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通過司法途徑

通過司法途徑

發布時間: 2021-01-12 03:17:44

Ⅰ 可以走司法途徑嗎

能不能走司法途徑要看是什麼事情事件,具體的可以參考警察給的意見。當然,如果自己能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再好不過,如果需要考司考的話,可以去新華考資上課。
2015年國家司法考試報名已經截止報名,如果已經成功報名,就在剩下的兩個月的時間里加倍努力吧。
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確定今年考司考的話,現在可以去新華考資上個課了,新華考資的資料均來自於各機構的名師名家經典教程,適合你的學習。直接網路新華考資即可。
新華考資的資料來源於全網最優質的司考導師,而且集合多家機構的考試資料,親如果覺得值得一試的話,可以直接網路新華考資前去了解學習。
司法考試,作為我國第一大考,其難度可想而知,但每年考司考的人一直是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司考的重要性以及作用性。但每年司考通過率一直維持在10%以下,通過率一直很低。
所以,作為司考專業人士,建議親們不要再盲目的學習司考了,一定要有準確的方向,准確的資料,在這里,簡單的跟大家說幾點建議:
第一,把基礎知識鞏固牢固,這就需要諸多的練習題。去新華考資找找,有一個很不錯的練習方式。就是司考真題通,可以模擬會對你有幫助的。
第二,熟練掌握法條的所有知識,這是司考的關鍵,你可以到新華考資與大家交流一下司考的經驗,會讓你受到很大的啟發。
第三,視頻音頻資料,這樣的資料,是提升資料,不可缺少,有的人可以直接在網上找去年或者以前的,但我不建議你看盜版的,更不建議看之前的,因為每年不僅有變化,而且盜版的質量太差。你也可以到新華考資去,那裡有最新的資料。
也可以上個沖刺的課,祝親們未來司考順利.

Ⅱ 請問一下一般司法協助的途徑和程序是什麼

司法協助:是指不同國家的法院之間,根據自己國家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在司法事務上相互扶助,代為一定訴訟上的行為
司法協助的內容主要是送達文書、調查取證等訴訟行為,以及對對方法院生效判決的承認和執行。
第六條:司法協助的途徑
一、締約雙方的法院和其他機關相互提供司法協助,由締約雙方的中央機關直接通知。
二、前款所述的中央機關由締約雙方通過外交途徑指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外交部司法部關於我國法院和外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相互委託送達法律文書若干問題的通知》
一、凡己同我國建交國家的法院,通過外交途徑委託我國法院向我國公民或法人以及在華的第三國或無國籍當事人送達法律文書,除該國同我國己訂有協議的按協議處理外,一般 根據互惠原則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辦理:
1、由該國駐華使館將法律文書交外交部領事司轉遞給有關高級人民法院,再由該高級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給當事人。當事人在所附送達回證上簽字後,中級人民法院將送達回證退高級人民法院, 再通過外交部領事司轉退給
對方; 如未附送達回證,則由有關中級人民法院出具送達證明交有關高級人民法
院,再通過外交部領事司轉給對方。
2、委託送達法律文書須用委託書。委 托書和所送法律文書須附有中文譯本。
3、法律文書的內容有損我國主權和安全的,予以駁回;如受送達人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一般不予送達;不屬於我國法院職權范圍或因地址不明或其他原因不能送達的,由有關高級人民法院提出處理意見或註明妨礙送達的原因 , 由外交部領事司向對方說明理由, 予以退回。
二、外國駐華使、領館可以直接向其在華的本國國民送達法律文書,但不得損害我國主權和安全,不得採取強制措施。如對方通過外交途徑委託我方向其在華的該國國民送達法律文書,亦可按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送達。
三、對拒絕轉遞我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委託送達法律文書的國家或有特殊限制的國家,我可據據情況採取相應措施。
四、我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向國外當事人送達法律文書,應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辦理:
1、要求送達的法律文書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審查,由外交部領事司負責轉遞。
2、須准確註明受送達人姓名、性別、年齡、國籍及其在國外的詳細外文地址,並將該案的基本情況函告外交部領事司,以便轉 遞。
3、須附有送達委託書。如對方法院名稱不明,可委託當事人所在地區主管法院。委託書和所送法律文書還須附有該國文字或該國同意使用的第三國文字譯本。如該國對委託書及法律文書有公證、認證等特殊要求,將由外交部領事司逐案通知。
五、我國法院向在外國領域內的中國籍當事人送達法律文書,如該國允許我使、領館直接送達,可委託我駐該國使、領館送達。此類法律文書可不必附有外文譯本。
六、我國法院和外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相互委託送達法律文書的收費,一般按對等原則辦理。外國法院支付我國法院代為送達法律文書的費用,由外交部領事司轉交有關高級人民法院;我國法院支付外國法院代為送達法律文書的費用,由有關高級人民法院交外部領事司轉遞。但應委託一方要求用特殊方式送達法律文書引起的費用,由委託一方負擔。
七、中、日(本)雙方法院委託對方法院代為送達法律文書,除按上述有關原則辦理外,還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一九八二年十日十二日《關於中、日兩國之間委託送達法律文書使用送達回證問題的通知》辦理。
八、我國法院和外國法院通過外交途徑相互委託代為調查或取證,參照以上有關規定辦理。

