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盜竊刑法修正案
Ⅰ 多次盜竊怎樣認定,認定盜竊罪注意事項有哪些
您好:
盜竊數額累計刑法修正案(八)規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這一變化直接影響對「多次盜竊」犯罪構成的界定以及盜竊數額的累計。
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四條規定:「對於1年內入戶盜竊或者在公共場所扒竊3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以盜竊罪定罪處罰。」刑法修正後,筆者認為,「多次盜竊」是指以「入戶」、「扒竊」及「攜帶凶器」以外的方式實施的盜竊。這是因為,「入戶盜竊」、「扒竊」作為獨立的犯罪構成,其成立盜竊罪不受次數限制,而「多次盜竊」要求三次以上的「入戶盜竊」、「扒竊」,如果固守《解釋》第四條對「多次盜竊」的界定,那麼「多次盜竊」就沒有適用的空間。
刑法修正後,「多次盜竊」是指一年內三次以上的一般盜竊,因此對於多次一般盜竊累計數額處罰不存在疑問。但應當注意的是,「多次盜竊」的定罪根據是盜竊行為達到多次,而不是因為累計數額達到「數額較大」的標准,累計數額作為量刑情節考慮。對於累計盜竊數額,一般而言,盜竊構成犯罪並依法應當追訴的,其後所發生的盜竊行為,數額應當一並累計。對盜竊構成犯罪以前的盜竊行為,按照《解釋》規定的「最後一次盜竊構成犯罪,前次盜竊行為在1年以內的,應當累計其盜竊數額」,累計數額的范圍應當限於盜竊構成犯罪之前一年以內的犯罪行為。那麼,對於「多次盜竊」構成犯罪的,並不存在對前次盜竊行為的數額累計問題。這是因為「多次盜竊」構成犯罪的時間點是第三次盜竊,在第三次盜竊之盜竊犯罪是前一年以內,只有「多次盜竊」的第一、二次盜竊行為。但是,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以及扒竊構成犯罪的,對前次盜竊行為的累計,應當依照「前次盜竊行為在一年以內的,應當累計其盜竊數額」的規定處理。
Ⅱ 多次盜竊是否構成犯罪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實施。修正案第39條將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修改為:「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依據刑法修正案(八)規定,盜竊罪不再以盜竊財物數額較大為唯一構成要件,只要是入戶盜竊,不管有沒有偷得財物,都已觸犯刑法,構成「入戶盜竊」,涉嫌盜竊犯罪,一律追究刑事責任。
多次盜竊,構成犯罪。
縱橫法律網-廣東德城律師事務所-貴鑄律師
Ⅲ 在盜竊案件中對已作出行政處罰的是否仍然按多次盜竊罪認定的案例
這個在理論界也是有爭議的,持各種觀點的都有,我本人覺得已經受過處罰的行為,不可以重復評價,可以在量刑中酌情考慮,以後最高院可能會出司法解釋來明確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統一的定論。下面是一位作者的文章,我搜的,覺得寫的還不錯,你可以看看,僅作參考。
2011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將盜竊罪修改為「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 二年內盜竊三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對此盜竊次數如何認定,已被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是否也應計入該次數,理論界和實務界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二者比較,似乎肯定說占據主流。如何正確理解「多次盜竊」,關繫到是否正確適用法律,甚至涉及到罪與非罪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該問題進行研討。
持肯定說者之所以占據主流,原因之一是受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陳國慶、韓耀元、宋丹撰寫的《解讀「兩高「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司法解釋》之影響,該解讀指出:「二年內盜竊三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司法實踐中應注意把握:一是盜竊三次以上,有時間限制,為「二年內」;二是三次盜竊行為並不要求均為「未經處理的」,如三次中有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行政處罰的,也應該算在「三次以內」。另外,2011年2月12日《檢察日報》刊登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謝財能《認定多次盜竊,已受行政處罰的次數也應計算在內》的文章,該文認為,第一,從法理上看,將已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作為定罪的事實依據,不違反禁止重復評價原則。行政責任不同於刑事責任,已受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並不能阻卻對其進行刑法評價。