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刑法
⑴ 韓國殺人罪怎麼判
韓國刑法中故意殺人罪的最高量刑是:終身監禁,終身監禁不等於無期是不專能出來的。
我國《屬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於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於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1)韓國新刑法擴展閱讀
犯本罪,情節較輕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據司法實踐,主要包括:
(1)防衛過當的故意殺人;
(2)義憤殺人,即被害人惡貫滿盈,其行為已達到讓人難以忍受的程度而其私自處死,一般是父母對於不義的兒子實施這種行為;
(3)激情殺人,即本無任何殺人故意,但在被害人的刺激、挑逗下而失去理智,失控而將他人殺死,其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其一,必須是因被害人嚴重過錯而引起行為人的情緒強烈波動;
其二,行為人在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一時失去理智,喪失或減弱了自己的辨認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⑵ 韓國法律中對殺人犯怎麼判刑
1.[刑法條文]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 [4] 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八條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⑶ 韓國詐騙罪的立案標准
1、各地的規定都不一樣,一般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是 詐騙罪 的 刑事立案標准 2、法律依據: 1)《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管制 ,並處或者單處 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 沒收財產 。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⑷ 韓國連環強奸犯將出獄引民眾恐慌,韓國和我國的刑罰有多大的差別
韓國連環強奸犯將出獄引民眾恐慌,看到這里很多人感覺到不可思議,因為連環強奸犯可以說罪行累累,如果這樣的人出獄之後肯定會引起民眾恐慌,因為很多民眾擔心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的頭上。那麼面對這樣的問題,也有很多人對韓國法律產生質疑,那麼我國的刑法和韓國的刑法到底有多大差別呢?
當兩種法律產生碰撞時,我們就可以看出對於強奸犯來說,哪一個國家的懲罰力度較高。而韓國刑法對於強奸犯來說最多也就15年;而對於中國來說,如果情況較為嚴重的強奸犯很可能會判以死刑。因此從這一點也就可以了解,為什麼韓國民眾看到連環強奸犯放出之後會引起民眾恐慌。
⑸ 韓國刑罰是什麼意思
韓國刑罰是對犯罪行為的懲罰措施,主要包括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緩刑等主刑,以及罰金、沒收財產等附加刑。以下是關於韓國刑罰的詳細解釋:
1. 主刑 有期徒刑:根據犯罪的性質和情節,法院可以判處犯罪分子一定年限的有期徒刑。 無期徒刑:對於嚴重犯罪行為,法院可以判處無期徒刑,即犯罪分子將在監獄中度過餘生。 死刑:對於極其嚴重的犯罪行為,如謀殺等,韓國刑法規定可以判處死刑。但死刑的執行受到嚴格限制,且近年來韓國對死刑的執行越來越謹慎。 緩刑:對於某些犯罪行為較輕或犯罪分子有悔罪表現的,法院可以判處緩刑,即在一定期限內不執行刑罰,但犯罪分子需遵守一定的條件。
2. 附加刑 罰金:法院可以判處犯罪分子繳納一定金額的罰金作為懲罰。 沒收財產:對於某些犯罪行為,法院可以判處沒收犯罪分子的部分或全部財產。
3. 刑罰的目的和作用 維護社會秩序:通過對犯罪分子的懲罰,降低犯罪率,維護社會的穩定。 警示作用:刑罰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讓有犯罪意圖的人對犯罪行為心存畏懼。 恢復信心:對那些犯罪行為造成了重大傷害的人進行懲罰,可以恢復被害人和受害者家庭的信心。
