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由組成

刑法由組成

發布時間: 2021-01-11 23:43:43

1. 刑法是怎樣構成的

刑法是由總則、分則和附則三部分構成。總則部分由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刑罰,刑罰的具體應用和其他規定五部分組成;分則則分10類犯罪對422個罪名分別描述。

2. 刑法由哪三部分組成

刑法的廣義和狹義

廣義的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它包括
(1)刑內法典。
(2)單行刑容事法規。如全國人大常委會99年12月通過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3)附屬刑法規范。即非刑事法規中的刑事責任條款。如,《價格法》第46條規定:價格工作人員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索賄受賄,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價格法》屬於行政法,但由於第46條涉及到追究刑事責任的條款,,屬於附屬刑法規范,因此,屬於廣義刑法的范疇。

狹義的刑法僅指刑法典。即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修訂通過的,1997年10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教材所講的刑法是狹義的刑法。

3. 刑法分則條文通常由( )和( )兩部分組成

刑法分則條文通常由(罪狀 )和(法定刑 )兩部分組成。比如,刑法第內234條第1款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容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前一句是罪狀,後一句是法定刑。
罪狀,是指刑法分則的具體犯罪條文對具體犯罪基本構成特徵的描述。在刑法理論上,通常根據分則條文對罪狀的描述方式的不同,將罪狀分為四種,即敘明罪狀、簡單罪狀、引證罪狀和空白罪狀。
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則條文對具體犯罪所確定的適用刑罰的種類和刑罰幅度。刑罰種類通常稱為刑種,刑罰幅度通常稱為刑度。刑法總則規定了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主刑和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四種附加刑。

4. 刑法構成要件

今年修改的犯罪構成三要件說是指。構成要件的該當性。犯罪行為的違法性。犯罪主體有責性.

5. 我國《刑法》由哪幾部分構成

刑法的廣義和狹義

廣義的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它包括
(1)刑法典。版
(2)單行權刑事法規。如全國人大常委會99年12月通過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3)附屬刑法規范。即非刑事法規中的刑事責任條款。如,《價格法》第46條規定:價格工作人員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索賄受賄,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價格法》屬於行政法,但由於第46條涉及到追究刑事責任的條款,,屬於附屬刑法規范,因此,屬於廣義刑法的范疇。

狹義的刑法僅指刑法典。即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修訂通過的,1997年10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教材所講的刑法是狹義的刑法。

6. 簡述刑法的犯罪構成

一、 犯罪構成是指依照中國刑法規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一,是使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
二、包括四個方面:
1、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關系。
2、犯罪客觀方面是指《刑法》規定的,說明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客觀事實特徵。它包括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犯罪的時間,地點。方法(手段)也是少數犯罪的必備條件。
3、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
4、犯罪主觀方面,亦稱犯罪主觀要件或者罪過,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及其危害社會的結果所持的故意或者過失的心理態度。人在實施犯罪時的心理狀態是十分復雜的,概括起來有故意和過失這兩種基本形式,以及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這兩種心理要素。
三、犯罪構成作為認定具體犯罪的標准和規格,無論對司法實踐還是刑法理論,都具有重大意義。
1.犯罪構成是定罪量刑的法律標准;
2.行為符合犯罪構成是負刑事責任的根據;
3.犯罪構成所我國刑法理論的基礎和核心。

7. 刑法包括哪些法律

「刑法」一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在我國,狹義的刑法是指刑法典,即國家以刑法名稱頒布的、系統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法律(現行刑法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廣義的刑法,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與附屬刑法。單行刑法是國家以決定、規定、補充規定、條例等名稱頒布的、規定某一類犯罪及其後果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項的法律,如《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此後,立法機關多次以修正案的方式對刑法典進行了修改,其中既有新類型犯罪的增加,也有構成要件的修改和法定刑的調整。通過修正案(截至目前有七個刑法修正案,刑法修正案八日前還沒有正式公布)在刑法典中增加條文時,在相關的條文後採取第××條之一、之二的編號方式。附屬刑法,是指附帶規定於經濟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規范;此外,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級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則制定的變通或補充規定,也屬於廣義刑法的內容,但這種規定只在特定地域適用,沒有普遍效力。 刑法典通常被稱為普通刑法,單行刑法與附屬刑法是特別刑法。當一個行為同時觸犯普通刑法條文與特別刑法條文時,應適用特別刑法優於普通刑法的原則;當一個行為同時觸犯兩個特別刑法的條文時,則應適用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

8. 刑法總論由哪三部分組成

刑法總論。由哪三部分組成?讓你偷。打仗損害東西,這是只要你犯這三部錯誤。就可了

9. 中國 刑法的犯罪構成是怎樣的

四個方面:
犯罪主體:行為人必須為年滿十八周歲的非精神病患者。
犯罪專客體:行為侵害的必須是國家保屬護的法定利益(法益)。
犯罪主觀: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故意或者過失。
犯罪客觀:行為必須造成了法益的損害。

