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公開化

司法公開化

發布時間: 2022-01-23 19:01:46

❶ 人民法院對接大數據 促進司法精細化

人民法院對接大數據 促進司法精細化
大數據的實質是人類通過互聯網形式實現對人類海量原子式動態信息的分類、互聯、共享,從而可以預判且有序化人類各種社會活動。人民法院主動對接大數據,既為審判工作爭取了前所未有的資源條件,也將對司法工作的精細化要求提上了日程。
對接大數據的海量個人信息,人民法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送達難、執行難的頑疾。但是,要真正實現法律文書精準送達還需司法工作人員具備對數據平台中的現實被送達人地址真實、有效性的分析判斷能力,絕不能按照數字購物平台上的收貨地址一寄了事。另外,以限制拒不履行裁判義務人員網路消費、金融的方式來督促其履行法定義務,還要求司法工作人員在使用上述方式時要特別注意對公民消費自由權、隱私權等民事權利的侵犯邊界。既要嚴格審批執行限制令的使用申請,也要由專門部門、專人負責執行動態管理,讓被執行人及時履行有門,恢復權利行使及時有路。對接大數據將使審判活動突破空間限制而愈加便利化,程序價值得以提升。例如,浙江法院利用阿里平台對電子商務糾紛訴訟、執行全流程線上解決,將極大地提高審判效率,減少當事人的訴累。但司法的任何便利都將歸於公平正義價值的檢驗。人民法院應當避免為了追求效率而忽視以當事人訴訟權利保障為體現的程序公正。此時,訴訟程序在整個訴訟過程中的重要性將會比傳統司法得到大幅提升。因為上一階段的程序瑕疵,將嚴重影響下一訴訟程序的正常開始。人民法院必須注意線上司法的流程設計要在每一節點處都有對上一階段當事人訴訟權利告知、行使的情況記錄,告知、解釋下一階段訴訟權利的行使方式與後果。對接大數據得以讓審判活動更加公開化,這種公開也將帶來庭審的實質化。審判公開最重要的公開應當是庭審公開,其價值在於將決定司法結論的所有因素都予以一目瞭然地在第一時間活化。觀摩者好似得以進入審判活動中一樣,憑借從庭審中得到的信息與臨場參與感,形成自己的內心確信後與司法結論相比較,從而得出這次司法活動質量的可接受度。因此,法官們應該主動磨煉自身駕馭庭審的內功,言行謹慎,不越中立,讓當事各方的對抗、爭議以及可能影響司法結論的因素都得到集中展現,符合人民法官應有的與其他職業不同的風貌。在文書方面,對接大數據的司法公開要求法官必須在清楚全面案情,對證據與價值衡量作出內心確信的基礎上才能得出結論。這就要求法官必須在裁判文書中體現出自身嚴密的邏輯推理與援法釋用的思維過程。大數據讓審判信息與社會其他部門信息實現跨界共享,這就要求人民法院不光能夠利用數據為審判服務,還必須更加註重充分發揮審判活動對社會行為的引導功能。這將是比傳統司法法制宣傳、司法建議眼界更寬,決策更為科學,作用更為前瞻性的司法功能。依託於大數據平台,人民法院將能夠在審判數據基礎上,利用其他相關社會數據對社會某一時間內的突發問題及其類型化進行社會學分析預測,為自身審判活動,應急的行政管理,未來的立法活動,長期的文化建設與教育矯正發揮重要的參考指導作用。對接大數據將會使個案結果與社會正義價值對接更為精準,真正的先例遵行制將有實現的可能性。通過數據平台,法官得出的任何司法結論就不再可能僅是自己的內心確信,他們將自覺地檢閱以往相同層次法官或高層次法官對同類問題已作出的認識與判斷,在作出承辦案件結論前進行必要的修正。這樣,法官對同類事實的認識將會趨向統一,個案對社會正義價值的符合度將更為精準。當然,這種認識上的統一認識不一定都是好事。但是,從通過司法活動規律化而讓法律本有的社會行為的可預測價值得以實現的角度上而言,則是可以成立的。而且,這也是一種解決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有效途徑。

