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人格權案例

民法典人格權案例

發布時間: 2022-01-23 01:46:04

1. 請給我提供幾個案情比較長的民法案例,我們老師讓我們分析案例..但是我找不到素材去分析......

1、
案例:
2004年6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某臨街小百貨店的老闆魏某准備回家吃午飯,剛剛邁出店門,突然就有一個東西砸在自己的頭上,疼得他大叫起來,趕緊用手捂住頭部,鮮血從手中流了出來。他的妻子和兒子急忙上前扶住,發現其頭部砸傷。同時發現,「肇事者」原來是從樓上掉下來的一隻圓盤大小的烏龜。魏某的小百貨店在小區的一樓,上面還有2到7層是居民住宅,烏龜肯定是住在2至7層的居民在陽台上飼養的。魏某兒子拿著烏龜從2樓找到7樓敲門讓鄰居認領,但是這些鄰居均不承認自己飼養烏龜。報警後,魏某表示,希望養龜的住戶能夠自覺承認,承擔責任,如果無人承認,他將向2至7樓居民集體索賠。請用侵權法的相關原理對本案進行分析。
分析
這個案件雖然簡單,但是在法律上卻非常復雜,主要涉及的是本案究竟是動物致害,還是一般的物件致害的問題。我國《民法通則》第127條規定的是動物致害的侵權行為及其責任,本案造成損害的是烏龜,當然是動物。但是,這個烏龜又不是一般的動物致害,而是在樓上墜落下來造成的損害,因此又比較接近《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的建築物的懸掛物、擱置物脫落、墜落造成損害的物件致害責任。前者是無過錯責任,後者是過錯推定責任。更為復雜的是,本案致害物烏龜的所有人不明,目前還沒有查明究竟誰是烏龜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如果最終無法查明這一點,那麼就有可能存在魏某所說的有可能是烏龜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樓上6戶居民承擔連帶責任,因為這又接近建築物拋擲物的侵權責任。
對此究竟應當怎樣適用法律,確定侵權責任,我的意見是:

1.本案的實質確實是動物致害的侵權行為。

不論怎樣,這個案件造成損害的都是烏龜,是動物,而不是其他沒有生命的物。但是這個案件與一般的動物致害侵權行為有所區別。《民法通則》第127條規定的動物致害侵權責任,說的是動物的自主加害,是因為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動物沒有管理好,而使動物由於其本性,自主加害於他人。而本案則不然,是因動物管理不當在樓上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盡管如此,這個案件終究是動物造成的損害,適用《民法通則》第127條確定的規則,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確定侵權責任,是有道理的。因此,只要烏龜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行為具有違法性、造成了損害、二者之間有因果關系,就構成侵權責任。

2.但是,本案畢竟與一般的動物致害侵權行為有所不同。

因此在確定其侵權責任的時候,應當參考《民法通則》第126條的規定,這就是,烏龜是在建築物上由於墜落而造成的損害,因此可以按照墜落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規則處理。如果確認墜落的烏龜是何人所有或者何人管理,那麼就應當由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受害人承擔侵權責任。對此,盡管沒有更為重要的意義,但是卻對下面的意見具有指導意義。

3.如果經過警方偵查也無法確定烏龜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那麼,這個案件就極類似於建築物拋擲物的侵權責任。

在重慶法院判決的建築物拋擲物的侵權責任案件中,一個高層建築上有人拋擲一個煙灰缸,造成過路人傷害,無法確定究竟是該建築物的哪一個人所為,因此,法院為了保護受害人損害賠償權利的實現,確定由該建築物的不能證明自己沒有實施這個行為的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就是建築物拋擲物責任的規則。盡管有很多人反對這個案件確立的規則,但是,法理認為這樣的規則是合理的,從保護受害人的角度上說是公平的。當然,在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的物件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中,沒有規定這個規則,因為存在很大的爭議。如果無法查清致害的烏龜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但可以肯定一點,就是烏龜必然是魏某樓上2至7樓的居民之一所有或者管理,不可能是他人。因此,為了保護受害人的損害賠償權利得到實現,也就是依據民法同情弱者的原則,可以參照物件致人損害的建築物拋擲物的規則,確定由2至7樓的6戶居民對魏某的損害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如果其中有人能夠證明自己從來沒有養過烏龜,也就是不可能實施這樣的管理不當的行為的,可以免除自己的責任。

結論
可見,這個案件在適用法律上的復雜程度,沒有現成的規則可以適用。因此,要經過以上這些復雜的過程才能夠確定。至於其損害賠償責任的確定倒是簡單,就按照一般的人身損害賠償的確定標准確定即可,沒有特殊的規則。

