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司法優先股

公司法優先股

發布時間: 2021-01-07 02:45:55

1. 優先股股東的權利包括( )。

2. 股權投資中如何修改公司章程的優先股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國務院可以對公司發行本法規定以外的其他種類的股份,另行做出規定。」

以此為法律依據,2013年11月30日,國務院頒布《關於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6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2014年3月21日,中國證監會頒布《優先股試點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97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自此,優先股制度正式開始試點運行。

根據《指導意見》和《試點辦法》的定義,優先股是指依照《》,在一般規定的普通種類股份之外,另行規定的其他種類股份,其股份持有人優先於普通股股東分配公司利潤和剩餘財產,但參與公司決策管理等權利受到限制。

試點期間的優先股制度,主要有以下核心內容:

1、發行主體

上市公司可以發行優先股,非上市公眾公司可以非公開發行優先股。

上市公司公開發行優先股,應當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其普通股為上證50指數成份股;

(2)以公開發行優先股作為支付手段收購或吸收合並其他上市公司;

(3)以減少注冊資本為目的回購普通股的,可以公開發行優先股作為支付手段,或者在回購方案實施完畢後,可公開發行不超過回購減資總額的優先股。

相同條款的優先股應當具有同等權利。同次發行的相同條款優先股,每股發行的條件、價格和票面股息率應當相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認購的股份,每股應當支付相同價額。

2、優先分配利潤

優先股股東按照約定的票面股息率,優先於普通股股東分配公司利潤。公司應當以現金的形式向優先股股東支付股息,在完全支付約定的股息之前,不得向普通股股東分配利潤。

公司應當在公司章程中明確以下事項:

(1)優先股股息率是採用固定股息率還是浮動股息率,並相應明確固定股息率水平或浮動股息率計算方法。

(2)公司在有可分配稅後利潤的情況下是否必須分配利潤。

(3)如果公司因本會計年度可分配利潤不足而未向優先股股東足額派發股息,差額部分是否累積到下一會計年度。

(4)優先股股東按照約定的股息率分配股息後,是否有權同普通股股東一起參加剩餘利潤分配。有權同普通股股東一起參加剩餘利潤分配的,公司章程應明確優先股股東參與剩餘利潤分配的比例、條件等事項。

(5)優先股利潤分配涉及的其他事項。

試點期間,不允許發行在股息分配和剩餘財產分配上,具有不同優先順序的優先股。但允許發行在其他條款上,具有不同設置的優先股。同一公司既發行強制分紅優先股,又發行不含強制分紅條款優先股的,不屬於發行在股息分配上具有不同優先順序的優先股。

3、優先分配剩餘財產

公司因解散、破產等原因進行清算時,公司財產在按照《公司法》和《破產法》有關規定進行清償後的剩餘財產,應當優先向優先股股東支付未派發的股息和公司章程約定的清算金額,不足以支付的按照優先股股東持股比例分配。

4、表決許可權制

除以下情況外,優先股股東不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股份沒有表決權:

(1)修改公司章程中與優先股相關的內容;

(2)一次或累計減少公司注冊資本超過百分之十;

(3)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變更公司形式;

(4)發行優先股;

(5)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情形。

出現以上情況之一的,公司召開股東大會會議應通知優先股股東,並遵循《公司法》及公司章程通知普通股股東的規定程序。優先股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會議,就以下事項與普通股股東分類表決,其所持每一優先股有一表決權,但公司持有的本公司優先股沒有表決權。

上述事項的決議,除須經出席會議的普通股股東(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之外,還須經出席會議的優先股股東(不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5、表決權恢復

公司股東大會可授權公司董事會按公司章程的約定向優先股支付股息。公司累計三個會計年度或連續兩個會計年度未按約定支付優先股股息的,股東大會批准當年不按約定分配利潤的方案次日起,優先股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與普通股股東共同表決,每股優先股股份享有公司章程規定的一定比例表決權。

對於股息可累積到下一會計年度的優先股,表決權恢復直至公司全額支付所欠股息。對於股息不可累積的優先股,表決權恢復直至公司全額支付當年股息。公司章程可規定優先股表決權恢復的其他情形。

以下事項計算持股比例時,僅計算普通股和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

(1)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一條,請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2)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二條,召集和主持股東大會;

(3)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條,提交股東大會臨時提案;

(4)根據《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認定控股股東。

6、轉換與回購

發行人應在公司章程和招股文件中規定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發行人回購優先股的條件、價格和比例。轉換選擇權或回購選擇權可規定由發行人或優先股股東行使。