❷ 司法公開,你怎麼看

這是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科技水平的飛躍發展,不久的將來,地球上將不再有「秘密」。
公開,可以拆除暗箱;
公開,可以發現案件中隱藏的問題;
公開,民眾可以為司法機關提供司法機關尚不掌握的問題。

❸ 司法公開三大平台是什麼

2013年以來,為貫徹中央關於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推進陽光司法,最高人民法院提內出建立【完善審判流容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並選擇部分法院開展試點工作。這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開的一項重大舉措。各級人民法院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以「天平工程」建設為基本載體,努力實現三大平台的一體建設和整體推進,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推動深化司法公開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❹ 如何推行司法公開與保守審判秘密工作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法律得到正確實施已迫在眉睫。人民法院作為實施法律的重要部門,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是其必然要求。「正義不但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司法的公開、透明,對於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活動日益高漲的關注,對於樹立人民法院良好形象、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幾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統一部署,司法公開熱潮正在全國法院掀起,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越來越大、形式和手段越來越多。隨著司法公開的力度不斷加大,給法院的保密工作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問題,出現了法院無密可保的錯誤認識和重公開、輕保密的不良傾向,使法院的保密工作形勢受到嚴峻挑戰。因此,如何正確處理司法公開與保守審判保密的關系是當前做好人民法院保密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司法公開對保密工作形勢帶來的挑戰 (一)司法公開對幹警保密觀念帶來的挑戰。隨著司法公開工作的深入開展,使幹警的保密觀念發生變化,部分幹警對司法公開和保密工作二者的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將法院保密與司法公開工作對立起來,擔心強化保密工作會影響法院公開審判,從而形成重公開輕保密的不良傾向。一是「保密無用」論,有的認為既然要求司法公開,就不用保密,從而忽視保密工作。二是「無密可保」論,有的幹警不掌握基本的保密知識,對司法公開和審判秘密的范圍界定不清,認識模糊,甚至混為一談,認為沒有什麼秘密可保。三是「有密難保」論,有的幹警認為審判工作涉密環節多、事項多,對保密喪失信心,放棄主觀努力。凡此種種錯誤認識,都對法院保密工作帶來不利影響,甚至會導致失、泄密問題的發生。 (二)公開主體對保密工作帶來的挑戰。人民法院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與其它國家機關保密工作主體有一定的差異性。一是涉密環節多。法院審理的案件從立案、審理到執行,各庭(局)或審判委員會討論、定案等環節較多,都存在著泄密的可能性。二是涉密事項多。主要表現在:在一定時間內不宜公開的案件和數字;法院內部討論與研究分析案件的情況及對策;正在審理案件的有關材料和處理意見等等。三是涉密時間長。一些重大、復雜案件往往辦理時間長達一年半載,涉密時間比較長。為滿足人民群眾司法知情權的要求,人民法院司法公開的力度越來越大,公開主體越來越廣泛,公開效率越來越高,往往導致公開主體與保密主體發生沖突,公開與保密的界限不清,公開的尺度很難把握。再加上有時為了維穩的需要,往往以犧牲保密工作為代價,向當事人公開不該公開的內容或暫時不宜公開而提前公開。 (三)公開形式和手段對保密工作帶來的挑戰。當前為保證司法公開的效率和效果,司法公開的形式和手段越來越多,如利用法院網站、庭審視頻直播系統、電子顯示屏及案件公開查詢系統等,隨著現代通訊、計算機網路及電子工具在司法公開中的廣泛運用,大量秘密和信息存儲的方式發生變化,使保密的難度明顯增大,泄密渠道明顯增多,泄密的隱患增多,泄密的可能性大為增加。同時竊密者利用現代技術非法竊取涉密信息行為更具隱蔽性,給保密防範帶來困難。 二、做好司法公開工作和保密工作的對策 (一)釐清司法公開和保守審判秘密的關系,消除錯誤思想認識。公開審判制度是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及三大訴訟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一項基本的審判制度。