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的法规
1. 查扣没有中文标识的化妆品依据哪条法规
爱美是所有女性的天性,
一头飘逸多姿的秀发是每个女士的梦想,
但是选购美发产品却大有门道。
近期,江苏省张家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称某淘宝网店涉嫌销售无中文标签的进口化妆品。接报后,执法人员对该网店经营场所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见大量标有某知名品牌字样的染发剂、护发素、洗发水等进口化妆品,其外包装无任何中文标识,该店负责人现场也未能提供相关化妆品的进口批准文件及检验合格证明。
该网店经营者的行为已涉嫌违反《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执法人员当场对相关产品采取了扣押措施,并对违法行为立案调查。
经调查,当事人从2015年开始,在其网店上销售从其他淘宝店和咸鱼平台购进的该品牌化妆品,购进时未索取供货企业的证照资料及进口化妆品的检验证明,也未查验上述进口化妆品的外包装中文标识,货值金额高达几十万。
当事人销售未经检验及无中文标签的进口化妆品的违法行为,涉嫌违反了《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依据相关规定,对于当事人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的进口化妆品的行为给予警告、没收涉案化妆品及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
第十六条
进口的化妆品,必须经国家商检部门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个人自用进口的少量化妆品,按照海关规定办理进口手续。
第十二条
化妆品标签上应当注明产品名称、厂名,并注明生产企业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应当注明生产日期和有效使用期限。特殊用途的化妆品,还应当注明批准文号。对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说明书上应当注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第一款
《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化妆品标签、说明书、小包装上应当注明的内容,必须有中文记载。其中,标签上所注“厂名”也可以为产品质量责任者名称。
购买进口化妆品,
这些问题一定要注意!
01、选购进口化妆品时,应当选择证照齐全,有合法资质的经营单位,并向经营者索取发票或购物凭证,票据上应注明所购买产品的基本信息。网店、微商、海外代购等购买渠道,安全风险较大,建议谨慎选购。
02、选购进口化妆品时,应检查有无中文标签标明进口商名称、产品的用途、使用方法、保存条件和使用期限等,同时还应注意产品是否标注进口化妆品批准文号或备案号。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化妆品的注册备案情况。
03、在进口化妆品购买、使用过程中,如发生不良反应、产品虚假宣传或假冒伪劣产品等侵害自身权益的情形,或者发现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请保存相关证据,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投诉举报。
来源:张家港市场监管
免责说明:中国市场质量周报所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市场质量周报立场。中国市场质量周报对转载文章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转载和刊发文章,以求百花齐放,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2. 化妆品的处罚依据什么法律
根据2016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特别严重违法经营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化妆品;违法经营的化妆品货值金额不足1000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10000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并移交公安部门,企业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经营未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化妆品的;
(二)经营未取得化妆品注册证的特殊用途化妆品的;
(三)经营未经备案或者检验的进口化妆品的;
(四)经营含禁用原料、未经审查批准的新原料的化妆品的;
(五)经营假冒化妆品、伪造产地的化妆品、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注册证的化妆品的;
(六)擅自更改化妆品使用期限的;
(七)自行配制或者分装化妆品的;
有前款七项情形的,没收用于违法配制或者分装的化妆品、原料、包装材料和设备。
第六十四条(严重违法经营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经营违法的化妆品;违法经营的化妆品货值金额不足1000元的,并处1000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000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一)经营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规范或者不符合经注册、备案要求的化妆品的;
(二)经营超量或者超范围使用限用原料生产的化妆品的;
(三)经营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的;
(四)经营利用超过使用期限、废弃、回收等不符合要求的化妆品或者原料生产的化妆品的;
(五)经营利用不符合要求的直接接触化妆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生产的化妆品的;
(六)经营超过许可范围的生产企业生产的化妆品的;
(七)美容美发等经营者未按照产品标签和使用说明要求使用化妆品的;
(八)拒不履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作出的责令停止营业经营、责令停止销售等决定的。
3. 化妆品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是那些
《产品质量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刑法》
可能就只有这些辅助性法律,具体法律没有吧
4. 国家现今有哪关于化妆品的法律法规
- 1.做好防晒霜。出门之前推进好防晒霜,防紫外线伞强烈的阳光,或者戴一顶帽子,面部阳光尽可能多。
- 2。阳光下别忘了修复。虽然防晒霜已经就位,但它总是有漏洞,当你回家时,你需要做晒伤修复。他的工作。除了要涂抹修复霜外,还要记得给面部皮肤添加水分。
- 3,少用化妆品。化妆品含有汞、铅等重金属,砷,他们可以让你成为一个闪闪发光,但是这个美丽后的代价就是肌肤质量的日趋下降。重金属的渗透也会诱发和加剧深层皮肤中的黑色素沉积,造成越来越多的斑点。越来越明显。因此,尽量不化妆,在不可避免的场合下,一定要记得小心卸妆。
- 4.多吃美容食品。许多食品有助于皮肤营养,如西红柿含有谷胱甘肽可抑制黑色素,萝卜富含胡萝卜素,能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E是很好的化妆品助剂。
- 5.使用天然护肤品。一般生产的雀斑产品添加了大量的工业元素,长期使用更多的副作用.建议使用天然植物提取点奶油,安全无副作用,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斑效果明显,。
- 6。保证睡眠质量。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可使皮肤加速衰老,加重黑色素沉着。形成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让皮肤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自我修复
