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決溯及力
㈠ 刑法溯及力是什麼意思
刑法的溯及力,也被稱為刑法的追溯效力,是指新頒布的刑事法律對其生效前未經審判或判決未確定的犯罪行為是否具有適用性的能力。
當新法律可以適用於這些行為時,它即具有溯及力;反之,則無溯及力。各國在處理溯及力問題時,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從舊原則、從新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以及從新兼從輕原則。中國的刑法採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根據這一原則,當新的法律相較於舊法更為寬松時,新法對過去的行為也適用;但如果新法比舊法更嚴格,那麼它只適用於新法生效後的行為,對過去的犯罪行為則不再適用。這種處理方式旨在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確保法律制度的穩定性和公正性。
在具體實踐中,這一原則也體現在司法裁判的靈活性上。例如,在某些情況下,法院可能會根據新法的精神對舊案進行重審,以確保判決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同時,這也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新法時充分考慮其可能帶來的影響,以避免因法律變更而給公民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和損失。
㈡ 刑法溯及力什麼意思
刑法溯及力,亦稱刑法的追溯效力。指新頒布的刑事法律對它生效前,未經審判或判決未確定的犯罪行為的適用。可以適用的,新律即有溯及力,否則即無溯及力,各國解決溯及力問題,主要採用以下幾個原則:從舊原則;從新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從新兼從輕原則。中國刑法採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㈢ 我國刑法的溯及力問題,採取從舊兼從輕的原則。 啥意思啊
你好,按照有利於被告人的原則處理,我國刑法第12條關於溯及力的規定採取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刑法》第十二條【刑法溯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
一、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自發布或者規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適用於法律的施行期間。
二、對於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沒有相關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
三、對於新的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已有相關司法解釋,依照行為時的司法解釋辦理,但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適用新的司法解釋。
四、對於在司法解釋施行前已辦結的案件,按照當時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的,不再變動。
㈣ 刑法溯及力法律規定
我國刑法遵循罪刑法定原則,其基本立場是不承認刑法具有溯及力,即對過去行為的追訴和處罰通常依據行為發生時的法律。然而,出於對被告有利的原則,我國刑法在特定情況下允許溯及力的例外存在,即對舊法認為犯罪且刑罰較重,而新法不認為犯罪或刑罰較輕的行為,會採用"從舊兼從輕"原則處理。
具體到刑法第12條的規定,1949年10月1日至1997年10月1日之間的行為,處理方式如下:
- 如果舊法不認為是犯罪,而新法認為是犯罪,應適用舊法,不溯及新法。
- 如果舊法認為是犯罪,新法不認為是犯罪,但未審判或判決未定的,適用新法,允許溯及。
- 若舊法和新法都認為是犯罪,但新法處刑較輕,一般按舊法處理,除非新法規定的刑罰更輕,此時應適用新法。
此處的"處刑較輕"是指修訂後的刑法對特定犯罪的法定刑較修訂前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了法定刑輕的判斷標准,包括最高刑和最低刑的比較。
(4)刑法解決溯及力擴展閱讀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
㈤ 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溯及力問題
法律分析:刑法修正案溯及力是指在刑法修正案生效後,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我國刑法採用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依新法處理,刑法修正案的溯及力也是如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條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在提起公訴前積極退贓退賠,減少損害結果發生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