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鑒定人的訴訟地位
委託與受理是司法鑒定的關鍵環節,是保障鑒定活動順利實施的重要條件。省級司法行政機關要適應人民法院委託鑒定需要,依法科學、合理編制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名冊,充分反映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執業能力和水平,在向社會公告的同時,提供多種獲取途徑和檢索服務,方便人民法院委託鑒定。
人民法院要加強對委託鑒定事項特別是重新鑒定事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審查,擇優選擇與案件審理要求相適應的鑒定機構和鑒定人。
司法行政機關要嚴格規范鑒定受理程序和條件,明確鑒定機構不得違規接受委託;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接受人民法院的鑒定委託;接受人民法院委託鑒定後,不得私自接收當事人提交而未經人民法院確認的鑒定材料;鑒定機構應規范鑒定材料的接收和保存,實現鑒定過程和檢驗材料流轉的全程記錄和有效控制;鑒定過程中需要調取或者補充鑒定材料的,由鑒定機構或者當事人向委託法院提出申請。
② 我國司法鑒定人的訴訟地位應屬於
訴訟參與人。鑒定人、勘驗人。
③ 論述題 司法鑒定人的訴訟地位
鑒定人的地位包括科學技術地位和法律地位兩個方面,從科學地位來說,是具有專門知識的自然人,從法律地位來說,接受鑒定委託後是訴訟活動的參與人。對於司法鑒定人的訴訟地位有兩種不同的學說。在大陸法系國家,司法鑒定人通常被定位為利用專門知識「幫助」法院進行識別活動的人,是審判官的科學輔助人,因此司法鑒定人的職責是彌補法官知識和經驗的不足,其活動往往具有準司法活動的特徵。
④ 司法鑒定輔助人的訴訟地位是怎樣的呢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08條明確規定,鑒定人與證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一樣為訴訟參與人。
⑤ 司法鑒定在司法訴訟中的地位和作用
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活動中鑒定人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回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答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意見的活動。或者說,司法鑒定是指在訴訟過程中,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由司法機關或當事人委託法定鑒定單位,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鑒別和判斷的一種活動。
⑥ 司法鑒定人是不是必須在同一個鑒定所工作五年才能取得
不是。你的問題如果是關於如何取得《司法鑒定人執業證》,我可以這樣回答你: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令第96號《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中規定: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司法鑒定人是指運用科學技術或者專門知識對訴訟涉及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提出鑒定意見的人員。
司法鑒定人應當具備本辦法規定的條件,經省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核登記,取得《司法鑒定人執業證》,按照登記的司法鑒定執業類別,從事司法鑒定業務。
司法鑒定人應當在一個司法鑒定機構中執業。
第十四條個人申請從事司法鑒定業務,應當由擬執業的司法鑒定機構向司法行政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表;
(二)身份證、專業技術職稱、行業執業資格、學歷、符合特殊行業要求的相關資格、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經歷、專業技術水平評價及業務成果等證明材料;
(三)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個人兼職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並提供所在單位同意其兼職從事司法鑒定業務的書面意見。
第十六條經審核符合條件的,省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作出准予執業的決定,頒發《司法鑒定人執業證》;不符合條件的,作出不予登記的決定,書面通知其所在司法鑒定機構並說明理由。