4. 刑罰的演變 韓國刑罰的演變經歷了多個階段,從20世紀初的簡單刑罰方式到20世紀後半葉以來的逐步完善和多樣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法治意識的提高,韓國刑法對犯罪的教育、矯治和保護等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以保護難民、弱勢群體和未成年人的權益。
⑹ 韓國刑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第1章 刑法的適用范圍
相關條文為第1至第8條。
第1條規定了「犯罪的成立和處罰」。犯罪的成立和處罰么行為時法律為准,犯罪後由於法律變更其行為不再構成犯罪的如果刑罰與舊刑相比較輕的適用新法規定,判決後由於法律變更其行為不構成犯罪的則免除處罰。
第2條對「國內犯」予以規定,本法適用於在韓國領域內犯罪的內國人和外國人。
第3條規定了「內國人的國外犯」;第4條外國人在韓領域外韓國船舶上犯罪予以規定;第5條「外國人的國外犯」,包括內亂罪、外患罪、有關國旗的犯罪、有關貨幣的犯罪、有關有價證券、郵票和印鑒罪、有關文書的罪中的第225條至第230條、有關印章的罪中的第238條;第6條對「大韓民國和大韓民國國民的國外犯」予以規定;第7條規定了「國外處刑的執行」;第8條規定了「總則」的適用,即本總則同樣適用於其它法令規定的犯罪,但其它法令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二)第2章 罪
第1節對「罪的成立和刑的減免」予以規定。相關條文為第9條至第24條。第9條規定未滿14歲者不受刑事處罰;第10條規定身心障礙而不能辨別事物或沒有意思表達能力者不受刑事處罰;有辨別能力者減輕處罰;故意挑逗前述身心障礙者而實施犯罪者不受前項規定限制;第11條規定聾啞人減輕刑罰;第12條規定了強制行為,因暴力或遭受無法對自身或親屬進行保護的脅迫而實施強迫行為不受處罰;第13條對犯意予以規定;第14條對過失予以規定;第15條對事實錯誤予以規定;第16條對法律錯誤予以規定;第17條對因果關系予以規定;第18條對不作為犯予以規定;第19條對獨立行為的競合予以規定,即對同時或非同時獨立行為結合無法辨別導致結果發生的原因的對各自行為以未遂犯處罰;第20條對正當行為予以規定;第21條對正當防衛予以規定;第22條對緊急避險予以規定;第23條對自救行為予以規定;第24條對受害人的承諾予以規定。
第2節對「未遂犯」予以規定。第25條規定了未遂犯的定義;第26條規定了中止犯的定義;第27條規定了不能犯的定義;第28條對陰謀和預備予以規定;第29條規定對未遂犯處罰依相關法條規定確定。
第3節對「共犯」予以規定。第30條對共同正犯予以規定;第31條對教唆犯予以規定;第32條對從犯予以規定;第33條對共犯和身份予以規定;第34條對間接正犯、特殊教唆及幫助行為加重處罰。
第4節對「累犯」予以規定。第35條明確了累犯的定義,即受過禁錮以上刑罰其執行完畢或免除執行後3年內再犯應受禁錮以上刑處罰者按累犯處罰;第26條規定了判決宣告後發現累犯的處理。
第5節對「競合犯」予以規定。第37條規定了競合犯的定義;第38條規定了競合犯的處罰原則;第39條對未予判決的競合犯,數個判決和競合犯,刑罰執行和競合犯予以規定;第40條規定了想像競合。
(三)第3章 刑
第1節對「刑的種類和輕重」予以規定。第41條規定了刑的種類,即死刑、徒刑、禁錮、喪失資格、停止資格、罰金、拘留、罰款和沒收共9類刑種。第42條規定了徒刑或禁錮的期間,徒刑和禁錮分為有期和無期兩種。有期徒刑和禁錮的期間為1個月以上15年以下。但有期徒刑或有期禁錮加重處罰的刑期可達25年;第43條對刑的宣告,資格喪失及資格停止予以規定。即被處以死刑、無期徒刑或有期禁錮刑者同時喪失公務員資格、公法上的選舉與被選舉權、法律規定的公法上的業務資格、法人的理事、監事或支配人或其它有關法人業務的監察或財產管理人資格。有期徒刑或有期禁錮在判決執行完畢或免除執行之前停止公務員資格、公法上的選舉與被選舉權、法律規定的公法上的業務資格;第44條規定了資格停止,即第43條規定的資格停止期間為1年以上15年以下;第45條規定罰金刑的起點為5萬元以上。但減輕處罰的可為5萬元以下;第46條規定拘留的期間為1天以上30天以下;第47條規定罰款數額為2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第48條規定了沒收對象和追征;第49條規定沒收刑即可附加適用也可單獨適用;第50條規定了刑的輕重。
(四)第4章 期間
期間1章由第83條至第86條共4個條文予以規定。其中第83條對期間的計算予以規定;第84條對刑期的起算時間予以規定;第85條對刑的執行和時效期間的初日予以規定,即刑的執行和時效期間的初日按1日計算;第86條規定了釋放日,即刑期完成之日應予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