為了嚴格執行該項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對公開審判的相關事項做了具體規定,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應當嚴格遵照執行。同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規范法官和律師關系維護司法公正的若干規定》第五條規定:「法官應當嚴格執行公開審判制度,依法告知當事人及其委託的律師本案審判的相關情況,但是不得泄露審判秘密。」可見法官在執行審判公開制度的具體規定和履行明理釋法等職責時,亦應以審判工作秘密的相關規定為限,劃清公開與保密的界限,以防止泄露審判工作秘密,從而對公開審判制度的實施造成不良影響。 關於保守審判秘密,最高人民法院、國家保密局《人民法院工作中國家秘密及其秘密具體范圍的規定》對審判秘密進行了具體規定,並且將人民法院的審判委員會、合議庭討論案件的具體情況和記錄,以及其他雖不屬於國家秘密,但一旦公開會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的事項,應當按照審判工作秘密進行保守,不得擅自公開擴散。我國保密法也明確將審判秘密納入保密法的范疇,泄露審判秘密不僅會給審判工作帶來種種困難,情節嚴重的,還會構成犯罪。 由此可見,審判公開是指在不傷害國家的秘密、他人的商業秘密或隱私的,不傷害未成年人受保護的特殊范疇的前提下的公開,其目的是防止司法權力的濫用,實現人民群眾對司法的知情權。因此,公開審判的力度越大,保守審判秘密的特殊性作用更加凸顯,這充分說明保密工作與審判公開是相互依存,互不矛盾,和諧統一的。 (二)進一步完善定密規則,准確界定司法公開和審判秘密范圍,把握司法公開尺度。有的幹警對於工作中的哪些事項應該作為秘密,哪些不應該作為秘密認識不足,對於審判公開的尺度把握不準,個別幹警甚至認為法院工作已無密可保,有密難保,因而思想鬆弛,可能在不經意中泄露秘密。人民法院要嚴格按照《保密法》和《國家秘密及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確定法院中國家秘密的范圍和密級,做好密級的劃分、調整和確定工作。使幹警了解關於審判秘密的定級規則,分清哪些能公布,哪些須保密。比如在案件宣判前,法官的意見、合議庭的評議情況、審委會的討論內容等,都屬於涉及審判秘密的內容,應當注意保密;而審判活動中,承辦人信息、審判流程等都屬於應當對當事人公開的信息。因此,要在審判活動中,注意分清涉密內容與非涉密內容,嚴把涉密關,處理好「公開、透明辦案」與「保守審判機密」的關系。 (三)完善保密制度,強化保密工作責任。結合法院工作實際,筆者認為當前要重點抓好四項工作機制建設。一是要健全完善涉密人員管理制度。要加強對法院內部的統計、檔案、機要等保密人員的管理,明確涉密人員的工作職責、職權范圍、責任追究等要求,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同時,要完善涉密人員上崗、在崗、離崗的申報、審查制度,明確制約措施,防止涉密人員離崗後發生泄密事件。二是要健全計算機信息保密管理制度。要抓好網際網路的保密管理工作,完善網路站點實行登記備案制、建立上網信息保密審查等制度,控制源頭,確保法院工作秘密和審判秘密不上網擴散。三是要健全完善審判工作保密制度。審判環節是法院保密管理工作的重點環節、中心環節,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是不得公開進行審判的,應當予以保密。此外,筆者認為,應結合各個審判環節,具體抓好相關環節的保密工作。如:受理屬於保密范圍的案件時,應同時部署保密工作,辦案人必須明確該如何做好此案的保密;合議庭討論案件和向審判委員會匯報案件時,要匯報辦案中保密措施和效果;檢查案件質量時,要同時檢查保密工作是否落實到實處,有無泄密漏洞;對業務庭指導工作時,也要指導保密工作。四是嚴格保密責任追究。將法院保密工作納入績效考核之中,對各部門實行動態考核,並實行「一票否決」。同時要將保密工作考核與落實法院工作責任制有機結合起來,對貫徹落實行動迅速、措施得力的部門和個人給予肯定和表揚,對落實不力或在保密工作上出問題的部門要予以查究,如通報批評、責令檢查、誡勉談話、黨紀政紀處分。 (四)加強技術防護,提高保密工作實效。一是加強通信秘密管理,在治「漏」上下功夫。如涉密文件、資料傳輸不得使用明傳。郵寄屬於秘密的文件、資料、卷宗必須登記並經機關機要部門傳遞。二是加強辦公計算機保密管理,在治「松」上下功夫。辦公計算機的自動化網路與社會公眾信息網路實行物理隔離。凡屬絕密信息一律不準存儲在計算機硬碟內。對涉密計算機的數量、配置、使用人員及相關責任人一一登記在冊,建立信息檔案,跟蹤管理,確保不泄密。三是加強涉密內部資料保密管理,在治「亂」上下功夫。對內部刊物、簡報、表格、圖片等根據《國家秘密及其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確定其密級,整理歸檔,分類管理,凡需借閱、復印均需經分管領導同意。上網信息發布前須經信息管理部門審核並經院領導同意審批後,才能統一由技術部門的計算機專職管理人員或網頁管理員發送,從而保證上網信息依法、真實、保密。 綜上所述,在執行人民法院司法公開和審判保密的相關規定時,應該首先對此有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澄清二者之間的關系,並結合實際工作,分析出其薄弱環節與具體表現,從而做到有的放矢,而後採取切實有效地措施,從整體和個體的不同角度來開展工作,以最終形成整體的合力,構築好預防體系,既保證司法公開工作深入開展,又有效防止泄密事件的發生。

