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馬來海商法

馬來海商法

發布時間: 2022-01-12 11:23:34

A. 「馬來化」是什麼意思

米;3、米食 鄭碼:UFKF,U:7CBF,GBK:BC40 筆畫數:14,部首:米,筆順編號:43123425111234
[編輯本段]粿 概述
潮州人對於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粿」。比如蘿卜糕,潮州人叫做「菜頭粿」(潮語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年糕叫做「甜粿」,麵包叫「面粿」松糕叫「松粿」。而用米粉蒸成薄片切成條狀的叫做「粿條」,所以潮語的所謂粿,實際就是別處所稱的糕,但包括的范圍又不單純是「糕」。
[編輯本段]炒粿
潮式粿品中還有一種蒸成半寸厚,切成三角形的「炒粿」,把它炒熟後,加上甜醬油,花生末等配料即成美味的小食。
[編輯本段]潮州魚丸粿條
即是廣府人叫做「魚蛋湯河粉」的,把粿條放進滾湯的魚丸湯中泡了一會撈起,加上蔥花、豬油、肉片、(魚+帝)脯、魚丸及湯汁即成。香港大牌檔的「魚蛋粉」
[編輯本段]粿汁
潮州晨早還有一種早點,叫做「粿汁」的,它是用「炒粿」所用的那種「米粿」,切成條狀加水煮至成醬狀才進食的。這種粿汁有米的香味,吃時往往以鹵汁、鹵肉作菜,也有人用鹵豆乾等。粿汁只有晨早可以食到。清早起來,不大想吃其他東西,這時粿汁一碗,鹵肉一塊,油炸豆乾三四角,便是經濟而美味的早點了。
[編輯本段]潮汕粿文化
粿,在潮汕食文化中歷史悠久。它的品種繁多,美味爽口,粿大全在潮汕地區發展為一種色、香、味俱全的小食,也成為潮汕食文化的一個縮影。我們了解的粿文化的真正精髓應該是在千千萬萬普通潮汕人家裡,而且融於節日中。 粿,米食也。它在潮汕地區出現有一定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麵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潮汕人手裡,成了主食米飯之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甜粿、鼠曲粿、朴籽粿、紅桃粿等等。還有些並非米製品,潮人也稱之為「粿」。如草粿、無米粿之類。潮汕地區的粿品品種如此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咸粿之分,有因配料或包餡的不同,有菜頭粿、芋粿、菜粿、梔粿、豬朥粿、朴籽粿、鼠曲粿、豆粿、筍粿等等,還有以發酵為製作方法的酵粿。這些粿品的製作要求精細、調味多樣、烹調考究,其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堪稱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的喜愛。
[編輯本段]小食領域地位
粿品在潮汕小食領域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潮汕民眾的生活中發揮著自身的功用。首先,粿是祭神拜祖的貢品。潮汕民間習俗,歷來都是極其重視時年八節的祭神拜祖,粿往往被作為時節祭神拜祖的必備祭品,在祭品中僅次於「三牲」。例如按照潮汕民間習俗,逢年過節,家家產戶都必要做紅曲粿、酵粿、白飯桃等用以祭神拜祖。另外,粿對防治疾病具有一定的療效。潮汕民諺雲:「時節做時果」「時令防時病」。就是有選擇性地利用適合節氣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中草葯,用科學操作工藝拌入米粉(俗稱粿志)加工研製烹調成可口粿品,以預防疫病。如鼠曲粿,可於春天御春寒咳嗽;紅曲粿,可消食健脾;菜頭粿,可去邪熱氣;麥粿,可利便養肝;桅粿,助消化、增食慾,祛疾病。這樣的粿品使人既可享受美食口福,又是成為適合時令葯膳,可起到增進食慾,提供營養,調攝養生和醫葯保健,益壽康寧之功。