其次,禁止重復評價原則適用於同一犯罪處理、同一訴訟中,並不排斥在不同犯罪處理、不同訴訟中將已經受到刑罰處罰的事實(行為、情節)作為評價行為人人身危險性的因素,如刑法從重處罰累犯等。這就意味著,已受行政處罰的盜竊次數可作為判斷行為人人身危險性和社會危害性的評價依據。而「多次盜竊」的懲罰根據恰恰在於行為人的重復盜竊行為顯現出來的人身危險性和社會危害性。第二,從法律上看,「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與「多次盜竊」同屬盜竊罪的成立犯罪的標准,兩者應該是並列關系。將受過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計入在內,採用的是盜竊罪成立的次數標准,其前提是各盜竊行為均未達到數額較大。第三,從實踐中看,若將已經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排除出盜竊次數,可能導致:(1)對於每次盜竊未達到數額較大標準的盜竊慣犯而言,如果公安機關每次依法對其實施行政處罰,則意味著無論其盜竊多少次數,都不能以「多次盜竊」追究刑事責任;(2)若追究其刑事責任則只能是公安機關在前兩次抓獲盜竊犯後直接釋放,等待第三次抓獲後一並定罪量刑;(3)對盜竊慣犯而言,則可以通過每次主動被追究行政責任規避刑事責任。這顯然不符合常理。
然而,筆者認為,將已經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處罰的盜竊行為計算在「多次盜竊」次數之內有違立法和司法解釋精神,也違反禁止重復評價原則。
一、「肯定說」與我國刑法精神相悖。
縱觀我國刑事立法,多次違法行為演變為犯罪的形態主要有兩種,一是將多次違法作為入罪條件。如刑法第201條規定:「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構成偷稅罪。二是將多次違法行為所涉款物進行數量累計,從而確定刑事責任。如刑法第383條規定:「對多次貪污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貪污數額處罰。」第一種類型,該規定將已受過行政處罰的行為排除在刑事評價之外。即刑法追究的是曾受刑事處罰或者行政處罰以外的新行為,而不是對以前的行為進行重復評價。又如《刑法修正案(八)》將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修改為:「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較大或者一年內曾因走私被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後又走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逃應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從立法意圖和實踐來看,該條是對「又走私」的行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已經受過的兩次處罰作為劣跡予以考慮,刑法並沒有重復評價進行定罪。這是我國刑法最新的立法精神和理念,該精神和理念也可以適用於盜竊罪的規定中,即已被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不應計入「多次盜竊」的次數。第二種類型,立法強調「未經處理」,反之,如果是「已經處理」的,則不再進行數額或數量的累計。筆者認為,此處的「處理」,按照刑法解釋學,無論對此處的「處理」作文理解釋還是論理解釋,都不應當將其局限於「刑事處理」。也應當包括行政處理,如先前的走私、貪污等行為無論是接受過刑事處理還是行政處理,都不應當再將數額累計並進行重復評價。
二、「肯定說」違反禁止重復評價原則。
2015年9月21日《人民法院報》刊登了陳紅源、張奕文章,筆者對文章的觀點表示贊同。該文章認為,禁止重復評價原則,是指在一次定罪量刑活動中,被告人的一個行為或者一個情節,不能兩次以上作為定罪量刑的事實依據。禁止重復評價原則的實質是約束公權力從而保障公民權利。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刑法都是公權力約束公民行為的法律,行為人需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接受公權力給予的處罰。因此,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否則,已經被行政處罰的行為不應該再給予刑事處罰。
三、「肯定說」與司法解釋精神相違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盜竊公私財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數額較大」的標准可以按照前條規定標準的百分之五十確定:(一)曾因盜竊受過刑事處罰的;(二)一年內曾因盜竊受過行政處罰的」。該解釋第從文義上理解,這里的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二次以上,如果受過二次以上行政處罰,按照「肯定說」的觀點,再次盜竊無論數額多少,都會達到「多次」即構成犯罪,而無需規定「數額較大的標准可以按照前條規定標準的百分之五十確定」。如果將行為人以前受到的刑事處罰也計入到多次盜竊的次數,既按累犯處罰,又二次處罰,顯然違背刑法基本原則和司法解釋精神。
四、「肯定說」否定行政處罰的既定力。