❺ 如何推進司法為民和公正司法公平公信

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認識,准確把握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目標要求。

司法公開是我國憲法和三大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應當作為法院的中心工作來抓。要清醒認識現階段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司法公開理念,從認識上徹底理解、認同司法公開。在此基礎上,應當准確把握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目標要求:要以實現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為目標,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的新要求、新期待為動力,以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建設為重點,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以更高的標准進一步深化司法公開,全面提升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水平,促進法院工作科學發展。

(二)重點推進,促進司法公開推進工作向縱深發展。


第一,在司法公開內容的深度、廣度和均衡發展上下功夫。應推進審判流程公開,及時告知當事人案件受理情況、開庭信息、保全措施及其他重大程序性事項,嚴格執行公開宣判制度,建立健全聽證公開工作制度和案件信息同步查詢系統。應推進裁判文書公開,明確裁判文書公開范圍,強化裁判文書說理公開,擴展裁判文書公開渠道,推動裁判文書資料庫建設,推行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工作,完善公眾查閱裁判文書制度。應推進執行信息公開,及時公開案件強制執行措施、評估拍賣信息以及不履行法律義務的被執行人信息,不斷完善執行案件信息查詢系統。

第二,在司法公開形式與載體的豐富和創新上下功夫。應構建全方位、多元化、實時性的司法公開平台,向社會公眾和當事人全面公開法院工作和案件信息。應推進訴訟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完善「一站式」服務功能,及時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指導。應加強司法公開信息化建設,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司法公開的拓展。應建立豐富完善的白皮書制度,全面細致地向社會展示法院各項工作成果,發現的問題及司法建議。

❻ 公安局司法公開的幾項內容

  1. 關於司法公開的具體含義,最高法院明文界定為六個方面,即立案公開、庭審公專開、執行公開、聽證公屬開、文書公開和審務公開。除次之外的的其他案件處理環節,比如取證過程,都不屬於司法公開范圍。

