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會計講解
Ⅰ 請根據《司法解釋》,說明在什麼情形下才能認定注冊會計師有過失
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注冊會計師是否按照職業准則進行進行審計。《司法解釋》第七條規定:能證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民事責任:1、已經遵守執業准則、規定確定的工作程序並保持必要的職業謹慎,但仍未能發現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資料錯誤;2、審計業務所必須依賴的金融機構等單位提供虛假或者不實的證明文件,會計師事務所在保持必要的職業謹慎的基礎下仍未能發現虛假或者不實;3、已對被審計單位的舞弊跡象提出警告並在審計報告中予以指明。
Ⅱ 會計專業的人考「司法考試」有用處嗎
首先我要告訴你,對於一個非法律專業的人,要過司法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毅專力,很多人會脫屬產學習。若你真的想考,那麼你報班跟著學吧。另外,我認為,你既然已經是具有經驗的財務人員,繼續本專業的學習不是更容易嗎?
你再多想想吧,這可不是趕時髦。
Ⅲ 法律的名詞解釋~~~~求助
一、「痕跡鑒定」,是指運用痕跡學的原理和技術,對有關人體、物體形成痕跡的同一性及分離痕跡與原整體相關性等問題進行鑒定。運用槍械學、彈葯學、彈道學的理論和技術,對槍彈及射擊後的殘留物、殘留物形成的痕跡、自製槍支和彈葯及殺傷力進行鑒定。
二、司法鑒定程序通則,是指國家對司法鑒定的規定的一部法律。
三、微量鑒定是指運用物理學、化學和儀器分析等方法,通過對有關物質材料的成分及其結構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對檢材的種類、檢材和嫌疑樣本的同類性和同一性進行鑒定。在現場或其他與案件有關地點,提取到的各種量小體微的物質,都有可能成為微量物證。在當今刑事犯罪中,作案人作案手段和方法日益狡猾,事前精心策劃、事中處處偽裝、事後極力破壞,在犯罪現場很難提取到明顯的痕跡物證,由於微量物證具有體小量微,在現場容易留下,但不易被注意的特點,往往使作案人不能破壞或偽裝。隨著現場勘查技術和微量物證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微量物證的范圍及作用正在不斷擴大。在司法實踐中,常見的微量物證鑒定有爆炸殘留物、射擊殘留物、縱火物證、泥土、灰塵、粉塵、玻璃或金屬殘渣等物證的鑒定,還有纖維、紡織品、塑料、橡膠、油脂、塗料等物證的鑒定。
四、司法精神病鑒定也稱為精神病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由一定的機關、組織或單位運用法精神病病學的知識對被鑒定人的精神病狀況作出客觀判斷的活動
法醫類司法鑒定和司法鑒定是什麼關系?司法鑒定包括法醫類司法鑒定。
司法鑒定包括:
一、法醫類鑒定
1.法醫病理鑒定
2.法醫臨床鑒定
3.法醫精神病鑒定
4.法醫物證鑒定
5.法醫毒物鑒定
二、物證類鑒定
1.文書鑒定
2.痕跡鑒定
3.微量鑒定
三、聲像資料鑒定
四、工傷認定、傷殘鑒定
五、計算機司法鑒定
六、環境監測司法鑒定
七、工程造價司法鑒定
八、產品質量司法鑒定
九、司法會計鑒定
十、知識產權司法鑒定
十一、稅務司法鑒定
十二、農業司法鑒定
十三、資產評估司法鑒定
十四、建築工程司法鑒定
十五、槍彈痕跡司法鑒定
十六、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Ⅳ 公司會計貪污公款司法解釋
公司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要求:不相容職務相分離;會計在企業中只是做賬,不能管錢。會計不能兼任出納。一般情況下,會計不會有這種行為。除非這個會計又當出納,管賬又管錢,那麼可操作空間就大。你懷疑會計有貪污,挪用公款的行為。在會計職位和出納職位是不同的人擔任情況下,你可以通過查賬來證實;如果會計職位和出納職位是同一人擔任情況下,那麼這將很難查。所以,以後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費用報銷的審批手續、現金銀行日記賬的管理。
Ⅳ 故意銷毀會計憑證罪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故意銷毀會計憑證罪既遂的處罰標准為:犯此罪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此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自然人的規定處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條
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Ⅵ 注會審計中的司法解釋的十三條 是什麼
第一條利害關系人以會計師事務所在從事注冊會計師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審計業務活動中出具不實報告並致其遭受損失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權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二條因合理信賴或者使用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不實報告,與被審計單位進行交易或者從事與被審計單位的股票、債券等有關的交易活動而遭受損失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認定為注冊會計師法規定的利害關系人。
會計師事務所違反法律法規、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依法擬定並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後施行的執業准則和規則以及誠信公允的原則,出具的具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審計業務報告,應認定為不實報告。
第三條利害關系人未對被審計單位提起訴訟而直接對會計師事務所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對會計師事務所和被審計單位一並提起訴訟;利害關系人拒不起訴被審計單位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審計單位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利害關系人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分支機構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將該會計師事務所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
