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的合並
① 幾個民事責任合並執行辦法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39、泊船瓜洲 王安石
② 民事訴訟程序中 法官在什麼時候提出合並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③ 民事訴訟中的合並審理都有哪些情形
共同訴訟大致有以下六種類型:
(1)因對共有財產發生糾紛而提起的訴訟;
(2)因連帶債權或連帶債務而產生的訴訟;
(3)因共同侵權致人損害而產生的訴訟;
(4)以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發生的訴訟;
(5)因共同贍養、扶養、撫養關系而發生的訴訟;
(6)因共同繼承遺產而發生的訴訟范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3)民法中的合並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
本條是關於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規定。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當事人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來進行訴訟的人,屬於廣義的當事人范疇。
「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涉及的法律關系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的另一個法律關系有牽連,而在後一個法律關系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另一個法律中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直接影響。
④ 根據民法總則規定,法人解散的,除合並和分立的情形外,什麼應當及時組成
清算義務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七十條法人解散的,除合並或者分立的情形外,清算義務人應當及時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法人的董事、理事等執行機構或者決策機構的成員為清算義務人。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清算義務人未及時履行清算義務,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主管機關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第七十一條法人的清算程序和清算組職權,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沒有規定的,參照適用公司法的有關規定。
第七十二條清算期間法人存續,但是不得從事與清算無關的活動。法人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根據法人章程的規定或者法人權力機構的決議處理。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清算結束並完成法人注銷登記時,法人終止;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清算結束時,法人終止。
第七十三條法人被宣告破產的,依法進行破產清算並完成法人注銷登記時,法人終止。
(4)民法中的合並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六十八條有下列原因之一並依法完成清算、注銷登記的,法人終止:
(一)法人解散;
(二)法人被宣告破產;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原因。
法人終止,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第六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人解散:
(一)法人章程規定的存續期間屆滿或者法人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二)法人的權力機構決議解散;
(三)因法人合並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法人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登記證書,被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⑤ 合並審理的法律規定
合並審理的法律規定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5)民法中的合並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
⑥ 民事訴訟中的合並審理都有哪些情形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53條、第56條和126條的相關規定,合並審理的情形主要發生在以下情況下:
1、共同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本條是關於共同訴訟的規定。共同訴訟分為兩種:一種是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另一種是普通共同訴訟,又稱一般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的,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訴訟,共同訴訟大致有以下六種類型:(1)因對共有財產發生糾紛而提起的訴訟;(2)因連帶債權或連帶債務而產生的訴訟;(3)因共同侵權致人損害而產生的訴訟;(4)以合夥組織作為當事人發生的訴訟;(5)因共同贍養、扶養、撫養關系而發生的訴訟;(6)因共同繼承遺產而發生的訴訟范圍。成立普通共同訴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這些訴訟都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並且本法院都有管轄權;(2)這些訴訟必須都能適用同一種訴訟程序;(3)必須符合合並審理的目的;(4)當事人必須同意合並審理。
2、第三人參加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本條是關於第三人參加訴訟的規定。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或者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與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參加到當事人已經開始的民事訴訟中來進行訴訟的人,屬於廣義的當事人范疇。「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涉及的法律關系與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的另一個法律關系有牽連,而在後一個法律關系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否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另一個法律中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有直接影響。也就是說,在訴訟中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中,一方當事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從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直接責任固然由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承擔,但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則是出於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過錯。如果判決一方當事人應承擔某種法律義務或責任,該當事人有權請求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賠償損失或履行相應的義務。
