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省司法監督

省司法監督

發布時間: 2022-02-17 02:55:04

⑴ 請問司法監督的詞條應該是什麼啊

司法監督通常包括兩種含義:一是監督主體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對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司法活動的合法性進行的監督;二是司法機關依法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司法活動的合法性進行的監督。

一、更新監督理念

司法公正所體現的是以法律意義上的事實、證據為依據,從程序到實體上都受到法律的規范制約。這就決定我們在實施司法監督中,不能用一般的公正的理念來衡量司法公正,而應以憲法、法律、法理為指導,緊密聯系實際,更新司法監督的理念。

1、宏觀監督理念。就是要確立著眼全局抓大事的宏觀監督理念。憲法和法律把人大對司法的監督規定為督促司法機關公正司法,保證憲法和法律正確有效的實施,也是強調要注重宏觀監督。就地方人大對司法的宏觀監督而言,應著眼於確保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人大決議的遵守和執行,抓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司法領域帶傾向性的問題,從源頭、方向、根本上實施監督。這是總攬全局的宏觀思維。

2、依法監督的理念。司法監督權是與私權相對應的一種公權。私權只要法律沒有禁止性規定就可行使,而公權的行使則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就不得隨意行使。依法糾錯是指對於違反程序法或實體法,確屬應當糾正的錯案依法糾正。但不能不分錯誤的性質、原因、責任一概而論。這樣做,有利於克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權大於法的封建官本位思想。

3、維護司法權威的理念。司法是實現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裁定,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強制性、終局性。這是司法權區別於別的糾紛解決機制的一大特徵。建立能夠維護法的誠信和法的權威的司法體制,是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首要目的。樹立這一理念,就要求監督主體在行使監督權時,要依法維護生效裁判的既判力。要求人民法院務必嚴肅、公正司法,嚴防執法違法、司法不公。

4、不代行司法權的理念。司法權的行使是通過辦理具體案件而實現的、司法監督對影響重大的案件的關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黨委、人大不宜對個案處理定調子。因為這樣做,一方面,混淆了黨政領導、監督機關、司法機關的職能;另一方面,由於監督主體、權力的特殊性,一些司法人員就可能因此而不敢秉公辦案,就可能保護了一方當事人的權利,而損害另一方面的合法權利。

二、健全監督立法

健全監督立法是完善司法監督的法律保證。制定統一的監督法非常必要,且時機、條件漸趨成熟。

從監督主體的監督權力及方式而言,應當對國家機關、社會組織、新聞媒體、人民群眾(公民)等監督主體的權利方式作出明確規定。如共產黨的領導與監督。中國共產黨與司法機關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司法機關必須堅持的一大基本原則。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和監督主要是:1、領導立法機關制定良法,使司法有法可依;2、向人大推薦司法機關的重要幹部,為公正司法提供組織保障;3、督促司法機關公正司法,責成司法機關和有關職能部門及時嚴肅查處司法領域的違紀違法犯罪行為;4、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督促各類監督主體克服監督缺陷,規范、完善、加強對司法的監督,確保法律的正確有效實施。

檢察機關作為國家專門的法律監督機關,主要職責是代表國家依法行使公訴案件的起訴和抗訴權力,對民事案件的抗訴監督應當遵循民事私權行使的特點和規律,強調當事人主義,把國家干預嚴格限定在只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人身保護的范圍之內。對其他民事案件,為保護當事人的平等訴訟權利和合法權益,節約訴訟資源,防止公權對私權的侵犯,不宜行使抗訴權。在審判監督方面,應著重規范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監督。司法權依法獨立行使的特徵,決定上級法院與下級法院之間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而是指導與監督的關系。

三、規范監督機制

規范監督機制是完善司法監督的實踐保障。

1、規范監督途徑。現在信訪途徑多,黨委、人大和司法機關內部都有處理申訴信訪的部門,應統一歸口到本機關內設的一個部門登記處理(包括審查、交辦、督查)。建議黨委、政法委的這種監督統一歸口到其信記辦處理;人大的監督以及人大代表批評、建議、質詢等宜統一歸口到人大內設的一個委員會處理。以盡可能避免案件交辦督辦上的沖突和重復。

2、規范監督方式。民主黨派對司法的監督,宜通過政治協商會議這個組織渠道,對司法機關提意見或批評來實施監督。輿論對司法的監督,是新聞媒體以發表意見、建議或批評等方式來表達公眾對司法的監督意願。作為監督主體的機關、組織在實施集體監督時,不宜輕易對個案作出具體的結論性的處理意見。

同時,法院內部也應正確處理好自覺接受監督與加強內部監督的關系。法院對各種監督主體對司法的監督,要認真負責地研究,從司法監督的宏觀長遠上著眼,各級司法機關內部,應把功夫下在健全強化提高司法隊伍素質、嚴防和遏制辦關系案、金錢案、枉法裁判、司法不公的長效機制上。特別是在刑事審判方面,應突出在嚴防辦錯案、嚴防放縱犯罪、嚴防傷及無辜等「三個嚴防」上狠下功夫。

3、規范監督時間。監督主體不應對正在審理的案件作出決定或就實體處理發表傾向性的意見,只應在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裁定和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後依法實施監督,以保證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

4、規范啟動再審的程序。立案是啟動司法機關內部監督程序的首要環節,必須把好關。黨委、人大、新聞輿論、社會團體和人民群眾涉及具體案件的監督,不論是交辦、轉辦或者申訴,都應當統一歸口司法機關的立案部門登記,先依法進行審查,符合法律規定再審條件的,才能啟動再審程序,盡可能避免再審立案過濫、訴訟資源浪費、訴訟惡性循環。