  2. 更加透明的司法顯然還需要過程性司法信息公開,需要六大環節的整體化公開。以裁判文書上網作為司法公開的突破口,在政策推行策略上是明智的。此次最高法院規范還有一個亮點,即確立了司法文書"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的基準,而這在2010年《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中是不明確的,後者關於一般性司法文書採取的是"可以"式的裁量模式,最高院和省高院具有法律適用指導意義的案件才適用強制性公開模式,這就給各級法院保留了極大的自由裁量權。司法公開只有作為一項強制性的法律義務,才能夠起到增強司法公正和權威的預期效果,最高院此次自我垂範,提出相對其他級別法院更高的司法公開標准,彰顯了中國司法公開的積極政策取向。

❼ 什麼叫司法公開

就是司法的透明化,在民眾的監督下進行。

❽ 如何實現司法的公開公正

您好,
一、樹立司法公正的追求意識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作為法官,樹立司法公正的意識不難,難的是把司法公正作為畢生的追求。為此,法官要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把司法公正作為信仰來追求,內化於心,化外於行。(1)法官要以奉法為魂。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線,也是法官最高的價值追求。對法官來說,司法不僅是一種職業,而是為之獻身的事業,只有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對法律始終保持忠誠敬畏之心,才能做到恪守公平,秉持正義。(2)法官要以擔當為榮。法官承載著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使命,不可避免成為利益沖突的焦點,這就要求法官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只有樹立懲惡揚善、執法如山的浩然正氣,才能做到信念堅定、執法為民、勇於擔當、清正廉潔。(3)法官要以守正為本。「君子獨處守正,不橈眾枉。」法官只有堅守職業良知,才能在實現司法公正的追求中,不役於外物,不困於心。公平正義的形象需要優良作風來支撐,這要求法官把樹立司法公正的追求意識與司法作風建設統一起來,自覺加強司法職業精神的鍛造、司法禮儀的培訓、道德操守的養成和日常行為的規范。
二、了解社會公眾的司法需求
「公正自在人心。」衡量司法公正的標准,既要看裁判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更要看裁判是否符合公眾的司法需求。司法權的人民性源自馬克思主義的人民主權觀,司法只有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和需求才是公正的,法官要在司法為民的實踐中實現司法公正。(1)貫徹為民宗旨。在社會主義中國,忠誠於法律與忠誠於人民具有高度一致性。公正司法必須以體現為民要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法院要開門納諫,深入群眾搞好調查研究,積極回應群眾的期望和需求。司法工作要反映群眾聲音,做到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對群眾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2)服務社會民生。「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服務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司法工作的重要職責。隨著改革深入和社會發展,對民生領域的司法需求,法院要及時跟進,保障到位。(3)關注特定群體。增強裁判的社會可接受性,很重要的是契合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每起案件背後都反映了特定群體的司法需求,如農民工討薪糾紛、房屋拆遷糾紛等。司法尤其要關注弱勢群體的權益,實現實質公平正義。
三、把握法律公正的精神內核
公平正義是人類永恆的價值追求,也是法律的精神內核和立法的倫理基礎。法律不可能為所有社會關系量身定做,不可能預見可能發生的所有情形,這就要求法官要深刻把握法律公正的精神內核,正確適用法律。(1)准確理解法律精神。在馬克思看來,法是「人的行為本身的內在的生命規律,是人的生活的自覺反映」,人們服從法律「也就是服從他自己的理性即人類理性的自然規律」。法律精神是本質的、鮮活的、抽象的、前瞻的,但法條是表面的、刻板的、具體的、滯後的。法官要善於抓住本質,領悟立法本意,將法律精神活用到個案中,使裁判富有生命力。(2)體現主流道德觀念。法律的公平正義精神與人民群眾樸素的公平正義觀念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一定意義上講,廣泛的民意體現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普遍道德訴求。司法裁判要堅持法律評價和道德評價相結合,尊重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普遍認知和共同感受。(3)自覺融入社會生活。法律規則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法官要從社會生活中探究法律規則的本源,了解社會關系和社會交往的主要方式與規則習慣,善於總結和運用群眾公認的常識與經驗,努力使司法過程和處理結果在法定范圍內貼近群眾的公平正義觀念。