[編輯本段]粿品小食地方文化色彩
粿品小食除了有祭祀和防治疾病的功用外,其自身還蘊涵著濃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1、「粿文化」體現著潮汕人的纖細品性。潮汕粿文化潮汕民間千家萬戶的家庭婦女都會做粿,製作的每道工序,都是前輩人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要求精功細做。下面我舉幾個例子,便可看出潮汕人是如何抓住細微處,體現出粿的精巧的。例如粿類中的「白飯桃」,它的皮是使用潮汕最常見的粳米粉,但它不是簡單地把粳米粉沖開水和成粉團,而是要求粳米磨粉前先要用清水浸隔夜。因為潮汕人認為如果粳米使用機器干磨,磨出的粳米粉便會缺乏粘度,沒有幼滑的特性;水磨粳米磨出來米漿後,要先上蒸籠將粳米粉漿蒸熟,因為粳米漿蒸熟,制出來的粿皮才會有爽滑的感覺,吃時不會粘齒。又如傳統名小食「鼠曲粿」,傳統的做法是「鼠曲粿」用粿印印出來後,要選用干芭蕉葉墊底。別看給「鼠曲粿」墊底這一極細微的細節,卻充分地體現了潮州人做粿的獨具匠心。採用芭蕉葉墊底,不僅能襯托出這種粿品的自然風格,芭蕉葉經蒸熟後,更能散發出一種芳香的笆蕉葉氣息,和「鼠曲粿」所具有的鼠麴草香味相得益彰,產生一種濃烈的天然特色,而且不易粘住蒸具。又如「甜粿好食難舂」,甜粿好吃,但舂甜粿很費工夫,米至少要篩兩遍,越細膩越好。炊甜粿也很費時,還要注意把握時間和添水。所以「無工做幼粿」、「鬢歪歪做無雅粿」這些俗語都表現了「粿」的精細考究,不花功夫是做不好的。不單是要粿好吃,也講究形式美。粿搓成團後,用不同花樣的木雕模子印製。潮汕的粿印,以桃形為主,也有一些圓形,或上紅漆或為原木色。在一方帶柄的方木塊上凹雕出桃形的圖案,中間雕一篆體「壽」字,以作印模的主題,周邊飾以回形紋,並以這種紋飾圍成小桃形,構成大桃攜小桃的圖案,中間襯托著古篆的「壽」字,主次分明,突出了民間寓意「吉祥福壽」的傳統主題。用模子印好的粿才是真正地完成了製作。潮汕人做粿體現出潮汕人從平凡之物中窮盡機巧的聰明才智,也表現出潮汕人對細致生活的追求。 2、粿品與民風民俗緊密聯系。 潮汕人除把粿當作日常點心外,每個節日都要做不同的粿,即所謂「時節做時粿」。元宵節要做甜粿、酵粿(發粿)、菜頭粿,即「三籠齊」,取其甜、發、有彩頭之意。清明節做朴籽粿,用陶模蒸製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兩種。端陽節做梔粿。中元節要做「碗糕粿」(即笑粿)。春節做 「鼠曲粿」。各種祭神拜祖的日子更離不了粿,如送灶日的紅曲粿。紅白喜事自然也要用粿。所以粿品在潮汕人的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粿品用於祭祀,往往寄託著人們的一些美好願望,給予好的意頭。例如潮汕小食中的粿類,如紅曲粿、白飯桃、鼠曲粿等,都是用木印印成桃型,是人們以壽桃的外型表達對健康長壽的追求;潮汕小食白飯桃,採用糯米飯作餡,是人們對五穀豐登的希翼;紅曲粿、酵粿,是潮汕民間重大節日必備的祭品,紅曲粿染成紅色,因為紅色是潮汕人心目中吉祥如意的象徵,蒸的酵粿因大酵的作用而松發,潮汕人便用以寄託興旺發達的願望。如果發酵過程做得好,蒸熟之後,粿面凸起而裂開,狀如花朵,潮汕人稱之為「笑」,這意頭也好。 潮汕地區還流傳了許多與粿品有關的諺語熟語。做費工費時費精力,倘工夫不濟勉力而為,稱「無工做幼粿」。工於心計、善做表面文章的人,形容為「賢做雅粿」。做粿是潮汕女人的特長,和針工一樣為自小必修的手藝。