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盆弔刑法

盆弔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1-15 11:31:30

❶ 獄神的獄神到底是誰

獄神到底是誰?是人們憑想像創造出來的神?還是歷史上真正有過這樣一個人?他主禍還是主福?犯人進監獄,並不要求人人都來磕頭祭拜,但是犯人離獄,不論是昭雪平反,還是押赴刑場,卻按例必須到獄神像前叩謝告別。
《小五義》的第七十回,有艾虎求獄神保佑的一段文字,那個獄神廟,並不在監獄裡面。《紅樓夢》的後四十回,也寫到了鳳姐、寶玉等人被關進了獄神廟,這個獄神廟,好像就在監獄里,而且是專門關押未經審判的嫌疑犯的。這也還有其他一些文獻可證;一、關漢卿雜劇《四春園》第二折:「令史將這小廝枷鎖開了,拿他去獄神廟里歇息。」二、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監禁》條:「宜於犴狴門內分為四層,第一層近獄神祠者為軟禁。」「軟禁」就是非正式關押,寶玉、鳳姐被關在獄神廟里,大概就是因為他們是未經審判的嫌疑犯,屬於「軟禁」性質。當然,也可能是牢房滿了,也可能是因為他們來頭大些,收到了優待。
戲曲《蘇三起解》中,解差崇公道要押送蘇三去復審,蘇三離開監獄之前,要到「蕭王堂」去辭別獄神,這個「蕭王堂」,也不在牢房裡面。她向崇公道請求:「請老的稍等,待我參拜了獄神再走。」先唱這樣幾句:「低頭出了虎頭牢,獄神廟前忙跪倒。望求爺爺多保佑,(佑)我三郎早日得榮耀。」接著再唱一段:「我這里、跪廟前、重把禮見;尊一聲、獄神爺、細聽奴言:保佑奴、與三郎、重見一面;得生時、修廟宇、再塑金顏。」這個「蕭王堂」,分明就在監獄的旁邊,是一座單獨的廟宇,不是用來關押未決犯的。而且蘇三也沒有進入廟內,只是在「廟前」跪拜一番,就被崇公道押走了。
《水滸傳》中宋江、戴宗被判斬首,行刑前宋江和戴宗被「驅至青面聖者神案前,各與了一碗長休飯、永別酒」。《水滸後傳》第二十一回,兩院節級吉孚奉命盆弔柴進,吩咐手下「祭了青面聖者,吃了敬福酒,然後動手」。到了三更時分,獄卒「將牲醴香紙祭賽青面聖者。吉孚喚柴進道:『你也來拜拜,要聖者引出,免得魂沉獄底。』」這里的「青面聖者」,分明就是獄神,而且說得清清楚楚,獄神的臉是青色的。
那麼這個「青面聖者」究竟是何方神聖?犯人臨死或臨刑之前為什麼還要到他案前舉行一個祭拜儀式呢?這有兩種說法:
一說獄神是漢代第一任丞相蕭何。清人程穆衡《〈水滸傳〉注略》解釋「青面聖者」:「獄中皆有蕭王堂,祀蕭何。其神青面,相傳蕭王判案。」與《玉堂春》里蘇三起解之前要到「蕭王堂」去辭別獄神的情節相符。蕭何在秦曾任刀筆吏,漢代律令典制多出其手,被尊為獄神,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卻沒說清楚為什麼蕭何會是「青面」。
另一派則認為,青面聖者是傳說中虞舜時代執掌司法大權的皋陶(yáo姚),是個最正直無私、廉明公道的斷獄者。史籍記載:「皋陶造獄,法律存也」。說他是牢獄的首創者,是遠古聲名最著的刑獄之神。皋陶還是位清正的法官,史稱其「決獄明白,察於人情」,他任大法官,「天下無虐刑」。又說「皋陶造獄,劃地為牢」,說的是當時的監獄沒有牢房,只在地上劃一個圓圈兒,把犯人放在裡面,外面用兩只狗看守,所以「獄」字左右各有一隻「犬」。《後漢書·范滂傳》記獄吏的話說:「凡坐系者,皆祭皋陶。」可見從東漢開始監獄中就有祭皋陶的習俗了,而當時蕭何還沒有走上神壇呢。看起來,說皋陶是獄神,似乎比蕭何可靠些。更要緊的是,皋陶確乎是位「青面神」,《荀子·非相》篇說:「皋陶之狀,色如削瓜。」楊倞(liàng亮)注雲:「削皮之瓜,青綠色。」這豈不是扣緊了「青面」二字了么?
《路史》一書上說,東夷人大業娶少典氏之女女華為妻,生子名叫繇(yáo姚),字庭堅。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傳說人物皋陶。《帝王世紀》上說他生於曲阜少吳之墟。曲阜屬於偃地,所以舜帝賜繇姓偃。繇在舜帝時代,當上了大理官,負責氏族中的刑罰、監獄和法治。傳說繇的面貌青綠色,就像一個削了皮的瓜;嘴唇像鳥喙,能明白決獄,並制定了五刑之法,即「墨」(也稱「黥」qíng,毀容),「劓」(yì割鼻),「刖」(yuè或又稱「剕」fèi、「臏」bìng,砍腳,後來又分為斬左趾、斬右趾兩種),「宮」(男子去勢,女子幽閉,都是毀壞性功能),「大辟」(砍頭)。史書上說:繇為大理,天下無虐刑、無冤獄,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懼,紛紛逃離,至使天下太平。舜帝極為欣賞繇的成績,把他封於皋地,所以繇又叫皋繇。上古「陶」字讀音與「繇」相同,所以又寫作皋陶、咎陶、咎繇,實際上都是一音之轉,而後世通常的寫法則作皋陶。
舜讓位給禹,皋陶繼續擔任大法官「大理」,而且被禹選定為繼承人。但是這時候皋陶年紀已經很大,沒來得及受禪讓就死了。皋陶死後,葬在六地,即今安徽六安縣,當地有皋陶墓遺跡。
有一個傳說,說皋陶歷任堯、舜、禹三代的刑獄官。他主張制定兩種法律:一種是懲治犯罪的刑法,一種是保護民權的民法。他去請示堯,堯說:「可定刑法,毋為民法。刑律若定,人民畏敬,天下安寧;汝意不侵民權,以民為重,則王者之威何存?」堯要保持「王者之威」,皋陶也無可奈何,鬱郁寡歡而已。堯死,皋陶又打算創民法,去問舜,舜帝說:「聖人不易俗(不改變現狀)而教,智者不變法(不改變法統)而治。因民(按照百姓的願望)而教者,不勞而功成;據法(根據現有的刑法)而治者,吏習(官吏可墨守陳規)而民安。今若變法,恐人心混亂,民眾恃(倚仗)新法而上侵。」舜怕有了民法百姓會「作亂上侵」,民法還是沒有制定出來。舜死後,禹實行嚴刑峻法,下令叫皋陶修改更加嚴峻的刑律,皋陶不從,終於被禹謀害死。禹另外任命了一個刑官,按照他的授意制定了「帝位家傳」的法律。這一來大禹當然很高興,就打算傳位給兒子啟。可是各部落首領依照以往的慣例,公舉皋陶。皋陶不幸已經死了,又公舉伯益,最後帝位傳給了伯益。啟在父親的支持下,十幾年來養兵蓄銳,如今羽翼豐滿,就以「討逆」的名義起兵,殺了伯益以及推舉者、家丁、百姓共二十萬人,奪得了帝位。有扈氏反叛,也被啟鎮壓下去。自此,中國開始了「家天下」的時代。
這樣說起來,皋陶是個古代英明的最高級審判官,不但是個管理審判官員的神,同時也是個管犯人的神。所以獄官上任之初,都要去參拜獄神。據說古代在監獄里設立獄神廟或獄神像,本意是供犯人隨時參拜,以求盡快平反昭雪的,由於牢頭獄卒不勝其煩,歷代演變,終於固定為犯人進出監獄的時候參拜獄神了。