Ⅲ 國家鼓勵民事糾紛和行政糾紛通過司法途徑解決.你怎麼看

社會的公正是人類的永恆追求,是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司法公正是維護社會正義的專最後一道防屬線。解決民事糾紛以及行政糾紛,更主要的是解決民事、行政案件的公平公正。可以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四個角度表達看法。立法:立善法;執法:嚴格執法,司法:工作司法,守法:公民以及執法者守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最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Ⅳ 如何通過司法途徑獲得別人的微信聊天記錄'

Ⅳ 如A想通過法律救濟的途徑解決問題,有哪些具體途徑

1、訴訟渠道:訴訟救濟,也稱司法救濟,是指相對人就特定的侵權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救濟,人民法院依法對糾紛做出公正裁決,為相對人提供救濟。

2、非訴訟渠道:

①行政救濟渠道,主要是指行政申訴和行政復審制度;

②其他救濟渠道。

(5)通過司法途徑擴展閱讀:

救濟途徑

其途徑主要有二種:

行政機關救濟

行政管理相對方依法向有權的國家行政機關請求對行政主體的行政違法行為或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糾正或追求起行責任的一種救濟途徑。(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1999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

(一)概念

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管理職權時,與作為被管理對象的相對人就已經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爭議,根據相對人的申請,由該行政主體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復查並作出決定的一種法律制度。

(二)特點

1、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

2、以行政爭議為處理對象的行為

3、行政復議是由行政相對方提起的一種依申請而產生的行為。

4、行政復議是一種行政司法行為。

(三)行政復議的范圍

1、具體行政行為

2、抽象行政行為(部分)

條件: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並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3、排除:

(1)不服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的,不能附帶申請行政復議。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

(2)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的內部行政行為的,不能申請行政復議。當事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出申訴。

(3)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的,不能申請行政復議。當事人應當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4)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不服的。

4、行政復議程序

(1)申請: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應當在知道被申請人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60日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期限:60天、3日、5日、3個月

(2)受理

(3)審理:

方式:書面復議

(4)決定:

期限:60日。最多延長30天。

(5)執行:

司法機關救濟

一、行政賠償

(《國家賠償法》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一)概念

是指行政主體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因其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所依法應當由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承擔的一種賠償責任。

(二)特徵

1、行政賠償實質是一種國家賠償

2、起因是行政侵權損害行為

3、行政賠償的義務主體只能是侵權行政機關

4、賠償的范圍以具體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為限

5、行政賠償的責任形式是損害賠償

6、行政賠償的法律責任主體是行政主體。

(三)行政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和規則原則

1、構成要件

(1) 行政侵權行為

實施行政侵權行為的人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的公務員或其他被授權或委託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能的人員。