某些女人倘儀表不整,手藝不佳,稱「歪鬢姿娘做無雅粿」。潮人喜吃粿,看重粿。對那些異想天開、絕無可能的事,稱為「乞食丟落粿」。拿人家東西,並非偶然撿來,稱「灶頭拾著粿,眠床拾著被」。事情弄糟露了餡,稱「咬破粿」。 「別人草粿別人糖」,形容慷公家或他人之慨。 粿品的背面還常常有民間故事和傳說。清明節,潮汕人總喜歡用鼠殼粿和朴籽粿拜祭祖先。傳說,先人逢春荒時,常採用此二物拌其他雜糧吃或單獨吃,藉以求生。後人為懷念祖先之艱辛,便用此二物制粿品祭拜,頗有溫舊知新之義。甜粿的故事更是凄慘,從前潮人迫於生計,坐紅頭船離鄉別井去過番,行前各炊甜粿一籠,甜粿不易變質,可保存較長時間,以備船上充飢。這拋妻別兒的事,實是情出無奈,萬不得已才舂甜粿。於是有了「無苦奈何舂甜粿」之說。 3、粿品體現了潮汕人的融合思想。 潮汕的粿品從結構上講,粿品有皮包餡的,如:豆沙粿、韭菜粿、筍粿、鼠曲粿、鱟粿;也有主料和餡糅合和在一起的,如:菜頭粿、竽頭粿等。這種主料和餡糅和在一起的製作方法,是潮汕粿品的一大特色。雖然北方點心中也有如此做法的(如棗糕),但不如潮汕粿品豐富。這樣做粿象徵著一種傳統文化理念。「和為貴」,「和」即「融合」。潮汕先民融合了中原文化、閩文化形成了自已的文化,潮人祖先為求生存開拓到海外異國去打天下,吸收了異國文化,海外潮人因此發展壯大。有容乃大,容納各種品味,最後形成一種獨有的風味,這就是粿文化的精神所在。 由上述可見「粿」是貫穿在潮人的整個生活圖景中,牽扯著他們心中的鄉情、親情,與他們的歡樂和悲苦緊密相聯。潮汕的粿,不僅是滿足口腹的精美食品,而更凝結著一種本土文化,體現著潮汕的精神。 那麼繼承和發展潮汕的「粿」,不僅有經濟上的意義,也有文化上的意義。但是在今天的潮汕地區,製作粿品的傳統日趨淡化,現在能按傳統節日熟練製作多種正宗粿品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很多人不願意動手,每逢節日時就到外面買點現成的。可以說,粿文化有消亡的危險。所以如何讓粿文化傳承下去,是值得我們仔細思考一番的!
[編輯本段]粿 歷史
採用米、麥以及其他雜糧所製成的副食品稱為「粿」的,除了潮屬各地之外,福建閩南、海陸豐、台灣、等地也是如此稱謂的。至於香港一些餐室的所謂「貴刁」,實質也是潮語「粿條」的譯音。在南洋做粿條生意的,都是華僑,它的製法根本和福建、潮州的相同,不過多加上些咖喱粉而已。這種小食,大概也為當地人士所喜愛,所以粿條也為當地人所熟識。香港餐室又從那裡音譯過來,名為「貴刁」。有的還鄭重其事,加上「秘制」、「馬來食品」等等字樓,實在卻算不了什麼「秘」。而所謂馬來食品,不外是潮州粿條的馬來化罷了。 在潮汕或海外的潮籍食物館中,粿條多以炒和「泡」出現於席上。普通炒粿條是先將油鍋燒熱,放入粿條猛火炒之,再放入肉絲、蝦仁等配料同炒上盤的。但也有把粿條墊底,再加上配料與湯的。沙茶炒粿條則是在配料上再加沙茶醬。炒粿的功夫全在油(月+勞)以及火候。油(月+勞)足、火候夠,則香濃可口。
[編輯本段]徽州粿
徽州粿徽州傳統麵食,也稱為「徽州粿」,早在清代即負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石頭粿用豬五花肉丁和炒黃豆粉拌成餡心,用麵皮包上,收口捏緊,推粿成圓餅,然後放在平鍋中烙,每個餅子上放置一塊石頭壓著,放石頭的目的是為了傳熱均勻,使餡心熟透,餅不翻面而是邊烙邊按動石頭,使內部油脂滲出,一直烙至熟透即成。咬開後香氣撲鼻,滋潤味美,配湯食用更佳。粿是當地人的俗稱,因為製作中用石頭壓住,所以稱為石頭粿,也叫黃豆肉粿。
[編輯本段]歷史故事
據說清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揚州,與徽客汪某在客棧中相遇,品嘗徽州粿。回朝後,與內閣大臣曹文埴談起徽州地方風味時,稱贊此粿為食中佳品。

