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瓶法规
1. 乙炔瓶安全措施有哪些规定
使用乙炔瓶的安全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使用氧气瓶安全措施的(1)~(5)条。
(2)必须用合格的乙炔专用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
(3)瓶体表面温度不得超过4O℃。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触手能摸瓶壁,如局部温度升高超过40℃(有些烫手),应立即停止使用,在采取水降温并妥善处理后,送充气单位检查。
(4)乙炔瓶存放和使用时只能直立,不能横躺卧放,以防丙酮流出引起燃烧爆炸。
乙炔瓶直立靠牢后应静候15分钟左右,才能装上减压器使用。开启乙炔瓶的瓶阀时,不要超过一圈半,一般只开3~4圈。
(5)存放乙炔瓶的室内场所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泄漏的乙炔气滞留。
2. 乙炔瓶使用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溶解乙炔气瓶使用注意事项
1、禁止用铁制工具敲击乙炔瓶及其附件。
2、瓶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
3、乙炔瓶不得靠近热源。夏季要防止日光曝晒。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米。
4、严禁用电磁起重机搬运。
5、在同时使用乙炔瓶和氧气瓶时,两种气瓶应尽量避免放在一起。
6、乙炔瓶在使用时,一般应保持直立位置严禁卧放使用。
7、乙炔瓶放气流量不得超过0.05m3/h•L。
8、乙炔瓶的最大使用压力,严禁超过0.15MPa。
9、在使用乙炔瓶时,必须缓慢地打开阀门。
10、瓶内气体严禁用尽,瓶内剩余压力应符合GB6819规定。
11、乙炔瓶不得放置于有放射性射线的场地和橡胶绝缘体上。
12、与乙炔接触的附件,严禁选用含铜量大于70%的铜合金以及银、锌、镉及其合金材料。
3. 乙炔瓶是那年普及
溶解乙炔气瓶的发展与普及
自从1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将氧—乙炔气运用到金属切割和焊接领域后,乙炔气就成为全球金属焊割的主要燃气,对工业大革命和人类技术创新有过不可替代的贡献。
乙炔是叁健的不饱和的烃类化合物,其化学性质活泼,具有爆炸性。它于1836年被英国科学家戴维(Edmund Davy)发现,但直到1892年利用电炉生产电石的方法被发明以后,它才开始被用于照明。随着工业的发展,1903年法国首先将乙炔用于金属的焊接与切割,从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⑴乙炔在被工业生产大量应用时,它的来源主要依靠使用电石的发生装置来供给。但是由于大型的乙炔发生装置搬运不便。小型的乙炔发生装置安全性能差,易发生爆炸事故,使用不方便。电石渣又难以集中利用,于是人们开始研究用其它方法来贮存、运输和使用乙炔气。
起初人们研究把气态乙炔像其它气体一样,压缩到钢瓶中进行了一系列运输和使用试验,但是由于高压的气态乙炔,给予很小的能量(例如当乙炔压缩到15大气压时只需要0.56×10¯³焦耳的能量)就会发生分解爆炸,试验遭受到失败。随后人们又采取像液化气体那样把乙炔液化成液体贮存在容器中使用,但液化乙炔更具有爆炸性,稍一不慎就发生爆炸事故。所以高压的气态乙炔和液化乙炔在工业上都不能得到实际应用。
为了将这种危险性大的气体稳定地贮存在钢瓶中,直到1896年在法国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钢瓶,在瓶中填满一种多孔物质,并在多孔物质上浸润丙酮作为溶剂,当乙炔被压缩充入瓶中时,由于溶剂吸附在多孔物质的毛细孔中,而高压乙炔又被溶解在溶剂中,从而达到安全贮存、运输和使用的目的。这种被称为溶解乙炔气瓶的特殊钢瓶的诞生,使溶解乙炔在工业上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因此溶解乙炔的发展离不开乙炔瓶,所以溶解乙炔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乙炔瓶的发展史。
溶解乙炔在我国也已经有了六十多年的历史,早在1920年法商在上海芦家湾徐家汇路开设氧气厂,引进了法国溶解乙炔的技术和设备及乙炔瓶。1932年上海中国炼气厂从德国引进了技术和设备。1936年法商又在青岛开设东方修焊公司,这就是我国解放以前仅有的三个溶解乙炔厂(站),其规模都较小,而且主要用于我国沿海的航标灯。
解放以后,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溶解乙炔工业也有了一些发展,但由于对推广使用溶解乙炔气瓶的优越性认识不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直到1979年全国生产溶解乙炔的厂(站)也仅有十一家,而且大多数又是大型企业的附属站,规模都较小,产品主要供给本厂使用,装置总容量仅有300米³/时,在用的乙炔瓶也仅有约8000多只,年产乙炔约1000吨。