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您希望成為一名司法鑒定人,那麼您首先需要向一個司法鑒定機構進行申請,由該司法鑒定機構(擬執業的司法鑒定機構)向司法行政機關代您遞交《申請司法鑒定執業人員能力評估報名表》,經審核批准後,參加由司法鑒定業協會組織的每季度一次的「申請司法鑒定執業人員能力評估考核」,考核通過後須填寫登記表後方可領取《司法鑒定人執業證》。
關於司法鑒定人可以在幾個鑒定所從事司法鑒定工作,在《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中也有規定:
第二十九條司法鑒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級司法行政機關依法給予警告,並責令其改正:
(一)同時在兩個以上司法鑒定機構執業的。
關於「五年」,《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中也有相關規定:
第十七條《司法鑒定人執業證》由司法部統一監制。《司法鑒定人執業證》是司法鑒定人的執業憑證。
《司法鑒定人執業證》使用期限為5年,自頒發之日起計算。
因此我認為,您的問題比較混亂,涉及的幾個方面我在上面為您一一列舉,如有其他問題,歡迎您繼續追問。
⑦ 如何理解司法鑒定製度在司法制度中的地位及作用
司法鑒定的鑒定人的地位包括科學技術地位和法律地位兩個方面,從科學地位來說,是具有專門知識的自然人,從法律地位來說,接受鑒定委託後是訴訟活動的參與人。對於司法鑒定人的訴訟地位有兩種不同的學說。在大陸法系國家,司法鑒定人通常被定位為利用專門知識「幫助」法院進行識別活動的人,是審判官的科學輔助人,因此司法鑒定人的職責是彌補法官知識和經驗的不足,其活動往往具有準司法活動的特徵。
⑧ 司法鑒定人的權利有哪些
司法鑒定人的權利問題
司法鑒定人的權利是法律賦予司法鑒定人在執業時為一定行為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經法律規定而成為司法鑒定人執業的權利保障。為保障司法鑒定人司法鑒定工作的正常開展,各國往往通過法律對司法鑒定人的法定權利作出具體規定。從我國立法及司法實踐來考慮,對以下幾項權利要引起特別的關注和重視:
(1)參與訴訟權
司法鑒定人受理鑒定委託後,有權了解案情,查閱與鑒定有關的案卷資料,如勘驗筆錄、檢驗筆錄、審訊筆錄等,詢問與鑒定事項有關的當事人,證人等,經委託機關許可可向被告人了解情況。全面了解案件情況,是科學鑒定的基礎性工作。而我國法律規定,鑒定委託機關僅向「鑒定人送交有關檢材和對比樣本等原始材料,介紹與鑒定有關的情況〔8〕這不僅可能導致司法鑒定人對案件情況了解太少,難以作出最終結論,而且由於司法鑒定人對與鑒定有關案情的了解是通過委託人介紹的,這種介紹難免帶有委託人的主觀烙印而有失客觀,從而為司法鑒定人作出正確結論製造了人為的障礙。尤其是一些重大復雜的刑事案件中,由於司法鑒定人了解案情太少,難以作出排他性的、准確性的鑒定結論。因此,賦予一定的訴訟參與權給司法鑒定人,是科學鑒定的內在要求。
(2)獨立鑒定權
司法鑒定人有權獨立出具自己的鑒定結論,這是在鑒定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鑒定結論是司法鑒定人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就案件中涉及的某一專門性問題作出的科學判斷。這種判斷可能左右審判官的判決。所以,必須保證司法鑒定人在作出鑒定結論時的內心獨立性,外界不得干擾。不得受案情、人情、上級或外界壓力的影響而使鑒定結論偏離科學軌道。在鑒定過程中,司法鑒定人或鑒定機構之間,對於不同鑒定的鑒定意見,不能以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的方式來統一鑒定的結論,司法鑒定人之間的意見也不能強求一致。司法鑒定人對自己所作出的鑒定結論負完全責任。在「共同鑒定」的案件中,如果經過充分討論仍不能取得一致的鑒定結論,司法鑒定人有權保留自己的意見,並可分別就不同的意見及其根據寫入鑒定書中。
現在,包括我國和其它國家,如日本、德國、法國、美國等,就司法鑒定人的責任問題開始了從理論到實踐的探索。(本文將在下一個問題中專門就此問題進行探討)。當然,也由於各國司法鑒定人在不同訴訟制度中所處的地位,以及由此反映出來的不同訴訟思想或訴訟觀。對司法鑒定人責任問題的探索也會有不同的結果。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司法鑒定人必須對自己所作出的科學判斷負責。這樣,就要求司法鑒定人必須行使獨立的鑒定權。
(3)司法鑒定人的人身不受侵犯的權利
由於鑒定結論對定案處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司法實踐中,對司法鑒定人的威脅,引誘及打擊報復現象也時有發生。因此,本文許多國家都為司法鑒定人制定了嚴密的人身保護制度,而我國在這些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建立司法鑒定人保護制度對於保障司法鑒定人嚴格依法鑒定,提。高司法鑒定人的出庭作證率,保證鑒定結論的客觀公正及維護鑒定的合法權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國本來修定立法時,也應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起完善的司法鑒定人人身保護制度。