B. 新加坡如何從馬來西亞分裂並獨立

1、獨立歷史
新馬合並後,新加坡開始和中央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兩地政府第一次發生公開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新加坡的商人也開始投訴中央政府歧視他們,沒有給他們和其他州屬一樣的利益,反而對他們實行固打制。雙邊經濟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成增加到6成後升溫。當時馬來西亞財政部長說這是因為印尼的對抗活動而導致軍備預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將關閉新加坡的中國銀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國銀行在資助馬來亞共產黨的武裝活動。
兩地在政治上也有沖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當時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他認為,解決兩個族群沖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於是,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
2、國家簡介
新加坡,全稱為新加坡共和國(英語: Republic of Singapore),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C. 菲律賓,馬來西亞的海軍構成

菲律賓海軍現役總兵力30 700人,其中海軍陸戰隊8 700人;各型艦艇120餘艘,其中主要作戰艦艇66艘,輔助艦艇50餘艘,各型飛機14架。

主戰艦艇以小型戰斗艦艇為主,強調快速反應和機動作戰能力。菲律賓海軍現役主戰艦艇由66艘水面艦艇構成,除1艘滿載量為1 750噸的護衛艦外,其餘大多為各型滿載排水量不足千噸的小型戰斗艦艇,包括13艘輕型護衛艦,「賈辛托」(「孔雀」)級3艘,「海雀」級2艘, PCE-827級8艘;各型巡邏艇52艘,其中「龍卷風」級1艘,「阿吉納爾多」級2艘;「點」級2艘,「卡吉亭剛」級3艘,「巴提洛」(「海豚」)級8艘,PCF-65級4艘,「喬斯·安德雷德」級22艘以及「康拉多·雅普」級10艘。

馬來西亞海軍總兵力有1.54萬人,其中軍官1450人,裝備有60餘艘作戰艦艇和10多艘輔助船隻。馬來西亞奉行近海防禦政策。馬海軍的主要使命是捍衛馬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安全,保證馬六甲海峽和南中國海海上貿易通道的暢通以及「對付區域內的潛在威脅」,確保馬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雖然馬海軍的艦隊規模並不大,但與周邊鄰國相比,馬來西亞海軍現役戰艦的火力在東南亞仍排行首位。為增強區域競爭能力,馬海軍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把作戰艦艇的數量增至90艘,屆時將足以應付來自各方面的挑戰。

水面艦艇部隊是馬來西亞海軍的中堅力量,主要有2艘萊庫級導彈護衛艦、4艘海軍大將級和2艘卡斯吐利級輕型護衛艦、2艘穆西塔里級海岸巡邏艦以及8艘導彈艇、6艘炮艇、18艘巡邏艇、4艘掃雷艦、1艘登陸艦和2艘多用途支援艦等。為便於作戰和指揮,馬海軍將海域分成兩部分,在關丹和拉布安分設兩個海軍區司令部,分別負責西馬和東馬海區的軍事防務以及轄區內的艦艇活動。在現役艦艇中, 萊庫級導彈護衛艦是馬海軍的絕對主力,也是目前東南亞地區性能最先進的護衛艦。

萊庫級護衛艦有兩艦,分別是「萊庫」號(舷號30)和「傑巴特」號(舷號29),於1999年3月和5月正式列裝馬海軍。「傑巴特」號艦上設有海軍司令官的指揮室,具備編隊指揮能力,擔任艦隊旗艦。該艦長105.5米,寬12.8米,吃水3.6米,滿載排水量2390噸;最大航速28節,航速14節時續航力5000海里;人員編制146人,其中軍官18名。

D. 出口到馬來西亞,商品編碼是O關稅的,為什麼馬來海關還收關稅了

馬來是一種族稱呼
馬來不是馬來西亞
這是看你們的貨品是什麼樣的貨,有些貨物是必須給關稅的。
如果你們還不清楚,請聯絡海關熱線服務

E. 馬來西亞簡介

馬來西亞,全稱馬來西亞聯邦(Malaysia,前身馬來亞),簡稱大馬。是馬來西亞聯邦被南中國海分為兩個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接新加坡;東馬來西亞,位於婆羅洲(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汶萊國則夾於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

