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否認

民法否認

發布時間: 2021-01-11 03:13:26

⑴ 民事訴訟中被告律師認定的事實又以被告否認,法官如何認定

還是以當事人的意見為准,律師畢竟是代理的,一些事實還是當事人說的為准,律師可以對其說的進行解釋工作。

⑵ 依照《民法通則》規定,對於無權代理的民事行為,如果被代理人知道而不否認,該怎麼辦

應該由來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

依照《自民法通則》規定,對於無權代理的民事行為,如果被代理人知道而不否認,那麼在造成第三人損失時,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是被代理人。

⑶ 無權代理的民事行為,被代理人知道而不否認,那麼在造成第三人損失時,誰承擔民事責任

無權代理的民事行為,被代理人知道而不否認,那麼在造成第三人損失時:一切責任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擔。

具體情況:

  1. 代理是違法的,而這件事發生了,並且造成了損失,一切責任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擔。

  2. 因為被代理人明知道不能這樣做卻不阻止,這種不作為也是一種作為。而代理人本身也參與了這件事,要為此事負責。

  3. 無權代理是指在沒有代理權的情況下以他人名義實施的民事行為的現象。在中國,無權代理一般指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所進行的代理。無權代理有效與否,法律不僅要考慮本人的利益,還要考慮善意相對人的利益。

  4. 無權代理人以他人名義訂立契約時,被代理人或對被代理人訂立的契約的效力,依被代理人追認與否而定。無權代理所訂立的合同的法律後果,就其效力而言,為效力待定合同;就其民事責任的承擔而言,則取決於合同效力狀態的確定。

  5. 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本人的追認權和拒絕權,且拒絕權須以明示方式表示,默示則視為追認。無權代理經追認溯及行為開始對本人生效,本人拒絕承認的,無權代理效果由行為人自己承受。追認權與拒絕權只需本人一方意思表示即生效,故屬於形成權。

⑷ 如何區分民事訴訟中的否認與抗辯

比如說你說我欠你錢,我說沒欠,這叫否認;我說已經還了,這叫抗辯。

⑸ 民法通則第66條規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相對人的催告當然算知道。
但是,《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適用的對象不同,民法通則針對一般民事行為,合同法針對的是合同,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⑹ 否認民事行為有時間條件嗎

否認民事行為有間條件嗎?這個肯定應該有時間條件限制的不能一概不論的,行為有自願時,有被逼時還有自然時。等等這些條件都是導至行為暴的起點,所以時間條件是行為非常重要因素。

⑺ 民事證據舉證規則沒有否認是不是算默認

可推定為認可。

⑻ 有沒有可能民事判決完全否認刑事判決認定的事實

民事判決對不會、也不能完全否認刑事判決認定的事實。因為刑事判決認定的回事實是答合法有效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三條 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
(五)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
前款第五項至第七項規定的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⑼ 民法公平原則是否可以否認合同條款無效

不能,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內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容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⑽ 民法第66條:「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第三人抄催告,本人不做表示襲」這里指的是事後追認,而不是對在進行中的行為不做否認表示。兩者是有區別的。
法條要理解地看!
另外,「第三人催告,本人不做表示,視為拒絕追認,對本人不產生法律效力。」是合同法第48條第二款的內容。

熱點內容
房山良鄉律師 發布:2025-10-10 18:49:48 瀏覽:795
法院確情 發布:2025-10-10 18:35:36 瀏覽:114
湖北司法廳幹部任命 發布:2025-10-10 18:29:03 瀏覽:476
論述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依據 發布:2025-10-10 18:29:03 瀏覽:42
立法是法治的 發布:2025-10-10 18:28:15 瀏覽:76
法官大人在線 發布:2025-10-10 18:22:11 瀏覽:870
法律法規培訓評價 發布:2025-10-10 18:07:01 瀏覽:249
工會立法宗旨 發布:2025-10-10 17:27:34 瀏覽:876
新民法典第五編 發布:2025-10-10 17:15:11 瀏覽:825
禁食野味法規 發布:2025-10-10 17:14:25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