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教育法律法规定义

教育法律法规定义

发布时间: 2021-12-25 16:10:36

① 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的区别有

教育抄法律,即

一、制定主体不同

1、教育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的。

2、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的制定既可以是政党组织,也可以是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

二、执行方式不同

1、教育法律: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

2、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倚靠党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法贯彻落实,其强制力是有限的。

三、规范效力不同

1、教育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有关社会成员和行政人员都必须遵守执行。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教育政策:政党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规范效力则只对政党组织及其党员有效。


② 教育法律和教育法规 区别

教育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比如《教师法》、《义务教内育法》等;教育容法规是由政府或政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教育督导条例》、《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从地位上讲法律高于法规,法律属上位法,法规属下位法,但执行起来,法规优于法律。当下位法与上位法有冲突时,下位法服从上位法。

③ 教育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

④ 教育法律法规

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对职工罚款没有法律规范依据,只能按照现行有效的劳动法律规定,对职工违反法律、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造成用人单位的实际损失要求赔偿,或者按照《劳动合同法》第22条和第23条中的规定,要求按在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支付培训费或违约金。用人单位请求的依据还在《劳动合同法》第90条中有规定,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劳动合同法》第91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一条规定的是违法劳动者与违法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用人单位要注意劳动法律规定的损害赔偿、违约金与罚款是行政完全不同的责任方式。
特别要指出的是,从《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看,用人单位对职工处予罚款与《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相悖。从《行政处罚法》第8条的规定看,罚款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只能由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行使。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5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法》第18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行政处罚法》第19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第19条的规定,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行政处罚是行使行政权力的法定机构行使行政职权的外在形式,行政处罚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决定并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行政主体。行政处罚只能由拥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决定并实施,其他任何组织、个人不能决定或实施行政处罚。2.行政处罚只适用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这里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是指违反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3.行政处罚的对象一般为被认为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即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被管理人、外部相对人,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4.行政处罚是违法者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行政法律责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既包括行政主体因违法或不当行政而应承担的责任,也包括被管理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因承担的责任。5.行政处罚是一种以制裁为内容的具体行政行为。它以直接限制或剥夺被管理人的人身权、财产权为内容,是由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确定的、并由特定的行政主体实施的带有强制性的国家制裁措施。6.行政处罚要严格按照行政法律规定的程序作出决定,被处罚人有权按照《行政复议法》申请行政复议和按照《行政诉讼法》提起行政诉讼。
综上分析,按照我国现行有效的劳动法律,用人单位对职工处予罚款没有法律依据。用人单位不符合实施行政处罚的事业组织及相应条件之规定,无权对职工处予罚款。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只能行使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要求职工支付培训费、违约金和赔偿损失。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关系,尤其是对于用人单位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1.用人单位不适宜再对职工采取《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中规定的行政处分或处罚方式。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除名、罚款这些方式在现行有效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找不到依据。2.及时修改与现行有效的劳动法律法规抵触的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已有规章制度和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修改与现行有效的劳动法律法规抵触的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避免采取与现行有效的劳动法律抵触的管理手法,例如对职工罚款问题,就是一些用人单位不了解最新的劳动法律生效和废止动态、没有及时修改与现行法律抵触的规章制度、管理规定造成的。3.及时依法制定规章制度和签订劳动合同。尚未制定规章制度、尚未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依法制定规章制度,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用人单位应通过民主程序,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将规章制度公示、告知职工,例如可以采取让职工书面签字确认的方式,并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总之,用人单位不应采用罚款、开除、除名等没有现行劳动法律依据的方式对职工作出处理,而是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找处理依据。对劳动者来说,面对没有法律依据的处罚、违反法律的责任承担方式,要敢于说“不”,维护自己的权益。

⑤ 教育法律规范的概念及特征有哪些

教育法律规范,又称为教育法律规则,是教育法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由国家制定回或认可,答体现国家在教育方面意志的,通过一定的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体规定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及法律后果,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教育行为标准或准则。每一部具体的教育法都是由若干个行为规则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组成教育法行为规则有机整体的单个行为规则,就是一个具体的教育法律规范。它具有以下特征:(1)教育法律规范是体现国家政权意志的,由国家制定并认可,以国家强制力实施的。(2)教育法律规范是规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关系的参加者的权利义务的行为规则,它是旨在建立和维护教育领域的秩序和发展的特定行为准则。(3)教育法律规范在其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上具有普遍性。