F. 馬來人種的五分法

19世紀時,有多位自然科學家在種族的問題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Blumenbach的五分法則是19世紀時比較常見的:
歐羅巴人種,即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西亞等地
蒙古人種,即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中亞、東亞等地
衣索比亞人種,即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等地
美洲人種,即紅色人種,主要分布在美洲
馬來人種,即棕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與北亞阿爾泰民族(注意:和20世紀的棕色人種不同)
在Blumenbach之後的幾十年裡,研究人員漸漸將美洲、馬來兩個人種歸並於南島-蒙古人種,結果進入20世紀初剩下三個主要的人種:
歐羅巴人種,即白色人種
南島-蒙古利亞人種,即黃棕人種
尼格羅人種,即黑色人種
20世紀最常見的分法是由美國人類學家Carleton S. Coon提出的:
剛果人種,即黑色人種
歐羅巴人種,即白色人種
蒙古人種,即黃色人種
澳大利亞人種,即棕色人種
波利尼西亞人:
為居住在太平洋東部波利尼西亞群島地區的土著民族集團。包括紐西蘭的毛利人、塔希提人、夏威夷人、湯加人、薩摩亞人等十餘個支系。其種族背景較復雜,一般認為,屬蒙古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的混合類型。有的學者認為其是介乎於蒙古、赤道和歐羅巴三大人種之間的第四大人種。語言背景則為南島語系波利尼西亞語族。
關於波利尼西亞人的來源,也曾有多種不同觀點。現今多數人主張西來說,認為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大體上是在距今約2500年前從東南亞渡海遷徙而來的。當時東南亞海島地區,古馬來人已佔據優勢地位。」西來說「也有一定的不成立性。
事實上,波利尼西亞人與其西面兩大群島的土著居民也有很多不同之處,而與其東面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卻有很多相似之處。例如,在體形上,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人都身材矮小,而波利尼西亞人則相對要魁偉些,這與印第安人更為相近。在血型上,波利尼西亞人和美洲印第安人都缺少B型和AB型血型。另外,人們還發現,波利尼西亞人的神話傳說和傳統習慣中,也有若干與印第安人相似之處。因此,有一些人類學家認為,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是從東面的美洲遷來的。
泰國人和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一樣是馬來人種
波利尼西亞的語言表明,他們跟居住在亞洲、澳洲之間的馬來群島上塌鼻樑、矮個子的人有較遠的血緣關系。那些人...根據種族學家的意見,從身體特徵上看,波利尼西亞人跟馬來人在各方面—從顱骨和鼻子的形狀,到身高和血型—顯著不同。

G. 在馬來西亞留學怎樣急

馬來西亞已經成為亞洲留學的主要國家,愈來愈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去馬來西亞留學,為什麼如此多的學生選擇去馬來西亞留學呢?究竟有哪些吸引力呢?
一、是性價比高。在馬來西亞留學,每年的學費在3萬元至6萬元人民幣。而馬來西亞物價相對低廉,花10元人民幣就能美美吃一頓,每月花600元人民幣就夠租間房,對很多「腰包不夠鼓」的人來說,具有很大誘惑。
二、是國家承認學歷。2003年,中國教育部對馬來西亞部分私立高校進行認證,承認其學歷,而馬來西亞是英聯邦國家,該國的大學大多和英國大學聯合辦學或形成共同培養模式,比如林登學院和東倫敦大學、泰萊大學與法國圖盧茲大學,就是夥伴關系,在這些大學畢業的學生可同時獲得英國大學的學位證書。
三、是簽證容易。只要通過馬來西亞校方認可,你就能取得馬來西亞的簽證,簽證率幾乎是100%。
四、是用英文教學,但考生卻不用通過雅思、托福等語言類考試。
此外,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在馬來西亞人口中,華裔居民佔25%,是第二大族群,在這里沒有種族歧視,大家溝通便利、和諧相處,而無處不在的「老鄉」,讓學子從情感上容易接受。