1979年10月原国家劳动总局为了加强对乙炔瓶的技术监察和安全管理工作,发文委托上海市劳动局组织编写《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作为设计、制造、充装、使用、管理和出口乙炔瓶的技术依据和暂行法规。编写组于1980年1月完成了“规程”征求意见稿,并于同年3月在上海召开了“规程”征求意见会,广泛地听取了国内有关设计、制造、充装、使用、管理、科研和高等院校的宝贵意见。以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于1980年8月完成“规程”送审稿。同年10月原国家劳动总局修改后,于1981年6月4日正式颁发在全国试行,从此我国有了第一部国家颁布的乙炔瓶法规,这就为我国推广使用溶解乙炔气瓶,发展溶解乙炔工业奠定了基础。
为加强溶解乙炔质量的管理,我国第一部《溶解乙炔》气体国家标准GB6819—86于1986年9月发布,1987年8月起实施,并于1996年对标准进行了修订,该标准的实施对我国溶解乙炔行业的质量管理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1989年,原机械工业部为了加强对溶解乙炔设备设计制造的管理,委托由中国空分设备公司负责《溶解乙炔设备技术条件》专业标准的起草工作。起草小组在广泛听取了国内有关设计、制造、使用等单位的宝贵意见下,参照国外相关标准,于1990年12月完成了《溶解乙炔设备技术条件》的制定工作,并于1991年9月发布实施。由于该标准在以后几年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因此于2000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新的标准JB/T8856-2001《溶解乙炔设备》于2001年5月发布,2001年10月实施。
90年以后,随着我国溶解乙炔行业的发展,国家相继制定发布了GB50031-91《乙炔站设计规范》、GB1359-92《溶解乙炔充装规定》、GB17266-1998《溶解乙炔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12135-1999《溶解乙炔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13003-91《溶解乙炔气瓶气压试验法》、溶解乙炔生产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标准规定。
通过标准、法规的发布、实施,使我国的溶解乙炔行业逐步走上了有序健康的发展道路。
新乡市赛特钢瓶有限公司 QQ779320668
4. 乙炔与氧气瓶存放时,间距要求多大有没有国家相关规范
5. 乙炔气瓶的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加强乙炔气瓶的安全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1采购与运输:
1.1负责采购溶解乙炔气瓶的单位,在采购溶解乙炔时,一定要到持有市消防局核发的“化学危险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气瓶外必须喷涂白色漆及产品名称和生产厂家名称,产品必须附有灌装日期合格证。
1.2运输时要旋紧瓶帽,轻装轻卸,禁止抛、滑、滚、碰。
1.3装运乙炔瓶时,在车上应妥善固定、横向排放、头部朝向一方,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1.4夏季应有遮阳设施,防止曝晒。
1.5车上禁止吸烟,并应备有干粉灭火器。
1.6严格遵守交通和公安部门颁布的危险品运输条例及有关规定。
2气瓶的储存:
2.1使用单位在使用乙炔瓶的现场,储存量不得超过三瓶。
2.2储存站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2.3储存站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等设施,要避免阳光直射,要保证运输道路畅通,附近应配备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2.4乙炔瓶存放时要保持直立位置,并有防倾倒的措施。
2.5严禁与氧气瓶等易燃物品同间储存。
2.6储存站应有专人管理,在醒目的地方应设置“严禁烟火”等警告标志。
3气瓶的使用:
3.1使用单位应遵守气瓶、气体的使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3.2使用中禁止敲击、碰撞。瓶阀冻结时,禁止用火烘烤、不得靠近热源,与明火距离不得少于10m。