❷ 美國對待恐怖分子所用的水刑是怎樣的刑法怎麼實施的

「水刑」(waterboarding),一種使犯人以為自己快被溺斃的刑訊方式,犯人被綁成腳比頭高的姿勢,臉部被毛巾蓋住,然後把水倒在犯人臉上。有關專家說,這種酷刑會使犯人產生快要窒息和淹死的感覺。
水刑就像是個單向閥。水不斷湧入,而毛巾又防止你把水吐出來,因此你只能呼一次氣。即便屏住呼吸,還是感覺空氣在被吸走,就像個吸塵器。「水刑」自中世紀問世以來,一直被公認為是一種酷刑。
美國軍方2009年9月份修改過的審訊手冊中,迫於壓力才禁止使用「水刑」和其它被日內瓦公約禁止的「殘忍、不人道、有損人格」的審訊手段。
操作流程
使用「水刑」時,由數名膘肥體壯的大漢抓住受害人的頭發,將受害
水刑
人拖到水池前,用力將受害人的頭按進水中。剛開始,受害人拚命掙扎想把頭從水中抬起來,但是,幾名膘肥體壯的大漢揪住受害人的頭發,死死地將受害人的頭繼續按在水中。一般的常人在過了五十秒鍾或者約一分鍾後,由於用力地掙扎,體內的血氧降低消耗地很快,此時此刻人體的條件反射使神經中樞控制受害人張開大口用力地呼吸和吞咽,導致大量的水被吸進胃中、肺葉及氣管和支氣管中。
在胃中,肺葉及氣管和支氣管中的水,刺激受害人在水中嘔吐及咳嗽,這時,在胃中、肺葉及氣管和支氣管中的水對人體的刺激極度地難忍,此時此刻,受害人會突然間雙手亂劃,雙腳亂登。但是,幾名膘肥體壯的大漢將受害人頭繼續按在水中,以使受害人飽嘗難以忍受的痛苦。大約過了二三分鍾,受害人基本喪失了意識,但是,受害人的中樞神經仍然在工作,中樞神經仍然在保護主人,所以,此時此刻,受害人雖然喪失了意識,但是,肉體上的痛苦更加煎熬。從受害人的肺葉及氣管和支氣管中,分泌出大量的粘稠的分泌液——即大量的濃鼻涕,受害人開始小便失禁,一部分人會有大便排出。此時此刻,受害人開始最後的痙攣式的掙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垂死掙扎,受害人表現為全身痙攣,雙手雙腿亂劃亂蹬,非常地有力,並伴有放屁的行為,受害人的眼睛和鼻孔及嘴巴里有時會有血液流出。
就在此時,幾名膘肥體壯的大漢揪住受害人的頭發,將其脫出水中,稍稍讓受害人吸幾口空氣,再揪住受害人的頭發,將受害人的頭再按在水中。
「水刑」效率很高,凡享用「水刑」的人,大約百分之八十都會開口,或者說大約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會屈服,讓他們說什麼都會達到目的。剩下的大約百分之二十的受害人會在被活活折磨至死,為了減少受害人的死亡率,美國人做了技術上的改進:增加受害人的痛苦,減少受害人的死亡。比如:用冷水實施——降低人體中的血氧的消耗,使受害人的痛苦時間延長。在實施的水中投放辣椒粉劑——能夠更加刺激受害人的肺葉及氣管和支氣管。

❸ 司馬遷受的是什麼刑罰

受的是宮刑,是因為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的李陵事件。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貳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

李陵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於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斗,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

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然後投降,司馬遷為其說情,被判宮刑。

(3)盆弔刑法擴展閱讀:

事情經過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武帝本希望他能戰死,後聽說他卻投了降,憤怒萬分,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幾天前還紛紛稱贊李陵的英勇,

卻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

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風范。

司馬遷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們如今見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誇大其罪名。

司馬遷對漢武帝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櫱其短,誠可痛也!

