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票据法规定了

票据法规定了

发布时间: 2022-01-13 14:39:20

A. 票据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票据法是规定有关票据的种类、形式、内容以及有关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票据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汇票、本票、支票、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111条。

◇法律规定的票据有哪几种?
法律规定的票据与一般所说的票据不同。法律规定的票据具有特定性,专指的金融流通领域中的票据。按照票据法规定,汇票、本票和支票是法律规定的票据。

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本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票据法所指本票是指银行本票。

支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
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是指依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从有票据处分权的前手权利人处取得票据,从而获得票据权利。票据的背书转让,是最主要的票据权利继受取得。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
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也称票据基础关系,是指由票据法直接规定的、不是基于票据行为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票据抗辩限制
票据抗辩与一般民事抗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法律对于票据抗辩规定了一定的限制,这就是所谓的抗辩切断制度。对于对物抗辩来说,由于其是基于物即票据自身的原因而发生的抗辩,得对所有的票据权利人主张,因而,不存在抗辩的限制。而对于对人抗辩来说,则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即仅得对存在着抗辩事由的直接当事人方可主张,而对于非直接当事人则不得主张,即发生所谓抗辩切断。但是,在作为非直接当事人的持票人取得票据时为恶意或有重大过失时,则不发生抗辩切断,仍可主张抗辩,这就是抗辩切断的例外,即所谓恶意抗辩。

B. 我国的《票据法》规定的票据行为包括哪几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票据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

C. 我国票据法规定的票据权利的种类

一,票复据法规定的票据权利的种制类:

  1. 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它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2. 付款请求权又称第一次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对票据主债务人(如汇票的承兑人、本票的发票人、支票的保付人等)行使请求其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

  3. 追索权是指因持票人在第一次请求权没有或者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对票据的其他付款义务人(如汇票、支票的发票人,汇票、本票的保证人,票据的背书人等)行使请求偿还票款的权利。

二,按照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票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1. 票据按照付款时间分类,可以分为即期票据和远期票据。即期票据是指付款人见票后必须立即付款给持票人,如支票及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远期票据是付款人见票后在一定期限或特定日期付款的票据。

  2. 票据按受款人记载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记名票据和不记名票据。记名票据是指在票据上注明受款人姓名可由受款人以背书方式转让,付款人只能向受款人或其指定的人付款的票据。不记名票据是指票面上不记载受款人姓名,可不经背书而直接以交付票据为转让,付款人可以对任何持票人付款的票据。

D. 汇票承兑根据《票据法》规定,

一般收款人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提前一个礼拜到自己的开户银行办理托收业务。然后银行再将承兑寄到付款行进行承兑。付款行在到期日将金额划付收款人账号。
如果超过提示付款日10天,那么收款单位就要写一份延期说明与承兑一起寄往付款行
楼主说的1996年的票…………这个估计就没什么用了。票据的法律效应好像只有2年。在票据超过到期日后2年,那张承兑就没有用了啊。承兑一般都是1个月-6个月

E.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的票据行为有哪些

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汇票第一节 出票第二节 背书第三节 承兑第四节 保证第五节 付款第六节 追索权第三章 本票第四章 支票第五章 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

