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规范2001
A. 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现在用什么标准
《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已经在2006年作废,目前国家的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检验采用国家标准: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B. 请问哪有《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全文
http://www.foodmate.net/standard./sort/3/1957.html
你下载后就可以看了 是电子书
C.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这个标准目前只有PDF版本的,因为标准是重要文件不能随便更改所以都是采用PDF版本的!希望你能理解
标准编号:GB 5749-2006
标准名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标准状态:现行
英文标题: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替代情况:替代GB 5749-1985
实施日期:2007-7-1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内容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要求、水质监测和水质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也适用于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
http://yewei2352.blog.163.com/blog/static/13841807220102284327748/edit/
D. 急求《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200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
(以下简称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保饮用水符合有关卫生规范,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规定了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源选择与卫生防护,生活饮用水生产和污染事件理、水质检验、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第三条
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含自建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遵守本规范。农村集中式供水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本规范的实施。
第二章
水源选择和卫生防护
第五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护的水源。取水点应设在城市和工矿企业的上游。
第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选择,应根据城市远期和近期规划、历年来的水质、水文、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资料、取水点及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和地方病等因素,从卫生、环保、水资源、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水源水质监测和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第七条
供水水源水质应符合有关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规定。当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规定时,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若限于条件需加以利用时,应采用相应的净化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规定,并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
第八条
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和地质矿产部颁发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由环保、卫生、公安、城建、水利、地矿等部门共同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供水单位应在防护地带设置固定的告示牌、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工作。
第九条
经有关流域、区域、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跨地区的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有关污染防治规划,各有关单位应严格执行,各负其责。
第十条
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严禁捕捞、网箱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毒、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不得设立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码头,
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难降解或剧毒的农药,不得排放有毒气体、放射性物质,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
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水利等部
门,根据实际需要,可把取水点上游1000米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受潮汐影响的河流,
其生活饮用范围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水取水点上下游及其沿岸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应相应扩大,由环保、水利等部门研究确定。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库和湖泊,应根据不同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水源保护区,并按第一、二项的规定执行。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输水明渠、暗渠,应重点保护,严防污染和水量流失。
第十一条
地下水水源卫生防护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及影响半径的范围,应根据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的数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由供水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会同卫生、环保及规划设计、水文地质等部门研究确定。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难降解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严禁排入渗坑或渗井。人工回灌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
第三章
生活饮用水生产的卫生要求和污染事件的报告处理
第十二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备有并遵守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的法规、标准和规范。
第十三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第十四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有分管领导和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管理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
第十五条
在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时,集中式供水单位需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
给水工程设计必须符合有关国家给水设计规范和标
准。
第十六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配备的水净化处理设备、设施必须满足净水工艺要求,必须有消毒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
第十七条
生活饮用水的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应密封,严禁与排水设施及非生活饮用水的管网相连接。
第十八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使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必须符合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
并持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准文件,方可在集中式供水单位中使用。
第十九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在购入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时,应索取产品的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并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待用,并按品种、批次分类贮存于原料库,避免混杂,防止污染。
第二十条
自建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未经当地卫生、建设行政部门批准不得与城市供水系统连接。
第二十一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加强质量管理,建立放水、清洗、消毒和检修制度及操作规程,保证供水水质。
第二十二条
各类贮水设备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管网末梢应定期放水清洗,防止水质污染。
第二十三条
新建水处理设备、设施、管网投产前,及设备、设施、管网修复后,必须严格冲洗、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通水。
第二十四条
水处理剂和消毒剂的投加和贮存间应通风良好,防腐蚀、防潮,备有安全防范和事故的应急处理设施,并有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
第二十五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不得将未经处理的污泥水直接排入地表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水域。
第二十六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划定生产区的范围。生产区外围
30米范围内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
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渠道。
第二十七条
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的外围30米的范围内,其卫生要求与集中式供水单位生产区相同。
第二十八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针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可能发生污染的环节,制订和落实防范措施,加强检查,严防污染事件发生。
第二十九条
遇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集中式供水单位须在发现上述情况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建设行政部门。并及时进行水质检测,报送处理报告.
