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

發布時間: 2025-07-12 06:29:09

民法典146條原文

《民法典》第146條的原文是: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這意味著,如果一方或雙方在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時,存在虛假的意思表示,那麼該民事法律行為將無法產生法律效力。虛假的意思表示指的是雙方在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時,並未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或意圖,而是通過欺騙、誤導等方式來達成某種目的。
民法典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開始實施的時間是2021年1月1日.
綜上所述,民法典第146條關於虛假意思表示的規定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確保民事法律行為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該遵守法律規定,誠實守信地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以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❷ 民法典146條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解讀:根據本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理論上也稱為同謀虛偽表示,指行為人與相對人共同實施了虛假的民事法律行為,如為逃避債務而虛假贈與財產、為逃避房地產收費而虛構離婚、為了規避房屋限購政策而虛假離婚等等。

根據本條第二款規定,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指被虛假的意思表示所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如為了逃稅,當事人訂立的「黑白合同」,其中的「白合同」是虛假的意思表示,「黑合同」是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可能是合法的,也可能是非法的,不能一律認定為無效,必須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來認定。前例「黑白合同」中,「黑合同」也可能是合法的。如果被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是合法的,則該隱藏行為是有效的;反之,則是無效的。

❸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

法律主觀:

《民法典》第四十六條規定的內容是自然人宣告死亡的情形。自然人下落不明滿頌鄭歷四年或者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滿二年的,經利害相關人申請,可以宣告死亡。當事人因為意外事叢飢件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利害相關人可以在兩年內申請宣告死亡。

法律客觀:

《中華野搜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十六條 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死亡: (一)下落不明滿四年; (二)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滿二年。 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申請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時間的限制。