行政侵權行為必須是執行行政職務的行為。

行政侵權行為必須是違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

(2)損害事實

(3)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2、行政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

(2)危險責任原則

(3)違法責任原則

(四)行政賠償的范圍

1、侵犯人身權的行為

2、侵犯財產權的行為

(五)行政賠償程序

行政程序(非訴訟程序)

司法程序(訴訟程序)

Ⅵ 司法協助的途徑有哪些

司法協助是指不同國家之間,根據自己國家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互惠原則,彼此之間相互協作,為對方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

民事訴訟法規定,司法協助的根據有兩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與我國締結或者參加同一司法協助的國際條約的國家和我國即具有司法協助關系。沒有參加條約的國家不能要求別國法院接受其司法委託。二是互惠原則。互惠即相互之間給予對等的優惠待遇。如果某一國家協助我國為一定的司法行為,我國也應當協助該國為相對等的司法行為。

司法協助的途徑:

1、請求和提供司法協助,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途徑進行;沒有條約關系的,通過外交途徑進行。

2、外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使領館可以向該國公民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但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並不得採取強制措施。

3、除前款規定的情況外,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主管機關准許,任何外國機關或者個人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送達文書、調查取證。

司法協助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代為一定的訴訟行為,如代為送達訴訟文書,代為調查取證等;

二是接受外國法院的委託,代為執行外國法院的判決或者外國仲裁機構的裁決。

我國進行司法協助的條件:

1、當事人依法提出申請或者外國法院提出請求;

2、當事人或者外國法院請求協助的事項不得有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安全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3、當事人或者外國法院請求協助的事項屬於人民法院職權范圍,否則人民法院應當說明理由,退回外國法院。

司法協助是國際間的一種必要的、有益的協作關系,它便於受訴法院對案件的審判及判決、裁定的執行,便於跨國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參考來源:網頁鏈接

Ⅶ 遇到合同糾紛該怎麼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你好: 民事糾紛協商不成。只能向法院起訴請求返還財產,並可按照合同終止後,對方實際佔用時間請求付實際佔用費,實際佔用費標准按照約定日租金計算

Ⅷ 什麼是司法途徑

司法制度是指國家體系中司法機關及其他的司法性組織的性質、任務、組織體系、組內織與活動的原則以及工容作制度等方面規范的總稱。我國的司法制度包括偵查制度、檢察制度、審判制度、監獄制度、司法行政管理制度、人民調解制度、律師制度、公證制度、國家賠償制度等。
主要包括:
① 對執行死刑判決的監督。
執行死刑時,人民檢察院應派員臨場監督、驗明正身,防止錯殺。
② 對監所執行刑罰的監督。
包括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監外執行緩刑等是否違法的監督。
③ 對看守所和勞動教養的活動是否違法進行監督。

Ⅸ 周某能否通過司法途徑解決此問題,法律依據是什麼

周末應該是可以通過司法途徑解決這些問題的。至於法律依據是什麼介於你好好的去看看相關的法律書籍?也可以直接去法院去法院去問問法官

Ⅹ 怎麼走司法途徑

看是什麼案件 刑事案件基本上是歸公安機關管轄 報警即可 民事案件上法院起訴

熱點內容
區長法官 發布:2025-10-10 12:24:13 瀏覽:714
商法是最自由的法律 發布:2025-10-10 12:09:36 瀏覽:913
八個半月的胎兒打掉了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0 12:04:50 瀏覽:677
經濟法宗旨論述題 發布:2025-10-10 11:57:36 瀏覽:645
法律碩士學位英語 發布:2025-10-10 11:56:16 瀏覽:706
電信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0 11:39:35 瀏覽:157
耕地入刑法 發布:2025-10-10 11:39:33 瀏覽:386
美國的立法性行政法規 發布:2025-10-10 11:22:32 瀏覽:785
法律援助案件訴訟費的免交 發布:2025-10-10 11:17:39 瀏覽:159
勞動法15天公休假 發布:2025-10-10 11:12:33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