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發布時間: 2021-01-12 00:10:40

Ⅰ 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3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適用法律上的平等,不得表述為「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後者還包括立法平等等內容在內。

第三十三條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1)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Ⅱ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原則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國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法律依據如下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容》
第三十三條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上適用法律的平等對嗎為什麼

不包括。

原因介紹:

因為當事人的行為能力是不可能平等的,因年齡、精神能力不同而不同。《憲法》第33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適用法律上的平等,不得表述為「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後者還包括立法平等內容在內。

(3)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擴展閱讀

平等權並不只是指在適用法律上的平等,嚴格地說,它由四部分組成:

一是權利平等,即所有的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

二是義務平等,即所有的公民平等地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三是法律適用平等,即國家機關在適用法律時平等地對待所有的公民,在保護或懲罰上一視同仁,不可因人而異;

四是法律界限平等,即任何組織或個人都沒有超出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四部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的統一構成了法律上的平等權。

其次,平等權表達的是一種原則和信念。它否定那種強調有差別的個人,且把社會等級的存在視為社會正義的基礎,依據各個人的身份或社會地位有差別地分配權利義務,對多數人的自由嚴加限制而對少數人的自由加以特殊保護的社會現象和制度。

與公民的其他權利相比較,平等權的特殊性在於,它所強調的一視同仁對待的原則滲透在個體、群體彼此之間,或公民與他人相聯系的各種法律權利的享有中。

中國民法中的公平原則,繼承法中關於繼承權男女平等的規定,刑法中有關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條款,以及對執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的要求等,無一不體現著這種一視同仁的原則和信念。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現在哪些方面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里的「平等」指的是: 適用法律上的平等和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在法律實施上平等,不是講立法上的平等。因為我國的法律只能反映和體現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意志利益,不能反映被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過程中不能對敵對分子講平等,否則,法律就不能成為打擊犯罪、維護社會安定、保證改革開放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的執行過程中,對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絕對的平均主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賦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義則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別,在各方面實行絕對均等,這種主張是不切實際的。如憲法規定,不滿18周歲的公民不享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這不等於說符合法定年齡的公民與不足法定年齡的公民之間存在不平等,而是由於參與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具備一定的行為能力。
3、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反對一切特權。我國憲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說明,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官官相護、徇私枉法者最終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4、我國憲法對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規定,是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權利的平等,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不平等。

Ⅳ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 司法、守法平等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版前一律平權等」。這里的「平等」指的是: 適用法律上的平等和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

Ⅵ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3條: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包括:內

1、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憲法和容法律規定的權利;

2、所有公民都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3、國家機關在適用法律時,對於所有的公民的保護或者懲罰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異;

4、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Ⅶ 怎樣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實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回。因為,我答國的法律只能反映和體現工人階級與廣大人民的意志、利益,不能反映敵對分子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過程中不能對敵對分子講平等。否則,法律就不能成為打擊犯罪、維護社會安定、保證改革開放順利進行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的執行過程中,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絕對的平均主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法律賦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義則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別,在各方面實行絕對均等,這種主張是不切實際的。
(3)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就是反對一切特權。我國憲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這說明,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
(4)我國憲法對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規定,是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權利的平等,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不平等現象。要消滅這種不平等,不僅需要運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全體人民的文化素質和物質生活水平。

Ⅷ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的基本含義是:

1、在我國,法律對於全體公民都是統一適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權利和承擔同等的義務;

2、任何權利受到侵犯的金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不能歧視任何公民;

3、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要保證訴訟當事人享有平等的訴訟權利。在刑事訴訟中,要切實保障訴訟參加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

4、對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必須同樣追究法律責任,依法給予相應的法律制裁,不允許有不受法律約束或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

(8)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擴展閱讀: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在我國法的適用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1、實行這項原則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2、實行這項原則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證;

3、實行這項原則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必要條件;

4、實行這項原則是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問題中應有之義。

依照法治原則的要求,法律具有普遍性,普遍性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憲,真正樹立起社會主義法律的尊嚴。

要在我國法制實踐中貫徹這一原則,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堅決反對封建特權思想,與形形色色的違背社會主義平等原則的封建殘余作不懈地斗爭;

2、要看到我國法律適用中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與資產階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的區別與聯系;

3、我國適用法律的平等原則與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性質是一致的;

4、在司法工作中,必須忠實於事實與法律,忠實於人民,嚴格依法辦事,決不能看人辦案、因人而異。

Ⅸ 在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含義是( )

D
立法沒有平等權
立法永遠是統治階級立的,既然有階級那就是無平等性的
你這題應該專是一些不太好的司屬法考試輔導練習中的題目,司法考試不會這么考,司法考試會出A、C、D選項,但不會出B選項,在我國人民是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是敵人,這種根本不符合邏輯的說法是不會出現在司法考試中的,不要太深糾了,記住憲法規定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說法律適用上的平等就夠了,都考過了,今年不會考這個知識點

熱點內容
區長法官 發布:2025-10-10 12:24:13 瀏覽:714
商法是最自由的法律 發布:2025-10-10 12:09:36 瀏覽:913
八個半月的胎兒打掉了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0 12:04:50 瀏覽:677
經濟法宗旨論述題 發布:2025-10-10 11:57:36 瀏覽:645
法律碩士學位英語 發布:2025-10-10 11:56:16 瀏覽:706
電信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0 11:39:35 瀏覽:157
耕地入刑法 發布:2025-10-10 11:39:33 瀏覽:386
美國的立法性行政法規 發布:2025-10-10 11:22:32 瀏覽:785
法律援助案件訴訟費的免交 發布:2025-10-10 11:17:39 瀏覽:159
勞動法15天公休假 發布:2025-10-10 11:12:33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