四、提高監督者的素養

當前作為監督主體的監督機關和監督人員,應重視提高政治思想和法律素養。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處理司法監督問題。特別是一些負責同志,在對待法制統一、司法監督的問題上,要有唯物辯證的思維。

要克服權大於法、以權代法、以權壓法的封建「官本位」意識,樹立依法執政、依法治國、依法監督的「法治」觀念。

⑵ 司法監督的方式有哪些

檢察機關的監督:1、對公安機關偵察活動的監督
2、對民事、行政審判活動的監督
3、對刑事案件的判決、裁定的執行和監獄、看守所、勞動改造機關的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監督
審判機關的監督:對下一級法院和專門法院審判工作進行監督

⑶ 人大對行政和司法監督的區別與要求

望採納,謝謝!
①在監督對象上,層級高的人大機關,對同級「一府兩院」監督少,對「一府兩院」下屬部門執法活動監督多;對政府工作監督少,對「兩院」執法活動監督多。由於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習慣於將「公、檢、法」稱為執法機關,將它們行使職權叫做執法,而把政府視作例外,直至八十年代,特別是行政訴訟法實施後才逐漸改變這種認識偏見,但其對人大監督產生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②在監督內容上,對重大決策的監督少,對一般性行政、司法行為監督較多。例如,各級人大對政府預算的監督過於簡單、流於形式。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法律的不健全,人大要不要對政府預算外的收入與支出進行審查,目前還缺乏明確規定。這就為一些地方和部門私設小金庫提供了方便,也使「市長基金」、「縣長基金」一類的收支帳游離於人大的監督之外。③在監督形式上,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對行政的監督和對司法的監督、宏觀監督和微觀(個案)監督不加區別,習慣於用一個模式、一套方法。④在監督主體上,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人大常委會的監督、主任會議的監督、專門委員會或工作委員會的監督、人大代表的監督甚至個人的監督,往往都混為一談,統稱為人大監督。

⑷ 廣東省司法廳對深圳市司法局的監督屬於( ) A. 職能監督 B. 主管監督 C. 司法監督 D. 審計監督

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對下級司法行政機關履行業務指導和管理職能,其人、財、物的管理由同級人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負責。

⑸ 省政府為什麼不能監督地方司法機關

政府屬於政府機關,屬於行政部門,而地方司法機關屬於司法系統,司法行政分立,防止行政干預司法公正,破壞司法的公平性

⑹ 司法監督與監督司法的區別是什麼

司法監督主要是指法律監督機關(主要是指檢察院,也包括法院)對各個領域的監督。監督司法主要是指人大,媒體及社會大眾對司法機關(主要指法檢,廣義的司法含公安)的監督。

⑺ 司法監督的作用是什麼

法律監督亦稱「司法監督」或「檢察監督」。是行政法制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系合法性的監督。

    1.法律監督是對法律實施中嚴重違反國家法律的情況所進行的監督。法律監督不包括對立法活動的監督,而只是對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並且是以監督嚴重違反法律的情況為主。

    從法律的有關規定看,人民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在內容上受到嚴格的限制,即對法律執行情況的監督只限於對國家公務員職務活動中構成犯罪的行為進行立案、偵查和公訴,對法律遵守情況的監督只限於對嚴重違反法律以至構成犯罪的行為進行追訴,對法律適用情況的監督只限於對三大訴訟活動中確有錯誤的判決、裁定以及違反法定程序的情況進行監督

    2.法律監督是一種專門性的監督。法律監督的專門性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法律監督權作為國家權力的一部分,由人民檢察院專門行使,法律監督是檢察機關的專門職責。檢察機關如果放棄對嚴重違反法律的行為進行監督,就是失職。因而它不同於其他一切社會活動主體都能進行的一般性監督。二是法律監督的手段是專門的。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檢察機關進行法律監督的手段是由法律特別規定的。如對職務犯罪立案偵查、對刑事犯罪提起公訴,以及對訴訟過程中違反法律的情況進行監督等,都是只有檢察機關才有權使用的監督手段。

    3.法律監督是一種程序性的監督。法律對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規定了一定的程序規則,這些程序規則可能因監督的對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對職務犯罪立案偵查有立案偵查的程序,對刑事犯罪提起公訴有提起公訴的程序,對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提起抗訴有提起抗訴的程序,糾正違法有糾正違法的程序。程序性的另一層含義是法律監督的效果在於啟動追訴程序或者救濟程序。

    對於嚴重違法構成犯罪的,法律監督的功能是啟動追訴程序,提請有權審判的法院進行審判;對於構成違法的,法律監督的功能是提請對行為人有管轄權的主體追究責任;對於違反法律的判決、裁定或決定,法律監督的功能是提請作出決定的機關啟動救濟程序以糾正已經出現的錯誤。

    4.法律監督是一種事後性的監督。只有當法律規定的屬於法律監督的情形出現以後,檢察機關才能啟動法律監督程序,實施監督行為。並且,司法活動、行政活動、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違法行為,在程度上是不同的,只有在違法行為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檢察機關才能啟動法律監督程序實施監督。

⑻ 司法監督和執法監督有何區別

司法監督:司法機關是指檢察院等司法機關,司法監督是指充分發揮他們的司法監督作用。
執法監督:擁有執法權力的是指公安等執法部門,執法監督就是加強對公安機關的執法監督。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