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规章制度上墙照
㈠ 饮用水食品制度上墙
食品制度上墙就是食品经营者为做好食品经营工作,依据国家有关食品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
具体内容包括:一、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二、食品进货查验制度三、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四、食品贮存运输制度五、食品退市制度等。
就饮用水卫生制度而言,主要涉及1、制定饮水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2、在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公告栏,告知饮用者安全须知,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上报告。3、定期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水源、水质进行监测,监测合格方可使用。4、每月对水箱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5、加强对水源的防护,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水源50米以内不许存在污染源。水井要设有井盖,加固上锁,设专人定时供水等。
㈡ 公司规章制度上墙怎么做
我个人认为:
第一、 先确定公司应该制定哪些种类的规章制度回,明确规章制度的名称及其主要功能作用;
第二答、 按照确定好的规章制度名称,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条文,充实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
第三、 确定规章上墙的地点和位置,一般来说,规章制度上墙,可以在户外或户内安排;在户外,可以在公司大门入口处、公司职工办公室外墙、种植果园入口处等;在户内,可以在职工办公室内墙、种植果园仓库等;
第四、 根据规章内容的多少、和规章上墙地点的面积尺寸,到印刷打印社或广告公司制作规章板,规章板上除了有规章内容,还可以附有相关的图片等背景信息;规章板一般应采用塑料外封形式,已达到防水防雨的作用;如果公司制作的规章板数量太多,可以把打印社或广告公司的同志请到公司进行丈量尺寸和设计版面。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㈢ 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上墙
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教育部下发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管理规定》。食堂工作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接受卫生监督。
二、膳食工作要坚持为师生生活服务的宗旨,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中心,讲究职业道德。
三、食堂和各餐厅必须领取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健康证上岗,且上岗前参加相关培训,每年体捡一次。上班时间要穿工作服,戴帽,佩戴胸牌、健康证,并保持衣帽整洁。
四、设立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每月不少于两次,每季度给炊事人员上一次防疫卫生课,每学期召开1—2次卫生知识讲座。
五、采购食品应向持有卫生许可证的单位、个人购买,熟食必须定点采购,食品保证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六、食品的洗切、加工必须采取“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烹饪程序,要求彻底符合卫生要求,保证不受污染;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使用清洁工具,不准用手直接取食物;要生熟分开,实行“三刀三板”:生菜、生板;熟菜、熟板;面刀、面板;“三手”:饭前洗手,便后洗手,操作前洗手。
七、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加工卫生“五四制”:1、由原料到成品实行“四不”制度,即采购员不买、验收员不收、加工人员不用、厨师不烹饪腐烂变质食品。2、食品存放实行“四隔离”制度,即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物和药物、食品与天然冰隔离。3、用具实行“四过关”制度,即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4、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办法,即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5、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八、生产加工用的工具、设备必须经常擦洗,保持清洁;餐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保持清洁。
九、物资进仓库要保持清洁卫生,存放要生熟分开,食品要隔墙离地存放,散装食品容器加盖存放,注意保洁、保鲜。
十、食堂餐厅和摊点,要有防蝇、防尘设施和冷藏设备,室内要有紫外线消毒灯,要有防鼠板和去污桶,做好“除四害”工作。
十一、加工烹饪食品的要注意营养搭配合理、平衡,要符合学生生理发育的需求。
十二、注意内外环境卫生,做到窗明几净、地面清洁、餐桌摆放整齐且清洁,随时打扫,少油腻,定期消毒,不留卫生死角。
十三、注意自身安全,不准穿拖鞋、背心、短裤;经常检修所用的电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安全操作,严防热油锅、热汤锅、开水锅烫伤,以及电器击伤;各组下班后,关掉一切水、电源,碳火盖好,以防漏火、漏电、漏水。
十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预防食物中毒的教育,杜绝食物中毒的发生。
十五、对出现违反安全、卫生规定,造成食堂火灾或食物中毒及其它各种相关突发公共事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㈣ 餐饮经营者应亮证和上墙的有什么执照
只要是办理的证,都放上。
1,办理排污许可证
客户可以到辖区环保局进行申请,环保局会安排专业人员去往餐厅实地进行考察,考察主要内容为:排水、排油烟以及噪音等。这里需要客户提供店面的平面图以及店面周边的建筑环境。
2,办理卫生许可证
卫生许可证是餐厅最重要的证书,没有卫生许可证的餐厅是禁止营业的。卫生许可证在餐厅所在地主管卫生的防疫站办理。客户需要要提供餐厅的平面布局图,审查人员会去往餐厅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主要内容为:店面布局、厨房、消毒设备和方法、卫生间、员工体检、卫生措施等。
3,餐饮经营许可证
找到辖区内的监督部门申请受理,客户需要提供的材料包括:餐饮服务许可申请书;预先核准名称的证明;餐饮服务场所使用证明和设备布局;工艺流程、卫生设施等示意图;提出申请的餐饮服务经营者,其法定代表人或业主的身份证明复印件;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合格证明复印件;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或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除了齐全有效的材料外,还要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指导、审查,并取得符合要求和基本符合要求的结论。
4,工商营业执照
拿到以上证件后,客户就可以凭借这些证件以及相应的房屋租赁证明、身份证,去工商所申请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了。
5,办理消防审批
按照规定,在餐厅开业前,还需向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申批,申领消防安全许可证。消防审批由所在地区主管公安局消防科办理。在工商局领取申请开业登记注册书后,到所在地区主管公安局消防科申请办理消防审批。客户要提交申请书、餐厅位置平面图。领取《防火安全重点行业审批表》。由消防科派防火检验员检查验收。
6,税务登记
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要向当地税务局申请领取地税税务登记号。带上营业执照的副本及复印件,还有经营者的身份证。个体工商户开的小饭店,要交5%的营业税。另外需交城建税、教育附加税,税额是营业税的11%,还有一部分其他的税额,所占份额非常小。各种创业优惠政策可以在申请办理相关手续时现场询问。
㈤ 商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必须上墙的法律依据
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承担社会责任。
㈥ 幼儿园食堂需要上墙的制度有哪些
