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二階層圖

刑法二階層圖

發布時間: 2025-07-12 04:31:25

刑法學里二階層和三階層有什麼區別

犯罪構成是刑法的基本要素,是判斷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學中探討了三階層和二階層兩種犯罪構成理論。

在三階層犯罪構成體系中,犯罪成立需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構成要件符合性,即確認行為是否符合刑法分則中某一犯罪的構成要件,如果符合,則初步判斷行為具有違法性。

構成要件符合性包括客觀構成要件要素和主觀構成要件要素。客觀構成要件要素包括主體、行為、對象、結果、因果關系等;主觀構成要件要素涉及行為故意、過失、目的和動機,這些主觀因素僅決定罪名,但不影響刑事責任。

第二階段為違法性判斷,通過考量是否存在違法阻卻事由,否定構成要件符合性推定的違法性。違法阻卻事由包括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

第三階段為有責性判斷,分為主觀責任的兩個方面: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罪過,以及是否有責任阻卻事由,如刑事責任能力、年齡、期待可能性和違法性認識錯誤等。

二階層理論將三階層中的違法性與構成要件符合性合並論述,簡化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違法構成要件,包括構成要件符合性和違法阻卻事由。

第二階段為責任要件,包括責任要件符合性和責任阻卻事由。

二階層理論將犯罪構成體系簡化為違法性與責任性的兩個階段,相較於三階層理論更為精簡。

Ⅱ 刑法兩階層體系和四要件

四要件包括: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兩階層包括:客觀違法要件:行為主體、危害行為、行為對象、危害結果、因果關系。客觀阻卻事由: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被害人承諾。

兩者主要區別在於內容不一樣。四要件包括: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兩階層包括:客觀違法要件:行為主體、危害行為、行為對象、危害結果、因果關系。客觀阻卻事由: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被害人承諾。

犯罪構成要件包括什麼
我國《刑法》中所規定的罪名的犯罪構成要件包括:主觀要件,即故意或過失;客觀要件,即犯罪的行為、結果或造成的危險;主體要件,即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單位;以及客體要件,即被侵害的社會關系。

希望以上問題能對您有所幫助,若還有其他法律問題請你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條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Ⅲ 兩階層體系與四要件體系

四要件體系與兩階層體系都是用來認定犯罪成立條件的方法,二者之間的不同比較如下:

1.四要件的犯罪主體包括行為主體和責任年齡、責任能力;兩階層體系中,行為主體屬於客觀要件,責任年齡和責任能力屬於主觀阻卻事由。

2.四要件的認識錯誤包括事實認識錯誤和法律認識錯誤;兩階層體系中法律認識錯誤被轉換為違法認識可能性,被放在主觀阻卻事由里。

3.四要件體系將正當防衛等阻卻事由放在四要件體系之外;兩階層體系將其放在體系內的客觀階層里。

4.四要件體系沒有主觀阻卻事由;兩階層體系在主觀階層里設置了主觀阻卻事由。

5.四要件說所主張的構成犯罪所需要的四個要件①犯罪客體②犯罪客觀方面③犯罪主體④犯罪主觀方面是沒有順序之分的,也就是說只要同時滿足①②③④即可,沒有邏輯判斷上的先後之分;兩階層體系有著清晰的判斷邏輯。

如圖所示

1.四要件體系以主觀、客觀這一對概念范疇為分析工具,流於表面,流於形式,流於自然事實的描述;兩階層體系以事實判斷與價值評價為分析工具,高於主客觀分析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質;

2.兩階層體系能清晰闡明無罪的事由,體系內部層層制衡;四要件體系將正當防衛等阻卻事由放在體系之外,這也成為正當防衛無法在刑事案件中合理應用的原因之一。

舉例如下:

  二階層理論尤其在共同犯罪領域顯示出其強大的合理性。

    我們作為初學者應當正確理解刑法的邏輯和它的思維體系,能以一種包容的心態去看待不同理論學說之間的分歧。不要盲目肯定也不要盲目否定,認真學習和仔細比較,從而更好地學習法律。

                      張明楷刑法學

                                                2020.2.26

Ⅳ 刑法兩階層

犯罪構成的二階段主要指的是犯罪的主觀和客觀。只有客觀對社會或個人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法律才會對主觀當事人進行處罰辦理。在辦案的過程中,辦案機關應積極地對案件進行調查,案件犯罪情況確定,案件證據確鑿的才能夠認定犯罪。
二階層是從主觀和客觀上分別去把握,並且堅持客觀主義的觀點,先判斷客觀階層再判斷主觀階層。《刑法》二階層體系為客觀違法要件和主觀阻卻事由兩部分。行為主體、危害行為、行為對象、危害結果、因果關系。客觀阻卻事由: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被害人承諾。主觀有責要件:犯罪故意、過失、無罪過事件、事實認識錯誤。
責任年齡、責任能力、違法認識可能性、期待可能性。最後達到從1客觀違法要件到2客觀阻卻事由到3主觀責任要件到4主觀阻卻事由的體系化論證過程,只有符合前面的才能繼續往下走,即從1一步一步走到4,走完了4才可以給被告人定有罪!
1.客觀違法要件。這是判定一個被告人有罪最基本的條件,只有滿足所有的要件才有罪。分別是行為主體、危害行為、行為對象、危害結果、因果關系,遺憾的是,被害人的死亡顯然出自被告人之手,也就是客觀違法要件完備,需要進一步判斷。
2.客觀阻卻事由。雖然具備客觀違法要件,但是如果危害行為為法律所認可,也就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客觀阻卻事由的話,那麼應依法認定無罪。法律上三種客觀阻卻事由分別是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和被害人承諾。
3.主觀責任要件。符合了客觀要件和沒有違法阻卻事由才能繼續判斷主觀問題。
4.主觀阻卻事由。被告人故意實施這種危害行為有沒有可譴責性或者說非難可能性,即主觀阻卻事由,包括責任年齡、責任能力、違法認識可能性、期待可能性。責任年齡自不必論。責任能力是值得考慮的,因為人在飢餓到一定程度的神志不清,會不會使人接近到精神病人的狀態,以至分不清行為,從而沒有了犯罪故意,也就沒有了可譴責性,無罪。
犯罪的客觀存在危害自身的安全時,實施的自衛、防衛、緊急避險或被害人許諾的,不應該構成犯罪,辦案機關在調查案件時,應該對案件情況進行了解後進行處罰。處罰後,犯罪人員對判決結果有異議的可以提出上訴進行辯護辦理。
熱點內容
勞動法中2018年婚假新規定 發布:2025-07-12 12:11:17 瀏覽:865
2014財經法規復習資料 發布:2025-07-12 12:11:15 瀏覽:84
民法通則五十五條 發布:2025-07-12 12:05:55 瀏覽:175
屬於合同法基本原則的有 發布:2025-07-12 11:59:31 瀏覽:79
用什麼土方法治療痔瘡 發布:2025-07-12 11:51:17 瀏覽:185
普通冰凍血漿有效期法規 發布:2025-07-12 11:40:13 瀏覽:261
兩法銜接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12 11:39:29 瀏覽:730
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法律顧問 發布:2025-07-12 11:33:07 瀏覽:270
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 發布:2025-07-12 11:32:22 瀏覽:18
肇事逃逸律師 發布:2025-07-12 11:27:24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