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
A. 林业有哪些法律
您好。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大体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专共和国野属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森林防火条例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退耕还林条例
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
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
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
参考内容:法律界网站法务通VV
B. 林业的有害生物有哪些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管理办法》(财农〔2005〕44号)第三条规定,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苗正常生长、造成灾害的病、虫、鼠(兔)和植物等。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主要包括:松材线虫病、椰心叶甲、杨树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森林鼠(兔)、美国白蛾、萧氏松茎象、松毛虫、日本松干蚧、松突圆蚧、薇甘菊等。
C. 森林法实施条例2020年7月1日将森林分为
分为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条国家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完成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和森林防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开考核结果。
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需要,建立林长制。
D. 谈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见的出台对本单位今后工作的指�
首先,是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见出台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他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变的更加标准和精确,不至于没有指路的明灯,避免我们少走弯路。
其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前没有相关的制度和标准,在实行的过程中难度很大,但现在的情况就大大改善了以前的尴尬局面。
满意请采纳,谢谢
E.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组织资质办理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持有法人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
——具有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经历的林业中级技术人员 1 名以上;
——具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 5 名以上,其中中级及以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不少于 1 名;
内容参考来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组织资质标准
F.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新方针是什么
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
G. 林业有害生物 防治 是否需要招投标 法律依据
中国林业局。
H. 林业法律法规
林业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2009-07-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10-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07-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3-0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003-0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02-0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0-1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0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1993-07-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0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985-01-01
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1-12-13
行政法规
森林防火条例2008-12-01
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09-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2006-04-29
血吸虫病防治条例2006-04-01
退耕还林条例2002-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01-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03-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996-09-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
1995-07-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994-10-09
城市绿化条例
1992-06-22
植物检疫条例
1992-05-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1992-03-01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1989-12-18
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1982-02-27
部门规章
国有林场管理办法
2011-11-17
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2011-07-26
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办法
2008-08-01
国家林业局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办法
2007-11-30
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管理办法
2007-09-28
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2007-09-08
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
2006-11-13
开展林木转基因工程活动审批管理办法
2006-05-11
引进陆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种类及数量审批管理办法
2005-09-27
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资格认定管理办法
2005-09-23
松材线虫病疫木加工板材定点加工企业审批管理办法
2005-09-23
国家级森林公园设立、撤销、合并、改变经营范围或者变更隶属关系审批管理办法
2005-06-16
林业统计管理办法
2005-06-01
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文书制作管理规定
2005-05-27
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
2005-05-23
营利性治沙管理办法
2004-07-01
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2003-07-21
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
2003-07-14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2002-11-02
林业行政处罚听证规则
2002-11-02
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
2001-01-04
部门规章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2000-12-31
林业工作站管理办法
2000-0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1999-08-10
国家林业局关于授权森林公安机关代行行政处罚权的决定
1998-06-26
林木良种推广使用管理办法
1997-06-15
林业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1997-01-06
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
1996-11-13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1996-10-14
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1996-09-27
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
1996-09-27
林业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1996-04-02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1994-07-26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1993-12-11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
1992-12-1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
1991-01-09
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1987-09-10
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985-07-06
I. 急找有害生物防制管理制度.
重庆市林业局发出通知全面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五项制度”
更新日期:2006-06-02
近日,为贯彻落实好《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大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改革力度,不断创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制,努力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重庆市林业局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五项制度”的通知》(渝林造〔2006〕19号),要求在全市全面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五项制度”,即目标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制度、警示通报制度、限期除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通知要求:
一、 加强领导,全面实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各区县(自治县、市)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全面实行“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 将“成灾率”纳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纳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要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防治责任,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提升能力,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制度
各地要根据本区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本辖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要建立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林业有害生物应急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保障应急所需经费和物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林业局《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建立快速反应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体系,保障应急反应机制的正常、高效运转。
三、积极防范,认真落实林业有害生物警示通报制度
市林业局将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林业有害生物疫情进行发布。同时,对我市有重大威胁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以及新发生的疫情,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警示通报。各地接到《警示通报》后,发生区及重点警示区林业主管部门要立即根据本地情况分别制定“防治方案”和“防治预案”。重点警示区域要做好应急准备,根据警示通报内容,组织开展专项普查工作,一旦发现相关危害情况,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
四、严格督察,大力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限期除治制度
各地应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实行林业有害生物限期防治制度,要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除治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生林业有害生物未及时除治的,由林业主管部门向经营者(林主)下达“限期除治通知书”,责令限期除治;在规定期限内没有除治的,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可以代为除治,全部防治费用由被责令限期除治者承担。
五、强化责任,严格执行林业有害生物责任事故追究制度
要进一步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责任,严格执行责任事追究制度。对预防工作搞得好,连续多年没有发生严重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情的单位和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实行奖励;对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除治工作中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并予以通报。同时,还要建立起重大责任事故举报制度,接受全社会监督。
J. 林业有害生物化学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化学防治目前指的农药防治,即选择有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由于农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长期使用害虫易产生抗药性,故提倡采取结合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方法进行综合治理。生兴防治致力于农、林有害生物监测、鉴定与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