幼儿园食堂工作制度 1. 园长是幼儿园的法人代表,全面负责食堂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健全、调整食堂管理工作的条例,完善食堂管理的网络。 2. 总务主任是园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助手,负责食堂日常工作的管理,组织食堂人员学习,保证按时保质、保量、保洁的供应师生的午餐、开水。 3. 每月组织营养员学习有关幼儿营养、卫生保舰食品安全的知识和烹调知识,巩固食堂营养员的专业思想,提高营养员的烹调技能。经常听取教师及家长的意见,提高服务的质量。 4. 平时对食堂人员进行防火知识的教育与宣传,增强食堂人员的防火意识,重视防火工作,备好防火器材。平时做到随手开关液化气,规范使用电热开水箱。 5. 食堂要严格把好验收关,不购进、不加工腐烂变质的食物,做好饮食卫生工作。 6. 食堂人员要做好食堂内外的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每周对食堂环境及营养员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提高食堂的工作效率,保证食堂整洁,操作规范。 7. 食堂餐具要做到专人专管,不准私自出租出借。平时做到一餐一消毒,消毒完毕及时放入密封间及消毒后的专用柜子。 8. 食堂设备要认真保养,及时维修,确保食堂正常运转。 9. 食堂人员要定时进行体检,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早晨量好体温,并口述无身体不适,无腹泻等异常情况。在身体正常的情况下才能上岗。 * 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1 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凡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 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3 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4 从业人员培训 1) 对新参加工作及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2) 在职从业人员应进行定期培训,培训情况应记录。 * 清洗、消毒等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1 应制定清洗和消毒制度,以保证所有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2 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GB1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和GB1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等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http://www.oh100.com/a/201208/140592.html 3 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4 设备及工具、操作人员手部消毒要求: 1) 用于食品加工的设备及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进行消毒。 2) 清洗消毒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 3) 采用化学消毒的设备及工具消毒后要彻底清洗。 4) 已清洗和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具,应在保洁设施内定位存放,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5) 食品加工操作的设备及工具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5 留样要求 1) 凡幼儿集体食用的食品均应留样。 2) 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 6 记录管理 1) 原料采购验收、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卫生检查情况、人员健康状况、教育与培训情况、食品留样、检验结果及投诉情况、处理结果、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等均应予以记录。 2) 各项记录均应有执行人员和检查人员的签名。 3) 各岗位负责人应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记录,并每天检查记录的有关内容。食品卫生管-理-员应经常检查相关记录,记录。 4) 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12个月。 * 食堂内设施、设备与工具卫生要求 1. 食品加工用设备和工具的构造应有利于保证食品卫生、易于清洗消毒、易于检查,避免因构造原因造成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他可能引起污染的物质滞留于设备和工具中。 本文来源于百分网(http://www.oh100.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 2. 食品容器、工具和设备与食品的接触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设备内部角落部位应避免有尖角,以避免食品碎屑、污垢等的聚积。 3. 设备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清洁、维护和减少交叉污染。 4.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原料加工中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宜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5. 所有用于食品处理区及可能接触食品的设备与工具,应由无毒、无臭味或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的,符合卫生标准的材料制造。不与食品接触的设备与工具的构造,也应易于保持清洁。 6. 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得使用木质材料(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必须使用木质材料的工具,应保证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7. 餐用具清洗消毒和保洁设施卫生要求 1) 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因材质、大小等原因无法采用的除外。 2) 餐用具应有专用的清洗池,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池分开。水池应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3) 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 4) 应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其结构应密闭并易于清洁。 8. 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卫生要求。 1) 加工经营场所设按规定设置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且与食品加工操作保持一定距离。 2) 排水沟出口和排气口应有金属隔栅或网罩,以防鼠类侵入。 9. 采光照明设施卫生要求:加工经营场所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食品处理区工作面不应低于220lux,其它场所不应低于110lux。光源应不至于改变所观察食品的天然颜色。 10. 废弃物暂存设施卫生要求。 1) 食品处理区内可能产生废弃物或垃圾的场所均应设有废弃物容器。 2) 废弃物容器应配有盖子,以坚固及不透水的材料制造,能防止有害动物的侵入、不良气味或污水的溢出,内壁应光滑以便于清洗。 3) 在加工经营场所外适当地点宜设置废弃物临时集中存放设施,其结构应密闭,能防止害虫进入、孳生且不污染环境。
㈦ 公司规章制度上墙怎么做
我个人认为:
第一、 先确定公司应该制定哪些种类的规章制度内,明确规章制度的名称及其主要功能容作用;
第二、 按照确定好的规章制度名称,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条文,充实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
第三、 确定规章上墙的地点和位置,一般来说,规章制度上墙,可以在户外或户内安排;在户外,可以在公司大门入口处、公司职工办公室外墙、种植果园入口处等;在户内,可以在职工办公室内墙、种植果园仓库等;
第四、 根据规章内容的多少、和规章上墙地点的面积尺寸,到印刷打印社或广告公司制作规章板,规章板上除了有规章内容,还可以附有相关的图片等背景信息;规章板一般应采用塑料外封形式,已达到防水防雨的作用;如果公司制作的规章板数量太多,可以把打印社或广告公司的同志请到公司进行丈量尺寸和设计版面。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㈧ 食品车间墙上挂的规章制度是写什么呀
你好!