回購優先股包括發行人要求贖回優先股和投資者要求回售優先股兩種情況。發行人要求回購優先股的,必須完全支付所欠股息,但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資本的除外。優先股回購後相應減記發行在外的優先股股份總數。

3. 優先股股東有哪些義務

你好,優先股股東的權利和義務包括:
一、優先分配利潤
優先股股東按照約定的票面股息率,優先於普通股股東分配公司利潤。公司應當以現金的形式向優先股股東支付股息,在完全支付約定的股息之前,不得向普通股股東分配利潤。
公司應當在公司章程中明確以下事項:(1)優先股股息率是採用固定股息率還是浮動股息率,並相應明確固定股息率水平或浮動股息率計算方法。(2)公司在有可分配稅後利潤的情況下是否必須分配利潤。(3)如果公司因本會計年度可分配利潤不足而未向優先股股東足額派發股息,差額部分是否累積到下一會計年度。(4)優先股股東按照約定的股息率分配股息後,是否有權同普通股股東一起參加剩餘利潤分配。(5)優先股利潤分配涉及的其他事項。
二、優先分配剩餘財產
公司因解散、破產等原因進行清算時,公司財產在按照公司法和破產法有關規定進行清償後的剩餘財產,應當優先向優先股股東支付未派發的股息和公司章程約定的清算金額,不足以支付的按照優先股股東持股比例分配。
三、優先股轉換和回購
公司可以在公司章程中規定優先股轉換為普通股、發行人回購優先股的條件、價格和比例。轉換選擇權或回購選擇權可規定由發行人或優先股股東行使。發行人要求回購優先股的,必須完全支付所欠股息,但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補充資本的除外。優先股回購後相應減記發行在外的優先股股份總數。
四、表決許可權制
除以下情況外,優先股股東不出席股東大會會議,所持股份沒有表決權:(1)修改公司章程中與優先股相關的內容;(2)一次或累計減少公司注冊資本超過百分之十;(3)公司合並、分立、解散或變更公司形式;(4)發行優先股;(5)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情形。上述事項的決議,除須經出席會議的普通股股東(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之外,還須經出席會議的優先股股東(不含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五、表決權恢復
公司累計3個會計年度或連續2個會計年度未按約定支付優先股股息的,優先股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每股優先股股份享有公司章程規定的表決權。對於股息可累積到下一會計年度的優先股,表決權恢復直至公司全額支付所欠股息。對於股息不可累積的優先股,表決權恢復直至公司全額支付當年股息。公司章程可規定優先股表決權恢復的其他情形。
六、與股份種類相關的計算
以下事項計算持股比例時,僅計算普通股和表決權恢復的優先股:(1)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一條,請求召開臨時股東大會;(2)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二條,召集和主持股東大會;(3)根據《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條,提交股東大會臨時提案;(4)根據《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條,認定控股股東。

4. 外商投資企業股利分配的前提

一般公司利潤分配順序:

一、彌補企業以前年度的虧損;
企業以前年度的虧損,可以用虧損年度後連續5年的稅前利潤彌補。在5年內未能彌補的虧損,從第6年起只能用稅後利潤彌補,以體現企業作為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所應承擔的經濟責任。
二、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法定盈餘公積是企業按照一定比例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用於生產經營的資金。它既是保全企業資本、防止因濫分利潤而損害債權人的需要,也是企業為了擴大再生產而通過內部積累資金的需要。具體而言,法定盈餘公積金的用途是:(1)彌補虧損;(2)轉增資本金。法定盈餘公積按照稅後利潤減去用於罰沒損失和彌補虧損後余額的10%提取,當其累計金額已達注冊資本的50%以上時,可不再提取;轉增資本金以後,其餘額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25%。
三、提取公益金;
公益金是企業按照規定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用於職工福利設施支出的資金。這是鑒於企業的利潤創造與企業全體員工的努力和奉獻密切相關,並且企業經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也有賴於人力資源的再生產考慮的。但是,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這項分配支出不應再由企業負擔。根據財政部關於《公司法》施行後有關企業財務處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6〕67號,從2006年1月1日起,按照《公司法》組建的企業根據《公司法》第167條進行利潤分配,不再提取公益金
四、支付優先股股利;
優先股股利是指企業按優先股發放章程的有關規定,按約定的股息率或金額發放給優先股股東的報酬。由於優先股股東擁有股息分配的優先權,因此,普通股股東分派股利時,要以付清當年或積欠的優先股股利為條件。優先股股利的分派必須在普通股股利的分派之前。
關於優先股的股利率、是否參與企業分紅、是否累積計算等具體內容,一般必須在優先股發行章程、協議的條款中作出明確規定。
五、提取任意盈餘公積;
任意盈餘公積是指企業出於未來發展的需要,或基於比較謹慎的財務策略,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資金。相對於法定盈餘公積而言,任意盈餘公積沒有規定的提取比例,不受外力強制,體現了自願性。也就是說,計提與否及計提多少可以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任意盈餘公積的提取必須按照公司章程的有關規定,或根據公司董事會及股東大會決議進行。
任意盈餘公積的提取比例較靈活,但其性質屬於已撥定用途的資金,這樣就減少了對普通股股利分配的數額,起到控制向普通股股東分配股利及調整各年股利分配波動的作用。而對普通股股利分配的這種限制來自企業管理部門,目的是為了使企業在未來能更好地發展,其意義是重大的。
六、支付普通股股利。

