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二十六條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之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修訂) 第二百二十六條【強迫交易罪】以暴力、威脅手段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六條受於什麼樣的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六條內容是主犯和犯罪集團的定義及對主犯如何處罰。
第二十六條 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解釋:本條是關於主犯和犯罪集團的定義及對主犯如何處罰的規定。
本條分為四款。第一款是關於什麼是主犯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主犯包括兩種人:一種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即組織犯罪集團,領導、策劃、指揮犯罪集團成員進行犯罪活動的組織、領導者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數個人。另一種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所謂「起主要作用的人」是指在共同犯罪中,出謀劃策或者對發生危害結果起重要作用的。
第二款是關於犯罪集團定義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犯罪集團應當具備三個條件:1.必須由三人以上組成;2.為了共同進行犯罪活動;3.有較為固定的組織形式。所謂「固定」包括參與犯罪的人員的基本固定和犯罪組織形式的基本固定。
第三款是關於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處罰原則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即首要分子要對他所組織、領導的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全部罪行承擔刑事責任。所謂「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中,起組織、領導、策劃、指揮作用的主犯。
第四款是關於對一般主犯處罰原則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對除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該主犯在共同犯罪活動中所參與的或者由他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由於一般主犯是在首要分子的組織、領導下,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相對首要分子來說要小些,因此,本條規定了輕於首要分子的處罰原則,以體現我國刑法罪刑相適應的原則。
3. 違反了刑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和第四款會怎樣判
違反了刑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和第四款規定,法院認定犯罪嫌疑人是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刑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4. 中國刑法第二十六條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刑法第二十六條:【主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
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
對於第三款規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4)刑法第二十六條擴展閱讀:
有下列三種情況之一的犯罪分子,可認定為主犯:
一、在犯罪集團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團建立的組織者、犯罪活動計劃的制定者、犯罪計劃的實施者或策劃於幕後、或指揮於現場者;
二、在聚眾鬧事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即聚眾鬧事犯罪的聚頭,在整個聚眾鬧事過程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人。「聚眾犯罪」是指糾集多人共同實施一項犯罪活動。如聚眾斗毆,聚眾哄搶公私財物的犯罪等。聚眾犯罪與犯罪集團不同,它是因進行一項犯罪將眾人聚集起來的,而不具有較固定的犯罪組織和成員。
三、其他在共同犯罪活動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在共同犯罪活動中,是犯罪結果發生的主要原因,對社會危害性負主要責任的人。這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在犯罪集團中雖然不是組織、領導者,但出謀劃策,犯罪活動特別積極,罪惡嚴重或者對發生危害結果起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二是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直接造成嚴重的危害後果,或者情節特別嚴重的犯罪分子。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46條內容是什麼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1、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侮辱罪客觀上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敗壞他人名譽;主觀上只能是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為會造成敗壞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2、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5)刑法第二十六條擴展閱讀
根據《刑法》規定,只有情節嚴重的侮辱、誹謗行為才構成犯罪。沒有構成犯罪的處拘留和罰款。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6.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的內容是什麼
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強迫交易罪】以暴力、威脅手段,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回的,處三年答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強買強賣商品的;
(二)強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務的;
(三)強迫他人參與或者退出投標、拍賣的;
(四)強迫他人轉讓或者收購公司、企業的股份、債券或者其他資產的;
(五)強迫他人參與或者退出特定的經營活動的。【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六條】
7. 中國《刑法》第266條
中國《刑法》第266條:
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回、拘役或者管答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拓展資料
雖然詐騙行為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一些共同的特徵把握這些特徵予以防範,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誤入歧途、落入圈套的。更何況很多騙子的手段並不見得很高明,受騙的主要原因還是出於受害人本身。一般說來,受害人具有一些不良或幼稚的心理意識,是詐騙分子之所以能輕易得手的關鍵。通常,下面幾種不良心理意識易被詐騙分子利用:
(1)虛榮心理;
(2)不作分析的同情、憐憫心理;
(3)貪佔小便宜的心理;
(4)輕率、輕信、麻痹、缺乏責任感;
(5)好逸惡勞、想入非非;
(6)貪求美色的意識;
(7)易受暗示、易受誘惑的心理品質等等。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是什麼
第一款是關於什麼是主犯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主犯包括兩種人:一種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即組織犯罪集團,領導、策劃、指揮犯罪集團成員進行犯罪活動的組織、領導者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數個人。另一種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所謂「起主要作用的人」是指在共同犯罪中,出謀劃策或者對發生危害結果起重要作用的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原文是什麼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內並處或者單容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