有關行政處罰方面的法律和刑法一樣,都屬於「公法」范疇。行政處罰一般都是依照法定的程序法和實體法作出的,一個不存在錯誤或瑕疵的行政處罰決定,是不應隨意否定的。《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八條規定「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行政拘留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刑期。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罰款的,應當折抵相應罰金」。該條指的是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情形,即將犯罪行為作為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處罰錯誤的,法院才可以變更。除此之外,不經法定程序是不能變更和撤銷的。如果將已經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計入盜竊次數,累計為多次盜竊再予刑事處罰,那就會造成同一個盜竊行為,出現均具有法律效力而處罰結果不同的行政處罰決定和刑事判決並存的現象,影響法律的嚴肅性。
五、「肯定說」違反刑法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經典表述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肯定說「認為,「若將已經行政處罰的盜竊行為排除出盜竊次數,可能導致未達到數額較大標準的盜竊慣犯,如果公安機關每次對其實施行政處罰,則意味著無論其盜竊多少次數,都不能以「多次盜竊」追究刑事責任「,該觀點有失片面。縱觀盜竊案件案例,一個判決中認定幾次、十幾次盜竊的案例並不罕見,其中深挖犯罪的有之,破一案帶出多案的也有之,並非是「公安機關在前兩次抓獲盜竊犯後直接釋放,等待第三次抓獲後一並定罪量刑」的結果。行為人之所以多次盜竊,甚至慣竊,主要是因為其抱著僥幸的心理,如果伸手必被捉,那麼,盜竊就可能不存在了。實踐中,貪污賄賂犯罪比盜竊的隱蔽性更高,偵破難度更大,那麼,按照「肯定說」的觀點,刑法規定「對多次貪污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貪污數額處罰」,已經處理的不予累計,豈不是放縱犯罪。
Ⅳ 多次盜竊案
三次在加起來金額不到80元,屬於多次盜竊,涉嫌盜竊罪,一般判處六個月有期徒刑,取得諒解書可以判緩刑。
Ⅳ 關於盜竊的多次作案問題
2011年1月25日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第39條對我國刑法第264條的規定作了修正,除了取消盜竊罪的死刑刑罰外,還將「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作為一種與「多次盜竊」並列的行為方式,明確列入定罪處罰范圍。由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3月17日實施)(以下簡稱《解釋》)第4條關於「多次盜竊」是指「對於一年內入戶盜竊或者在公共場所扒竊三次以上的」的解釋已經與《刑法修正案(八)》第39條的規定相沖突,對「多次盜竊」的含義必須給予重新理解。(在線律師網—提供律師免費咨詢)
一、對「多次盜竊」中盜竊空間場所的理解
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之前,由於《解釋》第4條的規定,導致司法實踐中不少人望文生義,認為構成犯罪的「多次盜竊」行為在空間場所上必須發生在「戶」內或者「公共場所」,否則,即使行為人多次盜竊但只要每次數額達不到較大的標准都不能認定為犯罪。但是,《刑法修正案(八)》第39條已經明確將「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作為一種與「多次盜竊」並列的行為方式,再將「多次盜竊」的空間場所限制在「戶」及「公共場所」已經沒有任何依據。換言之,《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取消了對「多次盜竊」中具體盜竊地點的限制,認定是否屬於「多次盜竊」根本不用考慮是「戶」還是「公共場所」。
二、對「多次盜竊」中「多次」含義的理解
漢語中,以三為多。因此,對於「多次」是指三次以上司法實踐中爭議不大,但對於「次」的理解存在不同認識。有觀點認為,「次」是指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在侵害行為侵害能力范圍內針對所有對象的單個侵害行為。因此,「三次以上」就是指在三個以上不同時間三個以上不同場合分別實施的三個以上侵害行為。該觀點雖然便於操作,但容易造成「打擊面過大」。例如,在一輛公交車上行為人扒竊了甲之後又緊接著扒竊了乙、丙,認為行為人屬於「多次盜竊」顯然不盡合適。筆者認為,我國刑法堅持主客觀相一致原則,必須站在第三人的立場上來看是否屬於「多次盜竊」。所以,「一次盜竊」只能是基於一個概括的犯意而完整地實施的一系列連貫的盜竊動作。此外,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第39條的規定,「多次盜竊」是與「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並列的一種行為,構成犯罪並不以「數額較大」為前提。為保護人權,避免刑罰的不確定性,對於「多次」應當有時間階段的限制,但不應如《解釋》第4條將其僅限於「一年內」。因為,作為慣犯,一年內盜竊兩次兩年內連續盜竊四次的行為並不比一年內盜竊三次的行為輕。在筆者看來,即使將「多次盜竊」中的「多次」理解為「一年內三次以上或者兩年內四次以上」也未嘗不可。
