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民法和私法

公民法和私法

發布時間: 2025-05-21 17:15:42

⑴ 羅馬法的公民法主要內容

公民法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從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產生的法律統稱為公民法。它是專門適用於羅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瑣,缺乏靈活與變通,內容上側重於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個人財產關系等問題的私法規范則不夠完善。
公民法的實施,使平民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空前提高,從而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他們愛國熱情與參政的積極性。
萬民法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外來人口的增多,各種新的社會矛盾日益凸顯。於是共和國後期形成了適用於羅馬公民與外來人以及外來人與外來人之間關系的萬民法。
萬民法是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動中逐步創制的法律,它吸收了公民法和外來法的合理因素,但又有所發展和突破。它的基本內容主要是關於所有權和債權方面的規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繼承等內容。
萬民法的產生,使羅馬私法出現兩個不同體系。但是市民法和萬民法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互為補充的。實際上,經過一段時期的適用與完善,萬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適用范圍,成為鞏固羅馬統治的重要工具。
萬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變得簡潔靈活且使用有效,注重調節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因而能適應帝國時期新的社會發展要求。
法學家活動
在羅馬法的發展中,法學家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推動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的發達。
公元前1世紀,羅馬進入帝國時期。在帝國前期,法學家活動非常活躍,羅馬法學的發展也進入繁榮時期。許多法學家還被皇帝授予法律解答權,其解答成為法律的重要淵源。
法學家們著書立說,解釋法律,形成了不同的學派,主要有普羅庫爾學派和薩比努斯學派。其間出現了最著名的五大法學家:蓋尤斯、伯比尼安、保羅、烏爾比安、莫迪斯蒂努斯。
五大法學家的法學著作和法律解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概括羅馬法學家的活動和作用是:解答法律;參與訴訟;著書立說;編纂法典,參加立法活動。
《國法大全》
查士丁尼皇帝(公元527~565年)為重建和振興羅馬帝國,成立了法典編纂委員會,進行法典編纂工作。公元528~534年,先後完成了三部法律法規匯編。
第一,《查士丁尼法典》(Codex Justinianeus)。這是公元528~529年編出的一部法律匯編。它將歷代羅馬皇帝頒布的敕令進行整理、審訂和取捨而成。
第二,《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又譯為《法學階梯》(Institutiones)。它以蓋尤斯的《法學階梯》為基礎加以改編而成,是闡述羅馬法原理的法律簡明教本,也是官方指定的」私法「教科書,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查士丁尼學說匯纂》,又譯為《法學匯編》(Digesta),於公元530~533年編成。這是一部法學著作的匯編,將歷代羅馬著名法學家的學說著作和法律解答分門別類地匯集、整理,進行摘錄,凡收入的內容,均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公元565年,法學家又匯集了公元535~565年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時所頒布的敕令168條,稱為《查士丁尼新律》(Novallae)。
以上四部法律匯編,至公元12世紀統稱為《國法大全》或《民法大全》又稱查士丁尼法典。《國法大全》的問世,標志著羅馬法已發展到最發達、最完備階段。

⑵ 羅馬法中的所謂「公民法」與「萬民法」所處的時間段如何界

探討羅馬法中的「公民法」與「萬民法」所處的時間段,需從歷史文獻角度出發,而非僅僅遵循成文法的線性發展。首先,需區分《十二銅表法》與《民法大全》,這兩部文獻與「公民法」與「萬民法」的概念並不直接對應。其次,指出「公民法」與「萬民法」的理論基礎在《十二銅表法》中已有體現,而《民法大全》則是一部包含四百年間各類法律條文的網路全書,其定義與時間界定皆有局限性。最後,強調「公民法」與「萬民法」並非遞進關系,而是在羅馬法體系中共同存在、相輔相成的部分,不存在從一方向另一方轉變的概念。

具體而言,古羅馬法學家蓋烏斯在其著作《概要》中提到,所有受法律與習俗約束的民族,既擁有獨特於自身的法律,也遵循普遍適用於所有人類的法律。前者稱為「公民法」,後者稱為「萬民法」。羅馬人既遵循其獨特的法律體系,也借鑒其他民族的法律原則,體現了公民法與萬民法的互補性。

另一名法學家烏爾比安進一步闡述,公法與私法是羅馬法體系內的兩大分類。公法關注國家層面的行政事務,而私法則涉及個人權益。公法包括宗教事務、神職人員與公職人員的任命,而私法則分為三部分,分別源自自然法、萬民法與公民法的原則。自然法為所有生物共有的公理,萬民法適用於所有人類,而公民法則針對特定國家內的公民。

在烏爾比安的定義下,公民法與萬民法共同構成了私法體系,兩者相輔相成。《民法大全》收錄了《概要》與《匯纂》中的內容,反映出羅馬法學家對公民法與萬民法的共識與重視。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羅馬法中的「公民法」與「萬民法」不存在明確的時間段劃分,它們在理論與實踐上相互補充,共同構建了羅馬法的體系。

⑶ 市民法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關於市民法和萬民法有什麼區別

一、市民法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人格身份和財產權的歸屬。

1、公民法也稱市民法,是古代羅馬國家固有的法律,包括民眾大會和元老院通過的帶有規范性的決議、法律以及習慣法規范,其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

2、萬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繼公民法(市民法)之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羅馬司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和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和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

二、市民法和萬民法二者有以下幾方面區別:

(1)對象不同:

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 ;②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非羅馬公民之間;

(2)內容不同:

公民法的內容是公法較多;②萬民法的內容是所有權與債法;

(3)來源不同:

公民法的來源是民眾大會、元老院決議,習慣法規范;②萬民法的來源是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固有的「私法」規范;同羅馬人發生聯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規范;以及地中海商人通用的商業習慣與法規等;

