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氰化鈉
A. 購買少量氰化鈉是否犯罪
犯罪。
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國家對危險化學品經營(包括倉儲經營)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危險化學品。依法設立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在其廠區范圍內銷售本企業生產的危險化學品,不需要取得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
氰化鈉屬於劇毒化學物質,未經公安機關審批,購買、儲存劇毒化學品均屬非法。所以購買少量氰化鈉也屬於違法犯罪行為。
(1)刑法氰化鈉擴展閱讀:
氰化鈉俗名山萘,分子式NaCN,為白色結晶。用於從礦石中提取金銀、鍍銅、鍍鋅、滲碳和葯制等。屬高毒類。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吸收。
接觸氰化鈉後的急救措施:
1、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徹底沖洗至少20分鍾,立即就醫。
2、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鍾,立即就醫。
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對口)和胸外心臟按壓術。給吸入亞硝酸異戊酯,立即就醫。
4、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立即就醫。
B. 不知情情況下替別人運輸違禁品過程中被抓獲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如果確實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拉了贓物,則不觸犯法律。
法律分析
違禁品指法律規定不準私自製造、購買、使用、持有、儲存、運輸進出口的物品。不同的國家規定的禁品不同。在我國,為維護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法律規定武器、彈葯、爆炸物品如炸葯、雷管、導火索等、劇毒物品氰化鈉、氰化鉀等,麻醉劑鴉片、海洛因,嗎啡等、放射性物品等均為違禁品。對違禁品的私制、使用、儲運和進出口等保險公司不應予以承保。本罪在主觀方面,要求必須是明知。對於本罪的明知有兩個方面必須注意,明知的內容:應該是明知該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只要行為人知道該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時,就應當認定其主觀上是明知,而不要求行為人必須明知該物品是什麼具體的犯罪所得,是如何所得,該物品具體是什麼物品,有何價值等;明知的程度:行為人明知的程度必須達到知道是他人的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而不能是一般違法所得。因而如果行為人只是知道該物品是他人違法所得,那麼侵犯的將不再是司法秩序而是行政秩序,自然不應當構成本罪。在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中,犯罪嫌疑人是否明知是區分罪與非罪的前提條件。所以,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以舉證說明,那樣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一十二條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