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

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

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

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貳師將軍李廣利沒有盡到他的責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司馬遷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

面對酷吏,他始終不屈服,也不認罪。司馬遷在獄中反復不停地問自己「這是我的罪嗎?這是我的罪嗎?我一個做臣子的,就不能發表點意見?」

不久,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據漢朝的刑法,死刑有兩種減免辦法:一是拿五十萬錢贖罪,二是受「腐刑」。司馬遷官小家貧,當然拿不出這么多錢贖罪。

腐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

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

是毫無價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孫臏等人,想到了他們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驕人成果。

司馬遷頓時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氣,他毅然選擇了腐刑。面對最殘酷的刑罰,司馬遷痛苦到了極點,但他此時沒有怨恨,也沒有害怕。

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

❹ 古時候的刑法中,有哪些是比較變態的呢

古代時候的刑罰很多都非常殘忍,例如人彘之刑、腰斬之刑和廷仗之刑。古代的歷朝歷代對刑罰的態度都不一樣,有的君王認為以德治天下加上刑罰為輔才是上策,也有君王認為重刑罰才能杜絕違法犯罪的事情,那些變態的刑罰也就是在這些時期出現的。明朝時期,朱元璋發明了一種廷仗之刑,用粟木製成,包上鐵皮鐵鉤,將人打死為止。廷仗之刑之所以殘忍就在於木板上的鐵鉤,每打一板,鐵鉤就會勾起身上一塊肉,沒拉扯一次就會扯起來一塊肉,被杖刑之人會忍受異常的痛苦,死的時候身上血肉模糊,身上的皮膚沒有一處是好的。以上便是古代刑罰中較為變態的三種,隨著時代的發展,早就已經被取消了。

❺ 殺威棒、盆弔、土布袋都是些什麼刑

在封建社會里,被發配充軍的犯人一到邊鎮,為了殺殺他的氣焰,一般都是先打個十棍二十棍,這就是所謂的「殺威棒」。此棍一揮下,即便是強壯之人,非養個一兩個月難得痊癒。不過這殺威棒算是額外之刑,可打可不打,倘通融得好,自然可免,便是手下留情也很不錯。不過,要是通融不好,那犯人可要遭殃嘍。 1.舊時犯人收監前,常先施以棒打,使其懾服,稱「殺威棒」。 2.泛指逼人懾服的毆打。 到晚把兩碗乾黃倉米飯來與你吃了,趁飽帶你去土牢里,把索子捆翻,著藁薦卷了你,塞了你七竅,顛倒豎在壁邊,不消半個更次便結果了你性命,這個喚做『盆弔』,再一樣,也是把你來捆了,卻把一個布袋,盛一袋黃沙,將來壓在你身上,也不消一個更次便是死的,這個喚『土布袋』。」