二、
案例:
2004年3月某日,有吸毒習慣的李某住進某省駐某市辦事處的賓館18樓的房間。清晨時分,李某毒癮發作,痛不欲生,7時許從房間的窗子中跳下自殺。剛巧,孫某(女士)上班路過賓館樓下,被從樓上跳下來的李某砸中,二人的頭部相撞,雙方當場死亡。當時有人只見黑影從天而降,並未看清是幾個人跳下。某報社記者見狀,即根據推測采寫報道,聲稱二人殉情自殺。孫某親人認為孫某整夜都在家,只是早晨出門上班,何以會與人殉情,提出異議。經過公安機關偵查,確認孫某是受害人。問:本案中自殺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由誰來承擔侵權責任?為什麼?

分析
這個案件提出一個問題,就是行為人的自殺行為造成他人損害,是否構成侵權責任。對此,我持肯定意見。就自殺行為人的利益而言,行為人既然自殺,已經承受了人生最痛苦的損害,其近親屬也承受了喪失親人的痛苦,並且行為主體已經消滅,無法承擔侵權責任,似乎並不應當對這種行為認定為侵權行為。然而,如果不確認這種行為為侵權行為,則受害人的利益無法保護,本案孫某的死亡就是自殺行為造成的損害,如果不能確認自殺行為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性質,孫某的權利以及其近親屬的合法權益就不能得到保護。

認定自殺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行為性質,有以下理由:

1.自殺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法律禁止自殺。自然人都享有生命權,生命權是一種維持個人生命活動的人格權,盡管人是否有權請求安樂死尚在討論之中,但是任何人都無權自殺則是公認的生命權法則。即使是自殺既遂,死亡已成終局,盡管死者的悲劇結局和其近親屬的痛苦值得同情,但在法律上自殺行為仍然應當受到譴責。

2.自殺行為人在自殺的一瞬間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他的自殺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是在其有行為能力的時候造成的,而不是在其死亡後造成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是承擔民事責任的基礎。如果一個人已經死亡,不存在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如果「他」造成了損害,是否要承擔侵權責任,尚須進行討論,不敢斷言;但是在一個人存在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時候,依其行為造成他人的損害,他沒有理由不承擔侵權責任。自己的行為造成的損害,應當由自己承擔責任,這是侵權行為法上的直接責任規則。這一規則在這里應當適用。

3.自殺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從本案中可以明顯看出,孫某的死亡結果,就是李某自殺行為所致,兩者之間具有直接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

4.自殺行為人在主觀上有過錯。毫無疑問,在自殺行為人自身,就自殺行為而言,是故意行為,但是對於實施自殺行為所造成他人損害的後果,當然不是自殺行為人所追求的,因此不能是直接故意。然而,就受害人的損害而言,自殺行為人或者能夠預料而放任後果的發生,或者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總之是存在過失的,而不能說不存在過錯。如果強調其放任而認為具有間接故意,似乎不準確,但是疏於注意而沒有預見造成他人的損害,則是確定的。因此,認定自殺行為人對於他人的損害有過失,是有根據的。

結論:
根據以上的分析,可以認為,自殺行為造成他人損害,構成侵權責任。這種侵權行為的特點在於,承擔責任的主體已經消滅,無法自己承擔侵權責任。但是,這種侵權責任的發生,是在自殺行為人自殺死亡前的一瞬間完成的,應當屬於死者生前所欠責任。既然在其生前產生的責任,當然應當由其承擔責任。

應當指出的是,自殺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賠償責任,應當局限在自殺行為人自己的財產上。按照《繼承法》的規則,被繼承人生前所欠債務,應當由其遺產承擔。如果繼承人承擔了被繼承人的遺產,就應當繼承被繼承人所欠債務,不過清償被繼承人生前債務的范圍以所繼承的遺產為限,不能超過所繼承遺產的范圍。如果繼承人不繼承該遺產,則直接以被繼承人的遺產承擔責任,不能超出遺產的實際范圍,而責令其近親屬承擔責任,以至於造成株連他人的後果。

2. 民法典對人格權怎麼規定的

民法典關於人格權規定如下:1、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
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2、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
3、人格權不得放棄、轉讓或者繼承。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條 【人格權定義】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
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
第九百九十一條 【民事主體的人格權不受侵害】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
第九百九十二條 【人格權禁止性規定】人格權不得放棄、轉讓或者繼承。