⑦ 根據《民法總則》規定,法人解散的,除合並和分立的情形外,什麼應當及時組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七十條法人解散的,除合並或者分立的情回形外,清算義務人應答當及時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法人的董事、理事等執行機構或者決策機構的成員為清算義務人。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清算義務人未及時履行清算義務,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主管機關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7)民法中的合並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六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人解散:
(一)法人章程規定的存續期間屆滿或者法人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二)法人的權力機構決議解散;
(三)因法人合並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法人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登記證書,被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⑧ 中"民事訴訟法中":合並管轄有哪幾種情況
合並管轄,又稱牽連管轄,是指對某個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可以一並審理與專該案有牽連的其他案件屬。合並管轄是因為對某個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基於另外案件與該案件存在某種牽連關系,有必要進行合並審理而獲得對該另外案件管轄權的管轄。例如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時,人民法院應當適用合並管轄。
依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在民事訴訟中,合並管轄的情形有:
(1)同一原告基於不同民事法律關系或者不同事件對同一被告增加訴請時的合並管轄;
(2)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就本訴的訴訟標的主張獨立請求權而提出的第三人之訴時的合並審理;
(3)被告提出反訴時的合並管轄;
(4)普通共同訴訟時的合並管轄j當然,從嚴格的理論角度來看,以上的情形並不都是合並管轄,有些是合並審理。由於我國民事訴訟理論上沒有對合並管轄和合並審理作出區分,因此我們暫且都稱之為合並管轄。
⑨ 關於民事訴訟中訴的客體合並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第五十四、第五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可以對共同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案件合並審理;《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也可以在被告提出反訴、原告增加訴訟請求,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時,對有關訴訟請求與本訴合並審理。在民事訴訟上前一種合並是訴訟主體的合並,後一種合並時訴訟客體的合並。無論哪一種合並在訴訟管轄上又叫合並管轄。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案件中只有一個訴,但在審判實踐中,由於某種客觀原因,需將幾個訴合並在同一程序中進行一起審理,這便是訴的合並。訴的合並可分為兩種:即:主體合並和客體合並。合並管轄不同於級別管轄、地域管轄等法定管轄;也不同於指定管轄,雖然它也是由法院用裁定指定的,但指定管轄有一整套的制度和要求,只要與有類似的情況就必須依法嚴格辦理。所以合並管轄有以下幾個特徵; 1、訴之合並是幾個獨立之訴的合並。合並之訴應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訴訟標的。如果某一案件只有一個訴訟標的,即事實理由和訴訟請求中之一為單數,即使當事人一方或雙方人數眾多,也只能是一個訴。所謂僅為當事人的合並、或者訴訟請求的合並或者多個事實事由存在都不必然構成訴的合並。 2、訴之合並屬於法院的司法行政許可權或者說是屬於訴訟指揮許可權的行為,不屬於審判行為。訴之合並可以由當事人提出申請,或者法院依職權作出,但訴訟的最終合並與否由法官決定。同時,訴之合並牽涉到程序上訴訟進程的快慢,由法院決定訴之合並體現了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的交錯。 3、合並之訴屬於可分之訴,在特定情況可以進行起訴的分離。在審判實踐中,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的共同訴訟合並審理後,不能達到簡化程序、節省時間和費用目的的;原告向同一被告提出數個訴訟標的,或者在訴訟中增加訴訟標的,人民法院認為不便於審理的;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標的,合並審理反而使案件復雜化的,就應當及時進行訴的分離審理。 合並管轄的目的是減輕當事人和法院的訴累,避免不必要的財力、物力的浪費;有利於糾紛的一次性解決,更重要的是避免互相矛盾的判決。合並管轄雖然是管轄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它不同於法定的級別管轄、地域管轄。它是由法院依審判職能,從方便當事人訴訟,便於人民法院審理,避免不必要的人、物、力的浪費,避免同一法院就同一法律事實作出相互矛盾的判決結果而作出的一種合並審理的裁定。在處理這種合並管轄方式時,應要求有較高的審判素質和審判經驗,以使其運用既合法、又合情理。
⑩ 關於民事訴訟中訴的客體合並,請問客體合並的法條依據是什麼或者有沒有最高法的權威發布查了訴訟法和
你可能對訴的客體合並有誤解。
訴的客體的合並是指一方當事回人向對方提出答數個獨立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將其予以合並審的情況。訴的客體合並須是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提出數個獨立的訴訟請求,而且須是數個獨立的訴訟請求隸屬於同一法院管轄,且適用同一訴訟程序時,人民法院才能予以合並審理。
比較典型的訴訟客體合並是原告在訴訟過程中增加訴訟請求,它針對的是同一被告,同一訴訟標的,所以合並進行審理。
法條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