- 7,适量喝红酒。红酒有助于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和美容。它可以减少污渍,使皮肤恢复活力。很大的作用。
5. 如何理解法规中关于化妆品功能的界定
《化来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自将化妆品功能界定为“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具体如下: 1.清洁作用:对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部位的污垢、彩妆进行清洁,如洁面霜、沐浴液、洗发香波、睫毛膏卸妆液等。 2.消除不良气味:通过抑汗或掩盖方法,达到减轻和消除体臭的作用,如抑汗剂、祛臭剂等。 3.护肤、护发作用:保护皮肤,使皮肤滋润、光滑和富有弹性,以抵御寒风、烈日和紫外线等的损害,达到保持皮肤水分、延缓皮肤衰老的目的;保护毛发,使毛发柔顺,达到防止毛发枯断的目的。如润肤霜、防晒霜、润发油、护发素等。 4.美容和修饰作用:对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进行美化和修饰,达到美化容颜、赋予人体香气的目的,如香粉、胭脂、唇膏、发胶、染发剂、烫发剂和香水等。
6. 中国有法律法规规定化妆品最长保质期是几年,文件号是多少
这个目前真没有相关法规规定,全靠企业自己控制。企业在标注保质期时也是很谨慎,一内是需要根据容产品加速试验的结果来确定产品保质期,如果加速试验结果是产品最多保持3年,而企业标了5年,那么一旦监管部门要求出具证据企业拿不出来后果会很严重,或者消费者在购买后发现未过标称的保质期但是产品变质了,企业会遭到投诉,没准事情会闹大。二也要考虑到产品的货架期,如果标注时间过长比如说5年,消费者购买时发现产品是三年前生产的,虽然还有两年才过期,但是总归心里不爽,会影响到产品销售。
7. 现行的化妆品法规有哪些
现行的化妆品法规有哪些?
1.法规:主要有《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1989年9月26日由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起实施。
2.部门规章:主要有《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3月27日卫生部令第13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43号)、《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2007年7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00号令)、《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1993年7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12号)。
3.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卫监督发〔2007〕1号)、《关于印发化妆品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09〕856号)、《关于印发化妆品命名规定和命名指南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72号)、《关于印发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82号)、《关于印发化妆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89号)、《关于印发化妆品技术审评要点和化妆品技术审评指南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393号)、《关于印发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和目录(2010年版)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479号)、《关于印发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1〕181号)、《关于印发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与审评指南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1〕207号)等。
4.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可分为通用基础标准、卫生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和原料标准几大类。
(1)通用基础标准:如《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GB 5296.3—2008)、《化妆品分类》(GB/T 18670—2002)、《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09)、《化妆品检验规则》(QB/T 1684—2005)、《化妆品产品包装外观要求》(QB/T
1685—2006)等。
(2)卫生标准:如《化妆品卫生标准》(GB 7916—19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GB
7919–1987)、《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系列标准等。
(3)方法标准:如《化妆品卫生化学标准检验方法》系列标准(GB/T
7917—1987)、《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系列标准(GB 7918—1987)、《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系列标准(GB/T
13531—2008)、《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总则》(GB 17149.1—1997)、《化妆品中四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薄层层析法》(GB/T 24800.2—2009)、《化妆品中十九种香料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4800.10—2009)等。
(4)产品标准:如《发用摩丝》(QB 1643—1998)、《洗面奶(膏)》(QB/T
1645—2004)、《润肤膏霜》(QB/T 1857—2004)、《香水、古龙水》(QB/T 1858—2004)、《香粉、爽身粉、痱子粉》(QB/T
1859—2004)、《发油》(QB/T 1862—1993)、《洗发液(膏)》(QB/T 1974—2004)、《护发素》(QB/T
1975—2004)、《化妆粉块》(QB/T 1976—2004)、《定型发胶》(QB 1644—1998)、《唇膏》(QB/T
1977—2004)、《染发剂》(QB/T 1978—2004)、《沐浴剂》(QB 1994—2004)、《发乳》(QB/T
2284—1997)、《头发用冷烫液》(QB/T 2285—1997)、《润肤乳液》(QB 2286—1997)、《指甲油》(QB/T
2287—1997)、《洗手液》(QB 2654—2004)、《化妆水》(QB/ T 2660—2004)、《浴盐》(QB/T
2744—2005)、《发用啫喱(水)》(QB/T 2873—2007)、《护肤啫喱》(QB/T 2874—2007)、《面膜》(QB/T
2872—2007)等。
(5)原料标准:如《化妆品用芦荟汁、粉》(QB/T 2488—2006)等。
8. 化妆品产业的管理法规
2007年7月复1日,中国实施了《化妆品制卫生规范(2007年版)》。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的颁布,说明国家对化妆品的管理法规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对原料的管理更加严格,比如新规要求化妆品在选择和使用化工原料时更注重其纯度。对于原料的提供者化工企业来说,禁用化工原料的增加对于他们的生产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预料,部分化工产品将会因此失去传统市场。而对整个精细化工领域来说,开发新的高效、环保产品将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