H. 馬來西亞的三大港口分別是

PORT
KELANG
巴生港
港口性質:海峽河口港、設有自由貿易區、基本港(C、M)
經緯度:03度、00分N,101度24分E
航線:東南亞
位於馬來西亞(全稱:馬來西亞MALAYSIA)的馬來半島西部沿海巴生
(KELANG)河口南岸,瀕臨馬六甲(MALACCA)海峽的東側。又稱瑞天咸港
(PORT
SWETTENHAM),是馬來西亞的最大港口。它是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的外港,相距約37km。吉隆坡這個全國最大的城市所需的生活用品
和工業原料均通過本港進出。巴生港腹地廣闊,有鐵路相連。主要工業有面
粉、製糖、橡膠、煉錫及電子等,並擁有大型橡膠廠。在吉隆坡有現代化的
國際機場。
該港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9攝氏度。多暴雨。全年平均降雨量
約3000mm,以10~12月雨量為多。屬半日潮港,平均潮差2.9m。
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可移式吊、集裝箱吊、鏟車、卸貨機、拖船等,其
中拖船最大功率為1987kW,還有裝散裝棕櫚油及橡漿的專門設備。本港北港區
為70年代新建的現代化港區,擁有可靠「第三代」集裝箱碼頭,集裝箱橋吊的
最大起重能力達35噸,每天操作800TEU。集裝箱堆場面積達25萬平方米,可存
放15000TEU。居歐洲/遠東航線工會集團對15個港口的調查,巴生港每台集裝
箱吊的裝卸能力為每小時23.10隻,超過新加坡的20.35隻和香港的19.91隻而
引人注目。
該港1994年集裝箱吞吐量達94.3萬TEU,比1993年增長22.3%,居亞太地
區20大集裝箱港第十九位。主要出口貨物為木材、膠合板、棕櫚油、橡膠及農
產品等,進口貨物主要有鋼鐵、大米、紙張、糖、小麥、機械、石油、化肥及
化工產品等。
為了適應集裝箱運輸發展的需要,巴港當局除了在北港建設第二個集裝箱
碼頭(面積達26公頃)以外,還在盧梅特(LUMUT)建設西港。新的集裝箱碼頭
可以停靠6萬噸級的船舶。屆時巴生港將進一步發展為亞洲的主要轉口港之一。
PENANG(PINANG)檳城
港口性質:峽頸港、基本港(C、M)
經緯度:05度25分N,100度21分E

線:東南亞
位於馬來西亞(全稱:馬來西亞MALAYSIA)的馬來半島西部沿海的濱鉚嶼
(PINANG)東北角,瀕臨馬六甲(MALACCA)海峽東北側的入口處。又名喬治城
(GEORGE
TOWN),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港,又是著名的轉口貿易港。它是西馬
來西亞北部主要物資集散中心。工業在西馬來西亞北部居首位,主要工業有造船、機械、煉錫、建築、橡膠、印刷及電子等。馬來半島北部地區、泰國西南、印尼蘇門答臘北部等鄰近地區的農、林、礦產品多經此加工或轉口。擯榔嶼和東岸的北拇港區之間有檳城大橋相連,橋長為13.5km。目前檳城已發展成為全國大工商業城市之一。
該港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8~30℃。雨量充沛,經常有暴雨出現,全年平均降雨量約2500mm。屬半日潮港,平均潮差為1.3m。
本港有二個港區:擯榔嶼的喬治港區和大陸的北海港區,港區主要碼頭泊位
有8個,岸線長1411m,最大水深為12.8m。裝卸設備有各種門吊、可移式吊、電
吊、跨運車、鏟車、牽引車、拖船及滾裝設施等,其中門吊最大起重能力為35噸,拖船的最大功率為1471kW。該港可同時停靠15艘萬噸級船舶,進行過駁裝卸作業。集裝箱堆場可存放1080OTEU。碼頭最大可靠3萬載重噸的油船。大船錨地水深達16m。1994年隼裝箱吞吐量達40萬TEU,比1993年增長17%。主要出口貨物為錫、橡膠、椰子、水果、蔬菜及水產品等,進口貨物主要有食品、機器、運輸設備及金屬產品等。
馬來西亞的丹戎帕拉帕斯港