❻ 請各位幫忙解答,司馬遷用的宮刑閹割叫什麼刑法

古代有些刑法和性有一定的關系,如作為「五刑」(墨、劓、剕、宮、大辟)之一的宮刑就是這樣。
一、什麼是宮刑
宮、即「丈夫割其勢,女子閉於宮」,就是閹割男子生殖器、破壞女子生殖機能的一種肉刑。宮刑又稱蠶室、腐刑、陰刑和椓刑,這些不同的名稱都反映出這一刑罰的殘酷。所謂蠶室,據唐人顏師古的解釋:「凡養蠶者欲其溫早成,故為蠶室,畜火以置之。而新腐刑亦有中風之患,須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為蠶室耳。」這就是說,一般人在受宮刑以後,因創口極易感染中風,若要苟全一命,須留在似蠶室一般的密室中,在不見風與陽光的環境里蹲上百日,創口才能癒合。宮刑又稱腐刑,這是因為,對受害者來說,不但肉體痛苦,而且心靈受辱,從此像一株腐朽之木,有桿但不能結實。宮刑又稱陰刑,是指對男子或女子的陰處施加刑罰。把宮刑稱為椓刑,見於《尚書·呂刑篇》,「椓」據《說文》釋是以棍擊伐之意,據馬國翰《同耕帖》載,古有椓竅之法,謂用木棍敲擊女性上身,以破壞其生育機能。
二、宮刑的由來
宮刑的出現在中國歷史上由來已久。在《尚書》中有幾處提到了五刑和宮刑,例如《堯典》中就有「五刑有服」語。
今出土的周鼎金文字中有「仲宦父鼎」,文曰:「中宦父作寶鼎,子子孫孫永寶用。」《尚書·呂刑篇》中有「宮辟疑赥,呂刑篇罰六百鍰,閱實其罪」語;又雲:「爰始淫,為劓、刖,椓(即宮)、黥。」又雲:「舜典五刑,有宮。」《慎子》一書有:「虞五誅,以艾畢當宮。」《周禮》則雲:「夏宮辟五百。」
從以上記載看來,後世一般認為宮刑至少在夏禹以前就已出現。周朝時將受了宮刑的男子稱為「寺人」。「寺」字為「士」與「寸」二字構成,在古代,「士」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字,史書所稱「士人」即男人,「士女」即男女;「寸」像一隻手拿著一把小刀,「士」與「寸」合在一起就是用刀割去男性生殖器。
男子受宮刑,一般理解是將陰莖連根割去,但據古籍記載,也有破壞陰囊與睾丸者。如《韻會》一書雲:「外腎為勢,宮刑男子割勢。。外腎是指陰囊和睾丸,破壞了它,人的性腺即不再發育,陰莖不能勃起,從而喪失了性能力。
古代的宮刑也適用於女性,對女子的性刑罰,稱為「幽閉」。魯迅在《病後雜談》一文中說:「向來不大有人提起那方法,但總決非將她關起來,或者將她縫起來。近時好象被我查出一點大概來了,那辦法的凶惡、妥當,而又合乎解剖學,真使我不得不吃驚。」關於「幽閉」,古書很少作注,我們只能從史書的片言只語中知其大概,例如「牝剔去其筋,如制馬豕之類,使欲心消滅」。「用木槌擊婦人胸腹,即有一物墜而掩閉其牝戶,止能便溺,而人道永廢矣,是幽閉之說也。今婦有患陰頹病者,亦有物閉之,甚則露於外,謂之頹葫蘆,終身與夫異榻。」用今天的話來說,「幽閉」就是人為地造成的子宮脫垂,這是古代殘暴的統治階級或是從病人身上,或是從制服牲口之中受到「啟發」而「發明創造」出來的。「幽閉」最早的記載也是見於《尚書》。與對男子的宮刑一樣,死於「幽閉」的婦女是無法統計的。此外,還有私刑中的「幽閉」,據褚人獲《堅瓠集》記載,有不少官紳家中的妒婦虐刑婢媼,「搗蒜納妾陰中,而以繩縫之」,或「以錐鑽其陰而鎖之,棄鑰匙於井」等等。可見,這一類的酷刑不但在朝廷中用,官紳之家也用,肆虐面很廣。
三、施宮刑的目的
據考證,宮刑最初的作用是為了懲罰男女之間不正當的性關系,即「女子淫,執置宮中不得出;丈夫淫,割其勢也」。《伏生書》傳更雲:「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由此可以推見,宮刑是在一夫一妻制出現後的事,否則就不可能存在什麼對不正當的男女性關系的懲罰了。而且,再從五刑的排列來看,宮刑是肉刑中最重的,僅次於大辟(斬首),顯然當時人們思想中還殘留著原始時代的初民對生殖器崇拜的影響,生殖器的價值僅次於頭顱。傳說中的堯舜,大致是中國的父系氏族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時期,一夫一妻制逐漸確立,所以宮刑在那時開始出現是完全可能的。
宮刑的最初作用,只限於懲罰不正當的男女性關系,這在人類的婚姻制度剛剛跨入文明門檻的當時是現實的。但是,在奴隸主階級和封建統治者殘暴的統治下,宮刑的施刑范圍擴大了,擴大到與初意完全不相乾的地步,成為濫施懲罰、壓平民眾的一種嚴酷手段。這種擴大始於何時,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但至遲到周穆王時,已規定「宮罪五百」,西周時受宮刑的罪名已相當多,而且受刑對象是廣大奴隸和一般平民,至於奴隸主貴族是「公族無宮刑,不剪其類也」。「不剪其類」就是不絕他們的後代,奴隸主貴族即使犯了當宮之罪,也只服椓刑,即將犯人剃光頭發,鎖住頸項服勞役,「而髡者,必王之同族不宮者」。可見,古代的刑罰帶有多麼鮮明的階級性。宮刑施用的范圍到了後世越來越大,如到了戰國時期,《列子·說符篇》載有人曾勸秦王以仁義治國,秦王處以宮刑,罪名是「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這說明封建統治者已經用危害國家的罪名處人以宮刑了。《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造阿房宮築驪山時竟發隱宮刑徒70餘萬人服勞役,這里的 「隱宮」是指宮刑,這70餘萬人中已受過宮刑的人肯定是不少的。
四、宮刑的發展