普通股股利是指企業按照董事會提交股東大會審議批準的股利率或每股股利金額,向普通股股東發放的投資報酬。普通股股利的實質是企業財富中屬於普通股股東的那一部分盈餘收益。因此,股利的來源是企業的盈利,即會計賬面上必須要有稅後盈餘,這是股利分配的前提。
《公司法》第167條第4、5款:「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後所余稅後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條(第35條:「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的除外。」)的規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中外合資企業利潤分配順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

第七十六條 合營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所得稅後的利潤分配原則如下:

(一)提取儲備基金、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企業發展基金,提取比例由董事會確定;

(二)儲備基金除用於墊補合營企業虧損外,經審批機構批准也可以用於本企業增加資本,擴大生產;

(三)按照本條第(一)項規定提取三項基金後的可分配利潤,董事會確定分配的,應當按合營各方的出資比例進行分配。

第七十七條以前年度的虧損未彌補前不得分配利潤。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潤,可以並入本年度利潤分配。

個人理解:

外商投資企業當年實現的稅後凈利潤是指:所屬年度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確認的企業會計利潤-實際繳納企業所得稅額。實際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是指按稅務師事務所出具的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報告的應繳並實際繳納企業所得稅 (包括以後年度查補退該年度的企業所得稅額)。然後按以下順序進行利潤分配。

1、彌補企業以前年度虧損;

2、提取儲備基金、企業發展基金和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提取比例由董事會確定;

3、向投資人分配利潤,分配依據、分配比例按合同約定或董事會決議,中外合資企業的分配比例則不能約定,應按出資比例進行分配。

付匯流程:

一、根據《關於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提交稅務證明有關問題的通知》一、境內機構和個人向境外單筆支付等值3萬美元以上(不含等值3萬美元),境外個人在境內的工作報酬、境外機構或個人從境內獲得的股息、紅利、利潤、直接債務利息、擔保費等收益和經常轉移項目收入,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辦理《服務貿易、收益、經常轉移和部分資本項目對外支付稅務證明》。

二、根據《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出具稅務證明管理辦法》

⑴境內機構和個人對外支付前,應當分別向主管國稅機關和主管地稅機關申請辦理《稅務證明》。

⑵境內機構和個人在申請辦理《稅務證明》時,應當首先向主管國稅機關提出申請,在取得主管國稅機關出具的《稅務證明》後,再向主管地稅機關提出申請。

⑶境內機構和個人在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時,應當填寫《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出具〈稅務證明〉申請表》,並附送下列資料:

(一)合同、協議或其他能證明雙方權利義務的書面資料(復印件);

(二)發票或境外機構付匯要求文書(復印件);

(三)完稅證明或批准免稅文件(復印件);

(四)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資料。境內機構和個人已將上述資料報送過主管稅務機關的,申請對外支付時不再重復報送。

⑷主管國稅機關負責出具《稅務證明》(一式三份)並編碼,加蓋「對外支付稅務證明專用章」後,自行留存一份,另兩份交境內機構和個人到主管地稅機關辦理相關手續。

⑸主管地稅機關負責在主管國稅機關出具的《稅務證明》上填寫相關項目並加蓋「對外支付稅務證明專用章」,留存一份,另一份交境內機構和個人到外匯指定銀行辦理付匯手續。

四、根據《關於外匯指定銀行辦理利潤、股息、紅利匯出有關問題的通知》,凡外商投資企業外方投資者或境外發行股票企業將本年度外方應得利潤或股息、紅利匯出境外的,必須向外匯指定銀行提供下列材料:
1.完稅證明及稅務申報單;
2.由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本年度利潤或股息、紅利情況的審計報告;
3.董事會關於利潤或股息、紅利分配的決議;
4.外商投資企業外匯登記證;
5.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驗資報告;
6.外匯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根據《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出具稅務證明管理辦法》,外匯指定銀行應當審核境內機構或個人提交的由主管稅務機關簽章的《稅務證明》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有效單證,並在《稅務證明》原件上簽注支付金額、日期後加蓋業務印章,留存原件五年備查。按規定由外匯局審核的上述對外支付,外匯指定銀行憑外匯局出具的核准文件辦理。