I. 馬來亞爭取獨立過程是怎樣的

歐洲統治 奧斯曼帝國終結了歐洲與亞洲之間的陸上連接,而與印度的貿易又被壟斷在阿拉伯商人手中,這迫使歐洲國家尋找通向印度的海路。1498年被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派出的瓦斯科·達·伽馬發現了繞過好望角通向印度的海路。1511年阿豐索·德·歐布蓋克帶領遠征隊來到馬來亞,經過一個月的圍攻後他佔領了馬六甲。馬六甲成為葡萄牙東方領土的首府。 馬六甲的最後一位蘇丹的兒子逃到民丹島並在那裡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柔佛蘇丹國。馬六甲的統治消失後馬來亞分裂為眾多互相之間爭戰不停的小國家,其中最重要的有亞奇、汶萊、柔佛和霹靂。其它國家有萬丹、日惹、吉打、雪蘭莪、蘇祿和丁加奴等。16世紀末歐洲商人在馬來亞北部發現了錫礦,通過出口錫霹靂富強起來了。但是歐洲殖民勢力還要不斷在這里擴張。葡萄牙獲得了對盛產香料的馬魯古群島的控制。1571年西班牙佔領馬尼拉。 1596年荷蘭人到達這個地區。出於宗教原因和作為貿易上的對手荷蘭與葡萄牙矛盾非常大,荷蘭致意要將葡萄牙驅逐出富饒的東印度群島。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領導下他們很快就占據了爪哇島上比較弱的蘇丹國。1619年他們建立巴達維亞為他們的首府。從這里他們向群島進發。他們與柔佛聯盟來對付馬六甲的葡萄牙人和強大的亞奇蘇丹國。1641年,在數次嘗試後荷蘭與柔佛的聯盟終於占據了馬六甲,打破了葡萄牙的統治。只有葡屬帝汶還屬葡萄牙。在荷蘭的支持下柔佛得以在馬來亞獲得一個霸權地位,只有霹靂得以通過周旋於柔佛和暹羅之間保持其獨立。 這段時間里馬來亞國家的虛弱為從其它地區到來的移民創造了條件。從印度尼西亞東部來的海盜經常襲擊馬來亞海岸地區,1699年他們刺殺了柔佛最後一位馬六甲血統的蘇丹,控制了柔佛,其他海盜控制了雪蘭莪。從蘇門達臘來的米南加保人也移居馬來亞並建立了他們自己的國家森美蘭。柔佛的覆滅在馬來半島上留下了一個勢力真空。暹羅的阿育他耶王國部分佔據了這個真空,將北部的五個馬來國家——吉打、吉蘭丹、巴塔尼、玻璃市和丁加奴——變成自己的附屬國。柔佛覆滅後霹靂成為馬來亞的領導國家。 18世紀馬來亞對歐洲的重要性劇增。尤其英國與中國之間的茶的貿易以及對馬來亞的高質量的錫的需求大增。馬來亞的胡椒在歐洲也享有盛譽。在吉蘭丹和彭亨有金礦發現。錫礦和金礦及其附屬工業的發展導致了第一批移民湧入,一開始是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後來則是華人。他們在城市內居住下來並很快就在經濟生活中占支配作用。此後200年裡這個分布對馬來亞來說是典型的:馬來人主要生活在農村,並越來越強地受到富的城市移民社團的控制,就連蘇丹們也無法抵擋這些城市移民的力量。 從17世紀開始英國商人到達馬來亞水域,但直到18世紀中基於英屬印度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才開始對馬來亞真正感興趣。由於該公司與中國貿易的增加,它需要在這個地區設立基地。雖然英國使用過不少不同的島嶼作為基地,但是一直到1786年它從吉打的蘇丹租借了檳城才擁有了第一個長久的基地。此後英國又在檳城對面的大陸上租借了一系列地區。1795年在拿破崙戰爭時期英國佔領了荷占馬六甲來防止法國在此立足。1815年英國將馬六甲交還荷蘭時,英國總督斯坦福·萊佛士欲在當地尋找一個取代,1819年他從柔佛蘇丹手中獲得了新加坡。檳城和新加坡,加上荷蘭作為海上勢力的不斷沒落使得英國成為馬來亞的支配勢力。英國使用馬來亞來抵擋暹羅的擴張。19世紀里馬來亞的蘇丹們稱為英帝國的忠誠附屬。

J. 馬來西亞翻譯

完整的馬來地址:(以上是機譯!不準!)
Stesen Janakuasa Sultan Azlan Shah,
Jalan Semarak Api (Teluk Rubiah),
Sri Manjung 32040
Perak Darul Ridzuan, MALAYSIA.

熱點內容
行政法的手段 發布:2025-07-28 19:14:22 瀏覽:303
論人格權的民法保護論文 發布:2025-07-28 19:10:34 瀏覽:565
佛法治療脫發 發布:2025-07-28 19:10:33 瀏覽:486
杭州詐騙罪律師 發布:2025-07-28 19:08:13 瀏覽:963
企業登記法規 發布:2025-07-28 18:45:07 瀏覽:995
民法典夫妻財產 發布:2025-07-28 18:31:13 瀏覽:398
河北司法廳政審 發布:2025-07-28 18:31:10 瀏覽:834
法院有異議 發布:2025-07-28 18:21:28 瀏覽:472
絕望律師 發布:2025-07-28 17:53:08 瀏覽:652
監事附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28 17:37:22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