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武汉市非遗保护条例

武汉市非遗保护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1-11 10:03:09

❶ 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各地文旅部门是怎么做的

当前,国家文化软实力越来越重要。文化软实力会间接的影响到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国传统的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地位。

其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只有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才会更加高效。

❷ 国家非遗等项目的保护工作将如何进行

据报道,10月20日上午10时,中宣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指南,文物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此外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认真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对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等方面的非遗项目,在分门别类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更加系统的政策体系。

希望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被保护起来!

❸ 非遗为什么要依法保护

《非遗法》第一条开宗明义:“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制定本法。”强调了立法宗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不同于《文物保护法》,法律名称上没有“保护”两个字。这是因为《非遗法》中出现了“保存”“保护”并列的两个词,这两个词的含义是有区分的。
“保存”是针对所有非遗项目来说,“保护”是针对健康的有积极意义的项目来说。
《非遗法》第四条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归根结底就是要求非遗保护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所以,“保存”就是要全面记录具有历史价值的项目,“保护”则要针对体现三个“有利于”要求、符合“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要求的项目。

❹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申报项目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十年保护计划,并承诺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进行切实保护。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建档: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
(2)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3)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4)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该项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5)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该项遗产的传承人(团体)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尤其要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按照国家文化部规划建立的“国家+省+市+县”共四级保护体系,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逐步向市/县扩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布情况: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白蛇传传说、阿诗玛、苏州评弹、凤阳花鼓、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共518项。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其中包括: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高邮民歌、陕北民歌、梁山竹帘等共510项。

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并对外公布。其中包括:弥渡民歌、翼城琴书等共191项。

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新入选153项,扩展项147项。其中包括:卢沟桥传说、鬼谷子传说等153项。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发布,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

❻ “为什么要保护非遗

只是有些苦涩的是,我们却要从我们斥为落后的时代里找寻我们作为文化生物的证据这或许可以给那些庸俗的历史进步论者一些启发吧。

近年来各国与各国际组织都非常关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将各国保护文化的行为上升为国际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国务院也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早在2011年6月就已正式实施。

只是有些苦涩的是,我们却要从我们斥为落后的时代里找寻我们作为文化生物的证据。这或许可以给那些庸俗的历史进步论者一些启发吧。

❼ 申请非遗的条件是什么需要达到哪些标准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许多的非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许多的非遗文化也逐渐被挖掘出来,有的是地方文化,有的是家族文化。对于非遗文化,我们最有效的保护方式便是为它申遗,那么在申请非遗时条件有什么呢?需要达到哪些标准呢?

申请注意

在申遗的申请过程中,传承人要对该文化项目有详细的介绍,包括它的基本文化、所处的地区以及历史价值和影响。要列出该文化项目的传承家族谱系,最基础的需要3~5代,对更早的家族传承人可简略介绍。要指明该文化项目的主要传承人或者负责该文化遗产项目的负责公司或单位的详细信息。

❽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非遗”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保护工作要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主,那种只见物不见人的做法,至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是舍本求末的。二是整体保护原则。在保护项目自身的同时,也要同时对其生存空间实施保护。如将炕头故事搬到故事厅,将歌墟搬上舞台,将撒叶儿荷搬到文化广场等做法,都会因传承环境的改变而影响到项目原汁原味的传承。三是活态保护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但不能将其做成标本,而且还要让它像池中之鱼一样自由生长,不断繁衍、壮大。四是原真性保护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价值,均建立在其真实性基础之上,真实性一旦丧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再是“非遗”了。此外,作者还提出了独特性原则、就地保护原则、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民间事民间办原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安全条例规定 发布:2025-07-05 13:21:38 浏览:961
hr劳动法实用工具书pdf 发布:2025-07-05 13:11:40 浏览:539
新婚姻法一般婚假多少天 发布:2025-07-05 12:59:11 浏览:524
法官员额后辞职 发布:2025-07-05 12:21:05 浏览:414
合同法要求预付款比例 发布:2025-07-05 12:15:51 浏览:5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 发布:2025-07-05 11:34:49 浏览:196
韩祥波民法真题 发布:2025-07-05 11:34:10 浏览:429
合同法第115条规定 发布:2025-07-05 11:33:31 浏览:333
工商局贯彻落实行政诉讼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7-05 11:33:30 浏览:283
实施刑事诉讼法情况 发布:2025-07-05 10:59:47 浏览: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