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的主動性
① 司法的特徵
司法的特徵:
1、司法的被動性:行政權在運行時具有主動性,而司法權則具有被動性;
2、司法的中立性:行政權有傾向性,司法權則要求絕對的中立性。司法中立指法院以及法官態度不受任何因素影響;
3、司法的形式性:行政權更注重權力結果的實質性,而司法權更注重權力過程的形式性,即程序性;
4、司法的專屬性:行政權具有可轉授性,司法權則具有專屬性;
5、司法的終極性:行政效力非終極性,司法權效力有終極性。司法權是最終、最權威的判斷權。是司法權典型特徵;
6、司法的交涉性:行政權的運行方式具有非交涉性。司法權運行方式的交涉性,即控、辯、審三方展開抗辯;
7、司法的非服從性:行政權存在層級的服從性,司法權的管理關系則是非服從的,以法律為准繩是司法的本質體現;
8、司法的公平優先性:行政權的價值取向是具有效率優先性,司法權的價值取向具有公平優先性。
② 執法與司法區別
法律分析:司法與執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主體、內容、程序性要求、主動性四個方面。 主體方面:司法,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及其公職人員;執法,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內容方面:司法,對象是案件,內容是解決糾紛;執法,以國家的名義對社會進行全面管理,內容比司法廣泛。程序性要求:司法,有嚴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違反程序,將導致司法行為的無效和不合法;執法,執法活動不如司法活動的程序性要求嚴格。主動性:司法,被動性,「不告不理」;執法;主動性和單方面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七條 國務院公安部門負責全國的治安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治安管理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第七條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共同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被授權的組織為賠償義務機關。 受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使受委託的行政權力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託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撤銷該賠償義務機關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