參考文件:

《公司法》

《財政部關於<公司法>施行後有關企業財務處理問題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

《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出具稅務證明管理辦法》

《關於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提交稅務證明有關問題的通知》

《關於外匯指定銀行辦理利潤、股息、紅利匯出有關問題的通知》

5. 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對「優先股」和股東固定回報的否定性規定。列明法條即可。謝謝。

從公司法的角度來說,「優先股」實際上就是一種股東根據公司章程中的約定,而固定的分紅的情況。實際上公司法是變相地承認了這種方式。
否定性規定,主要可能指的是聯營保底條款,這主要是在《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0.11.12)》中,該司法解釋明確規定聯營合同中的保底條款的約定為無效。 這個司法解釋中「保底條款問題」的規定主要源於《民法通則》有關規定。《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了民事活動應遵循公平、等價有償得原則。聯營合同的中的保底條款違法了該條規定。
根據《民法通則》第30條、第31條、第35條規定的個人合夥系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擔風險的一種法律關系。《民法通則》關於合夥中合夥人共擔風險的規定實際就是對「保底」的禁止。 但是上述司法解釋在現在的公司法層面上,應該已經失去了一定的意義, 《公司法》149條暗示,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公司之間在不違反相關金融法規的情況下可以借貸。
《公司法》第35條規定:「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優先股)。 即使司法實踐認可固定回報的約定,但是在公司虧損的時候,該固定回報應該由承包股東承擔,而不能由公司承擔(按照《公司法》第167條,公司的利潤要先用於彌補虧損,再用來提取法定公積金,最後才分紅,所以如果公司虧損,公司就更不能分紅了)。同時,不參與經營的股東也不得抽回出資(《公司法》第36條:公司成立後,股東不得抽逃出資。)這兩點也是股東固定回報約定與借貸給公司收取利息的區別。

6. 在英國的公司法裡面,普通股,優先股和可贖回股的區別

和國內對這三者的定義我覺得沒有太大差別吧。好像沒有在意過他們在版國內和英國的定義權差別。

優先股:有固定收益,類似bond或debt。發行之初就定下了它的return(或者Dividend)

可贖回股:字面意思就是可由公司贖回的股票,但是發行前會約定好可贖回的條件。

普通股:沒有任何功能,可供股東買賣,或者收紅利的股票了。

7. 怎麼算利潤分配

計算可供分配的利潤:將本年凈利潤(或虧損)與年初未分配利潤(或虧損)合並,計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潤。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潤為負數(即虧損),則不能進行後續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潤為正數(即本年累計盈利),則進行後續分配。

計提法定盈餘公積金。按抵減年初累計虧損後的本年凈利潤計提法定盈餘公積金。提取盈餘公積金的基數,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潤,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稅後利潤。

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計虧損時,才能按本年稅後利潤計算應提取數。這種「補虧」是按賬面數字進行的,與所得稅法的虧損後轉無關。

公司股東大會或董事會違反上述利潤分配順序,在抵補虧損和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公益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必須將違反規定發放的利潤退還公司。

(7)公司法優先股擴展閱讀

利潤分配會計分錄:

1、將本年利潤轉入利潤分配。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所得稅的繳納,比例25%。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所得稅;

3、提取法定盈餘公積(稅後利潤的10%以上)、公益金(稅後利潤的5%以上)和任意盈餘公積(根據公司規章規定的比例計算)。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提取公益金;

——提取任意盈餘公積;

貸: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

——公益金;

——任意盈餘公積;

如有優先股。應在『任意盈餘公積』前分配股利。

熱點內容
汾陽法院起訴 發布:2025-10-12 20:36:11 瀏覽:512
兩部黨內法規 發布:2025-10-12 20:34:35 瀏覽:631
合同法中規定預付款 發布:2025-10-12 20:23:19 瀏覽:426
三小條例6 發布:2025-10-12 20:23:17 瀏覽:681
內幕交易行政法規 發布:2025-10-12 20:00:34 瀏覽:343
傳統道德批評 發布:2025-10-12 20:00:33 瀏覽:380
民事訴訟法模擬法庭案例 發布:2025-10-12 19:55:32 瀏覽:391
社會組織管理政策法規選編 發布:2025-10-12 19:39:21 瀏覽:839
刑事訴訟法中對證據 發布:2025-10-12 19:26:19 瀏覽:596
阜陽招法律顧問 發布:2025-10-12 19:24:35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