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權民法典
1. 民法典居住權是否可以繼承
居住權作為民法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為保障居住需求而設立的用益物權,但其並非遺產繼承的范疇。當所有權人和居住權人通過書面合同約定居住權時,該權利不屬於遺產,不能被繼承。
根據《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居住權人有權在其人住宅上享有佔有和使用權利,以滿足居住需要。合同中應明確包含居住權人的姓名或名稱、住宅位置、居住條件、期限以及爭議解決方式。第三百六十七條進一步規定,設立居住權需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合同內容包括基本當事人信息、住宅位置、居住條件、期限等條款。
第三百六十八條明確指出,居住權為無償設立,除非雙方另有約定。設立居住權後,需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登記完成時居住權即生效。根據第三百六十九條,居住權不具有轉讓和繼承的屬性。設立居住權的住宅原則上不允許出租,除非雙方另有約定。
居住權的期限屆滿或居住權人去世時,居住權自動終止。居住權終止後,應立即辦理注銷登記手續。
2. 民法典居住權和使用權的區別
法律分析:居住權,是指居住權人對他人所有房屋的全部或部分所享有地佔有、使用的權利。 居住權設定的目的在於將房屋所有權在居住權人和所有人之間進行分配,從而滿足各自不同的需求,既可以實現特定弱勢群體的住房保障,也可以靈活地滿足當事人的其他住房需求。而使用權則是日常租賃關系中獲得的對房屋的使用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四)居住權期限;(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七百零三條 租賃合同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