三、對「多次盜竊」中盜竊數額的理解
《解釋》第5條第(12)項規定:「多次盜竊構成犯罪,依法應當追訴的,或者最後一次盜竊構成犯罪,前次盜竊行為在一年以內的,應當累計其盜竊數額」。據此,司法實踐中多認為如果盜竊數額每次或者最後一次達不到「較大」的標准,對「多次盜竊」就不能累計其數額,當然也就不能認定為犯罪。筆者認為,《解釋》的規定不妥。如同前述,「多次盜竊」是與「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並列的一種行為,構成犯罪並不以「數額較大」為前提。只要行為人實際上已經實施了三次盜竊行為,無論每次盜竊取得的數額如何,也無論每次盜竊是否既遂,均應當認定為盜竊犯罪。但是,為了防止將小偷小摸的情節輕微行為入罪,有必要將經常發生的危害性不大的情節輕微盜竊行為排除在「多次盜竊」之內。(
刑事拘留一般最長為37天
縱橫法律網-廣東威戈律師事務所-李俊波律師
Ⅵ 刑法修正案九對盜竊罪有何變化
修正案九對盜竊罪沒有修改, 沒有新的變化
Ⅶ 《刑法修正案八》將盜竊罪修改為:「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
中華人來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自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三十九、將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修改為:「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Ⅷ 刑法修正案九多次盜竊的新規定有哪些,認定標準是什麼
多次盜竊具體是規定在《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內容為:二年內盜竊三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
Ⅸ 多次盜竊數額不夠的,是否構成盜竊,應該怎樣量刑
多次盜竊(二年內盜竊三次以上)的構成盜竊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多次盜竊,不論金額標准,都可處三年以下刑罰。犯盜竊抗拒抓捕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以搶劫罪定罪處罰。具體量刑由法院根據情節而得。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條【搶劫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罪】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凶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二百六十九條【搶劫罪】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9)多次盜竊刑法修正案擴展閱讀
案例:多次盜竊,小偷小摸亦入刑
湖南省東安縣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周某、李某先後多次在東安縣城內盜竊他人財物的行為,以盜竊罪一審分別判處周某、李某罰金人民幣3000元和1000元,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和八個月。
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月期間,被告人周某、李某先後六次(周某六次、李某三次)竄至東安縣大市場內盜竊五花肉、牛肉等各類食品,盜竊金額累計5000餘元。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周某、李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多次秘密竊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周某、李某均起了積極、主要作用,均系主犯。被告人周某、李某到案後如實供述罪行,且當庭認罪,可從輕處罰。
二被告人將盜竊所得的財物部分退賠給被害人,可酌情從輕處罰。對二被告人盜竊所得的財物,未予以退賠的,依法應責令退賠。故作出以上判決。
依據2013年4月4日生效的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的規定,二年內盜竊三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不論金額標准,都可處三年以下刑罰。
Ⅹ 如何理解刑法修正案8中的多次盜竊
意思就是,只要其行為構成盜竊,即使每次的金額都達不到盜竊罪的標准,盜竊行為達到三次以上,司法機關就可以以盜竊罪進行刑事處罰。刑法修正案八把這條列進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打擊那些屢次盜竊,但是由於金額不足卻不能懲罰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