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区管理条例
『壹』 山东省旅游条例的第三章 旅游规划和资源开发保护
第二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编制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征求上一级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跨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征求相关行政区域人民政府意见后,报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变更或者撤销各类规划,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六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符合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与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等规划相衔接,突出地方特色。
编制与旅游发展有关的其他规划,应当统筹考虑旅游功能和旅游业发展。
第二十七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旅游资源条件、基础条件的综合评价;
(二)旅游业发展战略和目标;
(三)统筹安排旅游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
(四)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原则、措施;
(五)旅游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六)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二十八条旅游资源开发应当以有效保护旅游资源为前提,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严格保护自然景观;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保持其特有的历史风貌,不得擅自重建、改建、迁移、拆除。
开发旅游资源应当事先制定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方案,报当地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评价和确认,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
跨行政区域的旅游资源普查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协调。
第三十条新建、改建、扩建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大型旅游餐饮住宿设施、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应当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建设规模、建筑风格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旅游环境和生态环境。
新建、改建、扩建旅游特色街区和广场、车站、码头、机场、体育场馆、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会展中心、大型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应当兼顾旅游休闲功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论证前两款规定的建设项目时,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三十一条设立省级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应当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未经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省级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称谓从事开发和经营活动。
第三十二条 建设旅游设施、开办旅游项目应当遵守国家和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规定。鼓励旅游经营者使用新能源、新材料,创建绿色环保企业,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倡导旅游者采用低碳旅游方式开展绿色旅游、健康旅游。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执行国家和省节能减排规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贰』 山东省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审核方法是什么审批范围和条件什么的
一、保留审批、核准、审核、备案事项
(一)山东省国家安全厅
1.审核事项2项
(1)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技术性能审核
依据:《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129号)
(2)涉外建设项目国家安全事项审查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安全部关于新建外国驻华领事馆和其他官方常设机构选址注意安全保密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国办发〔1985〕22号);《山东省涉外建设项目国家安全事项审查规定》(鲁政办发〔1997〕45号)
(二)山东省民政厅
1.审批事项6项
(1)全省性、跨市地性社团(含各级基金会)及其分支机构和省管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
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关于做好社团基金会交接工作的通知》(银发〔1999〕325号);《基金会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18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2)军队复员干部、退役士官、外省入伍退伍义务兵接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国发〔1999〕27号);《关于做好退役士兵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鲁政发〔1999〕5号);《关于做好军队复员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安〔1993〕2号、〔1993〕政联字第1号)
(3)新建和扩建公墓
依据:《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
(4)批准革命烈士
依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国务院令第152号)
(5)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的迁建、改建、扩建及省级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的确定
依据:《关于严格执行建立纪念设施有关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6〕5号);《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民政部令第2号)
(6)县(市、区)行政区域界线的部分变更,乡、镇和不设区的市的街道办事处的设立、撤销、更名、行政区域界线变更、驻地迁移
依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国发〔1985〕8号);《山东省行政区划管理办法》(鲁政发〔1988〕76号)
2.核准事项4项
(1)革命伤残人员伤残评定、发证、抚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令第2号)
(2)涉外收养登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3)省属和涉外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立
依据:《涉外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令第19号)
(4)新办社会福利企业资格认定
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利企业行政监督严格检查清理假冒福利企业的通知》(民福字〔1994〕18号);《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发〔1988〕76号)
3.审核事项5项
(1)新建烈士纪念建筑物及申报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依据:《关于严格执行建立纪念设施有关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6〕第5号);《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保护办法》(民政部令第2号)
(2)军用饮食供应站、供水站和军人接待站的设立
依据:《军用饮食供应站、供水站管理办法》(国函〔1989〕6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人接待站、转运站管理工作的通知》(民安发〔1992〕13号)
(3)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行政区域界线调整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省内著名的或跨省、跨市的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
依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国发〔1985〕8号);《地名管理条例》(国发〔1986〕11号)
(4)以外国人名、地名和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名称命名地名
依据:《关于我同外国结为友好的城市不以对方人名或建筑物命名的通知》(国办发〔1987〕26号)
(5)利用外资建设殡葬设施项目
依据:《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
4.备案事项4项
(1)全省性、跨市性社团和省管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式样及银行帐户
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0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
(2)社团兴办实体
依据:《关于社会团体开展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民社发〔1995〕14号)
(3)市辖区的街道办事处设立、撤销、更名、迁移
依据:《山东省行政区划管理办法》(鲁政发〔1988〕76号)
(4)省直各专业部门审批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港、站、场及地级市政府审批的地名
依据:《山东省地名管理办法》(鲁政发〔1986〕78号)
(三)山东省司法厅