秦朝是由於殘暴統治而迅速覆亡的,繼之而起的漢王朝從本質上看也好不了多少。宮刑在漢朝更為普遍。漢景帝時,就雖規定某些死刑可由宮刑代替,漢武帝生性殘酷,在他的統治時期,正史上有記載的大臣受宮刑的就有司馬遷、張賀、李延年等人。司馬遷因為漢武帝詢問看法時說了真話,為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了幾句,「上以遷為誣罔,欲沮貳師,為陵游說,下遷腐刑」,這就是被處以宮刑;張賀因幸於衛太子,太子敗,張賀也受了宮刑。東漢昭帝也曾下詔:「大逆無道殊死者,一切募下蠶室」,從法令上又擴大了宮刑的范圍。大臣、官吏稍微違背了最高統治者的意志就要受此酷刑,平民百姓受這種酷刑蹂躪的人肯定更多了。
到了南北朝,宮刑仍在不斷實施。特別是北魏對宮刑的施行更有明確規定,據《通志》卷十六載,北魏凡犯「大逆不道要斬,誅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所以在北魏時宮刑一般多用於被認為是謀反大逆者的子孫。例如《魏書》卷九十四載平季被處宮刑,就是因為他的父親與和尚一起企圖謀反而被牽連的。受宮刑者的罪略次於死刑,即使對他們赦免也被作為奴隸送交官府,例如北齊後主曾發恩一次,把原來當受宮刑的人,普免作為官奴。
從以上歷史看來,宮刑的施行范圍雖然擴大了,雖然不僅僅是懲罰被認為是男女不正當的性關系而作為鎮壓反抗者的一種殘酷手段,但仍與性有一定的聯系,就是使受刑者喪失性能力,從而斷子絕孫。這在十分重視子嗣和後世香火的封建社會,確實是十分嚴酷的懲罰。此外,宮刑還有摧殘受刑者的身體與精神的目的,使受刑者終生受辱,生不如死。司馬遷是個意志堅強、胸懷大志的人,可是他每當想起自己受宮刑這一恥辱,都仍然要發汗沾背,想「引決自裁」,就是不想再活下去了。
施用這種酷刑,不能不引起歷史上一些正直人士的反對。著名的如東漢時的陳忠、孔融,三國時魏國的王朗等,他們都力主廢除宮刑以及其它一些殘酷的肉刑。但是,也有一些人秉承最高統治者的旨意,死抱住宮刑不放,如和孔融、王朗同時代的鍾繇、陳群就是如此。到了隋朝開皇時雖然正式廢除了宮刑,在以後歷代的刑制上不見這一條了,但有些皇帝及一些豪貴仍憑自己的旨意任意施加,直到明、清。
例如,唐朝的安祿山曾閹一個叫豬兒的人,血流數升,差點致死;後來,安祿山也被豬兒切腹而死。
初,豬兒出妻丹部落,十數歲事(安)祿山,甚慧黠。祿山持刃盡去其勢,血流數升,欲死,祿山以灰火傅之,盡日而蘇。因為閹人,祿山頗寵之,最見信用。祿山壯大(肥重三百三十斤),每著衣帶,三四人助之,兩人抬起肚,豬兒以頭戴之,始取裙褲帶及系腰帶。玄宗寵祿山,賜華清宮湯浴,皆許豬兒等入助解著衣服。然終見刳,豬兒也。
又如明太祖泉朱元璋在他的《大誥》中就規定了許多嚴刑峻法,其中就有閹割為奴的內容。在明洪武九年,南京皇宮營建勤身殿,只因有關官員把中等工匠誤奏為上等工匠,朱元璋大怒,竟然要把這2000多個工匠全部閹割,幸虧有人竭力諫止,才使這些工匠免遭慘禍。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封建統治者施用宮刑是多麼任意、隨便。在明朝,不僅朝廷用宮刑,某些高級將領也濫施淫威,據《萬曆野獲記》記載,明英宗時,靖遠伯王媼在征戰某地時,竟將民間幼童閹割為奴,明英宗知道後並不幹預,可見這種做法在當時是被允許的。到了清朝,有所謂「閏刑」,即一些在刑制上沒有明確列出條目的酷刑,其中也難免沒有宮刑了。
五、宮刑的操作
更早時候的宮刑也許是從閹割動物得到的啟發。那時當然沒有無菌術的觀念,可以想像,因度不過創口感染而斃命決非少數。但是生命在中國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也算不得什麼。
清以前的宮刑或閹割術大約是非常粗糙簡單的,但到了清朝,與宮刑一脈相承的閹割技術已經發展到了極致。准備當太監的孩子在做「凈身」手術前,都要先簽一個合同,表示自己是自願接受手術的,出了生命危險完全由自己負全部責任(這可能是最早的「術前同意書」,比西方又早了幾百年,哈哈)。簽完合同,這孩子就被送上了手術台。所謂的手術台,是一塊四角都裝著鐵環的門板(可見麻醉術確實是失傳了)。孩子一躺上去,「凈身師」把孩子的四肢牢牢的捆在鐵環上,然後蒙上一塊黑布,灌上一碗大麻湯做麻葯(肯定不是麻沸散),接著一盆涼水潑向孩子的下身,趁著孩子腦袋發懵、身子發麻,這時就下刀。一些人付不起這手術費,就由家長自己動手。晚清的太監馬德清在回憶當年自己親生父親給他「做手術」的經歷的時候說,當時他被嚇壞了,「疼得不知昏過去多少次。」隨著技術的進步,行刑者會拿繩子把受刑的人的性器官(包括陰囊)勒住,阻塞那裡血液的流通,使受刑者的性器官自然壞死,三天以後再一刀而下,痛苦大大減輕。接著,拿香灰一蓋,用以止血,最後,拿一根鵝毛插在尿道里。過了幾天,如果那人祖宗積德,宮刑便算成功。要是不能小便,就此廢了(也許死於尿毒症?)。被閹的人會把自己的「寶貝」保存好,在死後,把屍體和「寶貝」一起放進棺材,這就算可以保存全屍。也有把切下來的東東,放在一個裝著石灰的罐子里,放在屋裡比較高的地方,象徵著:步步高升。
岳不群的揮刀自宮大約是古典宮刑的最高技藝,出那點血算不了什麼,一點穴就成;而有紫霞神功真氣內守,更不必擔心什麼感染。但現代宮刑卻更人性化更科學。據說挪威丹麥等國家有所謂「化學宮刑」,專對那些喪心病狂而又誠心悔改的色魔而施,以化學的方法而閹掉其性慾。存其形而去其神,可謂宮刑之最高境界。
六、女人的宮刑