我國刑事定罪實行住客觀相統一的原則。

只要滿足刑法上規定某罪的主體、主觀、客體、客觀即可定性。

至於犯罪情節等因素隻影響量刑,不影響犯罪的定性。

10. 中國刑法的構成體系包含了什麼

一、刑法體系的含義
刑法的體系即是指刑法的組成和結構。我國修訂後新刑法典從總體上分為總則、分則和附則三個部分。其中總則、分則各為一編,其編之下,再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
刑法第一編總則分設五章,即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刑罰;刑罰的具體運用;其他規定。第二編分則設十章,即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刑法總則除第一章和第五章外,其餘章下均設若干節;刑法分則大多數章下不設節,但由於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和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兩 章涉及具體犯罪眾多、內容龐雜,因而該兩 章下均又分設若干節。刑法除總則編和分則編外,第三部分為附則。刑法附則部分僅一個條文,即刑法第452條。該條的內容一是規定修訂後的刑法典開始施行的日期;二是規定修訂後的刑法典與以往單行刑法的關系,宣布在修訂刑法典生效後某些單行刑法的廢止以及某些單刑法中有關刑事 責任的內容之失效。
概括地說,刑法總則是關於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一般原理原則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是認定犯罪、確定責任和適用刑罰所必須遵守的共同規則。刑法分則是關於具體犯罪和具體法定刑的規范體系,這些規范是解決具體定罪量刑問題的標准。刑法總則與刑法分則的關系是一般與特殊、抽象與具體的關系。總則指導分則,分則是總則所確定的原理原則的具體體現,二者相輔町成。只有把總則和分則緊密地結合起來研究,才能正確地認定犯罪、確定責任和適用刑罰。
二、我國刑法條文的結構
刑法規范除附則外,按其內容屬性,或者屬於總則性規范,或者屬於分則性規范。組成刑法的諸規范,都以條文形式出現。配置在各編、章、節中的刑法條文,全部用統一的順序號碼進行編號。刑法條文採用統一編號,既可以達到系統化的目的,又可以保證查閱方便,引用准確。條文之下分款、項。有的條文只有一款,如刑法第1條、第2條、第3條等等。如果條文包含數款,則第2款、第3款、第4款等均以另起一行來表示。例如刑法第6條包含3款;第7條包括2款;第241條包含6款。在款的後面,如果用(一)、(二)、(三)等基數號碼的,則為項。例如,刑法第240條第1款包含8項,引用時應寫成每第X條第X款第X項;第315條只有1款,包含4項,引用時應寫成第X條第X項。刑法條文採用條、款、項這樣的結構是非常嚴謹的,任何人都不能隨便顛倒改動,引用條文時必須絕對准確。
有的條文在同一款里包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例如刑法第56條第1款規定:「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對於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該款包含兩個意思,用分號隔開。刑法第53條規定:「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如果由於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確實有困難的,可以酌情減少或者免除。」該條包含 三個意思,用名號隔開。一個條文的同一款中包含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思的,在學理上稱之為前段、後段,或者前段、中段、後段,或者第一段、第二段……。在具有這種結構的條款當中,如有用「但是」這個連接詞來表示轉折關系的,則從「但是」開始的這段文字,學理上稱之為「但書」。
我國刑法條文中的「但書」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但書」是前段的補充。例如,刑法第13條在規定了什麼是犯罪之後,接著「但書」指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是從什麼情況下不認為是犯罪的角度,來補充說明什麼是犯罪。這個「但書」對於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具有重要的意義。(2)「但書」是前段的例外。例如,刑法第246條在規定侮辱罪、誹謗罪「告訴的才處理」的同時,又「但書」指出:「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3)「但書」是對前段的限制。例如,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免除處罰。」在這里,「但書」對防衛過當人負刑事責任作了限制性的規定。

熱點內容
區長法官 發布:2025-10-10 12:24:13 瀏覽:714
商法是最自由的法律 發布:2025-10-10 12:09:36 瀏覽:913
八個半月的胎兒打掉了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0 12:04:50 瀏覽:677
經濟法宗旨論述題 發布:2025-10-10 11:57:36 瀏覽:645
法律碩士學位英語 發布:2025-10-10 11:56:16 瀏覽:706
電信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0 11:39:35 瀏覽:157
耕地入刑法 發布:2025-10-10 11:39:33 瀏覽:386
美國的立法性行政法規 發布:2025-10-10 11:22:32 瀏覽:785
法律援助案件訴訟費的免交 發布:2025-10-10 11:17:39 瀏覽:159
勞動法15天公休假 發布:2025-10-10 11:12:33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