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提出能動司法的理念的是

提出能動司法的理念的是

發布時間: 2025-07-11 21:21:47

⑴ 陳遼敏的主要事跡

陳遼敏,現任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她進入法院工作以來,內十幾年如一日奮容斗在基層審判第一線,時刻牢記人民法官為人民的宗旨,始終秉持能動司法、服務大局的理念,牢固樹立公正、廉潔、為民的司法核心價值觀,6年辦結各類民商事案件4000餘件,涉案標的額7億多元,所辦案件無一超審限、無一引發纏訴上訪。
陳遼敏把『坐堂問案』變成『促膝長談』,用柔性審判化解各類爭端。她始終秉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陳遼敏創新辦案思路,大力推進社會矛盾糾紛社會化處理模式,積極探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並且不斷利用信息化技術,推動、改進、完善法院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她在全國率先開創性地使用了「網路法庭」,「法官網上工作室」,利用互聯網技術,使當事人不用進法院,就可以完成遠程開庭、遠程審理,方便了當事人,也為妥善處理大量網路糾紛帶來了全新思路。陳遼敏務實、創新的工作風格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⑵ 如何做好能動司法工作

能動司法是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職能,遵循司法基本規律,積極主動拓展司法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司法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地實現司法的法律價值、社會價值、政治價值的司法活動。強化能動司法,關鍵要增強服務司法、積極司法、創新司法與衡平司法的理念。踐行這些理念,開展能動司法活動,應當立足司法職能,體現司法規律,堅持多措並舉,注重實際效果。
一、強化司法政策保障作用。為應對金融危機,服務經濟建設,要建立專項信息報告制度,探索建立金融案件集中管轄、集約審理等審判管理新機制,更好地服務和保障大局,提供政策支持。
二、強化司法建議預警作用。司法建議是人民法院能動司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舉措。法院堅持在糾紛解決的同時,關注各類可能危及經濟和社會安全的法律風險,加強各種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建立全方位、動態化的司法建議預警機制。
三、強化司法規范引導作用。經濟活動越活躍,矛盾糾紛的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疑難、復雜問題就會越多,也就越需要發揮法官的政治智慧和司法智慧,通過能動司法,從個案和類案的審理中,及時總結司法經驗,制訂相關執法意見,確立審理規則,提供審判思路,促進裁判標準的統一,並為立法和司法解釋提供實踐素材,發揮對糾紛解決和行為規則的引導作用。
四、強化司法宣傳互動作用。能動司法不只是法官案件裁判的能動,還應當包括面向社會的法制宣傳的能動。要在繼續加強傳統平面媒體宣傳的同時,注重網路媒體的運用,加強輿情研判,跟蹤民意反饋,把法院互聯網建設成為方便群眾溝通的重要平台,成為法院庭審直播的主要載體,成為宣傳法治精神、宣傳法院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的重要窗口,努力營造良好的法治輿論氛圍。
五、強化司法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中的能動作用。就法院而言,要發揮司法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中的能動作用,使有限的司法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當前要突出三項工作,一是在做好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化解糾紛的同時,加強對人民調解、行業調解等的指導作用。二是在構建完善以訴調中心建設為載體的訴調對接工作機制中發揮引導作用,引導讓更多的矛盾糾紛分流進入訴調中心,通過人民調解方式平和解決。三是利用司法的終局性、權威性和強制性優勢,在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和執行,以及構建以司法審查為重點的仲裁效力司法確認機制等方面,發揮司法的主動作用。讓更多的調解協議通過司法效力的確認獲得及時的執行,調解不成的能夠得到司法的及時裁判,幫助仲裁機構提高仲裁質量和效率,更好地發揮仲裁的積極作用。

⑶ 如何理解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

「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是一個歷久彌新的重要理論命題。在深化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的今天,重估「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的價值,對「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進行再認識,對於進一步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法治是建立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基石。倘若沒有法治作為保障,那麼從根本上講產權是不安全的,企業不可能真正獨立自主,市場不可能形成競爭環境並高效率運轉,經濟的發展也不會具有可持續性。市場經濟必須依靠法律來解決市場經濟活動的秩序問題。只有具備合理而完備的法律,才能發揮市場經濟有效配置資源的功能。

所謂「法治經濟」,就是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市場經濟,倡導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通過立法、執法和司法以及法律服務調整經濟關系,規范經濟行為,指導經濟運行,維護經濟秩序,服務經濟發展,促使市場經濟在法治的軌道上健康有序地發展。法治經濟的顯著特徵就是發達的市場經濟與現代法治的有機融合,就是成熟的市場機制與良好的宏觀調控機制都通過法律的整合作用而銜接契合。現代市場經濟要以法律為紐帶,以市場為中心,把國家(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的活動及行為緊密廣泛地與市場經濟的各個環節連接在一起,以充分獲求和實現經濟活動的效益。

總體上講,「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理念,要求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新階段,更加需要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具體而言:

「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理念,要求充分重視和發揮立法作用,進一步完善和豐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客觀地講,「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口號對立法活動影響最大最顯著,正是在「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口號的驅動下,中國市場經濟立法進入了快車道,經濟立法呈現跨越式發展,經濟立法的數量和規模急速上升。需要指出的是,在重溫小平同志南方談話的今天,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大力倡導和強調小平同志一貫倡導的「成熟一個制定一個」的穩健立法觀。這種強調「實踐、試驗和反思」的立法思路,是與我國漸進式改革模式完全一致的,符合立法工作的基本規律。