一般来说,食品厂的上班时间没有定数,我的建议是不写上去,只要写上: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不早退、迟到、请假必须书面请假条就可以了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㈨ 谁有食品厂的上墙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我单位就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
1、负责人岗位职责:对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负责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业务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保证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施。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全员身体检查。
2、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工作,确保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建立并管理员工健康档案,每年负责安排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监督检查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负责监督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经营食品的质量;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应立即解决,或向负责人报告。
3、购销人员岗位职责:严禁采购法律法规禁止上市销售的食品;严禁从证照不全的企业采购食品;进货时认真查验供货单位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检验合格证》等;确保所售出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二、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凡从事食品经营工作的人员必须经岗前卫生知识方能上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和有关卫生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做到个人仪表整洁。上岗时必须穿戴统一整洁的工作服,并应经常换洗,保持清洁。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嚼口香糖、进食、吸烟,私人物品必须存放在指定的区域或更衣室内,不可放置在工作区内。
三、销售管理制度
1、经营场所距离非水冲式厕所、开放式粪池、垃圾堆(场)等场所的直线距离25米以上,并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及时清除垃圾,搞好防尘、防蝇、防鼠工作,确保环境整洁。
2、《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应悬挂于经营场所内醒目位置。设有食品卫生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配有经专业培训的食品安全专职管理人员。
3、食品陈列设施布局合理,划定食品经营区域,食品与非食品分开存放;不出售有毒有害、“三无”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保证食品外观清洁,如发现食品超过保质期、破损、鼠咬、受潮、生霉、生锈等现象要及时处理。
4、散装食品销售必须按“生熟分离”原则,分类设置散装食品销售区。按销售品种配备足量的容器,并符合卫生条件。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有防尘材料遮盖。应在盛放食品容器的显著位置或隔离设施上设置“散装食品标识牌”,标识出食品的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做到“一货一牌、货牌对应”。销售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必须由专人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和包装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符合卫生要求的小包装。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和帽子,使用专用工具取货。
5、生鲜食品应纳入“项城市生鲜食品安全监管系统”,销售应配备货架、保温柜、冷藏柜和冷冻柜等陈列设施,配备符合要求的检测设备。
6、熟食制品销售间入口处应设预进间,设更衣及洗手、消毒设施,采用非手动式的水龙头。配备有效的空气消毒设施、食品冷藏设施和专用工具,食品要有防尘材料遮盖。
四、仓库管理制度
1、食品仓库必须做到专用,不得存放其他杂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出入库登记制度。食品及食品原料入库时,库管员应对其质量和数量进行验收,并详细记录入库产品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感官检查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入库。设有不安全食品暂存专柜,并有记录本。
2、食品仓库应有良好通风,保持库房内所需温度和湿度,防止食品霉变、生虫。贮存生鲜食品应配置必要的低温贮存设备,包括冷藏库(柜)和冷冻库(柜)。搞好防尘、防蝇、防鼠、防潮工作,定期对库房周围进行卫生清扫,消除有毒、有害污染源及蚁蝇孳生场所。
3、食品存放设隔离地面的平台和层架,离墙30厘米以上,最底层隔离地面40厘米以上。食品按照先进先出、生熟分开的原则分类贮存,并有明显标识。
五、除虫灭害制度
1、食品销售场所内不得使用鼠药,配备一定数量的灭蝇灯,并保证能正常工作。熟食制品销售间要配有充足有效的空气消毒设施,定期消毒。
2、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营业时间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应有保护措施。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具及容器彻底清洗。
六、卫生检查及奖惩制度
1、卫生管理工作有领导分管和专人管理,制定卫生检查及奖惩制度,并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卫生知识和有关法规,并组织培训考核,考核成绩与奖惩挂钩。
2、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到每天在营业前后有检查,检查记录完备。严格从业人员卫生操作程序,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操作习惯。检查中发现问题仍未改进的,按有关奖惩制度严格处理。
以上制度需要补充你企业的元素,仅供参考。