3.3同时使用乙炔瓶和氧气瓶时,两瓶之间的距离应超过10m,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不得将瓶内的气体使用干净,必须留有0.05MPa以上的剩余压力气体。
3.4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开启时,操作者应该站在阀门侧后方,动作要缓慢,不得过急过猛。
3.5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的场所,应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不得放置在橡胶等绝缘体上,防止静电起火。
6. 乙炔瓶在储存或使用是严禁怎么样
纯乙炔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丙酮。在15℃和1.5MPa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g/L,溶液是稳定的。
因此,工业上是在装满石棉等多孔物质的钢瓶中,使多孔物质吸收丙酮后将乙炔压入,以便贮存和运输。为了与其它气体区别,乙炔钢瓶的颜色一般为乳白色,橡胶气管一般为黑色,乙炔管道的螺纹一般为左旋螺纹(螺母上有径向的间断沟)。
(6)乙炔瓶法规扩展阅读:
一、作用
乙炔可用以照明、焊接及切断金属(氧炔焰),也是制造乙醛、醋酸、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的基本原料。
乙炔燃烧时能产生高温,氧炔焰的温度可以达到3200℃左右,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供给适量空气,可以完全燃烧发出亮白光,在电灯未普及或没有电力的地方可以用做照明光源。
乙炔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在20世纪60年代前,乙炔是有机合成的最重要原料,现仍为重要原料之一。如与氯化氢、氢氰酸、乙酸加成,均可生成生产高聚物的原料。
二、安全检查
通常乙炔瓶内的多孔性填料是采用质轻而多孔的活性炭、木屑、浮石以及硅藻土等合制而成的。将乙炔瓶逐支检查,并清洁气瓶上的污物和异物。检查瓶体是否有烧损、变形,涂层烧毁(漆皮鼓泡除外),瓶阀或易熔合金塞上易熔合金熔化及乙炔回火迹象。
检查乙炔瓶的检验周期是否过期。
检查乙炔瓶瓶身是否有裂纹或鼓包或凹陷变形或划伤及底座拼接焊缝开裂等问题。
检查乙炔瓶瓶身各处腐蚀情况,尤其是认真检查乙炔瓶底部及边缝腐蚀情况。
7. 乙炔气瓶的注意事项
乙炔为易燃易爆物质,因此乙炔气瓶从本质上防爆应注意:
1、乙炔气瓶应根据有关规定补足丙酮,同时不能过量;
2、根据丙酮量确定乙炔充装量,严格控制充装速度,严禁过量充装;
3、使用经检验合格的乙炔气瓶。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1、乙炔瓶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与明火距离不小于10m;
2、直立使用;
3、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或放射性射线源场所;
4、严禁敲击、碰撞,瓶体引弧或放置在绝缘体上;
5、严禁暴晒,严禁用40摄氏度以上热源加热瓶体;
6、乙炔瓶和氧气瓶放置在同一小车上,用非可燃材料隔离;
7、配置专用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严禁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开闭乙炔气瓶;
8、乙炔瓶使用过程中发现泄露,及时处理;
9、留有0.05MPa的余压。
乙炔气瓶与氧气瓶的安全距离为5米,且都不可曝晒。
乙炔泄漏处理方法: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8. 氧气瓶和乙炔瓶距离不足安全距离违反哪条法律法规有规定罚多少吗
请问你是员工还是用人单位。如果是用人单位,安监局会根据用人单位的安全现状,内对工业气瓶的管容理情况、违法行为的轻重等决定处罚。一般在2万元以内。如果是员工,在没有因此造成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应当由用人单位当场责令整改,并根据单位内部有关安全规章制度予以处罚,安监局是不会直接对员工罚款的。
9. 国家对乙炔瓶的规定装入量是怎样计量的
1 、供鉴定用的乙炔瓶,应是按批量试制,经试制单位检验合格并出具产品合格证和批量检验质量证明的成品瓶,数量不得少于100只。检测用瓶,由鉴定委员会或指定的检验机构,从鉴定用瓶中抽取。抽取数量不得少于20只。
4、 乙炔瓶钢瓶质量的检测,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附录3《气瓶技术鉴定的内容和要求》执行。检测用2瓶从试制的钢瓶中抽取,数量不得少于2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