利害關系人提出被審計單位的出資人虛假出資或者出資不實、抽逃出資,且事後未補足的,人民法院可以將該出資人列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四條會計師事務所因在審計業務活動中對外出具不實報告給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但其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
會計師事務所在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與該案件相關的執業准則、規則以及審計工作底稿等。
第五條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業務活動中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出具不實報告並給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認定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一)與被審計單位惡意串通;
(二)明知被審計單位對重要事項的財務會計處理與國家有關規定相抵觸,而不予指明;
(三)明知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會計處理會直接損害利害關系人的利益,而予以隱瞞或者作不實報告;
(四)明知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會計處理會導致利害關系人產生重大誤解,而不予指明;
(五)明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的重要事項有不實的內容,而不予指明;
(六)被審計單位示意其作不實報告,而不予拒絕。
對被審計單位有前款第(二)至(五)項所列行為,注冊會計師按照執業准則、規則應當知道的,人民法院應認定其明知。
第六條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業務活動中因過失出具不實報告,並給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其過失大小確定其賠償責任。
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未保持必要的職業謹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並導致報告不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會計師事務所存在過失:
(一)違反注冊會計師法第二十條第(二)、(三)項的規定;
(二)負責審計的注冊會計師以低於行業一般成員應具備的專業水準執業;
(三)制定的審計計劃存在明顯疏漏;
(四)未依據執業准則、規則執行必要的審計程序;
(五)在發現可能存在錯誤和舞弊的跡象時,未能追加必要的審計程序予以證實或者排除;
(六)未能合理地運用執業准則和規則所要求的重要性原則;
(七)未根據審計的要求採用必要的調查方法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
(八)明知對總體結論有重大影響的特定審計對象缺少判斷能力,未能尋求專家意見而直接形成審計結論;
(九)錯誤判斷和評價審計證據;
(十)其他違反執業准則、規則確定的工作程序的行為。
Ⅶ 侵佔罪起訴
您好,
侵佔罪舉證包括將代為他人保管的財物、他人的遺忘物、埋藏物占為己有,拒不退還的是侵佔罪。可見除了要佔有他人財物之外,還必須具備「拒不退還」的行為才構成侵佔罪。然而,在司法實踐中,什麼是「拒不退還」有著很大分歧。
一種觀點認為,財物所有人發覺財物被侵佔後,要求佔有人退還而不退還的就是拒不退還。
第二種觀點認為,拒不退還是指財物所有人向法院起訴前多次向佔有人索要而不退還的行為。
第三種觀點主張,拒不退還是指在一審判決做出前,佔有人仍不退還的行為。
筆者同意第三種觀點,即拒不退還應以一審判決做出前,佔有人仍不退還為標准。理由如下:
第一、刑法第二百七十條已明文規定「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就是說本罪(侵佔罪)屬自訴案件。如果被害人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就不會對行為人追究刑事責任。根據這一規定,如果行為人在被害人向法院起訴前已經將佔有的財物退還給了被害人,則危害狀態消失,被害人的權利已得到保護和補償,再起訴已變得不必要。
第二、中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如果在訴訟過程中自訴人與被告人經調解達成了調解協議,被告人將佔有的財物返還給了自訴人,則可結束訴訟程序,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
第三、中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二條規定,自訴人在判決宣告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根據這一規定,只要在判決宣告前,被告人與自訴人達成了和解協議,將佔有的財物返還給自訴人,自訴人可以撤銷起訴,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從而失去對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根據。
職務侵佔罪的認定應遵循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基本原則。偵、控、審三部門搜集、採信的證據除必須具備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等三個條件特徵,職務侵佔罪的證據必須與本罪構成要件緊密關聯外。
(1)調取有關被害單位的企業注冊登記資料和勞動合同,證實犯罪嫌疑人的職務、身份的證據材料,以確定犯罪主體。
(2)犯罪嫌疑人所佔有的財物是否為利用職務上便利的證據材料。
(3)調取財物賬目等有關犯罪對象和數額的證據,並由司法會計審計部門作出審計鑒定報告。
(4)根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收集相關的物證,如用來平帳的假發票,偽造、變造的有關帳目的憑證等。
(5)犯罪嫌疑人所侵佔財物的去向的證據材料,如揮霍、還債等。
(6)追繳的贓款、贓物,根據需要進行拍照固定證據,並由估價部門對贓物作出估價鑒定。
(7)有必要的對提取的文字材料進行文字鑒定。
(8)詢問案件涉及的參與人、知情人、關系人,獲取案件有關事實和證據。
(9)審訊犯罪嫌疑人,應問清:
1、犯罪的動機、目的;
2、犯罪的手段、方法,重點在於是否利用職務之便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有;
3、犯罪的時間、地點、次數、作案過程;
4、贓款、贓物的去向;(5)有共同犯罪的問清預謀、分工情況,區分地位、作用,確認分贓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