⑨ 司法鑒定實行鑒定人負責制度嗎
是的,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第十條規定版權
十、司法鑒定實行鑒定人負責制度。鑒定人應當獨立進行鑒定,對鑒定意見負責並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多人參加的鑒定,對鑒定意見有不同意見的,應當註明。
⑩ 司法鑒定在訴訟活動中作用
法醫病理鑒定」,俗稱屍體鑒定。參考目前國內的有關規定,法醫病理鑒定,是指運用法醫病理學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屍體外表檢查、屍體解剖檢驗、組織切片觀察、毒物分析和書證審查等,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醫學問題進行鑒定或推斷。其主要內容包括:死亡原因鑒定、死亡方式鑒定、死亡時間推斷、致傷(死)物認定、生前傷與死後傷鑒別、死後個體識別等。刑事訴訟法第104條規定:「對於死因不明的屍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並通知死者家屬到場。」公安部關於《刑事案件現場勘查規則》規定:「勘驗有屍體的現場,必須有法醫參加,屍體檢驗要求做到:詳細檢查死者的衣著情況,屍體的外表現象以及傷痕的形狀、大小和位置;根據需要,捺印十指指紋和掌紋,提取血、尿、胃內容等;對無名屍體的相貌特徵,生理、病理特徵,以及衣著、攜帶物品和屍體包裝物的特徵,進行細致檢查,詳細記載,並一律捺印十指指紋和掌紋。」法醫病理鑒定主要涉及以下內容:一是確定死亡原因,主要在於確定自然死亡(病死或老死)還是非自然死亡(暴力死亡),在同時存在損傷與疾病時,要分析損傷、疾病與死亡的關系,對於存在幾種致命性損傷,應確定主要死因,以便澄清誰應負主要致死責任。二是判定致死方式,即判定是他殺、自殺還是意外死亡,判定致死方式要比確定死亡原因復雜,常須結合現場勘驗和案情調查進行全面分析,然後作出判斷。三是推斷死亡時間,是指人死後到屍體檢驗的時間,推定死亡時間有助於偵查范圍的確定,主要根據屍體現象所見和對生物化學變化的檢測,結合當時當地的氣象條件進行綜合判斷。四是認定致死傷物體,主要是根據損傷的形態、大小、程度及其他性質,如損傷內的附著物來推定的,或對咬痕、扼痕、捆綁痕、注射針孔以及各種工具打擊痕跡等的性質、形成方式和方法來判斷。五是鑒別生前傷與死後傷,即推斷死者損傷是生前造成的還是死後形成的,以及生前損傷後經過的時間。在鑒定中,還可通過骨骼、牙、毛發的檢驗推定死者的性別、身高、年齡、血型等。
法醫臨床鑒定
「法醫臨床鑒定」,俗稱活體損傷鑒定。法醫臨床鑒定,是指運用法醫臨床學的理論和技術,對涉及與法律有關的醫學問題進行鑒定和評定。其主要內容包括:人身損傷程度鑒定、損傷與疾病關系評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評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評定、勞動能力評定、活體年齡鑒定、性功能鑒定、詐病(傷)及造作病(傷)鑒定、致傷物和致傷方式推斷等。刑事訴訟法第105條規定:「為了確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徵、傷害情況或者生理狀態,可以對人身進行檢查。被告人如果拒絕檢查,偵查人員認為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強制檢查。檢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工作人員或者醫師進行。」活體損傷的鑒定是以活體為主要研究對象,運用臨床醫學的理論與技術,研究並解決涉及法律問題的人體傷、殘及其他生理、病理等問題。法醫臨床鑒定主要涉及以下內容:一是損傷程度的鑒定。這是活體檢查中最常見的內容,確定損傷的性質與程度、推定致傷物體與作用方式、估價損傷的預後及可能發生的後遺症。其中的損傷程度鑒定直接關繫到定罪與量刑,民事賠償和治安行政處罰。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分為重傷、輕傷和輕微傷。二是傷殘程度與勞動能力鑒定。鑒定時須參考與殘疾程度鑒定有關的法規,主要有道路交通事故傷殘十級分類法,職業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人身保險傷殘程度分類表等。三是性問題鑒定,檢驗是否被強奸,有無性病傳染,有無妊娠分娩,是否墮胎,確定性功能狀態。四是疾病的診察確定現有疾病與損傷的因果關系。疾病是否由損傷所引起,或原有疾病因損傷而加重、惡化。五是詐病(傷)及造作病(傷)鑒定,詐病是身體健康的人為了達到個人目的偽裝有病,如偽裝肢體癱瘓或偽裝精神病,造作病是故意毀損自己或授意別人毀損自己造成的損傷或疾病。活體損傷鑒定,主要是根據傷病的具體情況選擇應用相應的臨床醫學診斷方法,如採用視覺、聽覺腦干誘發電位、CT、核磁共振、PET等檢查方法,但應當注意的是在法醫學鑒定中被檢查者出於各自的動機,有可能誇大病情或傷情,也有可能隱匿病情或傷情,所以,要以客觀檢查為主,探討各種症狀,對被檢查者的陳述和症狀進行審查,才能保證鑒定的客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