針對女人的宮刑叫「幽閉」,這是少為人知的「技術」!王夫之《識少錄》中說:「傳謂『男子去勢,婦人幽閉』,皆不知幽閉之義。」魯迅在《病後雜談》中說,對於這種刑罰,「向來不大有人提起那方法,但總之是決非將她關起來,或者將它縫起來。近時好像被我查出一點大概來了,那辦法的凶惡,妥當,而又合乎解剖學,真使我不得不吃驚。」魯迅沒有細說「幽閉」是怎麼回事,偶想不是他賣關子,而是不忍或實在是恥於祖宗的「偉大發明」。清朝禇人獲《堅瓠集》,在卷四里有「婦人幽閉」一條,作者引用明代王兆雲《碣石剩談》中的一段話,把「幽閉」解釋為用「木槌擊婦人胸腹,即有一物墜而掩其牝戶,只能便溺,而人道永廢矣。是幽閉之說也。今婦有患陰頹病者,亦有物閉之,甚則露於外,謂之頹葫蘆,終身與夫異榻。」」王兆雲自稱這解釋得自「刑部員外許公」,大概是可信的。由此可見,「幽閉」就是人為地造成的子宮脫垂,是破壞女性生殖器官的酷刑。此外,還有私刑中的「幽閉」,據褚人獲《堅瓠集》記載,有不少官紳家中的妒婦虐刑婢媼,「搗蒜納妾陰中,而以繩縫之」,或「以錐鑽其陰而鎖之,棄鑰匙於井」等等。可見,這一類的酷刑不但在朝廷中用,官紳之家也用,肆虐面很廣。值得注意的是,「幽閉」最早的記載見於《尚書·名刑》。從周秦到明清受此刑而死的婦女決不會少(她們可沒人象司馬遷一樣留下芳名來)。古人亦認為這是僅次於死的酷刑(見《漢書·孔安國傳》)。所以王夫之說:「國初用此,而女往往多死,故不可行也。」大概正因為這樣,此刑漸廢。
七、思想的宮刑
宮刑初用來馴服奴隸和俘虜,後來才主要用來懲罰和防範」性犯罪」。天子們後妃眾多(雖然周代的天子相對於後世那些七十二嬪妃,佳麗三千的帝王老婆來得少些。但依周禮還是擁有十二位老婆。聯想到當今一夫一妻制的社會尚有人絞盡腦汁地去發明什麼貞操內褲。我們就不難理解一個擁有十二位老婆的正常男人惶恐的心境。)難保她們中沒有想紅杏出牆的。派些奴僕服侍兼監視她們。又難保證他們中沒人想監守自盜。既然沒有把握,又不希望戴綠帽子。也就只能本著「寧可錯割千人,不可放過一個」原則把奴僕們一一閹掉。使其成為不能對天子們後宮性壟斷地位構成威脅的太監。而至此始宮刑成為主要是製造太監預防後宮性犯罪的工具而不是一種懲戒性犯罪的刑罰存在了。即使偶然以刑罰的面目出現,也不再是用來懲戒生理淫亂。如司馬遷被宮刑就絕非是因為他亂搞男女關系殃及後宮。而是因為他在思想上與漢武帝不一致並在言語上頂撞了漢武帝。至於漢武帝為什麼不用刖刑之類的刑罰或割掉司馬遷的舌頭(有人這樣干過,在文革中更升華為割喉管),大概是因為漢武帝認定司馬遷的行為是對其政治統治的一種「意淫」。既然是「淫亂」那麼處以宮刑也就理所當然了。思想上的意淫歷代都是帝王所深惡痛絕的。它不象普通性犯罪,可以捉姦在床,然後沒收它的作案工具,一勞永逸。它是種思想犯罪,極其隱蔽,不易防範,又極易傳播。而對統治的威脅性又極其致命。因此它成了歷代統治者最棘手的事。帝王要制約民眾的行為容易,想鉗制民眾的思想卻非常困難。漢武帝對司馬遷施以生理宮刑就是一種鉗制思想的嘗試,但效果並不理想。其實這種嘗試秦始皇也做過,但焚書坑儒的效果並不佳,那個萬世帝國只傳了兩世就終結了。或許是漢武帝認識到了生理上的宮刑對思想犯沒什麼效果。轉而尋求思想上的宮刑。「君權神授」「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等閹割理論正符合了漢武帝的需要。也符合了以後各代帝王的需要。只是在宋代以前,這種思想上的宮刑並不成熟。宋以後朱程理學把儒學演化成了儒教。成為了一種閹割民族血性的利刃。而文人更是首當其沖,學問越大就被閹割的越徹底。而科舉制度則成了這種思想宮刑的幫凶。所有想進仕林的文人都不得不「欲成神功,揮刀自宮」。而被精神閹割過的人,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都與被騸的牛沒什麼兩樣。只知道吃草幹活,其他一概不知,連殺都不用捆。而且人比牛更甚,被殺前多是跪在地上嘴裡念著謝主隆恩,然後或服毒,或抹脖子或上吊。不但文臣如此,武將也不例外。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緊箍咒般套在了他們的頭上。更為嚴重的是整個民族被這種思想宮刑所閹割,人性中只剩下了麻木。這也直接導致了蒙古族以至始至終不足129000蒙古族騎兵的兵力滅亡了漢族政權。而滿清滅明時,滿族軍隊也不過150000。而在此之前,被異族整個吞並是從未有過的事。只不過蒙古族的統治者沒有認識到科舉制度對統治的有益幫助,而廢除了科舉。使漢人漸漸恢復了些民族本性。終於在一個沒多少學問的和尚帶領下恢復了漢族政權。明朝恢復了科舉制度,漢族又故態復萌了。據傳十來個倭寇就能深入大陸腹地,並能在南京城周圍大殺一圈,而無人抵抗。這讓我想到了在抗戰時期的南京大屠殺,那些被屠殺的人往往是一臉的麻木,排著隊一批批被殺,而反抗者寥寥。人性的麻木和尚武精神的喪失,證明了朱程理學滅人慾的思想宮刑閹割民族的成功。但其穩定社會穩定統治的作用遠遠小於它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人慾雖然有惡的一面,但也正是人類文明前進的原動力。正是隨著人慾的消亡,漢族的精神也隨之消亡了。漢族從此就不再有其前期的輝煌。只剩下落日的余輝下從故紙堆里尋找自尊的能耐。
諸子百家的時代是中華民族的大黃金時代,是中華民族生命力最活潑旺盛最朝氣蓬勃的時代,中華人的思想學術百花怒放光芒四射充滿了想像力可謂奔騰馳騁彩虹四起處處是活潑的靈性和豐富的生命。然而自從被施以思想的宮刑,光芒從此黯淡!兩千年中,中國人的學術思想著作百分之九十都是對有限的幾本古書經典的研究再研究,所謂學者專家思想家差不多都是為那幾本書做註解,甚或是為其中某一句某一字做考證,互相抄錄,輾轉引據,積成煙海,終至於皓首難窮。但從此,中國人的思想統一了,天與人合一了,緊密團結在天的周圍萬眾一心,做成思想的長城,任何異端想造一點點反,都無異於以卵擊石。
生理的宮刑隨著滿清的消亡而消亡,但思想的宮刑並未隨之而消亡。直到如今我們的教育所能製造的只能是成批經過思想宮刑的思想太監。