❹ 民法典第146條理解與適用

本條是關於虛假意思表示與隱藏行為效力的規定。
一、本條的歷史由來及制定目的
虛假表示,學說上又稱虛偽表示,在《民法通則》、《合同法》等原有立法中並無與此相同的規定。因此,本條為新增規定。
本條與上述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四項及《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第二項關於「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之規定,亦與本條有所重合。若「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系以本條所規定的通謀虛偽行為的形式作出,那麼對其法律效力應做如下分析∶
首先,依據本條第一款之規定,其偽裝行為應屬無效。其次,依據本條第二款之規定,其體現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的隱藏行為之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即應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之規定,認定其是否構成對法律、行政法規效力性強制規范和公序良俗的違背,進而認定其效力。尤應注意的是,損害第三人利益的行為,若不構成對法律、行政法規效力性強制規范和公序良俗的違背,則不應直接將行為歸於無效。例如惡意串通處分他人財產的行為,僅構成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應由受到損害的第三人最終決定行為的效力。
本條與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無效。該條並未區分體現合法形式的合同和體現非法目的的合同,其關於合同無效的規定指向不明。因合同是典型的民事法律行為,在本條對通謀虛偽民事法律行為之效力做出明晰的新規定的情況下,應依本條之規定,對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的法律效力予以分析。
首先,「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中具有「合法形式」的合同系偽裝行為,依據本條第一款之規定,其應歸於無效。
其次,「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中體現「非法目的」的合同系隱藏行為,依據本條第二款之規定,該合同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故其是否僅因具有「非法目的」就應無效,尚難一概而論。司法實踐中,應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三條之規定,詳細考察其是否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效力性強制規定和公序良俗,再做判斷。如其所違反的是法律、行政法規的管理性強制規定,則不能僅因此認定該隱藏行為無效。
通謀虛偽行為,即行為人與相對人通謀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該行為意在以假意掩蓋真意,例如為躲避債務而虛假讓與財產;又如礙於情面的名為買賣實為贈予等等。通謀虛偽行為包含兩個行為∶一是偽裝行為,即行為人和相對人通謀表示虛假意思的行為;二是隱藏行為,即被偽裝行為所掩蓋的,代錶行為人和相對人真實意思的行為。本條第一款規定了偽裝行為的法律效力,第二款規定了隱藏行為的法律效力。
本條的具體含義
(一)虛假表示
(1)語義及適用范圍
虛假表示,即虛假的意思表示,指表意人明知其所表示的內容與其內心的真實意思不一致而作出的意思表示。由虛假的意思表示而成立民事法律行為,可有不同情形∶
其一,僅基於單一的虛假表示而成立民事法律行為,又可分為無須受領的意思表示,如拋棄動產的行為;需要受領的意思表示,如解除合同的行為),學說上通常稱此為真意保留或者單獨虛假意思表示。
其二,基於雙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律行為,其中一方為虛假意思表示,另一方則為真實的意思表示。此種情形亦屬於所謂真意保留或者單獨虛假意思表示。
其三,基於雙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律行為,其中一方為虛假意思表示,另一方對此明知或者雙方串通,學說上稱此為通謀虛假意思表示。
本條規定是否一並涵蓋上述三種情形,抑或僅針對上述第三種情形?這屬於本條的適用范圍問題,有必要先行明確。就結論而言,本條宜解釋為因通謀虛假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理由在於,法條的解釋,不僅要以文字可能的語義為出發點,而且要以統一的內在精神為歸趨。通謀虛假意思表示在比較法上之所以為無效,是由於雙方均沒有受其意思表示拘束的意旨。而真意保留之所以以有效為原則,是出於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合理信賴。此二者內在精神不同,不宜統合在一個條文之下。
通謀虛假意思表示適用於債權行為、物權行為及身份行為(如假結婚或假離婚)。對於有相對人的單獨行為(如虛假為合同解除),亦得適用;但對於無相對人的單獨行為(如遺囑、拋棄動產物權),則不適用。
(2)是否以「串通」為要件
本條在起草過程中曾明確要求行為人與相對人「串通」,此後修改時去掉了「串通」二字,是否意味著不再要求「串通」要件,成為問題的焦點。
從上文對於本條適用范圍的辨析可知,本條僅規范基於雙方虛假意思表示成立的法律行為(一方為虛假意思表示,另一方對此明知或者雙方串通),並不規范僅一方為虛假意思表示的情形。
虛假表示通常基於不良動機,例如債務人為逃避債務,與友人通謀,製造假債權或虛偽讓與財產。所謂通謀,不僅雙方當事人皆欠缺內心的效果意思(非真意),且表意人此項非真意的意思表示為對方所明知,並進一步相互故意為非真意的合意表示,始構成通謀的虛假表示。
(3)與詐害債權行為的區別
通謀虛假表示與詐害債權行為區別有二∶
(1)在通謀虛假表示,雙方當事人並無作成法律行為的真意,而無受合同拘束之意;反之,在詐害債權,雙方當事人具有締結合同的真意,而願意受合同拘束。
(2)在通謀虛假表示,法律行為為無效;在詐害行為,債權人僅得訴請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二)基於虛假表示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法律效果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此種「無效」的效果,是絕對無效,抑或是相對無效,值得分析探討。
制定本條時,原草案有「但書」,即「但是雙方均不得以此對抗善意第三人」。本條規定刪除了上述「但書」,究竟是有意而為,抑或是無意而為,難免產生分歧。如果是有意而為,本條無效是絕對無效,不存在例外;如果是無意而為,仍應在解釋上承認「但是雙方均不得以此對抗善意第三人」中的例外。
上述規定中,關於善意保護有三個條件,除了當事人的主觀善意之外,還要有客觀標准比如不動產登記等,這樣就把善意保護僅僅限制在依據法律行為取得物權的環節。而本條的草案中的「但書」,僅僅只有當事人主觀善意一個條件,這樣就會產生當事人依據合同也來主張善意保護的缺陷。與《物權法》相矛盾。
本條否定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的「但書」規則,在理解適用本條規定時,理應否定「但書」規則,才符合立法者對本條文字改動的原意。
在虛假行為場合,是否應當以及如何才能保護因虛假行為而受到欺詐的第三人的利益,是一個難題。依本條第一款規定,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此種無效應解釋為絕對無效,任何第三人都可以主張虛假行為無效。如果債務人為了達到使債權人無法執行其財產的目的,而虛假地轉讓財產與他人,那麼,只要債權人能夠證明該轉讓行為的虛假性,債權人仍然可以請求就該財產進行執行。
本條並沒有給善意第三人提供一般性的保護,是因為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問題,要依其他法規則解決。
(三)隱藏行為
本條第二款規定∶「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這是關於隱藏行為的規定。
隱藏行為,指隱藏於虛假表示中依其真意所欲發生的法律行為。
隱藏行為是否有效,應適用關於該行為的規定。例如,房屋買賣為規避稅法而作贈與之虛偽表示,則贈與為虛偽表示,應無效,而買賣是否有效,應依關於房屋買賣的規定判斷。
又如,甲隱瞞已婚身份與乙交往後,造成乙受有損害,為彌補其損害,雙方訂立「借貸合同書」,約定∶「甲承認積欠乙 30萬元,應於半年內清償完畢」。此項借貸合同約定,屬通謀虛假表示而無效。但雙方具有受此債務拘束之意,而隱藏成立無因的債務承認,應適用債務承認的規定,甲應履行債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❺ 民法典146條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四條 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❻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規定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返乎者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定是怎樣的?
第一百四十六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隱藏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處理。
二、無效的法律行為有哪些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漏薯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四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五十五條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第一百五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部頃粗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後,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
(一)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
(二)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對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時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統的,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數據電文進入其系統時生效。當事人對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三)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時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四)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發布時生效。
熱點內容
用什麼土方法治療痔瘡 發布:2025-07-12 11:51:17 瀏覽:185
普通冰凍血漿有效期法規 發布:2025-07-12 11:40:13 瀏覽:261
兩法銜接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12 11:39:29 瀏覽:730
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法律顧問 發布:2025-07-12 11:33:07 瀏覽:270
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 發布:2025-07-12 11:32:22 瀏覽:18
肇事逃逸律師 發布:2025-07-12 11:27:24 瀏覽:83
婚姻法法律培訓 發布:2025-07-12 11:10:22 瀏覽:849
道德空洞化 發布:2025-07-12 11:10:05 瀏覽:647
勞動社會保障法最新 發布:2025-07-12 11:03:31 瀏覽:93
社會與法見證網 發布:2025-07-12 10:51:35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