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

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

發布時間: 2022-01-16 00:11:26

A. 刑法學中的期待可能性是什麼情況

期待可能性,是指從行為時的具體情況看,可以期待行為人不為違法行為,而實施適法行為的情形。

在中國刑事司法實踐中,直接運用期待可能性理論宣告被告人無罪或者減免其罪責的判決還沒有見過。但是,法官在處理很多案件時,都考慮了日常生活上的「情理」對司法結論的影響,盡量保持刑罰的謙抑性,在被告人的行為可以適度地被從寬處理時,「不強人所難」,使判決盡可能地獲得公眾的認同。這就是對期待可能性理論的間接運用。例如,有配偶而與他人結婚,構成刑法上的重婚罪。但因自然災害而流落外地,為生活所迫與他人重婚的情形下,行為人明知本人有配偶,具有事實性認識;明知重婚違法,具有違法性認識;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與他人結婚,具有心理性意志。但由於是為生活所迫而與他人重婚,缺乏期待可能性,因而沒有責任。對此,不能以重婚罪論處。又如,最高法院關於盜竊罪的歷次司法解釋都指出,親屬間相互盜竊的,一般不作為犯罪處理;實在有追究必要的,也應與社會上的盜竊相區別。這也考慮了期待可能性問題。再如,親屬間對他人犯罪的包庇,也是欠缺期待可能性。此外,對防衛過當、避險過當減輕處罰,也是考慮行為人期待可能性較低;大量、惡意購買假幣而使用,犯罪人的責任重,量刑相對重;而誤收假幣後,為減少自己的損失而使用,因為期待可能性較低,所以處罰相對較輕。

B. 刑法期待可能性是啥意思

期待可能性,是指從行為時的具體情況看,可以期待行為人做出合法行為。法律不強人所難,如果從行為時的具體情況看不能期待行為人做出合法行為,行為人即使做出了違法犯罪行為,也無罪。因此,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便成為主觀阻卻事由。期待可能性理論是19世紀末(1896年)由倡導規范責任論的學者提出的研究行為人主觀方面(有責性)的理論。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據行為時的具體情況,能夠期待行為人實施合法行為的可能性。如果有期待可能性,即能夠期待行為人在行為時實施合法行為,行為人違反此期待實施了違法行為,即產生責任;如果無期待可能性,即行為人在行為時只能實施嚴重違法行為,不能期待其實施合法行為,此為阻卻責任事由,行為人不負刑事責任。

C. 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指的是

你說的是對的
期待可能性,是指從行為時的具體情況看,可以期待行為人不為違法行為,而實施適法行為的情形。

D. 什麼是刑法期待可能性理論和法律不強人所難原則

我給你說個例子僅供參考,看你能不能理解。
法律不強人所難和期待可能性說的是差不多的意思,但期待可能性是刑法的理論而法不強人所難原則是所有法通有的共性。
比如70年代一個已婚婦女被拐騙到外地,沒有錢、流浪街頭,也沒有辦法與家裡人取得聯系,後來和當地男人結婚了。這種情況下法律無法期待她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做出一個合法的選擇,故不追究她重婚罪。

E. 刑法中「期待可能性」的具體含義,並且根據具體實例分析(如重婚罪)。

所謂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據具體情況,有可能期待行為人不實施違法行為而實施其他適內法行為。期待可能性理容論認為,如果不能期待行為人實施其他合法行為,就不能對其進行法的非難,因而不存在刑法上的責任。
期待可能性不僅存在著有無的問題(是否阻卻責任),而且存在程度問題(是否減輕責任)。
判斷標准:在考察行為人的能力的前提下,判斷能夠期待行為當時的行為人通過發揮其能力而不實施違法行為。
關於期待可能性,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行為人是否具有故意、過失,與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換言之,具有故意、過失的人,也可能沒有期待可能性
B.行為人犯罪後毀滅自己犯罪的證據的行為之所以不構成犯罪,是因為缺乏期待可能性
C.在司法實踐中,對於因遭受自然災害外流謀生而重婚的,之所以不以重婚罪論處,是因為缺乏期待可能性
D.身無分文的乞丐盜竊他人財物得以維持生存的,因為缺乏期待可能性,不應認定為盜竊罪
參考答案:D

F. 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與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的區別

你好,期待可來能性一般只存在於刑法自中,一般不適用民法。如果您想了解期待可能性請自己網路一下,網路上有比較詳細的講解。而民法中在我國似乎沒有類似適用期待可能性的研究或實際案例。但在大陸法系國家則有一個「純粹經濟損失「理論。這個理論有點類似於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當然作為屬於兩個法域的 部門法,同屬於法律的位階之下,對於一個理論也是可以嘗試的。
瑞典侵權責任法第2:4條對純粹經濟損失作了如下界定:「本法的純粹經濟損失應被理解為不與任何人身體傷害或者財產損害相聯系而產生的經濟損失。」這個定義是各國制定法中僅見的明文規范。而馮•巴爾(德國侵權行為法專家)則提出:「對於什麼是『純粹經濟損失』,各國規定一直都有很大區別,但從中仍可以總結出兩個主要流派:其一是,所謂『純粹經濟損失』是指那些不依賴於物的損害或者身體及健康損害而發生的損失;其二是,非作為權利或受到保護的利益侵害結果存在的損失。」