⑥ 教育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4部: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接受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⑦ 教育法律法规具体内容指的是什么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是中国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关系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赋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7)教育法律法规定义扩展阅读

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情况

1、教育法律法规要普及,为依法治教创造良好环境。要把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普及作为全面依法治教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普法规划有组织、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教育行政执法人员,要首先带头学法,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2、教育法律法规要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学校负责人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普法工作的指导,在广大教师、学生中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和法制教育,并面向社会,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法律,促进形成知法、守法、依法履行职责和规范行为的社会氛围,为全面实施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⑧ 教育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内成年人保护法》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⑨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

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
教育法规体系是指教育法作为一个专门的法律部分,
按照一
定的原则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完整统一的法律有机整体。

(一)

纵向结构: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即教育法规的表现形式,是指由不同层级的
教育法律文件组成的等级、
效力有序的纵向体系。
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为:

1.
《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法规制定的依据。

2.
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
的基本法律准则。对整个教育全局起宏观调控作用,或称为“教育宪法”
“教育母法”
.
我国
的教育基本法律为
1995
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育法》

3.
教育单行法律:教育单行法律一般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定教育领
域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育基本法。

4.
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法规是行政法规的形式之一,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关于教育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教
育法律,高于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
办法或细则,如《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
则》
《教师资格条例》等。

5.
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专称。制定地方性
教育法规,
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地方性教育法规只在该行政区域内有效,
不得同宪法、
法律行政法规想抵触,其名称通常有条例、办法、规定、规则、实施细则等。

6.
教育规章:
教育规章是中央和地方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有关
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有的称为教育行政规章,
包括部门教育规章和帝反政府教育规章。
部门
教育规章是国务院所属各部、
各委员会发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
这类文件主要是就国
家有关教育的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实施办法、条例、大纲、标准等,以
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如《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地方政府教育规章是整个
教育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横向结构:
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是指依据教育法规所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的特点
或教育关系构成要素的不同,
划分出若干处于同一层级的部门教育法,
形成法规调整的横向
体系。我国教育法规体系的横向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类:

1.
教育基本法。它奠定了我国教育制度的基础,是决定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法,即已颁布施
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
基础教育法。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领域的教育
法律的总称。
已颁布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即为基础教育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3.
高等教育法。是以高等教育为调整对象,涵盖大学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以及非学历高
等教育的法律法规的总称,即已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4.
职业教育法。是以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为调整对象的教育法律法规的总称,即已
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5.
成人教育或社会教育法。以各类在职人员和职后人员的教育为调整对象,包括成人教育、
继续教育、
终身教育等。
从内容上应是横向结构不可缺少的方面,
但是否单独立法郑子昂进
行论证。

6.
学位法。
主要就学位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学位的等级、
学位授予的条件和程序等作出规定,
即已颁布施行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7.
教师法。是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人员的地位、权力、义务、职称、考评、进修、培养
等为调整对象的教育法律法规,即已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8.
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是以教育经费的来源、分配、使用、核算及教育基建和教学设
备等办学物质条件保障为调整对象的教育法律法规。
从教育发展的实际来看,
需要制定该法
律。

热点内容
民生工程怎样申请法律援助 发布:2025-07-14 08:42:05 浏览:760
退款后收到商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7-14 08:40:29 浏览:596
法官配偶犯罪 发布:2025-07-14 08:37:18 浏览:59
法律进校园护航青春法律知识讲座 发布:2025-07-14 08:11:07 浏览:501
国务院征地拆迁条例 发布:2025-07-14 08:00:46 浏览:169
依法治国宣传展板 发布:2025-07-14 07:56:33 浏览:825
首先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是哪个省 发布:2025-07-14 07:56:31 浏览:386
法院开庭能带手机吗 发布:2025-07-14 07:52:45 浏览:36
四川的法治 发布:2025-07-14 07:43:22 浏览:684
求情信给法院的 发布:2025-07-14 07:42:24 浏览: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