❼ 古代有什麼刑法

01.<剝 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從定的那個口「光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

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02.<腰 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慘」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

03.<車 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塊。記得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

04<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活活嚇死...

05<凌 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謹,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

而最慘的是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因為崇楨皇帝中了反間計,誤以為他通敵賣國,判他凌遲處死,行刑前以魚網覆身(讓肌肉突出以便下刀),遊街示眾,被北京城無知的民眾沖上前去,把他的肉一塊一塊咬下來...那種心理的痛恐怕遠高於生理的痛。

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06<縊 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 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07<烹 煮>

即「請君入瓮」那是唐朝時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朝中有位酷吏叫來俊臣,崇尚嚴刑峻法,對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對待。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話,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後來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就把來俊臣找來,問他犯人不肯招供要怎麼辦?來俊臣很得意的把這個方法說了出來,武則天就淡淡的說了句:「則請君入瓮」,把來俊臣燒死...

08<宮 刑>

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才會寫出史記,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里寫出「身直為閨閣之臣」這樣的句子。

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液不流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割掉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

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

相對的女性為幽閉

09<刖 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

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信。

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不起來,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或人力車)。

10<插 針>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

11<活 埋>

活埋是戰爭時常用的手段。因為省力,速度也快。

戰爭里的活埋,都是叫戰俘自己挖坑,有時會先殺死俘虜再把他們推下去,但時間不夠的時候(或是要省子彈時),就直接把他們推進去以後蓋土。中國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不過沒聽過有什麼名人受過這種刑罰。比較狠一點的,會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裡,只露出一個頭,然後開始凌虐..

12<鴆 毒>

鴆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較人道的方式....

中國古代的毒葯中,最有名的應該是「鳩」這種毒葯,成語中的「飲鳩止渴」便是源自於此。

常用於賜死情況

13<棍 刑>

即木樁刑。這里要說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這里說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嘴或肛門里插進去,整根沒入,穿破胃腸,讓人死得苦不堪言。

正史上沒有看過用這種刑罰的記載,不過金庸小說「俠客行」里有提到,還給這種酷刑起了個美名叫「開口笑」。

14<鋸 割>

把人用鐵鋸活活鋸死,其慘狀似乎與凌遲、剝皮也在伯仲之間,難怪在地獄酷刑中,就專門有把人鋸開的酷刑。然而,鋸死活人不僅在傳說的地獄中存在,在人間也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據《三國志.吳書.孫皓傳》記載,三國時,吳帝孫皓的愛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搶奪百姓的財物,主管集市貿易的中郎將陳聲原是孫皓的寵臣,他捕獲搶劫者繩之以法。愛妾告訴孫皓,孫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陳聲,命里武士而燒紅的大鋸鋸斷陳聲的頭,把他的屍體投到四望台下。

15<斷 椎>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仇恨之極時,往往會想到要打斷他的脊椎骨。打斷脊椎骨確實是一種很解氣的行為,因為人的脊樑骨若是斷了,他也就一命嗚呼了。在中國歷史上,斷椎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酷刑。據《商君書.賞刑篇》載,春秋時姬重耳打算明文規定刑律,使國內百姓人人守法,就和大夫們一同商議。姬重耳的著名朝臣顛頡很晚才到,有人認為顛頡有罪,應該給以處罰。於是,姬重耳批准,將顛頡斷椎處死。晉國的士大夫們都非常害怕,他們說:顛頡跟隨姬重耳流亡列國十九年,功勞很大,現在偶爾有小過尚且受到如此嚴厲的刑罰,何況我們哪?從此人人畏刑守法。

16<灌 鉛>

在佛教關於閻羅的故事中,有閻羅黑白二相的說法,白相即為地獄之主,有百官所命,美女圍侍;黑相即每天有兩個時辰,要受銅汁灌腸之苦。與此相似,人間有灌錫或灌鉛的酷刑。錫的熔點是攝氏二三二度,鉛的熔點是攝氏三二七點四度,無論灌錫或灌鉛都能把人燙死。而且溶化的錫或鉛一入肚腹就會凝固成硬塊,這種重金屬的墜力也能致人死命。

漢代廠川王劉去的王後陽城昭信妒忌而暴虐。劉去寵愛另一位名叫榮愛的美姬,多次和她一塊飲酒,昭信妒性大發,就向劉去說:「榮愛看人時,神色有些不正常,大概是和誰有私情」。劉去信以為真,他見榮愛正在給他綉衣領上的花紋,就一怒之下奪過衣服投進火中燒掉了。榮愛見劉去生氣,非常害怕,投井尋死,劉去命令人把她撈出來,不幸沒有死。劉去杖責榮愛,她招認私情,榮愛受刑不過,胡亂說出和醫生有姦情。劉去越發惱怒,就把榮愛綁在柱子上,用燒紅的尖刀剜掉她的兩隻眼珠,再割下她的兩條大腿上的肉,最後用溶化的鉛灌入她的口中,這樣一直把榮愛摧殘至死。

17<梳 洗>

這里說的梳洗並不是女子的梳妝打扮,而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罰,它指的是用鐵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咽氣。梳洗之刑的真正發明者是朱元璋,據沈文的《聖君初政記》記載,實施梳洗之刑時,劊子手把犯人剝光衣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鐵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盡,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梳洗之刑與凌遲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舊唐書.桓彥范傳》記載,武三思曾派周利貞逮捕桓彥范,把他在竹槎上曳來曳去,肉被盡,露出白骨,然後又把他杖殺。

18<抽腸>

最後一個,很惡心的,是朱元璋用的,抽腸。看這個名字就有點受不了了吧。具體做法是立一個很高的竿子,上面裝個類似滑輪的東西,一根繩子搭上,一邊栓一個大石頭,一個掛一個鐵鉤,然後鐵鉤從人的肛門插進去,掛到腸子上,石頭下落,腸子就慢慢出來......,當然,人是活的。

