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罪犯
Ⅰ 刑法的措辭:為甚用犯罪分子不用罪犯
從廣義角度來說,「罪犯」與「犯罪分子」並無實質性的區別,其含義是指觸犯國家刑法,正受到刑罰處罰或犯罪情節輕微、免予刑事處罰的人。但從狹義角度講,「罪犯」和「犯罪分子」也有一定的區別。「罪犯」是一個確切的法律術語,是一個中性名詞。從刑事訴訟的程序上說,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嚴格稱呼,從立案偵查到移送審查起訴決定提起公訴前,稱行為人為「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至一審法院判決止稱行為人為「被告人」,如上訴的,則稱「上訴人」或「被上訴人」。只有判決生效認定有罪,被執行刑罰的人或犯罪情節輕微、免予刑事處罰的人,稱「罪犯」。而「犯罪分子」似乎是一個政治術語,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術語,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在某種特定的歷史時期,還帶有一定的歧視傾向。
Ⅱ 刑法上犯人越獄是什麼罪
組織越獄罪一、概念及其構成
組織越獄罪,是指獄中的罪犯有組織、有計劃地逃往獄外的行為。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監管秩序。監獄、勞改隊、看守所等監管場所的任務是看管、教育、改造罪犯。為了保證監管場所的正常秩序,國家對罪犯的出獄(包括出勞改隊、看守所等)作了嚴格的規定。組織越獄就是違反監管規定,企圖有計劃、有組織地逃往獄外,使監管場所的正常監管秩序受到侵擾。對這種犯罪行為必須嚴厲打擊。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被關押的罪犯在首要分子的組織和秘密策劃下有組織、有計劃地逃往獄外的行為。這里所說的「獄」,是指包括監獄、勞改隊等場所。在押解罪犯的路途中,罪犯有組織、有計劃地逃跑的,也屬於組織越獄的行為。越獄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沖闖獄門、翻越獄牆、挖掘地道等。只要是多名在押罪犯有組織越獄行為,無論採取什麼方式,都不影響本罪的構成。在越獄的過程中可能出現搶劫、搶奪看守人員槍支彈葯、綁架、殺害監管人員等其他犯罪行為。對於這種行為一般不按數罪並罰處理,而視為本罪從重處罰的情況。但對於越獄後實施的其他犯罪行為,仍應按數罪並罰的原則處理。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能由在監獄、勞改隊等關押場所的罪犯構成。其他人員不能構成本罪的主體。對於個別監管人員為越獄的罪犯提供幫助或方便條件的,而按組織越獄罪的共犯處理。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並且具有通過組織越獄的行為以達到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本罪為必要共同犯罪,但其不要求行為人都出於相同的動機,行為人只要認識到自己在與他人一起共同實行有組織、有預謀、有計劃的逃跑越獄行為而仍決意實施的,即可構成本罪。
二、認定
適用本罪時應區分組織越獄罪與脫逃罪的界限。本罪與脫逃罪在形式上都表現為在押的犯罪分子逃離監管、羈押場所。兩者的區別是:
1、行為方式不同。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並且一般是使用暴力手段,公開與國家專政機關對抗;而脫逃罪在客觀方面往往採取秘密逃跑的方式。
2、本罪是多數在押犯勾結在一起,在首要分子的指揮、策劃下,有組織、有計劃地集體逃跑越獄的行為。而脫逃罪一般只是個別犯罪分子單獨的逃跑行為。
三、處罰
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他參加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Ⅲ 對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罪犯,由什麼機關執行刑法
最高人民法院復判處和核準的死刑制立即執行的判決,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最高人民法院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準的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
執行死刑的機關是原審人民法院.原審人民法院接到死刑執行命令後,應當在7日以內執行.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
Ⅳ 罪犯,犯人,罪人,犯罪人,嫌犯,犯罪嫌疑人的定義是什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及聯系
罪犯,亦稱犯人,是指因犯罪而服刑役的人。
犯人,指觸犯了在當下社會中人們一致認可的制回度,而應該受到懲罰答的人。
罪人,有罪的人。
嫌煩就是犯罪嫌疑人,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對涉嫌犯罪的當事人的法律上的稱謂。
犯罪人:是指實施了危害社會行為,危害程度到達了刑事法律規定的事實標準的一切人。
Ⅳ 刑法依靠什麼手段懲罰罪犯,
來刑罰。
刑法用明確的條自文規定,確定刑事犯罪罪名以及量刑,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從而達到懲罰犯罪,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節選)
第三十二條 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 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 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Ⅵ 依照我國刑法,不適用死刑的罪犯有
選ABC。刑法總則第49條和第50條。
D項是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不選。刑法總則版第19條。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權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懷孕婦女在羈押期間自然流產審判時是否可以適用死刑問題的批復》已於1998年8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10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1998年8月13日起施行。
1998年8月7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懷孕婦女在羈押期間自然流產審判時是否可以適用死刑問題的批復
(1998年8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10次會議通過 法釋〔1998〕18號)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冀高法〔1998〕40號《關於審判時對懷孕婦女在公安預審羈押期間自然流產,是否適用死刑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懷孕婦女因涉嫌犯罪在羈押期間自然流產後,又因同一事實被起訴、交付審判的,應當視為「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依法不適用死刑。
此復
Ⅶ 刑法是規定了什麼樣的行為是什麼的對於罪犯應該寄予什麼樣的法律
刑法規定抄的什麼樣的行為是犯罪,也襲就是我們俗稱的罪行法定原則。
對於罪犯應該起草制定一些教育和懲罰並舉法律條文。
法律是人們行為的底線,所以我們不能突破這城底線,如何做到不能突破呢,首先是宣傳所以我們不能突破這層底線,如何做到不能突破,那首先是宣傳教育,其次是監管,最後是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