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監督制度

刑法監督制度

發布時間: 2025-07-10 04:19:26

1. 刑事申訴時效是什麼意思

刑事申訴時效是指對於已經判決的刑事案件,被害人、被告人、辯護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的期限,這個期限為最後一審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六個月。以下是關於刑事申訴時效的詳細解釋:

  1. 時效期限刑法明確規定,刑事申訴的時效期限為最後一審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六個月。在這個期限內提出的申訴,法院才會受理;超過這個期限,申訴將被視為無效。

  2. 時效意義

    • 提高證據質量:時效的存在迫使申訴人盡快收集和提供證據,從而提高證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避免因證據不足而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
    • 防止案件拖延:時效的限制防止了人們無限制地提出申訴,避免了案件的長期拖延,有助於維護司法秩序的穩定。
  3. 時效保障措施

    • 加強司法宣傳:通過加強司法宣傳,引導當事人及時了解並行使申訴權利,避免申訴期限過期。
    • 規范申訴手續:優化申訴流程和辦案程序,加強相關申訴手續的規范性,減少因手續繁瑣而導致的案件處理延誤。
    • 建立申訴監督制度:建立健全的申訴監督制度,對越過時效的申訴進行追究和糾正,確保申訴時效制度得到有效執行。

總結:刑事申訴時效是保障刑事案件及時、公正審理的重要制度。通過明確時效期限、提高證據質量、防止案件拖延以及加強時效保障措施,刑事申訴時效制度有助於促進司法公正、保障人民權益。

2. 刑法執行中的制度包括哪些

刑法執行中的制度主要包括減刑、假釋以及附加刑如罰金的執行等。

減刑是指對於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的,可以適當減輕其原判刑罰的制度。它需要滿足一定的對象條件、實質條件和限度條件。

假釋則是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後,因其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條件地將其提前釋放的制度。假釋的適用也有嚴格的對象條件、刑期條件、實質條件和限制條件。

此外,罰金的執行也是刑罰執行制度中的重要一環。罰金的執行方式包括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繳納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則強制繳納。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都應當隨時追繳。

總的來說,刑法執行中的這些制度共同構成了我國刑罰執行體系的基本框架,確保了刑罰的公正、有效執行。

3. 五種監管犯罪對象是指什麼

五種監管犯罪對象分別是人民法院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依法剝奪政治權利、交付公安機關監管的暫予監外執行的犯罪分子。犯罪行為所侵害的人或物。體現犯罪客體。相同的犯罪對象,可以體現不同的犯罪客體。犯罪對象的含義:

一、是具體的人或物。

二、是犯罪行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

三、是刑法規定的人或物。

(3)刑法監督制度擴展閱讀:

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假釋在我國刑法中是一項重要的刑罰執行制度,正確地使用假釋,把那些經過一定服刑期間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必要繼續關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會上進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勵犯罪分子服從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復歸社會、有利於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4. 刑事訴訟法應該如何加強及完善刑事立案監督制度