G. 司考刑法中為什麼缺乏期待可能性不用負刑事責任

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據行為時的具體情況,能夠期待行為人實施合法行為的可能性。如果有期待內可能性,即能容夠期待行為人在行為時實施合法行為,行為人違反此期待實施了違法行為,即產生責任;如果缺乏期待可能性,即行為人在行為時只能實施嚴重違法行為,不能期待其實施合法行為,此為阻卻責任事由,行為人不負刑事責任。

H. 解釋一下刑法上的期待可能性

期待可能性,就是依據行為人作出危害行為時所處的情況,只有在行為人有可能不作出該行為而作出了的時候,法律才能夠對行為人施以處罰。通俗的表達就是「法律不強人所難」。

比如說,一個人殺了人之後,把殺人凶器扔到河裡,把血衣燒了,在對該犯罪人定罪處罰的時候只能定他的殺人罪,而不能對他毀滅證據的行為進行處罰,因為犯罪人殺人之後,毀滅證據逃避偵查是他的正常反應,我們不能期待犯罪人犯罪之後保存好證據然後主動投案,盡管現實中也存在犯罪人犯罪後投案自首的情形,但那隻是極少數的情況,法律不可能期待所有犯罪的人犯罪後都不毀滅證據或者逃跑,所以我國刑法分則沒有規定對犯罪人犯罪後毀滅證據的行為進行處罰,但卻規定了「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也就是說,犯罪人以外的其他人唆使、協助當事人隱匿、毀滅、偽造證據要受處罰,因為對犯罪人以外的人不去為犯罪人毀滅、偽造證據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至於那個「癖馬案」,趕馬人在事故發生以前就早已預見到可能因為馬的怪癖而造成危害結果,而最後也終於造成了危害結果,法官之所以判決趕馬人無罪,是因為趕馬人之前已建議僱主換馬,而僱主卻沒有同意,此時趕馬人有兩種選擇:1、為了避免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而冒著被解僱的危險換掉馬匹;2、執行僱主的命令不換掉馬匹以保證自己工作的穩定。趕馬人選擇了第二種,這是一種「人之常情」,雖然最後危害結果發生了,但是法律不能期待趕馬人以丟掉自己工作的代價去違抗僱主的命令,否則就是強人所難,所以不能對趕馬人進行處罰。

I. 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是什麼意思

一、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和適用

期待可能性,即行為當時,能期待行為人避免實施違法行為而實施其他合法行為的可能性。

(——與規范責任論互為表裡,是規范責任論之主觀基礎。即:如有故意或過失的心理事實,且處於規范評價內,即違反了規范(客觀基礎),但無期待可能性(主觀基礎),則無責。)

期待可能性作為責任要素,其功能是阻卻責任,但其濫用,則會導致法秩序的鬆弛,因此,限制其適用,是勢所趨。(如德國,缺乏期待可能性,只能是法定阻卻事由,日本,原認為是超法規責任阻卻事由,現已受德之影響,漸主張限制適用。)一般認為,防衛過當、避險過當減免處罰,就是以此為據。

二、期待可能性的判斷標准

即以什麼為標准來判斷行為人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直接影響案件處理結果。

1、行為人標准說。以行為時具體狀況下行為人的自身能力為標准。——批判:如此一來,毫無秩序可言,完全任由行為人。同時,對於確信犯不能說明。(因確信犯確信其行為正當,無期待可能性,但並非不承擔責任)

2、平均人標准說。把平均人置於行為人當時的情況下進行判斷。——批判:平均人或通常人是個模糊概念,其實質是由法官自己去判斷。

3、國家標准說(法規范標准說)。從期待者一方出發,以法秩序的具體要求為標准。但何種情況下,法才會做出期待,則更含糊了。

J. 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是什麼

期待可能性,是指從行為時的具體情況看,可以期待行為人不為違法行為,而實施適法行為的情形。

熱點內容
犯了法還能被社會接受嗎 發布:2025-07-27 03:52:59 瀏覽:668
中國婚姻法中法定婚齡 發布:2025-07-27 03:52:19 瀏覽:294
以下選項中法律效力最高的是什麼 發布:2025-07-27 03:41:24 瀏覽:884
合同解除後還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27 03:34:10 瀏覽:622
深圳市會計條例 發布:2025-07-27 03:27:34 瀏覽:174
拒絕服兵役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7 03:26:06 瀏覽:195
吳傑律師 發布:2025-07-27 03:08:08 瀏覽:113
法律援助收訴訟費嗎 發布:2025-07-27 03:05:18 瀏覽:643
公共法律服務宣傳計劃 發布:2025-07-27 03:05:15 瀏覽:161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防治法律責任承諾書 發布:2025-07-27 03:01:11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