四、具備卓越的司法操作能力
司法的本質是經驗,正如美國法學家霍姆斯所說:「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司法作為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要求法官具備卓越的司法能力,司法能力的形成離不開經驗的積累。(1)司法實踐經驗。對規律的認識,要經歷從特殊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的過程,經歷越多,對規律的理解才越深刻,運用才越自覺。只有經過司法實踐錘煉,才能准確把握審判規律,更好指導辦案實踐。(2)社會生活經驗。法官首先是社會人,其次才是法律人,只有具備豐富的生活閱歷,才能感同身受作出公正裁判。社會生活經驗的積累不可逾越,不可復制,法官的成長背景、情感認知、個人偏好,都會影響對法律關系的判斷,甚至同一法官在不同時期處理近似案件,結果也不盡相同。(3)專門工作經驗。隨著審判專業化要求的提升,法官的專門工作經驗已成為司法能力的重要來源。比如,審理知識產權案件,有必要從政府相關部門法律專家、長期從事知識產權研究的學者、具有豐富辦案經驗的律師中遴選法官,提高案件審理的公信力。
五、科學的程序制度設計
訴訟程序是司法活動的基本載體和外在表現,是人們感受司法公正的主要途徑。構建科學的程序制度,包含三個關鍵詞:(1)公開。司法活動要讓群眾看得見、聽得懂、信得過。雖然結果公正,但程序公開不夠,群眾也會認為存在「暗箱操作」,產生合理懷疑。抓鬮是群眾議事決斷的常用方式,因操作簡單,公開透明,人們對結果信服接受。司法活動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和專業性,不可能像抓鬮那樣隨意,但公開透明的程序設計理念是相同的。(2)民主。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是司法民主的體現,是人民行使司法權的有效途徑。當前,發揮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優越性,就是要貫徹黨的司法群眾路線,通過程序安排拓寬群眾參與司法的渠道,保證群眾在司法活動中的話語權,進而提升司法公信力。(3)對等。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舉證責任分配要堅持對等原則,確保法官恪守中立,裁判不偏不倚。
六、嚴格有效的監督機制
加強法院內部監督,要重點完善三項制度:(1)合議庭、審委會制度。要充分保證審委會委員、合議庭成員能夠獨立發表意見,敢講真話、講實話,真正發揮集體把關作用。完善審委會討論案件工作機制,讓審委會委員走到前台,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可以組成大合議庭直接審理。(2)審級制度。要強化審級獨立負責,提高一審、二審質量。進一步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上級法院要履行監督指導職責,改進監督指導方式,通過訴訟程序和案例指導,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3)迴避制度。個別法官與當事人、律師不正當交往,嚴重損害了司法公信力。對此,除依照訴訟法實行訴訟迴避外,要嚴格落實法官任職迴避和交流制度,規范接待制度,保持法官與律師、當事人的正當關系,消除一切可能影響公正司法的情形,維護法院和法官的公正形象。
七、健全的糾錯問責機制
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健全的糾錯問責機制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冤假錯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高效的糾錯機制。刑事訴訟法規定,對因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發回重審的案件,被告人上訴或檢察院抗訴,二審法院不得再發回重審。嚴格落實法律規定,能夠有效防止案件多次發回重審「翻燒餅」。要充分發揮審判監督的價值,提高再審效率和質量。(2)科學的防範機制。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將訴訟各環節納入風險管控,及時預警。落實證據裁判制度,提高收集、採信證據的質量,堅決排除非法證據,切實達到確實、充分的證明標准。(3)嚴格的問責機制。當前,權責不明是司法問責落空的主要原因。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最根本的就是按照權責一致原則,使裁判權回歸主審法官、合議庭,在此基礎上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形成權責明晰、權責統一、管理有序的司法權運行機制。
八、完善的職業保障機制