F. 伦票据法原则

我国票据法的基本原则:
1.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为了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一原则,首先有必要具体地分析和把握票据关系和票据基础关系。票据关系是指当事人因发票人发出票据,收款人取得票据而形成的关系。至于当事人之所以授受票据,亦即授受票据的原因或实质,不属于票据关系的范围。这种授受票据的原因或前提在票据授受之前就已存在,而票据关系则只能发生在票据授受之后。票据基础关系就是指这种作为票据授受前提而发生的关系。它包括票据原因关系,资金关系,票据预约等三种形式。
票据原因关系又称票据原因,即当事人间授受票据的原因。发票人之所以发出票据,将之交付与受款人,受款人之所以接受票据,在经济上和法律上必有一定原因。例如;A向B购入货物,需支付价金给B,因而出具汇票一张,委托另一人向B付款,或者出具本票一张,约定自己付款,或者开出支票一张,使B向银行取款,A、B之间发生票据关系。其原因也就是A与B之间存在买卖关系。票据原因关系可以是等价的,也可以是不等价的;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可以是合同给付,也可以是非合同给付;可以是无因管理付给,也可以是侵权给付。票据原因种类很多,即使是赌博金钱给付等不法原因,也可视为票据原因。
票据资金关系存在于汇票发票人与付款人之间,支票发票人与银行之间,汇票与支票的发票人之所以委托付款人付款,付款人之所以愿意付款(或承兑),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资金关系,或者是发票人在付款人处存有资金,或是发票人又与付款人之间订有信用合同,付款人答应为发票人垫付资金,或者付款人对发票人已有债务,借此为清偿,或者付款人愿为发票人付款,或是付款人付款后,再向发票人请求补偿。在资金关系中,借给资金的人为资金义务人,通常是发票人,资金关系必然在于汇票和本票之中,本票因为是付票据,不存在资金关系问题。
票据预约是指票据当事人之间有了原因关系之后,在发出票据之前,就票据的种类、金额、付款地等事项达成的合意。它不仅存在于发票人与付款人之间,而且存在于背书人与被背书人之间。
基础关系存在与否、有效与否,对票据关系并无影响,特别是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存在于不同的当事人之间时,尤其如是。就原因关系而言,票据债权人只须持有票据,即可行使票据权利。而不必说明取得票据的原因,更勿需证明其原因关系的有效。例如,甲乙间的买卖合同解除,甲方发出的本票即为有效,乙方仍有权向甲请求付款,乙仍是本票上的权利人(至于甲可以提出抗辩,则是另一回事)。若乙将本票转让于善良第三人,该第三人持票向甲请求付款,甲更不能以甲乙之间的原因关系来影响甲与丙之间的票据关系。同时,乙亦不能凭甲交给自己本票来证明自己已履行了交货义务。
资金关系是否存在或有效对票据法律关系也不发生影响,持票人对付款人的票据权利(付款请求权)是来自其持有票据,与发票人(资金义务人)提供资金与否并无关系。资金之有无不影响持票人的权利,发票人在不存在资金关系时发出票据,其票据仍有效。汇票付款人虽受资金,却无承兑和付款的义务。但如已承兑,即使未受到资金,也不能脱卸承兑人应负的责任。同时,发票人不得以已供给资金于付款人为由而对持票人的追索不负责任。从票据预约看,发票人即使违反预约发出票据,其票据仍为有效。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的分离并非绝对的分立,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首先,票据基础关系构成票据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先有基础关系后有票据关系。其次,在原因关系中,如果原因关系与票据关系存在于同一当事人之间时,债务人可以用原因关系对抗票据关系。如甲因向乙购货而交付本票于乙,以后甲乙间的买卖关系解除,乙持票向甲请求付款时,甲可以其原因不复存在而拒绝付款。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知,票据关系一经形成即与基础关系相分离。它与原因关系虽有牵连,但是,票据债权人对票据债务人行使权利时,就其取得票据的原因,不另外负举证责任,此即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的内涵。它也充分地体现了票据法的主要特征。
确立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确保正常而迅速的流通,但也可能诱发票据的滥用。因此,在票据立法上,我们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一原则的问题。首先,我国票据法原则应当肯定无因性原则。票据一经签发,就产生独立的票据法律关系,并与签发该票据的原因关系相分离,票据原因关系遵循有关的法律规定,后者遵循票据法的规定。流通中的票据即使它原来的票据原因有瑕疵,付款人在承兑或付款时,不得以自己与发票人及执票人的前手之间的票据原因上的纠纷向执票人抗辩。其次,我们要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旨,签发商业汇票和本票必须以合法商品交易为基础,票据行为的合法性势必受制于原因关系的合法性。凡是违反国家计划、政策、法律而签发的无商品交易为基础的虚拟票据均为无效,不能产生票据法上的效力。因此,我国票据法有必要对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加以适当限制。这样,不仅可以坚持传统票据法的无因性特点,同时,又可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2.流通转让原则。作为流通证券,票据可以依背书而辗转流通,美国甚至将票据法称为流通证券法或流通票据法。流通性原则在票据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货币流通的作用,从而可以加速资金周转,节约现金流量,灵活资金调度,从而促进票据市场的发展。我国现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办法》中规定汇票可以贴现,但并未规定流通。《上海市票据暂行规定》尽管规定了票据可以流通,但实际上还是一种有限制的流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金融市场的纵深开拓,对票据流通的限制将被打破。两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票据法规定,票据在到期日到来之前可以自由流通。我国票据立法借鉴这一原则无疑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
有人担心票据流通会出现信用货币干扰正常的货币流通的状况。其实,票据作为信用货币虽可替代现金流通,但毕竟不是法定货币,它是在特定场合经法律许可和债权人同意的条件下使用。同时,我国在制订信货计划和发行货币时,把票据流通因素考虑进去,完全可以保证货币的正常流通。
3.平等自愿,公平等价原则。平等自愿原则是对票据关系主体前提条件的规定,公平等价有偿原则是关于票据关系内容的规定。
平等自愿原则主要涉及票据关系主体的能力问题,它包括票据权利能力和票据行为能力。
http://www.doc88.com/p-274339485439.html

G. 银行承兑汇票法律规定有哪些

银行承兑汇票法律责任是指法律主体违反规定,不履行义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只要是指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票据法》规定了对伪造、变造票据等七种票据犯罪、欺诈等行为,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法律责任。
对行政法律责任,《票据法》规定了两类行为不构成犯罪,如票据付款人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依法追究行为人的行政法律责任。
在民事法律责任方面,《票据法》规定,因票据活动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H. 根据票据法最新规定,票据有几种