從根本上講,也是與人類逐步演進的理性認識能力相適應的。遺憾的是,自「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口號大為宣揚後,法學界乃至立法界都出現一股立法「過熱」心態,不少學者提出法律移植,主張超前立法等非理性的觀點。作為一種「地方性知識」的法律,作為漸進改革的模式, 「成熟一個制定一個」的穩健立法觀更為切實可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新形勢下,以完善法律體系為目的的立法工作,更要大力倡導「成熟一個制定一個」的穩健立法觀。

「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理念,要求充分重視和發揮司法作用,倡導「能動司法」,維護司法公正,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為更好地服務經濟發展,司法機關提出和踐行了「能動司法」的理念。「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為司法系統孕育、提出和實踐「能動司法」理念營造了氛圍、創造了條件。實際上,「能動司法」理念在服務市場經濟發展方面體現得更為鮮明。「能動司法」理念促使法院將審判工作同經濟建設緊密結合,服務經濟發展的大局。例如,司法機關嚴厲打擊各種經濟犯罪活動,維護好市場經濟秩序;加大招商引資保護力度,切實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依法處理好事關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城建項目等事關規劃全局的糾紛,運用司法的智慧創造性地配合經濟建設大局,為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理念,要求充分重視和發揮法律服務作用,大力發展法律服務業,為繁榮市場經濟提高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律師、公證、法律顧問法律援助等為主體的法律服務業,可以防範法律風險,優化法治環境,解決法律糾紛,為企業開展「法律體檢」。法律服務業要轉變觀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例如,開展律師幫扶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行動,發動律師積極參與企業的資本運營、資源管理,使法律服務直接進入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做到建議於決策之前,服務於運行之中,全方位、多渠道地為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法律服務。變事後處理為事前防範,鼓勵積極開展「法律體檢」活動,法律顧問主動參與到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當中,主動介入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用法律的武器把企業經濟活動中可能遭遇的風險化解在萌芽之中。如今,在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下,法律服務業更要在優化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方面積極作為,大顯身手,大有作為。

可以說,「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是經濟建設的法治指南針。在紀念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20周年的今天,我們更要全面、深刻、准確、透徹地認識和把握「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的理念,重估其價值,充分發揮法治在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⑷ 人民法院「能動司法」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一、起源20世紀50年代以來,司法能動主義在美國出現,並且作為一種司內法方法趨於成熟。
二、國內現狀容
在我國,直至2001年12月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才從多角度肯定了法官在舉證責任分配、證據的審查判斷、非法證據的排除、證明標准等方面的自由裁量權,從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司法的能動性特徵。我們認為,司法能動性是指法官在司法過程中秉承一定的法律價值,遵循一定的法律規則,並充分運用司法經驗,創造性地適用法律,從而理性地對案件的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作出判斷。

⑸ 成都市新都區人民法院先進辦案理念

成都市新都區人民法院先進辦案理念如下:

  1. 司法為民,高效解紛:秉持「如我在訴」理念,以當事人需求為導向,通過「內外協同」機制簡化流程,如為八旬老人辦理遺產房屋變更登記時,聯動執行局與不動產登記中心快速完成手續。還採用「首案示範 + 批量調解」模式,對系列糾紛先行審理形成示範判決,再批量化解其餘案件,實現「審理一案、化解一片」。
  2. 多元共治,源頭治理:建立聯動化解機制,針對涉法涉訴信訪積案,聯合多部門組建專班,引入社會力量,綜合運用法律與心理疏導手段化解信訪問題。探索「執源治理」創新,通過訴前調解、協助執行通知書等方式,從源頭減少執行案件,提升糾紛解決效率。
  3. 能動司法,提質增效:優化團隊配置,構建「法官 + 法官助理 + 書記員 + 調解員」模式,向速裁快審團隊派駐專職調解員,提升辦案效率。強調「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理念,注重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統一,通過典型案例引領類案化解,推動司法服務從「後端解決」向「前端治理」延伸。
  4. 規范管理,協同保障:推動黨務政務審務融合,使黨建與業務同頻共振,明確員額法官核心地位,強化審輔人員協作,通過「傳幫帶」提升團隊戰鬥力,確保「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⑹ 能動司法的主要內容

法律分析:能動司法是指法院立足審判職能,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回應轉型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強調的是法院和法官如何積極履行職責,主動順勢而為,有所作為。從一定程度上彰顯了司法的能動性特徵。我們認為,司法能動性是指法官在司法過程中秉承一定的法律價值,遵循一定的法律規則,並充分運用司法經驗,創造性地適用法律,從而理性地對案件的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作出判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九十四條 本法所稱司法工作人員,是指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內容2017 發布:2025-07-12 08:22:06 瀏覽:906
香港出入境條例 發布:2025-07-12 08:14:16 瀏覽:393
行政法基本知識2018 發布:2025-07-12 08:05:34 瀏覽:607
民法的條例 發布:2025-07-12 08:02:15 瀏覽:805
有法院築牢 發布:2025-07-12 07:59:16 瀏覽:913
秦腔戲刑法 發布:2025-07-12 07:38:11 瀏覽:86
潘業文律師 發布:2025-07-12 07:37:59 瀏覽:974
幼兒證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2 07:12:35 瀏覽:404
勞動法職業四大類 發布:2025-07-12 06:59:21 瀏覽:473
貴陽請一個律師多少錢 發布:2025-07-12 06:56:06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