法官不是「官」,但需要像「官」一樣,建立完善的職業保障機制,保障法官依法履職。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法官職業保障機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身份保障。法官是奉獻的職業,在法治環境尚不成熟的情況下,也是有風險的職業,這種風險更多表現為法官身份的不確定性。身份保障機制不完善,造成法官辦案畏首畏尾,考慮法外因素超過法律因素,嚴重影響了司法公正。我們應積極推進法官管理分類改革,法官身份的取得、職級晉升、社會地位都應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特別是法無明文規定不得調離法官崗位。(2)經濟保障。要建立起薪酬與付出相適應的經濟保障機制,提高法官的收入水平,調動法官積極性,從而更好地保留骨幹,預防腐敗。(3)安全保障。近些年,因當事人對判決結果不滿,報復殺害、毆打法官的案件時有發生。要加大對法官人身、家庭安全的保護力度,為他們公正司法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
九、先進的審判管理機制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審判管理事關審判質效、公平正義和司法公信力,是人民法院『三大管理』的核心,是一項具有基礎性、關鍵性和長期性的重要工作。」構建先進的審判管理機制,重點包括三個方面內容:(1)淡化行政管理色彩。明確院庭長等行政領導審判管理職責,主要集中在程序事項審批、審判宏觀指導、審判質效監督以及保證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等方面,不幹預具體案件處理,防止審判管理權的濫用。(2)堅持科學民主管理。服務審判是審判管理的基本定位。構建科學的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質量評查、法官技能考評、審判運行態勢分析的審判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審判管理委員會,讓一線法官參與進來,注重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將審判與管理銜接起來。(3)增加信息技術含量。審判管理,最重要最基礎的手段是信息化。只有把審判管理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才能提高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和效率。此外,要重視加強司法統計、質效考核、基礎理論研究等管理工作,為司法改革提供准確翔實的基礎數據。
十、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司法公正建設不能閉門進行,必須與國家法治建設其他環節相銜接,創造良好的司法環境。我國法治建設起步比較晚,法律文化傳統中還存在許多與法治不相融的成分。構建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體制環境。構建現代司法體制,核心是保證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要加強和改善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消除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人民法院要建立違反法定程序干預司法的登記備案通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審判機關與其他司法機關依照憲法法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2)社會環境。受幾千年「人治」傳統影響,人民群眾對司法的認同度不高,「信訪不信法」、「信權不信法」的現象仍然突出。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加強法治社會、法治政府建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養,推動形成良好的法治環境。

❾ 信息化條件下如何完善審判公開促進司法公正

一、深化司法公開理念
(一)把司法公開與踐行群眾工作路線結合起來
(二)把司版法公開與推進司法民主結權合起來
二、創新司法公開方法
(一)不斷挖掘司法公開的深度
(二)不斷拓展司法公開的廣度
三、完善司法公開機制
(一)加強司法能力培養
(二)強化管理評估機制

熱點內容
客服外包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4-05-07 08:02:54 瀏覽:90
鹽城市亭湖區人民法庭 發布:2024-05-07 06:01:48 瀏覽:260
借名購房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05-07 05:37:32 瀏覽:839
法治視頻下載 發布:2024-05-07 05:32:18 瀏覽:827
法學考研群 發布:2024-05-07 01:40:45 瀏覽:918
勞動法暫扣工資 發布:2024-05-07 00:51:44 瀏覽:979
廣告公司公司規章制度 發布:2024-05-07 00:03:14 瀏覽:477
長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4-05-06 23:00:23 瀏覽:536
香港安全立法出台 發布:2024-05-06 21:38:40 瀏覽:328
銀行法律顧問律師簡介 發布:2024-05-06 21:33:09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