1.审批事项2项
(1)律师事务所及其分所的设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2)公证机构的设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员注册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39号)
2.核准事项6项
(1)律师资格、律师专项业务资格及其执业证的颁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律师资格考核授予办法》(司法部令第43号)
(2)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的设立
依据:《司法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强对法律咨询服务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1989〕司发办字第117号)
(3)公证机构登记注册和公证员执业证书的颁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员注册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39号)
(4)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的确认登记
依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60号)
(5)司法鉴定机构登记和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颁发、注册
依据:《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62号);《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63号)
(6)仲裁委员会登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3.审核事项2项
(1)监狱的设置、迁移、撤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2)劳教所的设立、撤并
依据:《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国发〔1982〕17号);《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市(地、州、盟)劳教所领导管理工作的通知》(司发通〔1997〕021号)
4.备案事项1项
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
依据:《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59号)
(四)山东省水利厅
1.审批事项12项
(1)取水许可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国务院令第119号)
(2)设区城市扩大供水规模
依据:《水利产业政策》(国发〔1997〕35号);《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3)大型河道规划、治理、防汛和涉及两市地以上的重大事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省政府令第19号)
(4)省以上立项或涉及市(地)边界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5)省管河道及跨市(地)边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6)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大坝、堤顶、渠顶、戗台、防汛公路及泄洪、输水建筑物上的交通桥兼作公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7号);《山东省实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办法》(省政府令第53号)
(7)市地边界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及河道整治工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省政府令第19号)
(8)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9)对毗邻地区有危害的分、滞洪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务院令第86号)
(10)河道围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1)大中型水库大坝的兴建、改建、扩建及大修
依据:《山东省实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办法》(省政府令第53号)
(12)大型、重点中型水利工程设计、开工报告及竣工验收
依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
2.核准事项5项
(1)骨干河道岸线的利用与建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2)省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乙、丙级编制资格
依据:《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4)乙、丙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格认证
依据:《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格认证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水文〔1992〕4号)
(5)凿井队甲级资质
依据:《山东省水利凿井队技术资质证书和管理办法》(鲁水农字〔1991〕3号)
3.审核事项10项
(1)蓄滞洪区运用损失补偿方案
依据:《蓄滞洪区运用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6号)
(2)防洪规划保留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大中型水利工程供水价格
依据:《水利产业政策》(国发〔1997〕35号)
(4)省管大型河道沿河城镇规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
(5)省投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
依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
(6)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
依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
(7)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资质
依据:《建设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48号)
(8)省管河道干流及跨市(地)边界防洪规划保留区内建设与防洪无关的工矿工程设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9)向省管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利工程内排污的排污口设置和扩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10)骨干河道(湖泊)内的航道整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
4.备案事项7项
(1)水的长期供求计划
依据:《山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2)县级以上水土保持规划及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5号)
(3)非省管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有关建设项目
依据:《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4)县以上防洪规划和防御风暴潮规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5)县级以上流域或区域水利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
依据:《水利建设监理规定》(水建〔1996〕396号)
(7)大型及重点中型水利工程施工合同
依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水政资〔1998〕51号)
『叁』 根据浙江省人大1995年4月份公布的《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条例》拟定管委会的机构设置方案
1.假区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
2.制定并组织实施各项行政管理措施;
3.审批或回审核报批度假区答内的投资建设项目;
4.负责渡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土地的征用、开发,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和房地产管理工作;
5.负责度假区的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工作;
6.负责度假区的财政、税务、审计、物价、统计、劳动、人事、治安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受托监管国有资产;
7.负责度假区的旅游业务、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其他涉外经济活动。
8.处理度假区涉外事务;
9.统一规划管理渡假区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10.保障渡假区内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
11.协助管理有关部门设在度假区的派出机构的工作;
12.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肆』 求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相关法规!!
你好。
[1]
《旅游规划通则》
(
GB/T 18971-200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003
。
[2]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
(
2007
修订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007
。
[3]
《中国旅游强县标准(试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007
。
[4]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
GB/T
18972-200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
2003
。
[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
GB/T
18005-199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
督局,
1999.