票据的种类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一、 汇票:
(一) 指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
(二)特征:
(1) 委托付款:有3个当事人,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前二个为债务人,后一个为债权人。
(2) 出票人与付款人有一定的资金关系,如:开立账户。
(三)种类:
1.根据出票人不同:(1)商业汇票:出票人为商业机构; (2)银行汇票:出票人为银行。
2.根据承兑人不同:(1)商业承竞汇票;(2)银行承竞汇票。
3. 根据付款期限不同:(1)即期汇票:见票即付的汇票,包括未记载付款日期的汇票、写明"见票即付"的汇票以及出票日与到期日相同的汇票。(2)远期汇票:指汇票上载明在未来的定期或特定日期付款的汇票。
4. 根据是否记载收款人:(1)记名汇票:是出票人在汇票上明确载明收款人名称的汇票。(例1),此种汇票须交给收款人才能发生票据效力,收款人也仅能依背书方式转让;(2)指示汇票:指出票人不仅明确记载收款人名称,且是附有"或其指定的人"字样的汇票,不得背书转让。(3)无记名汇票:出票人在汇票上不记载收款人名称或记载"来人"或"持票人"字样的汇票,依交付就可转让。我国票据法不允许,否则为无效票据。
二、 本票:
(一) 指出票人签发,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
(二) 特征:
1、 承诺付款,当事人有二个,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
2、 付款人是确定的,即为出票人。
三、 支票
(一) 指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的票据。
(二) 汇票与支票的区别
1、 付款人不同:支票是特定的即银行,而汇票的付款人不一定是银行。
2、 资金关系:支票一定要有存款关系,而汇票则不一定。
3、 承兑:支票不需而汇票一定要。
4、 付款期限:汇票分远期、即期,属信用工具;而支票只是即期,属支付工具。
(三) 种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
1、 支付方式:(1)普通支票:既可以支取现金,也可转账,但用于转账时应当在支票下面注明的支票。
(2)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3)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可支取现金。
2、 收款人记载:(1)记名支票(2)指示支票(3)无记名支票。这与汇票、本票相同,但是,我国票据法不允许发行无记名汇票和本票,但允许发行无记名支票。
3、 支票基本当事人的资格是否兼任:一般支票和变式支票

I. 《票据法》有哪些规定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我国《票据法》中的“票据”包括汇票、银行本票、支票。
票据的功能:
1.支付功能
2.汇总功能
3.信用功能
4.结算功能
5.融资功能
票据的当事人是指在票据法律关系中,享有票据权利、承担票据义务的主体,也就是票据行为的参与者。票据当事人分为基本当事人和非基本当事人。
1.票据基本当事人,是指在票据作成和交付时就已经存在的当事人,包括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三种。汇票和支票的基本当事人有出票人、付款人与收款人;本票的基本当事仍出票人与收款人。
2.非基本当事人,是指在票据作成并交付后,通过一定的票据行为加入票据关系而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包括承兑人、背书人、被背书人、保证人等。 票据权利:是指票据持票人向票据债务人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票据责任:是指票据债务人向持票人支付票据金额的责任。现实中,票据债务人承担票据义务一般有1.汇票承兑人因承兑而应承担付款义务;2.本票出票人因出票而承担自己付款义务;3.支票付款人在与出票人有资金关系时承担付款义务;4.汇票、本票、支票的背书人,汇票、支票的出票人、保证人,在票据不获承兑或不获付款时承担付款清偿义务。 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出票银行为银行汇票的付款人。银行汇票可以用于转帐,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也可以用于支取现金。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银行汇票。
银行本票是银行机构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本票可以用于转帐,注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可以用于支取现金。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需要支付各种款项,均可以使用银行本票。
支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的基本当事人包括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是在批准办理支票业务的银行机构开立可以使用支票的存款帐户的单位和个人;付款人是出票人的开户银行;持票人是票面上填明的收款人,也可以是经背书转让的被背书人。
支票分现金支票、转帐支票和普通支票三种。票上未印有“现金”“转帐”字样的为普通支票,普通支票可以用于支取现金,也可以用于转帐。在普通支票左上角划两条平行钱的,为划线支票,划线支票只能用于转帐,不得支取现金。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J. 法律上规定的票据法是什么意思

票据法是指涉及票据关系调整的各种法律规范,既包括专门的票据法律、法规,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票据的规范。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票据法是指狭义的票据法,即专门的票据法规范,它是规定票据的种类、形式和内容,明确票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调整因票据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热点内容
公司缴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7-04 05:48:14 浏览:898
民事诉讼法2014全文 发布:2025-07-04 05:47:17 浏览:518
马化腾法官 发布:2025-07-04 05:36:12 浏览:501
珠宝行业员工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04 05:33:58 浏览:7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网络侵权 发布:2025-07-04 05:16:10 浏览:75
民事诉讼法71条75条 发布:2025-07-04 05:13:58 浏览:581
内蒙王勇律师 发布:2025-07-04 05:13:18 浏览:739
法治素养思修 发布:2025-07-04 05:13:18 浏览:865
劳动法劳务派遣人员的五险一金 发布:2025-07-04 05:02:44 浏览:144
公司被司法冻结 发布:2025-07-04 04:49:40 浏览: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