加強刑事立案監督、完善立案監督體制是確保嚴格執法、准確執法、公平執法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保證。因此,完善刑事立案監督的有效機制、拓寬刑事立案監督知情渠道以強化立案監督的效力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由於我國現行的法律對法律監督規定的較為原則和滯後,導致有些法律規定在現實中難以操作,特別是刑事立案監督方面常常是處於被動監督和監督效果不盡人意的狀況,因此必須在刑事訴訟法修改中完善立案監督的有關規定。 ■拓寬檢察機關刑事立案監督的知情渠道 現行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立案監督權,主要的監督手段是,發現公安機關應該立案而沒有立案的,通知公安機關立案,至於對實踐中經常發生的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不予立案或者立案後消極查處即消極立案的情況應如何處理,法律並沒有規定進一步的監督措施。法律並沒有賦予檢察機關對刑事發案、受案情況的審查權,對偵查機關立案情況無法知悉和掌握,這就使檢察機關無從知曉究竟有多少該立案而不立案和立案後撤銷的情況,更難以作出有無違法的判斷。法律規定的檢察機關的立案監督僅限於通知偵查機關立案,如果監督立案後出現消極偵查或久偵不結的現象,檢察機關既無權對案件進行調查,也無權要求偵查機關更換辦案人員或者對責任人提出處理建議,影響監督的效果。在糾正違法方面,檢察機關主要是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但並不必然啟動有關機關的糾錯程序,如果被監督機關既不提出異議,也不執行,檢察機關的監督效力就無從實現。 對偵查機關不應當立案而立案也即是積極立案問題,即便是進行監督也是事後監督,一般是案件按程序到檢察機關後經審查才能發現,或者當事人到檢察機關上訪才知道,如果偵查機關立案後把案件掛起來,檢察機關就一無所知,更無從監督。公安機關積極立案行為中存在著大量違法現象,特別是報復陷害,徇私枉法,非法插手民事、經濟糾紛等,從某種意義上說,積極立案行為比起消極立案行為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更容易引起民憤,導致法律的威信喪失,也是對人權的侵犯。 由於立法缺陷,使刑事立案監督缺乏應有的剛性和實效,又加之刑事立案監督的信息渠道不暢,嚴重製約了刑事立案監督工作的全面推進和縱深開展。因此,在修改完善刑事訴訟法立案監督規定時,應當將偵查機關對刑事案件決定立案與不立案的決定書立即送達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部門審查,至遲不得超過三日,以接受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同時有必要規定對於公安機關不立案的案件檢察機關可以直接立案,為了防止權力的濫用,應同時規定地市級以下的檢察院行使這項權力時應報省級檢察院批准,但案件范圍則不宜限制。這樣才能保證檢察機關立案監督的職責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得以實現和充分發揮,以體現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徹底改變檢察機關立案監督的被動局面和監督滯後的問題。 ■完善刑事立案監督的對象和范圍 要不斷完善刑事立案監督的對象和范圍,將所有擁有刑事立案權的機關都納入監督范圍,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嚴密的刑事立案監督體系,對所有的刑事立案行為進行全面監督。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公檢法三機關都有刑事立案權,國家安全機關、監獄機關也都具有刑事立案權,所以在修改刑事訴訟法時,應當把所有的刑事立案主體都納入立案監督的對象,並定期按月或按季度向檢察機關通報刑事立案和不立案的數量、案件性質、基本案情和採取強制措施等情況。在刑事訴訟法當中把刑事立案機關如何接受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作具體規定,使之更具程序性和可操作性。 在刑訴法修改時應增加對偵查機關法律文書中註明的「在逃」和「另案處理」人員的監督,將其列入立案監督的范圍。法律文書是非常嚴肅的公文,必須尊重客觀事實,尊重法律。而偵查機關有時以消極偵查應付檢察機關的監督,在辦案中時有出現犯罪嫌疑人在家或者在押,偵查機關卻將其寫成在逃或另案處理的現象。如一起故意傷害案,偵查機關說另一同案人在逃,經查實際情況卻是在看守所中留所羈押,如果檢察機關不認真審查就可能讓其逃脫傷害罪的處罰。再如張某尋釁滋事一案,偵查機關將其勞動教養,法律文書中註明另案處理,檢察人員在審查案件時,發現此案應定尋釁滋事罪。後該嫌疑人被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凡此種種,說明偵查機關在偵查中存在懈怠瀆職之可能,因此有必要在訴訟法修改時明確規定偵查機關對「在逃」和「另案處理」人員具體處理情況負有說明義務,應向檢察機關提供相關備案審查材料,以利於檢察機關進行監督。 要開拓創新,努力探索刑事立案監督工作的新途徑,進一步健全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的工作機制以拓寬立案監督范圍。要和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搞好協作,在監督中搞好配合,在配合中搞好監督。積極探索完善立案監督的手段和程序。著力研究探索監督行政執法活動的合法性、監督行政執法機關及時移交犯罪線索、監督公安機關對移交案件依法查辦等問題,以及發現和查處行政執法人員徇私枉法、濫用職權等職務犯罪,強化懲治力度,促進依法行政,維護市場經濟秩序。這樣既有利於拓寬立案監督案源,加強對刑事立案機關的監督,又加強了對行政執法機關在移送刑事案件和公安機關接受立案的監督,以維護法律的正確統一實施,使檢察機關的立案監督更具程序性和強制性。 ■明確檢察機關立案監督中的調查處理權 由於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檢察機關的立案監督權缺乏權威性和制約性,沒有規定立案監督機關對被監督對象可以採取必要的調查權和對被監督機關對抗監督的法律保障和處罰措施,致使檢察機關的刑事立案監督軟弱無力,起不到立案監督應有的作用和效力。立案監督的案件常常久偵不結,有的甚至一拖多年。如果去督促,被監督機關就以找不到人等種種理由應付檢察機關,檢察機關對此毫無辦法。所以,刑事訴訟法在修改時,應當賦予檢察機關以必要的調查權,即對具有刑事立案權的機關有權調取和審查其案卷材料,有權審查受案、立案、破案、不立案、撤案等有關的法律文書。對於審查中發現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違法插手經濟糾紛、不應當撤案而撤案、拒不移交刑事案件等違法行為應當賦予檢察機關給予處罰的權力。 綜上所述,在刑事訴訟法修改時,對立案監督制度的完善應關注以下問題:(1)要加大對公安機關刑事立案和撤案的監督力度,賦予檢察機關一定的機動偵查權;(2)要完善刑事立案監督的對象和范圍,增加或者明確檢察機關對立案機關的立案違法情況進行調查和處理的手段;(3)要明確立案機關接受檢察機關監督的義務,追究不接受檢察監督的立案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總之,要強化立案監督,豐富監督手段,擴大監督范圍,完善監督程序,明確監督效力,以實現監督的目的。

5. 如何完善憲法監督制度

完善憲法監督制度:

一、提高全民的憲法意識

切實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教育,增強全民的法律意識:一方面要加強先發的宣傳、教育工作,及時作出憲法解釋,使公民在具體的實踐中感受到憲法的存在和威嚴;另一方面要提高各級人大代表的憲法素養,把監督憲法的實施作為自己的首要職責。

二、擴大憲法監督范圍

目前我國的憲法監督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審議法律草案時對該草案是否與憲法相抵觸進行事前審前;另一種是對已通過的報全國人大委員會備案的法規、規章是否與憲法相抵觸進行事後審查。也就是說,其監督對象僅限於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而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其他形式的違憲行為和現象卻得不到應有的監督。例如「乙肝病毒攜帶者就業歧視案」,在案例中,公民享有的公民基本權利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地侵犯,卻沒有刑事、民事、行政等有效的救濟手段,這其實是一種嚴重的違憲行為。然而這些卻不在現行的憲法監督范圍之內,從而使憲法的威嚴大大降低。憲法監督委員會或憲法委員會應負責涉及憲法監督的一切事務,包括解釋憲法、提出對憲法修正的意見和建議、進行違憲審查、受理憲法訴訟等。憲法監督的對象應盡量廣泛,至少應該涵蓋以下三個方面:審查法律、法規的合憲性;審查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以及各政黨、各社會團體、全體公民行為的合憲性;處理國家機關之間的權屬爭議。

三、完善憲法監督程序

憲法作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其法律效力必須通過一定的程序來實現。憲法監督活動的程序應當包括憲法監督活動的全過程,即解釋憲法程序、提出對憲法修正的意見和建議程序、違憲審查程序和憲法訴訟程序等。在程序設計上有兩項內容必不可少:一是設計具體的違憲審查程序,即有哪一個機構具體受理;二是公民個人在認為自己的憲法權力受到侵犯時,如何向有關機關提出審查建議。

四、健全違憲審制度

違憲審查監督制度,是指通過對一國的立法和行政行為是否符合憲法進行審查,對違憲行為予以糾正和制裁,以保證憲法的實施,維護憲法的尊嚴。違憲審查的目的是通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違憲審查、糾正機制,保障憲法的真正貫徹與實施;通過對違憲行為的審查處理;保障公民的權力和自由的實現,保證國家權力的運行符合憲法和人民的利益,維護憲法所確立的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則。因此,目前在法律違憲的可能性被排除的情況下,要擴大違憲審查的范圍,在實際審查中,不僅要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而且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也納入到審查范圍。

五、設立相對獨立的憲法委員會

當代世界有三種憲法監督模式,即議會或權力機關監督模式、普通法院監督模式、專門機構監督模式。憲法監督模式必須與特定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具體環境相適應,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專門機構監督模式中,獨立的憲法委員會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現實需要的一種最佳模式。憲法委員會一般被認為是一種政治性機構,它在組織形式上比較靈活、富有彈性

易於為人們所接受。具體做法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設立獨立的憲法委員會,由該委員會獨立行使憲法監督權。這個機構既無立法職能,更不能參與政府活動,其職責就是對法律、規范性文件以及國家行為進行合憲性的監督、審查和裁決,糾正和處理違憲行為。該機構依法獨立行使憲法監督權,其監督活動不受其他國家機關、組織和個人的干涉,以保證憲法監督活動的真實和公正。其次,這個專門機構不能違反我國現行政體,雖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它仍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下的一個獨立機構。在堅定地樹立憲法和法治思想,養成依憲、依法辦事的習慣。教育和嚴格要求機構內的各組織和黨員切實尊重和認真遵守憲法和法律,對憲法制度切實做到監督,最終使我國憲法監督制度得到正確的貫徹和實施。

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實施,關繫到國家長治久安,關繫到我國公民憲法政治民主權利和自由的實現與保障。我們應當堅持社會主義和法治原則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到我國現行政治體制的實際情況,借鑒外國憲法監督制度中切實可行的方法,建立和健全一整套完善的憲法監督制度,使我國憲法真正得到貫徹實施,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完善我國的憲法監督制度,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監督體制,從而促使社會主義治法建設在憲政的良好軌道上運行。

熱點內容
文檔刑法典 發布:2025-07-10 11:37:48 瀏覽:730
合同法解釋24條 發布:2025-07-10 11:32:43 瀏覽:519
人民法治各省記者站 發布:2025-07-10 11:19:33 瀏覽:709
勞動法三倍工資多少錢 發布:2025-07-10 11:13:04 瀏覽:127
法治進行時今天直播 發布:2025-07-10 11:07:50 瀏覽:866
日料員工規章制度6 發布:2025-07-10 10:57:53 瀏覽:107
民事案件作偽證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0 10:47:07 瀏覽:24
2016年婦女職工勞動法 發布:2025-07-10 10:24:51 瀏覽:457
活刑刑法 發布:2025-07-10 10:19:29 瀏覽:212
學校20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0 10:17:42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