[6]
《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
GB/T
17504-19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
督局,
1998
。
[7]
《旅游区
(点)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
GB/T
17775-2003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003
。
[8]
《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点规划建设与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005
。
[9]
《国家旅游度假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006
。
[10]
《国家生态旅游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006
。
[1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
GB 50298-199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9
。
[1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
CJJ/T 91-200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
。
[13]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
CJJ 67-1995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
。
[1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
GB 50357-2005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5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7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7
。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7
。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7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8
。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2
。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8
。
[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6
。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9
。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6
。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9
。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8
。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7
。
[2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
。
[29]
《村镇规划标准》
(
GB 50188-199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
。
[30]
《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
(
CJJ/T 87-2000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0
。
[3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 37-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1987
。
[32]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JGJ 35-198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1987
。
[33]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GB 50178-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
。
『伍』 旅游单行法规
一、填写旅游报名单,内容要真实、准确,旅游票只限本人使用,
如转让他人,应在出发前办妥变更手续。
二、旅游者须带本人有效身份证证件。夫妇旅游须备结婚证书。
三、未成年及年老体弱者参加旅游,必须由成年人陪伴。怀抱婴
儿,恕不接待。携带1.2米以下儿童,付旅游票的15%服务费,
所发生的交通费和食宿费自理。
四、旅游交通途中的膳食自理。
五、凡遇不可抗拒因素,旅行社可视情况更改或取消游程,超出
原定费用部分,由旅游者承担,缩减支出部分,退还旅游者。
六、旅游者因故申请退票,旅行社可按以下情况处理。 出发72
小时之前,收取原票款10%的退票费;72小时内48小时之前,
收取原票款20%的退票费;48小时内24小时之前,收取原票
款30%退票费;24小时内不予退票。旅游者误点未能成行。
旅游票作废,票款不退。
七、旅游中,旅行社不得增加费用;有特殊要求者旅行社可视情
办理,按实收费,出具发票。
八、旅行社因故取消旅游班次,应在出发前48小时通知旅游者;
48小时内24小时之前取消的,应按票款10%赔偿旅游者;24
小时内取消的,应按原票款的15%作赔偿。
九、旅行社必须明码标价,所有线路的游览景点、交通工具、住
宿标准均以一线一单形式具体如实标明。团队旅游须签订委
托书或协议书。旅行社因故在旅游中不能实行原定的项目,
应退还该项目所收费用。
十、提倡文明游览,注意安全。旅行社必须为旅游者投保旅游平
安保险,旅游中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按保险条款处理。
十一、旅游者应妥善保管好随身携带的财物,旅行社对旅游者随身
携带财物的损坏或遗失,不承担赔偿责任。
十二、本须知已报上海旅游事业管理局核准,自一九九四年四月一
日起实行。
『陆』 求园林景区的管理制度
一、环境卫生管理
1、景区内环境卫生工作由后勤部负责,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到岗,树立服务观点。
2、景区内公共厕所由专人管理,定期消毒,保证清洗工具清洁完好,不得随意敲打或有意损坏,保持室内外卫生,做到“七无”(无污垢、无明显异味、无蚊蝇、墙地面无圬迹,无蜘蛛网、无烟头、无废纸)。在做好保洁的同时,要做到节约用水。
3、游览区道路、绿化地要保持清洁,无垃圾、无废弃物、无明显踩踏痕迹。
二、室内及个人卫生管理
1、工作人员上岗,必须衣着整齐,穿着协调,因地制宜,适应工作,方便办公,整齐清洁。
2、办公室墙壁不得乱写、乱画、乱钉、乱拉、乱扯和张贴画片。办公桌椅、书柜、文件柜、报纸摆放整齐、统一,整洁美观。
3、提倡戒烟,不得在禁烟场所吸烟,保持室内和公共场所清洁卫生。
4、景区内各经营、游乐、饮食网点要自觉遵守景区各项规定,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公共设施,做好门前三包和分片环境卫生,不准随意丢弃或堆放垃圾,禁止饲养各类家禽家畜。
三、实施办法及检查处罚规定
1、 后勤部在管理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每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的检查评分工作,对不合格的保洁区要求限期整改。
2、保洁员必须统一持证上岗,由后勤部统一管理。每周检查一次。对连续两次检查不符合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改进者,予以辞退(检查评分标准另定)。
3、经营点环境卫生不合格者,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连续两次不合格者,停业整顿。
『柒』 山东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第五章 建 设
第二十六条 在风景名胜区从事各项建设活动,必须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进行。
第二十七条 在风景名胜区不得开办工矿企业,不得建设铁路、站场、仓库、医院等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在一、二、三级保护区内不得建设各类开发区、度假区。
风景名胜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清理整顿,对不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求的建筑物限期拆除或者外迁。
第二十八条 在风景名胜区从事新建、改建和扩建等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申领风景名胜区建设选址审批书,并按照程序办理有关计划、旅游、土地使用、文物保护等审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申领风景名胜区建设选址审批书,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查同意后,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建设选址审批书,由省人民政府审定;
(二)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内所有建设项目和三级保护区内的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省级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和二级保护区内的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选址审批书,由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三级保护区内的其他建设项目和四级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省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内的其他建设项目和三级保护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以及市、县级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的建设选址审批书,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定,并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部门备案;
(四)属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其他建设项目的建设选址审批书,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三十条 前条规定的重大建设项目包括:
(一)专用公路、索道、缆车、水库、广播电视和通信设施;
(二)总建筑面积超过三千平方米或者占地面积超过二千平方米的建设项目;
(三)设置风景名胜区徽志的标志建筑;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三十一条 严禁在风景名胜区规划批准前或者违反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索道、缆车等重大建设项目。
第三十二条 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必须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建设项目的设计布局、高度、体量、造型和色彩等,必须保持风景名胜区原有特色,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第三十三条 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的施工任务,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
施工场地应当文明整齐,不得乱堆乱放。位于游览区内的施工场地应当设立围栏,确保游览安全。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当清理施工场地,并由建设单位负责恢复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