。其餘的除去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之外的,涉及到法律適用問題的,屬於司法指導文件,即你所指的「意見」一類。
關於司法指導文件的法律效力問題。最高院的司法指導文件不能作為裁判依據,即不能在裁判文書的裁判依據部分寫「依據最高院×××的意見之第××條之規定」。但是,可以在裁判理由部分用於說理,也就是說司法指導文件在實際上法律效力還是很高的,因為它是最高院用於統一裁判的規定。
本答案的依據:由周強院長主編的《司法解釋匯編》(迄今為止周院長唯一掛名主編的書)一書中,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面梳理司法解釋,作出了以上說明,絕對權威。
⑦ 高級人民法院的指導意見能作為法律依據嗎
高級法院不具有立法權,其制定的指導意見當然不能作為法律依據,如果該意見與法律規定相抵觸,則屬違法。
⑧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屬於國家法律法規嗎
不屬於法律法規。屬於指導性文件(政策)。
根據《關於常見內犯罪的量刑指導意容見》正文首句:「為進一步規范刑罰裁量權,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增強量刑的公開性,實現量刑公正,根據刑法和刑事司法解釋等有關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指導意見。」可見,該《意見》不屬於法律和司法解釋。
根據《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的文號「法發[2013]14號」可見,此《意見》為最高法院制發的文件。
據此,《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為指導性文件(政策)。
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防範和制裁虛假訴訟的指導意見作者是誰
您好,這是最高法發布的指導意見,沒有具體的作者,也不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范疇。
《著作權法》第五條本法不適用於:
(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二)時事新聞;
(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⑩ 最高院出台指導意見規范醉駕量刑 哪些醉駕有望免刑
今後,醉駕不再一律入刑?如果醉駕犯罪情節輕微的,還可以免於刑事處罰?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針對八種常見犯罪的量刑,出台指導意見,其中關於涉及醉駕的危險駕駛罪的量刑意見特別引人關注。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二)》(試行)當中,關於危險駕駛罪的表述為:「對於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被告人,應當綜合考慮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機動車類型、車輛行駛道路、行車速度、是否造成實際損害以及認罪悔罪等情況,准確定罪量刑。」
什麼樣的醉駕屬於「輕微」程度?對此,《意見》提出:對於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處罰;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該《意見》一經發布,隨即引發熱議。有人擔憂,這個口子一開,是否會導致司法實踐中「破一個大洞」,從而違背當初醉駕入刑的立法本意。
應該如何理解最高院這次的量刑意見?今後「醉駕一律入刑」是不是真的要「松動」?什麼樣的醉駕算得上「情節輕微」?還有,隔夜醉酒再駕、酒後停車場移車等行為,今後是否可以不入刑?
針對這些問題,昨日,導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刑法專家和律師。多數專家認為,「醉駕一律入刑」的剛性條款有了微調,一些情節輕微的行為今後確實有望不入刑,但這不是醉駕入刑的松動,而是司法理性的回歸。
據了解,浙江、天津等地此前已開始針對規范醉駕量刑出台相關文件,浙江的規定明確了可不作為犯罪處理的情形,不起訴或免予起訴的標准有所放寬。
問:醉駕量刑,為何要調整?
福建聯合信實律師事務所吳晨楠律師:最高院的指導性意見並沒有對「醉駕一律入刑」進行松綁,而是在尺度上進行微調,讓該法律規定變得更加規范化。對醉駕行為從嚴執法的合理回歸,體現了罪責刑相適應的刑法原則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