(4)程序不同:

公民法的程序形式主義;②萬民法的程序更為靈活。

三、市民法和萬民法的相互關系

羅馬共和國前期,形成了一個僅適用於羅馬市民的法律體系即市民法。其內容主要是國家行政管理、訴訟程序、財產、婚姻家庭和繼承等方面的規范。其淵源包括羅馬議會制定的法律、元老院的決議、裁判官的告示以及羅馬法學家對法律的解釋等。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外來人口的增多,共和國後期形成了適用於羅馬市民與外來人以及外來人與外來人之間關系的萬民法。萬民法是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動中逐步創制的法律,它吸收了市民法和外來法的合理因素,但又有所發展和突破。它的基本內容主要是關於所有權和債權方面的規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繼承等內容。萬民法的產生,使羅馬私法出現兩個不同體系。但是市民法和萬民法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互為補充的。後來,查士丁尼將兩者統一起來。

⑷ 古羅馬文化法律條文

在公元前5世紀的古羅馬,正值奴隸制城邦的黃金時期,經歷了多場斗爭之後,其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達到了頂峰。那時,古羅馬共和時代誕生了著名的《十二銅表法》,這部法典的成文化標志著羅馬法文明的誕生,為公民的基本權利提供了保障,並旨在限制貴族的權力濫用及對法律解釋的獨斷。《十二銅表法》構成了羅馬法體系的基礎。
在羅馬建國初期至公元前3世紀中葉,法律主要服務於羅馬公民,這一時期的法律被稱為公民法。公民法在形式上較為僵硬,主要涉及國家事務及程序方面的規定,而在私法領域,尤其是財產問題的處理上則顯得不夠成熟。
隨著羅馬帝國的不斷擴張,對外貿易的復雜性增加,這促進了法律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到了3世紀,萬民法體系逐漸形成,其焦點從國家事務轉向了經濟和民事糾紛的解決,更加註重應對實際問題。
3世紀之後,為了應對歷代法律文本的復雜性,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查士丁尼一世皇帝下令對法律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和編纂,最終形成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部法典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全面的法律文獻,為解決社會矛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工具,標志著羅馬法進入了法治時代,並對後來的立法活動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古羅馬文明起源於公元前9世紀,它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歷經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並在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強大帝國。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在476年滅亡,而東羅馬帝國則持續至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相傳,當特洛伊被希臘人攻陷時,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之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隨者逃至北非,穿過迦太基,最終抵達羅馬。

⑸ 敘述公民法 萬民法的特點

公民法抄也稱市民法,是古代羅馬國家固有的法律,包括民眾大會和元老院通過的帶有規范性的決議、法律以及習慣法規范,其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
萬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繼公民法(市民法)之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羅馬司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和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和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
二者有以下幾方面區別:
(1)對象不同:①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
;②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非羅馬公民之間;
(2)內容不同:①公民法的內容是公法較多;②萬民法的內容是所有權與債法;
(3)來源不同:①公民法的來源是民眾大會、元老院決議,習慣法規范;②萬民法的來源是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固有的「私法」規范;同羅馬人發生聯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規范;以及地中海商人通用的商業習慣與法規等;
(4)程序不同:①公民法的程序形式主義;②萬民法的程序更為靈活。

⑹ 羅馬法的分類

羅馬法學家依據不同標准,從不同角度將法律劃分為以下幾類:
(1)根據法律所調整的不同對象可劃分為公法與私法。公法包括宗教祭祀活動和國家機關組織與活動的規范;私法包括所有權、債權、婚姻家庭與繼承等方面的規范。
(2)依照法律的表現形式可劃分為成文法與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所有以書面形式發布並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包括議會通過的法律、元老院的決議、皇帝的敕令、裁判官的告示等;不成文法是指統治階級所認可的習慣法。
(3)根據羅馬法的適用范圍可劃分為自然法、市民法和萬民法。市民法是指僅適用於羅馬市民的法律;萬民法是調整外來人之間以及外來人與羅馬市民之間關系的法律。
(4)根據立法方式不同可劃分為市民法與長官法。長官法專指由羅馬高級官吏發布的告示、命令等所構成的法律,內容多為私法。其主要是靠裁判官的司法實踐活動形成的。
(5)按照權利主體、客體和私權保護為內容可劃分為人法、物法、訴訟法。人法是規定人格與身份的法律;物法是涉及財產關系的法律;訴訟法是規定私權保護的方法。

關於自然法的含義,在人類認識史上出現過多種不同的認識。但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為一切指定法制基礎的關於正義的基本和終極的原則的集合。它萌發於古希臘哲學,其中智者學派將「自然」和「法」區分開來,認為「自然」是明智的,永恆的,而法則是專斷的,僅出於權宜之計。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則斷定能夠發現永恆不便的標准,以作為評價成文法優劣的參照。

熱點內容
酒店財務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1 21:25:56 瀏覽:937
2013新婚姻法房產 發布:2025-05-21 21:24:27 瀏覽:189
法律知識大全內容 發布:2025-05-21 21:18:22 瀏覽:544
武漢司法局陳 發布:2025-05-21 21:15:02 瀏覽:239
新民法典婚姻法婚房的分割 發布:2025-05-21 21:15:02 瀏覽:563
任前法律知識和廉政考試題庫 發布:2025-05-21 21:12:01 瀏覽:978
杭州離婚律師費用 發布:2025-05-21 21:10:39 瀏覽:630
刑事訴訟法精講視頻 發布:2025-05-21 21:03:57 瀏覽:271
未成年人法律知識手冊 發布:2025-05-21 21:02:59 瀏覽:434
雲南省法律援助范圍 發布:2025-05-21 20:58:56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