第四章
水质检验
第三十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建立水质检验室,配备与供水规模和水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负责检验水源水、净化构筑物出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
第三十一条
水质检验应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水质检验方法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检验法。
第三十二条
采样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样点的设置应有代表性,应分别设在水源取水口、
集中式供水单位出水口和居民经常用水点处。管网水的采样点数,一般按供水人口每两万人设一个点计算,供水人口在20万以下、100万以上时,可酌量增减。在全部采样点中,应有一定的点数选在水质易受污染的地点和管网系统陈旧部位。具体采样点的选择,应由供水单位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确定。
第三十三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进行生活饮用水检验,其测定项目及检验频率至少应符合下列要求。当检测结果超出《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2001)水质指标限值时,应予立即重复测定,并增加监测频率。水质检验结果连续超标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选择水源时或水源情况有变化时,应检测《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全部常规检验项目及该水源可能受某种成份污染的有关项目。
第三十四条
不具备水质检验条件酌自建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委托经计量认证合格的检验机构按上述要求进行检验。
第三十五条
水质检验记录应当完整清晰,档案资料保存完好。
第三十六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建立水质检测资料的月报、年报、污染应急报告制
度,水质检测资料应按有关规定报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建设行政部门。水质检测资料月报于次月10日前报送,年报于次年2月10日前报送。
第五章
从业人员的卫生要求
第三十七条
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预防性健
康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疾病或病源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管水工作。
第三十八条
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上岗前须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上岗后每年
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培训,未经卫生知识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工作。
第三十九条
集中式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行为。不得
在生产场所吸烟,不得进行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活动。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规范所使用的用语含义如下
生活饮用水:
由集中式供水单位直接供给居民作为饮水和生活用水,该水的水质必
须确保居民终生饮用安全。
城市: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集中式供水: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自建集中式供水:
除城建部门建设的各级自来水厂外,由各单位自建的集中式供水
方式。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
指凡在饮用水生产和供水过程中与饮用水接触的联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管材、管件、防护涂料、水处理剂、除垢剂、水质处理器及其它新材料和化学物质。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从事净水、取样、化验、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及水池、水箱清洗人员。
第四十一条
本规范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规范自二OO一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E. 国家饮用水检测标准和相应方法
生活饮用水系指人类饮用和日常生活用水,不包括水生物用水以及特殊用途的水。该标准(GB5749-1985)基于人们终生用水的安全,是关于饮用水安全和卫生的技术法规,是城市供水水质的依据,于1986年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水质标准和卫生要求,分4大类、35项指标及指标的最高限值。
细菌学指标是代表饮用水微生物学安全的检测项目,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游离余氯。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是保障饮用水感官性状良好的重要项目,包括色、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和溶解性总固体。毒理学指标是防止饮用水造成急性和慢性中毒所规定的项目,包括氟化物、氰化物、砷、硒、汞、镉、铬、铅、银、硝酸盐、四氯化碳、苯并(a)芘、滴滴涕和六六六等。放射性指标规定了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的参考值。此外,还对水源选择、水源卫生防护和水质检验作了具体规定。(http://www.tech-food.com/news/2001-12-20/n0005393.htm)
具体方法: 在加氯消毒的管网生活饮用水中,应保持一定量的游离性余氯。加氯消毒30分钟后,水中游离性余氯的含量不应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中游离性余氯的含量不应低于0.05mg/L,由此判断被检水样是否经过有效消毒。
F. GB5750__2006水质检验国家标准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872KB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12KB
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87KB
到易启标准网搜索后下载吧。
易启标准网有这些全文电子版免费下载的. 上面是我帮您在易启标准网搜索到的搜索结果列表,供您下载参考。
下载方法,先在Google谷歌和网络搜索到易启标准网,打开网站免费注册成为会员,登陆后搜索您要的标准或者书籍,然后下载.如有问题可参考这个网站的帮助文件的.
G. 急求《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
以下资料你可以看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下面有地址!
标准编号:GB 5749-2006
标准名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标准状态:现行
英文标题: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替代情况:替代GB 5749-1985
实施日期:2007-7-1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内容简介:本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要求、水质监测和水质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也适用于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
http://youa..com/item/3107d8230ab4bdd7a1d04f7a
H.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已经失效,
现执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
I. 生活饮用水都那些常规检验项目
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从1955年起历时45年就对饮用水水质标准进行过七次修改制订。2001年6月7日卫生部正式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法监发 [2001]161 号),这次修订将“规范”中的检测项目由85年“标准”中的35项增加到96项,基本做到与国际饮用水标准接轨,并且有些项目指标更加严格。例如:
铅的限值由 0.05mg/l 降为 0.01mg/l 。
镉的限值由 0.01mg/l 降为 0.005mg/l 。
四氯化碳的限值由原标准 3mg/l 降为 0.002mg/l 。
浑浊度由 3NTU 降为 1NTU 。
在常规检验项目中增加了三项指标:
耗氧量的限值( COD )为 3mg/l ;铝的限值为 0.2mg/l ;类大肠菌群为 100ml 水样中不得检出。
J.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与,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法监发[2001]161号)有什么差别
随着经济和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越来越引起政府和广大居民的关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更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了和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卫生部于2001年6月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自2001年9月1日起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是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该规范共包括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评价规范、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和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水质指标共96项,常规检测项目34项,非常规检测项目62项,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相比,增加和修改了某些指标,加强了对有机污染的监测,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指标限值更加严格。基本上是一个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通过卫生部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宣传贯彻,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较好的落实。
今后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有关部门定期发布的饮用水水质公告,对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规范,随时了解饮用水水质状况,使饮用水卫生标准更贴近群众的生活,在保护人群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7年7月1日,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是国家21年来首次对1985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标准》进行修订,规定指标从原先的35项一下子增加到了106项。这项新标准提出了常规42项、非常规64项指标。与旧标准相比,其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并基本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