3. 民法典侵害人格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哪些

民法典侵害人格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一)停止侵害;
(二)消除危險;
(三)賠禮道歉;
(四)恢復原狀;
(五)返還財產;
(六)賠償損失。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4. 民法典草案三審稿:民法典人格權編

【導讀】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中,對於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做了有關規定,也對從事與人體有關的科研活動、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等做了相關的規定,那麼具體是如何規定的,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公民生前未拒絕遺體捐獻,近親屬可共同作決定

三審稿明確了人格權范圍。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和社會公眾提出,人格權是人格權編中的核心概念,建議對這一概念的定義予以確定,明確哪些權利屬於人格權。

三審稿新增規定,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並將該條第一款關於民事主體人格權受法律保護的規定單列一條。

針對「遺體捐獻」問題,有意見提出,死後遺體捐獻有利於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予以鼓勵,建議明確公民生前未拒絕捐獻的,其近親屬可以共同決定捐獻。

三審稿新增規定,「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共同決定捐獻」。

從事與人體有關的科研活動,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草案還完善了隱私權保護的相關規定,草案二審稿明確,本法所稱隱私是具有私密性的私人空間、私人活動和私人信息等。有意見提出,對隱私的定義作進一步研究修改,突出「不願意為他人知曉」這一特點。

也有的意見提出,應當對在賓館房間私裝攝像頭進行偷拍、侵害公民隱私權的行為作出有針對性的規定。草案三審稿將隱私的定義修改為「自然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並增加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搜查、進入、窺視、拍攝他人的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此外,三審稿明確,與人體有關的科研活動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草案二審稿規定,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

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納入個人信息范圍

三審稿還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規定,草案二審稿規定了個人信息的范圍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

有的常委會委員、地方、部門、專家學者和企業提出,個人的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同樣具有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功能,也屬於重要的個人信息,建議納入個人信息的范圍。

草案三審稿將自然人的「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納入個人信息的范圍。同時將第六章相關條文中的「使用」個人信息修改為「處理」個人信息,並增加規定,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以上就是民法典人格權編有關內容,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人格權受到侵害的承擔

法律分析:非法侵害公民人格權的,侵權人要承擔侵權的責任。包括消除影響、賠償損失等。行為人拒不承擔前款規定的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在報刊、網路等媒體上發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書等方式執行,產生的費用由行為人負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條 行為人因侵害人格權承擔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的,應當與行為的具體方式和造成的影響范圍相當。行為人拒不承擔前款規定的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在報刊、網路等媒體上發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書等方式執行,產生的費用由行為人負擔。

6. 民法典草案人格權編有哪些主要內容

8月27日,備受社會關注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這是民法典編纂工作的重要一步,是我國民事立法中的一件大事。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繫到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說,人格權編草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順應人民群眾對人格權保護的迫切需求,在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基礎上,對各種具體人格權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為人格權保護奠定和提供了充分的民事請求權法律基礎。

據了解,為了平衡好保護個人權益和發揮新聞報道、輿論監督作用之間的關系,草案在詳細規定名譽權和榮譽權內容的同時還規定,行為人為維護公序良俗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行為人捏造事實、歪曲事實、對他人提供的事實未盡到合理審查義務或者包含過度貶損他人名譽內容的除外。

7. 民法典人格權是怎麼規定的

《民法典》(2021.1.1生效)規定,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九百九十條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一條 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

8. 民法典侵害人格權如何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典侵害人格權的民事責任承擔:
(一)停止侵害;
(二)賠禮道歉。
(三)消除危險;
(四)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五)賠禮道歉。
以上責任承擔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9. 民法典一般人格權如何索賠

人格權受到侵害,受害人有權要求侵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因違約行為人格權受到侵害的並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受害方可以要求承擔違約責任並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條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第九百九十六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並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熱點內容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第三章第一節 發布:2024-05-06 16:25:15 瀏覽:231
安全生產事故法律責任劃分為 發布:2024-05-06 15:43:17 瀏覽:820
復旦法律碩士宿舍 發布:2024-05-06 14:11:53 瀏覽:176
湖南劉程法官 發布:2024-05-06 12:22:08 瀏覽:92
會計基礎經濟法和會計實務哪個容易 發布:2024-05-06 12:21:38 瀏覽:3
法治在線寬城515殺人案 發布:2024-05-06 11:05:53 瀏覽:376
注會通過會計和經濟法可以免考初級么 發布:2024-05-06 10:08:07 瀏覽:833
人民當家做主的法治國家ppt 發布:2024-05-06 09:13:17 瀏覽:251
人民法院申訴復查規定 發布:2024-05-05 23:52:36 瀏覽:159
小區保安打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5 20:45:55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