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司法主體是
『壹』 司法主體包括
法律分析:1.偵查主體,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局)。
2.檢察主體,檢察院。
3.審判主體,法院。
4.刑罰執行主體,監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第二百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應當按照本章第一節或者第二節的規定重新審理。
第二百二十二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被告人認罪認罰並同意適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適用速裁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建議人民法院適用速裁程序。
『貳』 司法的主體是什麼機關
法律分析:司法主體包括偵查主體、檢察主體、審判主體和刑罰執行主體,分別指公安機關(國安),檢察院,法院和監獄、社區矯正機構。
在不同部門法領域,司法主體略有不同。刑事領域主體最廣泛,法院,檢察院,公安,國安,監獄。
現指檢察機關或法院依照法律對民事、刑事案件進行偵察、審判。
我國的司法機關一般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從廣義上理解也可以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等負責刑事偵查的機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叄』 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的主體分別是什麼
司法權的主體是法院,它通過開展依其法定職權和一定程序的審判活動,將法律應用於具體案件。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司法權通常指的是審判權,以法院為相應機關。在中國,司法權由法院行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負責監督。
行政權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它們負責依法運用行政權於公共行政事務的組織管理過程中,確保行政管理活動正常運轉,實現行政目標。在資本主義國家,行政權通常由政府行使。在中國,行政權由人民政府及其部門行使。
立法權的主體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它們依法行使立法權,負責制定和修改法律。在資本主義國家,立法權通常由議會行使。在中國,立法權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以確保國家法律的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