❽ 武則天時期有種刑法叫「旱鴨鳧水」有多狠毒

「旱鴨鳧水」分分鍾就是靈魂深處與肉體的考驗。根據記載,實行「旱鴨鳧水」以來,在戰場上再驍勇善戰被砍刀被射傷,拔箭頭一聲不吭的武將,在第三關都撐不過去但求一死,所以之後大家都聞詞色變,要什麼都馬上招,要什麼都馬上給,但求給條痛快的死路。

第三關「開水剝皮」:會把剛剛燒好的開水倒在受虐者腳底,繼續不停的用鋼絲刷用力的刷腳底,每刷一次就會帶著血肉一層一層的掉下來,直到看到骨頭為止…

第四關「鹽刑」:如果還有人不招,那麼會在這個傷口上撒鹽潑醋,怎麼疼怎麼來…大家都知道傷口撒鹽的感覺吧,何況是已經看到骨頭的傷口…

❾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是誰提出來的

不知是誰提出來的,只知是商鞅留下的千古流芳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典故
《禮記.曲禮上》記載的「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我國奴隸社會刑事立法指導思想的體現。奴隸制的刑法是公開的不平等,大夫和庶人在刑法上的待遇是各不相同的,這就成為奴隸社會刑事立法的指導思想。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政治的歷史舞台,其政治代表為李悝、申不害、商鞅、慎到、韓非等人,在反對奴隸社會刑事立法指導思想的同時,提出符合地主階級利益和要求的刑事立法指導思想。依據法家的主張:「繩不繞曲,法不阿貴」,違法犯罪,一律繩之以法。商鞅佐秦孝公變法時,太子的師傅公孫虔為阻止商鞅變法,唆使太子違法,商鞅以太子系國之儲君,不能加刑,遂刑其師傅公孫虔,劓其鼻。這就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諺語的由來。
分析:僅就法律而言,古代是從不承認「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從史籍的記載來看,王子犯普通的罪行和平民同樣按照法律處罰的事例也實在是太少有了。
敢於明顯和法律對著乾的俗諺是很少會被記錄在小說、戲曲里的。如果仔細查閱古代的小說、戲曲材料,就會發現在明朝以後的文藝作品中,「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才成為常見的俗諺。
給現代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秦香蓮》、《鍘美案》等包公戲實際上是在將近20世紀時才出現的劇目,裡面宣傳的法律觀念實際和故事所描繪的宋代社會差別很大。元代雜劇里的包公戲,如《遭盆弔沒興小孫屠》、《林招得三負心》、《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包龍圖智勘後庭花》、《包待制智勘灰闌記》、《包待制陳州糶米》、《包待制斷叮叮當當盆兒鬼》、《包待制智賺生金閣》、《神奴兒大鬧開封府》等等,都是把包公描繪成一個能夠偵破疑案的大偵探。和權貴斗爭、執法如山的故事僅有《包待制智斬魯齋郎》,這部戲的台詞里引了一句「王法無親」的俗諺,說的是法律不可偏私包庇,和「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意思有所不同。
在明代小說里很難找到「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句俗諺,而清代的戲曲小說中「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俗諺就很常見。比如講宋太祖趙匡胤故事的《飛龍全傳》第二回、講元末輪回報應故事的《燈草和尚》第四回、講本朝愛情故事的《比目魚》第八回(寫做「皇親犯法,庶民同罪」。但在清初劇作家李漁所寫的該書原作《連城璧》第一卷「譚楚玉戲里傳情 劉藐姑曲終死節」里並無此語)等都引了這條俗諺。

❿ 司馬遷受的是什麼刑罰

司馬遷受的是宮刑。

宮刑就是閹割男子生殖器、破壞女子生殖機能的一種肉刑。宮刑又稱蠶室、腐刑、陰刑和椓刑,這些不同的名稱都反映出這一刑罰的殘酷。

這就是說,一般人在受宮刑以後,因創口極易感染中風,若要苟全一命,須留在似蠶室一般的密室中,在不見風與陽光的環境里蹲上百日,創口才能癒合。

宮刑又稱腐刑,這是因為,對受害者來說,不但肉體痛苦,而且心靈受辱,從此像一株腐朽之木,有桿但不能結實。宮刑又稱陰刑,是指對男子或女子的陰處施加刑罰。

(10)盆弔刑法擴展閱讀:

據考證,宮刑最初的作用是為了懲罰男女之間不正當的性關系,由此可以推見,宮刑是在一夫一妻制出現後的事,否則就不可能存在什麼對不正當的男女性關系的懲罰了。

而且,再從五刑的排列來看,宮刑是肉刑中最重的,僅次於大辟(斬首),顯然當時人們思想中還殘留著原始時代的初民對生殖器崇拜的影響,生殖器的價值僅次於頭顱。

傳說中的堯舜,大致是中國的父系氏族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時期,一夫一妻制逐漸確立,所以宮刑在那時開始出現是完全可能的。

在奴隸主階級和封建統治者殘暴的統治下,宮刑的施刑范圍擴大了,擴大到與初意完全不相乾的地步,成為濫施懲罰、壓平民眾的一種嚴酷手段。

熱點內容
中原地產公司規章 發布:2025-07-27 14:28:22 瀏覽:456
編寫規章制度培訓教材 發布:2025-07-27 14:17:10 瀏覽:437
婚姻法三章 發布:2025-07-27 14:11:54 瀏覽:383
小學生法治宣傳手抄報 發布:2025-07-27 13:59:33 瀏覽:401
南京律師事務所免費咨詢電話 發布:2025-07-27 13:54:02 瀏覽:995
社工項目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7 13:52:59 瀏覽:401
注冊公司法人監事 發布:2025-07-27 13:47:59 瀏覽:350
順風車免責公告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7 13:33:33 瀏覽:834
合肥律師號碼 發布:2025-07-27 13:23:32 瀏覽:501
離婚律師焦艷艷泳裝 發布:2025-07-27 13:13:26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